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铁路工程应用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谭衢霖
杨松林
魏庆朝
-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01037)
北京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2005SM036)
-
文摘
研究目的:介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新技术的原理、干涉数据几何模式、数据处理流程、高程干涉测量和形变差分干涉测量方法;比较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与当前常用的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方法,分析铁路地质灾害监测与青藏线多年冻土区形变长期监测应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潜力。研究结论:(1)与常用的DEM生产方式相比较,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具有一些独特优势,适合快速获取各种范围、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2)在铁路勘测设计DEM获取、铁路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和青藏线多年冻土区形变测量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建议铁路工程部门开展该技术的应用研究。
-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
干涉测量
数字高程模型
形变监测
-
Keywords
SAR remote sensing
interferometr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
分类号
P231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TP75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卫星遥测高原冻土路基沉降变形研究初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谭衢霖
魏庆朝
杨松林
-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121)
-
文摘
研究目的:高原冻土的不稳定性使进行冻土区路基变形监测分析极其重要,但受限于高原严酷自然环境条件,当前利用地面现场测量来分析多年冻土路基变形的方法,开展工作极为困难。卫星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无需地面现场测量作业,能够获得大范围地表覆盖区域连续点、线、面沉降信息的一种全新地表变形监测分析方法。针对特殊困难环境下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监测与分析问题,讨论利用卫星D-InSAR"空间遥测"多年冻土区路基表面沉降变形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应用研究价值及意义。研究结论:在青藏高原这种特殊困难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采用卫星D-InSAR进行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分析,对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监测效率、减少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极其困难的地面人工测量工作量,能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对于高原冻土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长期监测系统建设有重要工程现实意义;利用D-InSAR获得的独特路基地表变形信息,可实现从大范围连续点、线、面3种角度,分析高原冻土路基变形的时空特征和规律,有望从空间全局的分析角度获得冻土路基变形新发现或新知识,从而为冻土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为更深入地研究冻土工程变形开拓新思路。
-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
干涉测量
路基沉降
变形监测
-
Keywords
SAR remote sensing
interferometry
subgrade subsiden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
分类号
P231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TP75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