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方法综述
1
作者 黎吉顺 张雅声 +2 位作者 尹灿斌 徐灿 罗迪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6,共17页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作为一种主动微波成像技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对非合作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成像,ISAR三维成像可以有效克服高度向信息缺失、几何形变等难题,有利于目标...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作为一种主动微波成像技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对非合作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成像,ISAR三维成像可以有效克服高度向信息缺失、几何形变等难题,有利于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因此,ISAR三维成像技术在目标识别、太空资产维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ISAR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系统地梳理了不同体制ISAR三维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优势与局限性。首先,介绍了不同体制三维成像方法的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类ISAR三维成像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从成像算法、成像后处理与数据融合等方面对ISAR三维成像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成像 成像投影 干涉雷达成像 阵列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球面地表效应分析
2
作者 郭淑婷 邓钱钰 +1 位作者 王纪平 毛新华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9,共15页
星载高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具有短时重访周期和大范围测绘能力,在军事和民用中都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高轨SAR的成像几何也更加复杂,较长的合成孔径时间使得轨道的弯曲效应不可忽视,宽大的波束覆盖范围也导... 星载高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具有短时重访周期和大范围测绘能力,在军事和民用中都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高轨SAR的成像几何也更加复杂,较长的合成孔径时间使得轨道的弯曲效应不可忽视,宽大的波束覆盖范围也导致平面地表假设不再适用,因此必须考虑球面地表效应对成像的影响。本文从简单的直线轨迹和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曲线轨迹两方面对成像出现的几何失真和散焦进行分析。首先,假设雷达短时间内做直线运动,由“距离-多普勒”关系得到成像平面与弯曲地表的位置映射关系,并通过回波历程分析得到直线轨迹时聚焦良好。然后,在曲线轨迹情况下,同样根据“距离-多普勒”关系解决了高轨SAR由于球面地表效应导致的几何失真问题。另外,基于对球面地表真实目标和成像域内像素点的距离历程分析,得到回波的二次相位误差,该误差导致雷达运行在弯曲轨道时成像出现散焦,而且由于该误差相位与成像场景宽度呈正相关,散焦会随着合成孔径时间的增长以及成像场景的扩大而愈加明显,具有显著空变性。接着,通过对相位误差进一步分析得到有效成像半径。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对球面地表与成像平面的映射关系和成像散焦特性进行了验证。本文解决了由于地表弯曲效应带来的成像几何失真问题,得到了雷达运行在曲线轨迹时造成成像出现散焦的二次相位误差,为后续的基于该误差相位的补偿成像算法研究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轨合成孔径雷达 球面地表效应 弯曲轨道 距离-多普勒 二次相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参数定标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家奇 梁维斌 +2 位作者 钱方明 陈刚 林梓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共15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涉处理可以获取高精度三维地表信息。InSAR系统测制精度依赖于干涉基线和干涉相位等干涉参数的精度,干涉参数定标技术通过雷达观测参考目标推算并校准干涉参数系统误差,能够有效提升干...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涉处理可以获取高精度三维地表信息。InSAR系统测制精度依赖于干涉基线和干涉相位等干涉参数的精度,干涉参数定标技术通过雷达观测参考目标推算并校准干涉参数系统误差,能够有效提升干涉处理精度,是InSAR干涉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文中对InSAR原理和干涉参数误差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干涉参数定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梳理出基于干涉参数敏感度方程和基于干涉参数偏差方程的干涉参数定标方法并进行了重点介绍,总结了两种定标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最后展望了干涉参数定标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参数 定标方法 敏感度方程 偏差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泽刚 李凌豪 +2 位作者 李埔丞 吕林翰 史一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组成复杂,搭载于飞机、卫星等运动平台上才可实现数据获取,难以开展基于SAR雷达实物的实验教学。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并搭建了SAR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系...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组成复杂,搭载于飞机、卫星等运动平台上才可实现数据获取,难以开展基于SAR雷达实物的实验教学。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并搭建了SAR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系统设计技术、实验设计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信号处理技术、图像评估技术等SAR实验的完整流程进行了高展示度、高保真度、高交互性的计算机模拟。一方面,该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SAR设计、工作和应用的流程,巩固相关课程基础知识,激发学习雷达信号处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该仿真平台已成功应用于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对培养新工科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分层特征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内波尾迹可识别性的影响
5
作者 杨哲超 任立群 +2 位作者 郅长红 尤云祥 王宏伟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4,共9页
