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秀江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8期14-15,共2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明是一种针对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包括对矿山开采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与矿山开采区沉陷变形...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明是一种针对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包括对矿山开采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与矿山开采区沉陷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矿山开采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的理论与设计约束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孝康 《上海航天》 1999年第5期7-14,共8页
用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 In S A R) 对地球的地形进行测绘的技术,有望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图的有效方法。本文对 In S A R 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高精度、回波信号的去相关效应、临界基线与最佳基线的决定... 用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 In S A R) 对地球的地形进行测绘的技术,有望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图的有效方法。本文对 In S A R 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高精度、回波信号的去相关效应、临界基线与最佳基线的决定、相位解缠、以及全球测绘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较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干涉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贾新宇 路来君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为发挥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对深部地质目标精确探测与快速解析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地面目标识别的分辩率,在讨论基本原理及其数据解析方法的基础上,对SAR技术的偏振测定法、干涉测量法和差分干涉法进行了分析;给... 为发挥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对深部地质目标精确探测与快速解析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地面目标识别的分辩率,在讨论基本原理及其数据解析方法的基础上,对SAR技术的偏振测定法、干涉测量法和差分干涉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超带宽SAR应用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总结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技术规范,为SAR在数字地质科学以及地球信息科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偏振测定法 干涉测量 差分干涉 超带宽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震区域形变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谭衢霖 付卓 胡吉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并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断裂为左行平移性质,断裂带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2.8m,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1.75m.差分干涉测量分析结果与地面调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技术 地表形变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建民 何秀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的三维信息和高程变化信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和冰雪表面的微小变化,且探测地球表面位移变化的精度可达到cm量级.因此,介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的三维信息和高程变化信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和冰雪表面的微小变化,且探测地球表面位移变化的精度可达到cm量级.因此,介绍了D-InSAR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综述了D-InSAR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D-InSAR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差分干涉 地表形变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ORIS软件进行SAR差分干涉测量提取地震形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小冲 徐克科 +1 位作者 佟国功 胡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35-539,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测量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它可以探测由地震、火山等引起的地表细微变化信息,精度可达厘米甚至亚厘米级,所以已得到...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测量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它可以探测由地震、火山等引起的地表细微变化信息,精度可达厘米甚至亚厘米级,所以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介绍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DOR IS软件进行SAR数据处理的步骤,最后以Bam地震为例提取了地震同震形变干涉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DORIS 欧洲资源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在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佳曼 柯长青 +1 位作者 陆燕燕 姚国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8-519,共12页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方法(SBAS)对2004-2012年间无锡的地表形变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区域主要发生在江阴市南部及惠山区,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200mm。新吴区、滨湖区以及位于主城区的梁溪区出现了轻微的回弹现象,最大累积回弹量达到+40mm。与水准测量数据对比显示,干涉测量结果与水准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地下水水位变化仍然是无锡地表形变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年地下水禁采任务完成后,无锡地面沉降有所减缓,但由于地下水恢复缓慢,所以沉降现象仍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集方法(SBAS)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 SAR) 地下水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2021年天津市中心城区地表沉降量及精度验证
9
作者 王洪友 杨红磊 +2 位作者 干龙祥 刘子潇 陈香 《城市勘测》 2025年第1期175-178,共3页
