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美托洛尔的不对称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光伟 朱锦桃 +1 位作者 姚国新 陈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86-1290,共5页
用自制的(S,S)-SalenCo(Ⅲ)OAc催化剂水解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得到高光学纯的(S)-3-氯-1,2-丙二醇和较高光学纯的(R)-环氧氯丙烷。以(S)-3-氯-1,2-丙二醇为手性原料和4-(2-甲氧基乙基)苯酚缩合,再与氯化亚砜反应得环状亚硫酸酯,... 用自制的(S,S)-SalenCo(Ⅲ)OAc催化剂水解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得到高光学纯的(S)-3-氯-1,2-丙二醇和较高光学纯的(R)-环氧氯丙烷。以(S)-3-氯-1,2-丙二醇为手性原料和4-(2-甲氧基乙基)苯酚缩合,再与氯化亚砜反应得环状亚硫酸酯,最后和异丙胺反应得(S)-美托洛尔,光学纯度大于99%。另外以(R)-环氧氯丙烷为手性原料和4-(2-甲氧基乙基)苯酚反应,再与异丙胺作用得到(S)-美托洛尔,光学纯度大于92%。(S)-美托洛尔的总收率为53.9%,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该路线原料利用率高,拆分后的2种产物均能用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美托洛尔 外消旋环氧氯丙烷 催化水解拆分 (R)-环氧氯丙烷 (s)-氯丙二醇 不对称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簇合物[PhCH_2Sn(O)(O_2CC_4H_3S)]_6·2CH_2Cl_2 和 [PhCH_2Sn(O)(O_2CC_3H_2NO)]_6·2CH_2Cl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尹汉东 王传华 +1 位作者 马春林 房海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8-963,共6页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 2 76 0 (3) nm,b=1 .30 5 6 (3) nm,c=1 .334 3(3) nm,α=1 0 5 .6 5 (3)°,β=96 .2 7(3)°,γ=97.2 0 (3)°,Z=1 ,V=2 .0 997(7) nm3 ,Dc=1 .80 9g/ cm3 ,μ=2 .0 97mm- 1 ,F(0 0 0 ) =1 1 1 6 ,R=0 .0 6 5 1 ,w R=0 .1 2 92 .化合物 2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2 2 4 0 (4 ) nm,b=1 .36 73(4 ) nm,c=1 .374 4(4 ) nm,α=1 0 7.76 0 (4 )°,β=98.0 6 9(5 )°,γ=91 .4 80(5 )°,Z=2 ,V=2 .1 6 31 (1 2 ) nm3 ,Dc=3.373g/ cm3 ,μ=3.799mm- 1 ,F (0 0 0 ) =2 1 36 ,R=0 .0 382 ,w R=0 .0 79.它们均为鼓形簇状结构 ,锡原子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化合物 1通过分子间 S… S近距离作用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簇合物 [PhCh2sn(O)(O2CC4h3s)]6·2Ch2C12 [PhCh2sn(O)(O2CC3h2N0)]6·2Ch2Cl2 合成 晶体结构 2-噻吩甲酸 2-噁唑甲酸 三苄基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S,3S,4R)-2-正戊基-3,4-二叠氮基四氢噻吩的合成
3
作者 史鸿鑫 林辉 +2 位作者 Bloch R Mandville G 刘化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20-1523,共4页
以 (+) -4,1 0 -二氧杂三环 [5 .2 .1 .O2 ,6 ]-癸 -8-烯 -3 -醇为原料 ,经 8步反应 ,对映选择性地合成出去氧维生素 H的重要中间体 :(2 S,3 S,4R) -2 -正戊基 -3 ,4-二叠氮基四氢噻吩 .为对映选择性合成手性四氢噻吩类化合物提供了新... 以 (+) -4,1 0 -二氧杂三环 [5 .2 .1 .O2 ,6 ]-癸 -8-烯 -3 -醇为原料 ,经 8步反应 ,对映选择性地合成出去氧维生素 H的重要中间体 :(2 S,3 S,4R) -2 -正戊基 -3 ,4-二叠氮基四氢噻吩 .为对映选择性合成手性四氢噻吩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 3s 4R)-2-正戊基-3 4-二叠氮基四氢噻吩 合成 中间体 去氧维生素h 对映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_8H_4F_3O_2S)_2(C_(12)H_8N_2)]·C_3H_(6)O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4
作者 张文莉 沈小平 +2 位作者 贺敏强 俞运鹏 徐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12,共4页