[目的]针对密度分层环境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水下航行器尾迹的可识别性问题,建立理论求解模型及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托海洋分层特征的统计信息,设计移动质量和动量等效源致内波理论,计算每个统计独立的海面单元的调制海浪谱及... [目的]针对密度分层环境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水下航行器尾迹的可识别性问题,建立理论求解模型及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托海洋分层特征的统计信息,设计移动质量和动量等效源致内波理论,计算每个统计独立的海面单元的调制海浪谱及其映射的SAR图像强度分布,进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图像中内波尾迹纹理特征信息。[结果]结果表明,在特定参数条件下,SAR图像中内波尾迹的可识别区间为最大浮频率大于0.02 rad/s且所在深度小于100 m。[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计算并分析任意密度分层环境中内波尾迹的可识别性,为水下目标探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层 内波尾迹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跟踪 灰度共生矩阵 海洋分层 水下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俯冲三维线阵合成孔径雷达空变相位补偿及聚焦处理
6
作者 刘璨 谭鸽伟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355,共12页
三维线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与高速平台相结合,可实现极限场景下的成像。但要完成该体制下的SAR成像,要克服因其高速度、大加速度所带来的更复杂的距离徙动和空变特性。提出适用于高速平台三维线阵SAR的回波信... 三维线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与高速平台相结合,可实现极限场景下的成像。但要完成该体制下的SAR成像,要克服因其高速度、大加速度所带来的更复杂的距离徙动和空变特性。提出适用于高速平台三维线阵SAR的回波信号模型及斜距模型,并利用隐函数求导的方法实现对三维频谱的求取。为了均衡方位向及跨航向空变调制相位,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进行方位向和跨航向的二维重采样操作,完成对该两个维度上空变相位误差的补偿。研究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补偿算法能有效去除空变相位误差对成像的影响,提高了在高速场景下三维线阵SAR的成像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线阵 前视成像 高速平台 空变相位误差补偿 最小二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tlight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层析成像方法(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渠刚荣 李大年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2-56,共5页
:Spotlight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能用沿上半圆曲线积分的层析成像来实现 .使用解析函数的外推和沿上半圆曲线Radon变换的反演 。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 上半圆曲线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多类地形初始定位精度监测与提升
8
作者 雷振坤 冯永玖 +2 位作者 席梦镕 王家丰 童小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2-1123,共12页
为实现国产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对地定位精度监测与提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深度学习模型识别了3类地形下的风机点位,利用风机在SAR影像中可形成强散射点目标特性,构建了适用于SAR影像的大范围影像控制点数据库,可用于大范围长时... 为实现国产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对地定位精度监测与提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深度学习模型识别了3类地形下的风机点位,利用风机在SAR影像中可形成强散射点目标特性,构建了适用于SAR影像的大范围影像控制点数据库,可用于大范围长时序几何处理。结果表明,3类地形下高分三号精细条带II(FSII)模式影像在2017年到2020年存在周期性定位精度波动,约747.99d定位精度经历从最高逐步降低的过程。探讨了地形对几何定位的影响,其中山地地区定位精度最差。基于构建的影像控制点数据库,高分三号FSII模式影像在多种地形下平均定位误差从44.64m减小到7.94m,且在3类地形下均取得基本一致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长时序 精度监测 影像控制点数据库 精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信息超表面无源通信技术
9
作者 李华 刘开雨 +6 位作者 邓云凯 李镇宁 罗超 李霁晨 任韬宇 陈峣 徐开江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49,共22页
卫星通信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探测的一体化技术旨在融合通信与遥感功能,实现数据传输与遥感成像的同步进行,以满足对高效、隐蔽和安全信息传输的需求,提升系统的多用途能力。然而,由于二者在波形特性、收发器设计及信号处理算... 卫星通信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探测的一体化技术旨在融合通信与遥感功能,实现数据传输与遥感成像的同步进行,以满足对高效、隐蔽和安全信息传输的需求,提升系统的多用途能力。然而,由于二者在波形特性、收发器设计及信号处理算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现星载通信与遥感一体化系统面临诸多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超表面技术的无源无线通信系统,结合SAR回波调制方法,创新性地实现了地星通信与星载SAR遥感探测的深度融合。该系统通过精确调制其SAR散射回波参数,在维持SAR遥感探测质量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无源无线通信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磁反向散射特性替代主动发射机制,有效保障了通信链路的电磁隐蔽性与信息安全特性。场景仿真实验与星载SAR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兼容传统SAR波形体制的前提下,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地星数据传输与星载SAR成像的同步运行。该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星载SAR遥感探测系统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旨在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探索如何将信息超表面技术有效应用于通信与遥感一体化系统中,而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技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调制 信息超表面 通信遥感一体化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无线无源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郭珊 赵晔 +2 位作者 杨天赐 杨鹏举 任新成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距离-多普勒(RD)算法在SAR成像中无法满足精度较高、运算率较小的需求,而线频调变标(CS)算法基于RD算法引入线性调频参考信号,可有效避免距离徙动校正中的插值计算,从而提高成像算法的计...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距离-多普勒(RD)算法在SAR成像中无法满足精度较高、运算率较小的需求,而线频调变标(CS)算法基于RD算法引入线性调频参考信号,可有效避免距离徙动校正中的插值计算,从而提高成像算法的计算效率,解决距离迁移问题。文中基于CS算法,从点目标拓展到简单立方体模型,最后对复杂舰船目标进行仿真成像,得到较为清晰的SAR仿真图像,验证了CS算法的有效性,可为复杂目标的辨别监测、反演研究,以及判断舰船航行方向及状态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线频调变标算法 舰船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凸正则化模型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研究
11
