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高校地质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安全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为对教学路线进行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首先提出了针对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涵盖了滑坡风险、崩塌...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高校地质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安全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为对教学路线进行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首先提出了针对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涵盖了滑坡风险、崩塌风险和滑倒风险3类常见风险;然后通过使用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的滑坡风险量化模型进行滑坡风险评价,使用结合危岩判别的易发处数量-运动距离耦合评价模型进行崩塌风险评价,使用组合权重的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滑倒风险评价,并使用组合权重的优劣解距离法得到3类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构建了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链子崖实习路线。结果表明:链子崖实习路线风险值整体较低,处于“较安全”水平,但局部存在“较不安全”路段,需要特别关注。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可以为保障实习人员的安全提供科学参考,并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安全与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借鉴。展开更多
文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高校地质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安全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为对教学路线进行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首先提出了针对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涵盖了滑坡风险、崩塌风险和滑倒风险3类常见风险;然后通过使用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的滑坡风险量化模型进行滑坡风险评价,使用结合危岩判别的易发处数量-运动距离耦合评价模型进行崩塌风险评价,使用组合权重的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滑倒风险评价,并使用组合权重的优劣解距离法得到3类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构建了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链子崖实习路线。结果表明:链子崖实习路线风险值整体较低,处于“较安全”水平,但局部存在“较不安全”路段,需要特别关注。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可以为保障实习人员的安全提供科学参考,并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安全与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