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C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房德仁 李婉君 +3 位作者 刘中民 赵金波 姜雪梅 张慧敏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6,共6页
用不同的沉淀方法制备了Cu-Co催化剂,用XRD,XPS,TPR和BET技术对催化剂前体以及催化剂的物相等进行了表征,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活性。结果表明: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是由细小的CuO晶粒和Co3O4晶粒以紧... 用不同的沉淀方法制备了Cu-Co催化剂,用XRD,XPS,TPR和BET技术对催化剂前体以及催化剂的物相等进行了表征,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活性。结果表明: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是由细小的CuO晶粒和Co3O4晶粒以紧密排列的形式均匀分散在颗粒中,CuO和Co3O4间的相互作用大于用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同时,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的低碳醇合成活性以及醇选择性都好于用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用分步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的二次粒子是由内部富CuO和外层富Co3O4的颗粒组成。由此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催化活性和醇选择性较低,而有利于烃的生成和CO水煤气变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催化剂 合成低碳醇 加料方法 前体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气中CO_(2)体积分数对铜钼基催化剂合成低碳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树华 关倩 +3 位作者 徐海燕 张竟月 李在峰 王新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2-1458,共7页
文章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以SiO气凝胶为载体的Cu-Mo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其催化CO_(2)加氢合成低碳醇的性能,考察了原料气中CO_(2)体积分数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为5 MPa,空速为2000 h,n(H)/n(CO_(2))=2,温度为26... 文章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以SiO气凝胶为载体的Cu-Mo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其催化CO_(2)加氢合成低碳醇的性能,考察了原料气中CO_(2)体积分数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为5 MPa,空速为2000 h,n(H)/n(CO_(2))=2,温度为260℃反应条件下,当CO_(2)体积分数为0.92%时,反应产物中总醇选择性达34.23%,CO_(2)H在总醇中的质量分数达55.55%,催化剂催化合成低碳醇的性能较好。液体产物低碳醇中主要以甲醇、乙醇和正丙醇为主,在总醇中的质量占比高达97%。原料气中引入CO_(2)会促进逆水汽变换反应发生而降低CO_(2)的转化率;随着CO_(2)浓度的增大,CO_(2)在催化剂孔道内部的扩散受到抑制而变慢,有利于增加低碳醇的选择性和降低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合成低碳醇 Cu-Mo基催化剂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n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林明桂 房克功 +1 位作者 李德宝 孙予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3-838,共6页
研究了锌、锰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低温N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结果表明,锌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不利于活性相的分散;而锰则促进铜铁的分散,增加了铜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二者... 研究了锌、锰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低温N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结果表明,锌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不利于活性相的分散;而锰则促进铜铁的分散,增加了铜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CO吸附的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表明,锌增强了铁对CO的吸附能力,这种效应与ZnFe2O4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而锰助剂由于稀释效应,减弱了铁对CO吸附能力和链增长能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测试表明,与CuFe催化剂相比,CuZnFe催化剂的活性大幅度提高,但C2+醇选择性下降;CuFeMn催化剂的活性却有所下降,C2+醇选择性也降低,但总醇的选择性提高.双助剂修饰的催化剂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改变了催化剂的织构,降低了Cu的还原温度,修饰了Fe的还原性能.更重要的是,Zn和Mn的添加显著增强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催化剂催化性能总体上优于CuZnFe和CuFeMn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CuFe催化剂 锌助剂 锰助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辅助制备合成低碳醇用CuCo/ZrO_2催化剂 被引量:1
4
作者 士丽敏 邓思玉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47-451,共5页
CO加氢合成低碳醇是C1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浸渍法制备CuCo/ZrO2催化剂的过程中引入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并研究催化剂前驱体经等离子体处理对催化剂结构与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 CO加氢合成低碳醇是C1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浸渍法制备CuCo/ZrO2催化剂的过程中引入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并研究催化剂前驱体经等离子体处理对催化剂结构与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脱附(CO-TPD)等测试技术表征催化剂.结果发现,等离子体技术用于前驱体的处理可降低催化剂的晶粒尺寸、促进活性组分的分散、提高催化剂表面对CO分子的吸附活化和碳链增长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催化剂的CO转化率和液相产物中C2+醇选择性,分别高达98.3%和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基催化剂 等离子体 合成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改性CuZnMn催化剂结构和低碳醇合成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定明月 丘明煌 +5 位作者 刘琪英 王铁军 马隆龙 吴创之 邱珂 刘建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4,共6页