作者 赵亚楠 叶方捷 +2 位作者 王超 杨丰源 朱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5-881,共7页
逆合成孔径雷达因其可对非合作机动目标成像而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和民用中,研究表明压缩感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分辨率并且有效降低雷达硬件负担。针对典型的非凸ιp(0<p<1)正则化模型,基于Majorization-Minimiza... 逆合成孔径雷达因其可对非合作机动目标成像而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和民用中,研究表明压缩感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分辨率并且有效降低雷达硬件负担。针对典型的非凸ιp(0<p<1)正则化模型,基于Majorization-Minimization(MM)迭代算法框架并采用支撑集收缩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成像算法——迭代支撑集收缩算法。迭代支撑集收缩算法是一个简单高效的算法,数值实验表明迭代支撑集收缩算法在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非凸正则化 MM算法 支撑集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快速后向投影算法综述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邢孟道 马鹏辉 +2 位作者 楼屹杉 孙光才 林浩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后向投影(BP)算法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由于BP算法具有较大的计算量,阻碍了其在工程应用上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如何有效地提高BP算法的运算效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文讨论了基于多种成像面坐标系的快速BP算... 后向投影(BP)算法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由于BP算法具有较大的计算量,阻碍了其在工程应用上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如何有效地提高BP算法的运算效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文讨论了基于多种成像面坐标系的快速BP算法,包括距离-方位平面坐标系、地平面坐标系和非欧氏坐标系。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原始BP算法的原理和不同坐标系对加速BP算法的影响,并对BP算法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然后讨论了基于不同成像面坐标系的快速BP算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快速BP成像方面完成的研究工作。最后介绍了快速BP算法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快速BP成像算法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快速后向投影算法 成像 坐标系 运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航迹分布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毕辉 蒋成龙 +2 位作者 王万影 张冰尘 洪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87-1792,共6页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tomograph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将合成孔径原理用于高程向,通过不同入射角的多幅二维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对高程向反射功率进行重建,从而实现三维成像。TomoSAR中,航迹分布是影响高程向重建的重要因...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tomograph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将合成孔径原理用于高程向,通过不同入射角的多幅二维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对高程向反射功率进行重建,从而实现三维成像。TomoSAR中,航迹分布是影响高程向重建的重要因素。针对高程向分布稀疏的情形,压缩感知方法被用于TomoSAR。基于压缩感知的TomoSAR中高程向重建质量取决于观测矩阵的性质,而航迹分布与观测矩阵的重构性能紧密相关。利用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观测矩阵优化准则,对航迹分布进行参数优化,从而在航迹数目一定的情况下,实现高程向的优化重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压缩感知 相关系数 航迹优化 观测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喜平 苏彦 +3 位作者 李海英 戴舜 孔德庆 朱新颖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6,共17页
合成孔径雷达以飞机、卫星等运动物体为载体,具备全天候、全天时观测能力,俨然成为一种高效的遥感探测手段,在深空探测、军事侦察、地形测绘、灾害监测、农林生长监测和洋流观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几个国外深空探测器携带的SAR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以飞机、卫星等运动物体为载体,具备全天候、全天时观测能力,俨然成为一种高效的遥感探测手段,在深空探测、军事侦察、地形测绘、灾害监测、农林生长监测和洋流观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几个国外深空探测器携带的SAR系统的技术状态、科学目标和探测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作出了相应的比较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未来深空探测星载SAR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星载SAR逐渐向着高分辨率、多参数、多模式、多基成像和轻量化等多方面发展,终将在更丰富的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率 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基合成孔径雷达多域抗干扰技术综述
15
作者 江凯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8,共14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空基及天基各类平台。现代战场电磁环境日趋恶劣,电子战装备可以在多维度产生高强度、多样式和有针对性...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空基及天基各类平台。现代战场电磁环境日趋恶劣,电子战装备可以在多维度产生高强度、多样式和有针对性的电子干扰,极大制约了SAR作战效能的发挥,如何提高SAR抗干扰能力已成为当前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SAR常规抗干扰思路和优缺点,并以雷达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两个方面为主线,围绕空域、时域、频域、能量域、极化域以及数据处理域等多域,结合仿真和试验数据分析了典型空天基SAR抗干扰方法的实施效果,最后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相关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空/天基 干扰 抗干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从层析、阵列到微波视觉 被引量:35
16
作者 丁赤飚 仇晓兰 +3 位作者 徐丰 梁兴东 焦泽坤 张福博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3-709,共17页
