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9、IL-13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常健 李玉梅 +2 位作者 鲁继荣 梁东 赵红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IL-13 TH1/TH2类细胞因子 血浆 患儿 儿童哮喘 发病机制 发作性疾病 婴幼儿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7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茜叶 周旭华 +2 位作者 于艳艳 侍苏杰 王宜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3,共1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气道炎症与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目前已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h1/Th2调节失衡,调节性T细胞负性调节降低等因素,Th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气道炎症与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目前已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h1/Th2调节失衡,调节性T细胞负性调节降低等因素,Th17作为新型CD4+T淋巴细胞中的一员,是否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气道炎性反应过程尚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检测40例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Th17比率变化,以了解Th17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细胞亚群 患儿 CD4+T淋巴细胞 Th1 TH2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3
3
作者 李宾 吴福玲 +3 位作者 冯学斌 韩兆东 李营营 石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与支气管哮喘两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RSV毛支患儿、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27例非RSV肺炎患儿和24例健康儿童外周血IFN-γ、IL-4、IL-10、TGF-β、IL-17水平,并进...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与支气管哮喘两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RSV毛支患儿、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27例非RSV肺炎患儿和24例健康儿童外周血IFN-γ、IL-4、IL-10、TGF-β、IL-17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SV毛支患儿和哮喘患儿的IL-10、TGF-β水平显著低于非RSV肺炎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而IL-4、IL-17水平则显著高于非RSV肺炎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P均<0.05)。RSV毛支患儿和哮喘患儿的IFN-γ/IL-4、IL-10/IL-17比例显著低于非RSV肺炎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P均<0.05),哮喘患儿的TGF-β/IL-17显著低于非RSV肺炎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P均<0.05)。RSV毛支患儿与哮喘患儿之间、非RSV肺炎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之间IFN-γ、IL-4、IL-10、TGF-β、IL-17水平及其比值IFN-γ/IL-4、IL-10/IL-17、TGF-β/IL-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SV毛支患儿与哮喘患儿存在相同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IL-10、TGF-β、IL-17水平的改变,这可能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糖皮质激素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德育 田曼 +4 位作者 陈荣华 文惯宇 张兰芳 施圣云 吴美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否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4年12月住院的RSV毛支患儿200例,入院后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水平及肺功能。毛支治愈后随机...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否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4年12月住院的RSV毛支患儿200例,入院后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水平及肺功能。毛支治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3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肺功能。停止治疗后继续观察2年,了解吸入激素3个月对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的影响。结果①毛支治愈后的3个月内,治疗组无症状天数为(78.92±8.03)d,对照组为(74.83±9.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个月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③治疗组按吸入激素疗效分为毛支后喘息组和未再喘息组,这两组患儿入院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停止治疗后2年两组患儿喘息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毛支患儿治愈后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3个月,可改善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升高、Th2功能亢进者,治疗期间可以减少毛支后喘息再发。吸入激素3个月不能减少停药后2年内喘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吸入激素 喘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炎症递质的变化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秋芳 张海邻 +4 位作者 余刚 陈小芳 温怀凯 李锦燕 李昌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气道炎症递质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NPS-ECP)和尿白三烯E4(LTE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的变化。方法 120例RSV检测阳性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分为特应性组和非特应性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体检儿... 目的研究气道炎症递质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NPS-ECP)和尿白三烯E4(LTE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的变化。方法 120例RSV检测阳性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分为特应性组和非特应性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LTE4浓度,UniCAP100变态反应检测仪检测患儿鼻咽分泌物中ECP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特应性组尿LTE4水平为(172.21±67.29)pg/ml,高于非特应性组的(78.21±28.78)pg/ml和正常对照组的(44.22±16.14)p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33,P<0.01);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LTE4与血浆IgE、鼻咽分泌物EC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49,P均<0.01)。结论尿LTE4和鼻咽分泌物ECP可为RSV毛细支气管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白三烯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金小红 陈丽丽 +3 位作者 王昕昕 李凤仙 李绍波 干灵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12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为首次发病,采用鼻咽分泌物定性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12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为首次发病,采用鼻咽分泌物定性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观察各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检测两组患儿入院第2天、第6天晨尿中的白三烯E4的含量;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达到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入院第2天、第6天晨尿中的白三烯E4的含量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1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加用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复发率;两组尿白三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并非所有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均与白三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及白介素-1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姚圣连 徐美玉 +1 位作者 钱金强 倪永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选取RSV毛支急性期患儿(n=28,其中轻度组16例、重度组12例)为毛支组,以哮喘急性发作儿童(n=12)为哮喘组,...