为研究2021年天津市中心城区地表沉降原因和特征,采用PS-InSAR技术,通过处理两轨30景TerraSAR-X高分辨率数据,获得了中心城区地表沉降量,并使用RaderSAT-2同期数据及一二等水准数据分别开展内符合度评价和外符合度评价工作。结果表明,... 为研究2021年天津市中心城区地表沉降原因和特征,采用PS-InSAR技术,通过处理两轨30景TerraSAR-X高分辨率数据,获得了中心城区地表沉降量,并使用RaderSAT-2同期数据及一二等水准数据分别开展内符合度评价和外符合度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天津市外环内地表相对稳定,中心城区西南部地表沉降较为严重,其次为中心城区南部及东部,中心城区北部略有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沉降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干涉技术的流域边坡稳定性调查研究
10
作者 徐行 《吉林水利》 2022年第12期18-23,共6页
形变监测对于流域边坡稳定性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稳定性调查主要通过人工巡查或在边坡加装监测仪器的方式进行,这些方法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准确度无法保证。差分干涉技术作为当前从卫星雷达遥感获取的对地... 形变监测对于流域边坡稳定性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稳定性调查主要通过人工巡查或在边坡加装监测仪器的方式进行,这些方法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准确度无法保证。差分干涉技术作为当前从卫星雷达遥感获取的对地观测数据中提取地形信息最主要的技术手段,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监测手段的诸多问题。本文以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光照电站至马马崖电站河段为例,选用L波段ALOS PALSAR-2数据,基于差分干涉技术,对该段流域在2019年至2020年时段内的边坡形变信息进行提取,获取到10处发生过形变的边坡位置。同时,对这些发生过形变的边坡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大部分边坡存在发生形变的痕迹,证明了该方法对于流域边坡稳定性调查的适用性,同时也为该段流域后续的调查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边坡 边坡稳定性 差分干涉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公共主影像选取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海滨 何秀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涉图序列的时空基线或多普勒质心频率差总体较大时,所提方法较基于相干系数的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主影像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优化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真实孔径雷达精度验证方法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浩 杨晓琳 +3 位作者 杨峰 张巴图 于正兴 马海涛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721-729,共9页
常规形变监测手段受限于数据精度、监测范围、适用环境等因素,严重制约滑坡、坍塌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基于差分干涉技术的微波遥感方法是进行非接触表面微小位移高精度监测的先进技术在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矿山安全生产、边坡稳定性... 常规形变监测手段受限于数据精度、监测范围、适用环境等因素,严重制约滑坡、坍塌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基于差分干涉技术的微波遥感方法是进行非接触表面微小位移高精度监测的先进技术在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矿山安全生产、边坡稳定性评估等方面均有有效应用。本文应用自研的地基真实孔径雷达系统,在分析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归纳了强散射特性目标回波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适用于验证该类型雷达系统形变监测精度的方法。据此开展了基于三角板角反射器的点目标静止与位移实验,通过雷达回波幅值分析与点云数据拟合,判别预设目标空间位置并确定目标位移标准值,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系统0.1 mm监测精度。在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进行边坡监测实验,结合若干点目标形变数据说明了系统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形变监测 地基真实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逆问题的差分干涉SAR层析成像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笑真 杨汝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2-586,共5页
高度-速率维成像时,差分干涉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观测数据在基线-时间平面非均匀分布。若直接对观测数据进行两维傅里叶变换来恢复散射体高度-速率维像,则因强副瓣存在,成像效果不理想。该文将差分干涉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高度... 高度-速率维成像时,差分干涉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观测数据在基线-时间平面非均匀分布。若直接对观测数据进行两维傅里叶变换来恢复散射体高度-速率维像,则因强副瓣存在,成像效果不理想。该文将差分干涉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高度-速率维成像问题归结为2维积分方程的逆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Backus-Gilbert算法实现差分干涉SAR层析成像的新方法,并使用Tikhonov正则化获得逆问题的正则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克服基线时间不均匀造成的影响,获得较好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成像 Backus-Gilbert技术 逆问题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性监测雷达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丹 杨凤芸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1期171-173,182,共4页
分别对边坡雷达(S-SAR)系统涉及到的合成孔径技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步进频率信号技术等3种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应的公式推导,对各技术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1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可精确测量目标的位移变化情况,保... 分别对边坡雷达(S-SAR)系统涉及到的合成孔径技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步进频率信号技术等3种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应的公式推导,对各技术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1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可精确测量目标的位移变化情况,保证了边坡雷达的测量精度;2利用合成孔径技术增大天线孔径,有助于提高边坡雷达系统的方位分辨率;3步进频率信号技术可为雷达提供较高的距离分辨率,使得边坡雷达具备多目标识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雷达系统 合成孔径技术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步进频率信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摄影新技术推动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寿兵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航空摄影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并对航空摄影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前景分析。
关键词 航空摄影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IMU/DGPS惯性测量系统/DGPS差分技术 数字航摄仪 SAR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 LIDAR激光测高扫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卫星干涉测量实现可监测亚厘米级地面沉降