标题配合物 [Cu(C8H4 F3O2 S) 2 (C12 H8N2 ) ]·C3H6 O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并测得如下晶胞参数a =10 .5 77(3) ,b =15 .72 2 (4) ,c =10 .133(2 ) ,α =94 .5 3(2 ) ,β =10 0 .81(2 ) ,γ =96 .18(2 )° ,V =16 37.0 3... 标题配合物 [Cu(C8H4 F3O2 S) 2 (C12 H8N2 ) ]·C3H6 O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并测得如下晶胞参数a =10 .5 77(3) ,b =15 .72 2 (4) ,c =10 .133(2 ) ,α =94 .5 3(2 ) ,β =10 0 .81(2 ) ,γ =96 .18(2 )° ,V =16 37.0 3 3,Z =2 ,Mr =74 4.18,Dx =1.5 1× 10 6 g·m- 3,F(0 0 0 ) =5 2 6 ,μ =8 2 4cm- 1,最终偏差因子为R =0 .0 83,Rw=0 .0 74。Cu(II)与 2个 4 ,4 ,4 三氟 1 (2 噻吩基 )丁二酮 1,3中的四个氧原子和菲咯啉中的两个氮原子 ,组成了一个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 铜配合物 菲咯啉 晶体结构 衍生物 合成 [Cu(C8h4F3O2s)2(C12h8N2)]·C3h6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生物素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Ⅱ)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芬儿 凌秀红 +2 位作者 吕银祥 张晓跃 彭晓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41-1146,共6页
1,3-二苄基咪唑啉 -2 -酮 -顺 -4 ,5 -二羧酸经脱水、单酯化 ,拆分成 ( 4S,5 R) -顺 -1 ,3-二苄基 -5 -甲氧基羰基 -2 -氧代咪唑啉 -4 -羧酸 ,再经还原环合 ,硫代成 ( 3a S,6a R) -1 ,3-二苄基 -四氢 -4 H-噻吩并 [3,4 -d]咪唑 -2 ,4( 1... 1,3-二苄基咪唑啉 -2 -酮 -顺 -4 ,5 -二羧酸经脱水、单酯化 ,拆分成 ( 4S,5 R) -顺 -1 ,3-二苄基 -5 -甲氧基羰基 -2 -氧代咪唑啉 -4 -羧酸 ,再经还原环合 ,硫代成 ( 3a S,6a R) -1 ,3-二苄基 -四氢 -4 H-噻吩并 [3,4 -d]咪唑 -2 ,4( 1 H) -二酮 ( 7) ,后者经格氏反应、脱水、还原、裂解环合一锅合成 ( 3a R,8a S,8b S) -1 ,3-二苄基 -2 -氧代 -十氢咪唑 [3,4 -d]噻吩并 [1 ,2 -a]锍溴化物 ( 1 1 ) ,继而经缩合、开环、水解、脱羧、脱苄而得 d-生物素 ( 1 ) ,总收率为 1 4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生物素 维生素h (1s 2s)-(%PLUs%)-苏式-1-(对硝基苯基)-2-氨基-1 3-丙二醇 相转移催化 不对称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磁性微球固定化PGA催化合成头孢氨苄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胡春苗 薛屏 +1 位作者 曹雪荣 李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3-1087,共5页
采用反相悬浮技术,由Fe_3O_4磁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Fe_3O_4@GM,用磁性微球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催化7-氨基-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与D-苯... 采用反相悬浮技术,由Fe_3O_4磁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Fe_3O_4@GM,用磁性微球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催化7-氨基-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与D-苯甘氨酸甲酯(D-PGM)反应合成头孢氨苄,研究了甲醇浓度、7-ADCA与D-PGM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磁性固定化酶催化合成头孢氨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中甲醇含量为40%(v/v),底物7-ADCA与D-PGM浓度分别为60 mmol/L和180 mmol/L(二者摩尔比1∶3),10℃下反应4 h,此时头孢氨苄产率达到72.1%,合成与水解比S/H为1.2;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使用游离青霉素酰化酶,二者分别为52.0%和0.7,表明青霉素G酰化酶经多孔磁性微球固定化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多孔磁性聚合物微球 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 合成-水解比值(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