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娜 陈捷 唐红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25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会显著...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25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会显著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绿色创新和市场衔接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条重要路径。此外,人力资本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越过门槛值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显著增强。(3)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更能提升较发达和欠发达城市、胡焕庸线以东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对发达城市、胡焕庸线以西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成控制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静 吴依含 张星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8-258,共11页
立足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从农业面源污染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环境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差异。基于200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以及合成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立足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从农业面源污染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环境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差异。基于200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以及合成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省级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能够显著降低立法省份单位面积总氮排放量的7.16%、总磷排放量的6.08%、水污染物排放量的4.13%、化肥施用强度的7.61%,其产生环境效应的机制是强化地方环境规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对不同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江西省的立法实践对所有污染物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贵州省对总氮排放的负向影响最大,青海省对总磷排放和化肥施用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而福建省生态立法治理成效最好的是水污染。因此,应坚持区域分异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各省份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应承担起环境管理的责任,鼓励、引导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进行自我环境规制,努力营造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制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 多期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