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选取RSV毛支急性期患儿(n=28,其中轻度组16例、重度组12例)为毛支组,以哮喘急性发作儿童(n=12)为哮喘组,近期无感染的小儿外科术前患儿(n=10)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L-17;分析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毛支重度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表达水平增加,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特应性与血清IL-10及病情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董琳 陈小芳 +1 位作者 李昌崇 黄达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4-286,共3页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特应性与血清白介素10(IL_10)水平及病情恢复的关系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7例年龄50天~12月 ,特应性体质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L_10水平 ,并以24例非特应性患儿...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特应性与血清白介素10(IL_10)水平及病情恢复的关系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7例年龄50天~12月 ,特应性体质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L_10水平 ,并以24例非特应性患儿及37例正常儿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急性期特应性组IL_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明显低于无特应性组(P<0.001);特应性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均较非特应性组慢 ,住院时间延长(P<0.05) ;恢复期两组IL_10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特应性体质患儿RSV感染后不能上调IL_10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特应性 血清 IL-10 病情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Eotaxin、MCP-1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邵美娟 王晓微 +4 位作者 倪莉 余玲玲 文国华 胡云良 陈新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3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RSV毛支)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28例RSV毛支患儿和28例健康儿童血清Eota...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RSV毛支)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28例RSV毛支患儿和28例健康儿童血清Eotaxin、MCP-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Eotaxin、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Eotaxin、MCP-1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Eotaxin、MCP-1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Eotaxin、MCP-1参与毛支的发病,监测血清Eotaxin、MCP-1浓度,可以反映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4
10
作者 项红霞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尿白三烯E4(LTE4)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20例健康婴儿和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尿LTE4水平;采用潮气分析测定急性期患儿呼吸频率(RR)、达峰...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尿白三烯E4(LTE4)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20例健康婴儿和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尿LTE4水平;采用潮气分析测定急性期患儿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分析其与尿LTE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的尿LTE4比恢复期、正常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毛支患儿潮气肺功能中RR增快、tPTEF/tE和vPTEF/vE下降,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急性期尿LTE4浓度与RR呈正相关(r=0.4376,P=0.0126),与tPTEF/tE和vPTEF/vE呈负相关(r=-0.6895,-0.6636,P均<0.001)。结论RSV毛支患儿尿LTE4增高,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尿LTE4浓度可作为RSV毛支临床诊治的非创伤性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尿白三烯E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健 梁东 +2 位作者 陈银波 鲁继容 李玉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发病中是否存在THl细胞免疫反应。方法:用ELISA法检测58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浆IL-2含量。根据临床评分标准、供氧和住院时间长短的标准,进行严重程度分组并比较。结果:RSV毛...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发病中是否存在THl细胞免疫反应。方法:用ELISA法检测58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浆IL-2含量。根据临床评分标准、供氧和住院时间长短的标准,进行严重程度分组并比较。结果:RSV毛支急性期血浆IL-2含量变化很大(0~4175ng/ml),中位数96ng/ml(4.0~530.1)。各组间比较,IL-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且IL-2水平与各严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H1细胞可能不参与RSV毛支的发病机制,IL-2的改变可能系其他原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症状及反复喘息疗效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执勇 李树青 钱秀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9-934,共6页
背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 背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560/7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690/7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孟鲁司特 喘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于艳艳 刘继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临床表现,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后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42例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RSV毛支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通过检测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临床表现,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后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42例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RSV毛支患儿为研究对象,常规治疗症状控制后,随机分成3组:A组孟鲁司特钠口服,B组布地奈德气雾吸入,C组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住院当日、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检测血清中ECP、IL-8及NO的浓度,门诊及电话随访1年。