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可以消除目标和地形在2维图像上产生的严重混叠,显著提升目标识别和3维建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SAR发展的重要趋势。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提出多种技术体制。该文系统性回顾了SAR 3维成... 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可以消除目标和地形在2维图像上产生的严重混叠,显著提升目标识别和3维建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SAR发展的重要趋势。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提出多种技术体制。该文系统性回顾了SAR 3维成像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了现有SAR 3维成像技术的特点;指出了SAR回波及图像中蕴含的未被现有技术利用的3维信息,提出“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3维成像”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将SAR成像方法与微波散射机制和图像视觉语义有机融合,形成SAR微波视觉3维成像理论与方法,实现高效能、低成本的SAR 3维成像。该文重点阐述了SAR微波视觉3维成像的概念、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技术途径,为SAR 3维成像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 阵列干涉 层析SAR SAR微波视觉3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影像的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新成 张喜来 +2 位作者 林庆润 郝君明 李旺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7-174,共8页
由于城市地物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的土地分类体系类型简单,局地气候分区分类体系能够得到多类型精细化分类。因此,本文基于高分二号光学影像(GF-2)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以局地气候分类体系为理论基... 由于城市地物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的土地分类体系类型简单,局地气候分区分类体系能够得到多类型精细化分类。因此,本文基于高分二号光学影像(GF-2)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以局地气候分类体系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类型样本库,借助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分类器,得到2020年兰州市城区的精细化土地利用类型;最后通过构建建筑成像几何关系模型自动识别阴影,校正分类结果。结果表明,2020年兰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筑用地和林地为主,其占比达到占69.6%;分类方法中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分类精度优于随机森林,精度可以达到95.3%,Kappa系数为0.94,但随机森林在计算速度及波谱信息差异较小的地方分类精度较高;融合GF-2和极化SAR数据能够更好地改善混分问题,而产生错分的主要原因是高低层土地类型形态和光谱特征的混淆;最终自动识别的阴影类型面积约为4.4 km^(2),提升分类精度0.5%~1.2%。研究成果可为复杂下垫面的城市土地利用精细化分类提供方法支持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 合成孔径雷达 影像融合 精细化分类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上取 付耀文 +3 位作者 张文鹏 杨威 余若峰 张法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0-2666,共17页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deo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ViSAR)由于能够连续观测目标区域的变化,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梳理了国内外ViSAR相关的研究动态,分析了ViSAR高帧率成像以及动目标阴影形成的原理;然后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deo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ViSAR)由于能够连续观测目标区域的变化,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梳理了国内外ViSAR相关的研究动态,分析了ViSAR高帧率成像以及动目标阴影形成的原理;然后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ViSAR系统及其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成像算法、运动补偿算法以及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总结了目前ViSAR相关的发展,并对未来ViSAR技术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高帧率成像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林 吴福伟 +2 位作者 杨予昊 李大圣 孙俊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SAR)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具有5 Hz以上的无孔径交叠成像帧率。其采用一发四收系统架构,具备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等功能,兼具光学传感器成像速度快以及微波... 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SAR)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具有5 Hz以上的无孔径交叠成像帧率。其采用一发四收系统架构,具备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等功能,兼具光学传感器成像速度快以及微波雷达环境与气候适应性好等优势。论文介绍了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研究进展,实验表明,其成像分辨率优于0.2 m,合成孔径时间可缩短至0.2 s。利用阴影信息可以对运动目标(如卡车等)进行检测,结合传统的GMTI与InSAR技术,实现对复杂运动目标的成像、跟踪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 太赫兹 地面动目标检测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阴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侧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分析及成像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俞根苗 尚勇 +3 位作者 邓海涛 张长耀 葛家龙 吴顺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782,共5页
 本文探讨了装载在导弹上的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导弹下降飞行过程中回波信号的特性和成像处理问题.根据导弹在要求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期间内的飞行特点,建立了SAR工作的空间几何模型和目标距离表达式,分析了目标距离的时间变化特性...  本文探讨了装载在导弹上的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导弹下降飞行过程中回波信号的特性和成像处理问题.根据导弹在要求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期间内的飞行特点,建立了SAR工作的空间几何模型和目标距离表达式,分析了目标距离的时间变化特性和工作过程中多普勒参数的变化.由于要求成像的过程中,导弹的高度在不断减小,多普勒参数变化大,不能用同一参数对整个成像过程进行处理.分析和仿真表明,通过采用子孔径处理,能够得到聚焦的子孔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 多普勒参数 成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