采用连续共沉淀法制备费-托(F-T)组元Fe改性的CuZnMn催化剂,采用N_2物理吸附、H_2-TPR/TPD、XRD等表征手段考察催化剂中Fe-Cu协同作用关系,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Fe-Cu协同作用的改变对低碳醇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Mn催化... 采用连续共沉淀法制备费-托(F-T)组元Fe改性的CuZnMn催化剂,采用N_2物理吸附、H_2-TPR/TPD、XRD等表征手段考察催化剂中Fe-Cu协同作用关系,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Fe-Cu协同作用的改变对低碳醇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Mn催化剂主要以CuMn固溶体形式存在,Fe助剂的加入有利于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增加,并促进了FeMn固溶体的形成,降低了固溶体中Cu-Mn相互作用力,这有利于CuO单体逐渐从固溶体中析出,加强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随着Fe含量的逐渐增加,催化剂中CuO单体含量逐渐增多,Fe-Cu之间形成协同作用,这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和醇、烃产物的生成,然而Fe助剂的过量加入则导致催化剂主要表现为F-T合成反应能力,降低低碳醇产物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合成 Fe改性 CuZnMn催化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基双孔载体催化剂结构和低碳醇合成反应性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建国 定明月 +1 位作者 王铁军 马隆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64-1970,共7页
采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Cu、Fe双活性组元改性的双孔载体(M)催化剂, 采用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脱附(H2-TPR/TPD)、X 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催化剂中Cu-Fe的相互作用, 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Cu/Fe摩尔比的改变对低碳醇... 采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Cu、Fe双活性组元改性的双孔载体(M)催化剂, 采用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脱附(H2-TPR/TPD)、X 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催化剂中Cu-Fe的相互作用, 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Cu/Fe摩尔比的改变对低碳醇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小孔硅溶胶浸渍在大孔硅凝胶中可形成具有不同纳米孔径结构的双孔载体, 增加小孔硅溶胶的含量可促使双孔载体中小孔纳米结构尺寸变小. Fe/Cu摩尔比的增加有利于铜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分散, 促进了表层CuO和Fe2O3的还原, 加强了双孔载体内孔道与铜铁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促使了单质铜的分散和铁碳化物的生成. CO加氢反应活性和低碳醇时空收率随着Fe/Cu摩尔比的逐渐增加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 当Fe/Cu摩尔比增加到30/20时,Cu-Fe基双孔载体催化剂的CO转化率增加到46%, 低碳醇的时空收率增加到0.21 g·mL-1·h-1, C2+OH/CH3OH 质量比达到 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合成:Cu—Fe基催化剂:双孔载体: 时空收率: 高级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加氢制低碳醇CuFe基催化剂中的Mn助剂效应
7
作者 张昕昕 许狄 +3 位作者 王艳秋 洪昕林 刘国亮 杨恒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1,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的CuFeZnK催化剂,研究了Mn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Mn(质量分数2.1%)能有效提高低碳醇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STY),在320℃和5 MPa的条件下,CO_(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的CuFeZnK催化剂,研究了Mn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Mn(质量分数2.1%)能有效提高低碳醇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STY),在320℃和5 MPa的条件下,CO_(2)的转化率为29.4%,低碳醇选择性(CO-free)达到23.2%,时空收率达到41.1 mg·g_(cat)^(-1)·h^(-1),且低碳醇在总醇中的比例达到96.9%.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对制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量Mn可以起到结构助剂的作用,减小Cu颗粒尺寸的同时促进Fe_(5)C_(2)相的形成,从而构建丰富的Cu-Fe_(5)C_(2)活性界面,用于低碳醇合成.而过量的Mn反而会堵塞催化剂的孔道,覆盖活性位点,降低了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加氢 合成 铜铁基催化剂 锰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还原超细K-Co-Mo催化剂的XPS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中海 伏义路 鲍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27-629,共3页
采用XPS技术研究了合成低碳醇反应中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分别考察不同还原温度下K、Co和Mo活性物种的价态以及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上Mo主要以两种价态存在(+4和+6).随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上Mo4+/Mo6... 采用XPS技术研究了合成低碳醇反应中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分别考察不同还原温度下K、Co和Mo活性物种的价态以及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上Mo主要以两种价态存在(+4和+6).随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上Mo4+/Mo6+比值增大,较高的Mo4+/Mo6+比值有利于形成合成醇反应中活性位.催化剂表面上的Co以+2价存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催化剂表面上Co2+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当还原温度为550℃时,催化剂表面上的Co2+迅速减少,这种催化剂表面上Co2+的迅速减少可能导致合成醇活性的迅速降低.K+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相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经550℃还原后,K+在催化剂表面明显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温度 超细K-Co-Mo催化剂 合成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n-based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atalyst Achieves an Alcohol Selectivity Exceeding 60%
9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期95-95,共1页
The key project'Nano-scale catalyst and related proc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for high-efficiency synthesis of mixed lower alcohols from syngas'undertaken by the Shanghai Senior Research Institute ... The key project'Nano-scale catalyst and related proc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for high-efficiency synthesis of mixed lower alcohols from syngas'undertaken by the Shanghai Senio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has passed the acceptance tests by the expert group organized by the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cher Alcohol acceptance alcohols passed selectivity organized exceeding displayed supp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