采用SPSS15.0软件包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及1年后哮喘发生情况,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ECP及NO下降幅度,A组较大,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8下降水平,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对RSV毛支患儿的炎性细胞因子ECP、IL-8、NO有下调作用;对哮喘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阳性蛋白 白介素-8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白介素-5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可 张海邻 +2 位作者 陈小芳 董琳 李昌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196-1197,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结论NPS中IL-5、Eotaxin含量可以作为衡量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的一个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支气管炎 白介素-5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4基因C-33T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琳 黄志英 +1 位作者 张亚丽 陈小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1,175,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4(IL-4)基因C-33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血清总IgE和鼻咽分泌物(NPS)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3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0... 目的研究白介素-4(IL-4)基因C-33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血清总IgE和鼻咽分泌物(NPS)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3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08例对照组儿童IL-4/C-33T位点多态性,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和NPS中IL-4水平。结果两组IL-4启动子区C-33T位点均可见TT、CT和CC3种基因型,其中病例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9%、26.9%和6.2%,对照组分别为69.4%、26.9%和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05);病例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3%、19.7%,对照组分别为82.9%、17.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OR=0.847,P>0.05)。病例组三种基因型间NPS中IL-4及血清总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103,F=0.529,P均>0.05);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0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存在IL-4/C-33T位点的多态性,但未发现其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白细胞5-脂氧酶及其激活蛋白mRNA水平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柳一 岳智慧 +1 位作者 孙良忠 王青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观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5脂氧酶(5-LO)mRNA及5脂氧酶激活蛋白(FLAP)mRNA水平及其与临床严重程度关系。【方法】17例鼻咽分泌物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病例组;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外科疾... 【目的】观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5脂氧酶(5-LO)mRNA及5脂氧酶激活蛋白(FLAP)mRNA水平及其与临床严重程度关系。【方法】17例鼻咽分泌物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病例组;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外科疾病术前患儿1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5-LO及FLAPmRNA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血白细胞5-LO及FLAPmRNA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5-LO(0.2364±0.0332)和FLAP(0.4106±0.0575)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分别为0.0018±0.0013和0.0044±0.0030)明显升高,P值均<0.01。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5-LO和FLAPmRNA水平与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5,0.594,P值均<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5-LOmRNA及FLAPmRNA水平升高并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5脂氧酶 5脂氧酶激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外周血嗜碱性细胞的变化
17
作者 钱勇 黄国芳 +2 位作者 蒋明华 刘在湧 李申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2-362,共1页
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识尚未一致,我们从外周血嗜碱性细胞数量与功能两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外周血 嗜碱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IL-5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可 张海邻 +2 位作者 陈小芳 董琳 李昌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1749-1750,共2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NPS中IL-5、eotaxin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且急性期IL-5、eotaxin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中、重度组两者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1)。结论:NPS中IL-5、eotaxin含量能反映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鼻咽分泌物 白细胞介素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TREM-1/DAP12通路关键信号节点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程 黎金雨 +1 位作者 赵云 余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TREM-1/DAP12蛋白的表达及该通路与炎症反应的潜在关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TREM-1/DAP12蛋白的表达及该通路与炎症反应的潜在关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REM-1、DAP12表达进行检测。构建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NHBE)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为对照组、RSV感染组、RSV+siRNA-Control组和RSV+siRNA-TREM-1组,并对细胞中TREM-1、DAP12的表达及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轻症组、重症组儿童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含量、PBMCs中TREM-1、DAP12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均P<0.05)。RSV感染组、RSV+siRNA-Control组TREM-1、DAP12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RSV+siRNA-TREM-1组(均P<0.05)。RSV+siRNA-TREM-1组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均低于RSV感染组、RSV+siRNA-Control组(均P<0.05)。结论TREM-1/DAP12信号通路在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高表达。RSV诱导NHBE细胞高表达TREM-1,沉默TREM-1可以下调DAP12表达,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DNAX活化蛋白12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20
作者 沈杨 罗菲菲 +1 位作者 王亚亭 胡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孟鲁司特钠组(B组)53例、维生素D组(C组)5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孟鲁司特钠组(B组)53例、维生素D组(C组)55例和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组(D组)5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D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和维生素D滴剂。检测4组患儿治疗前、第3、7天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尿白三烯-E4(LTE4)、血清25羟化维生素D3[25(OH)D3]水平;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D、B、C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均明显缩短,其中D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B组和C组明显缩短(P<0.05)。D组血清Cys LTs水平和尿LTE4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能够缩短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