16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4,共1页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017年3月25日报道,高分三号(GF-3)卫星入轨以来,获取了近10万景c频段多极化海洋和陆地sAR图像,为国内外资源普查、台风预警、灾害评估、作物估产、极地考察等众多应用部门提供数据支持。近日,中国航...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017年3月25日报道,高分三号(GF-3)卫星入轨以来,获取了近10万景c频段多极化海洋和陆地sAR图像,为国内外资源普查、台风预警、灾害评估、作物估产、极地考察等众多应用部门提供数据支持。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张庆君研究员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李振洪教授团队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卫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厘米级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式驱动时序InSAR技术对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形变监测
17
作者 杨磊 王敏 +1 位作者 高斌 胡仲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为解决传统地面监测手段成本高、观测周期长等问题,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场形变监测研究中,但不同单一时序InSAR技术均存在监测缺陷。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技术仅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监测,... 为解决传统地面监测手段成本高、观测周期长等问题,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场形变监测研究中,但不同单一时序InSAR技术均存在监测缺陷。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技术仅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监测,缺乏单个地表点分析。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过度依赖相干性,局限于线性形变。为解决单一化监测手段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双模式驱动时序InSAR(DMTS-InSAR)技术对机场形变进行分析。基于21景Sentinel-1A升轨雷达影像,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局部区域为研究区,对DMTS-InSAR技术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克服了单一技术分析的局限性。评估后发现滨海国际机场局部区域存在沉降现象,其中机场停机坪处的形变最为显著,最大垂直沉降速率达到25 mm/a。结果表明,利用DMTS-InSAR技术监测机场形变,可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形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式驱动时序干涉测量技术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干涉测量 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 机场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卫星利用干涉测量监测地面沉降
18
《卫星应用》 2017年第4期9-9,共1页
近日,高分三号卫星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庆君研究员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李振洪教授团队获取了高质量重轨干涉SAR试验数据,生成了... 近日,高分三号卫星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庆君研究员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李振洪教授团队获取了高质量重轨干涉SAR试验数据,生成了我国第一幅卫星干涉SAR影像,并从影像中提取到亚厘米级的地面沉降信息,实现了我国卫星SAR影像干涉测量零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卫星 测量监测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SAR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淮南矿区地面沉陷监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闫建伟 汪云甲 朱勇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8期48-51,共4页
针对常规的通过大地水准测量、GPS测量监测矿区地面沉陷的技术存在监测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全面监测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面沉陷监测方法。以淮南矿区为试验区,采用两轨法D-InSAR技术,利用该地区2个时相的ALOS PAL... 针对常规的通过大地水准测量、GPS测量监测矿区地面沉陷的技术存在监测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全面监测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面沉陷监测方法。以淮南矿区为试验区,采用两轨法D-InSAR技术,利用该地区2个时相的ALOS PALSAR数据获取了淮南矿区试验时间段内的地面形变图,分析了淮南矿区各矿的地面沉陷信息。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区存在5~25 cm不同程度的沉陷,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基于D-InSAR技术的监测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获取矿区大范围的地表沉陷信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表沉陷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两轨法 D-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SAR技术在库区滑坡监测上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桂杰 谢谟文 +2 位作者 柴小庆 王立伟 董晨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101,共8页
基于微波遥感的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D-InSAR)技术,可以获得连续大面积区域上非常小的地表形变,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大面积、全天候、监测成本低,以及能够监测人员无法进入... 基于微波遥感的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D-InSAR)技术,可以获得连续大面积区域上非常小的地表形变,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大面积、全天候、监测成本低,以及能够监测人员无法进入的区域等优点,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地面活动辨识和监测技术。目前,已成为滑坡、沉降、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活动调查监测实践应用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ALOS卫星PALSAR传感器获取的5景SAR数据,利用D-InSAR技术对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库区附近大面积区域内的滑坡活动进行了辨识和分析,利用D-InSAR技术的两轨和三轨法获得了研究区域内从2007-07-12到2008-07-14的368d及2008-01-12到2008-04-13的92d的详细滑动位移图,表明了研究期间内研究区域各个位置的位移滑动状态。通过两个不同时间期间滑动位移图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潜在的滑坡滑动区域和危险区域。并对研究区域正处活动状态的L1R-6号滑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滑坡的风险区域,并将其监测结果与GPS监测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其整体形变和运动趋势基本相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位移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