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烧伤合并肺栓塞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静 徐刚 刘冬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88-88,共1页
重症烧伤患者存在许多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合并肺栓塞后易被原发病掩盖,漏诊率及误诊率高。2003年6月~2007年2月,我院共收治重症烧伤合并肺栓塞患者14例,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合并肺栓塞 重症烧伤 临床分析 易发因素 血栓形成 烧伤患者 原发病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连兴 刘丹薇 +2 位作者 高欣 王影 刘相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征 合并肺栓塞 危险因素 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 常染色体显性 骨骼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扬扬 庄奕煌 王青兰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1期46-46,48,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110例,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结果经... 目的探究分析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110例,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结果经过汇总分析该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恶性肿瘤位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与泌尿生殖系统,并集中于胃部、肺部以及肝脏和胰腺。所有患者均合并肺栓塞,其中81例出现在围手术期,29例出现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动脉氧分压症状。采取溶栓疗法后,临床有效率达82.7%;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出现,是导致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合并肺栓塞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进而降低肺栓塞发生率,以此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远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合并肺栓塞 探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单纯抗凝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霍志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单纯抗凝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T2DM合并肺栓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7),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华法林单纯抗凝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T2DM合并肺栓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7),分别给予肝素与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肺功能相关指标、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_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及6MWD长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ADL评分及6M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MCP-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长于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与肝素均对T2DM合并肺栓塞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及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但华法林影响更大,说明华法林治疗T2DM合并肺栓塞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合并肺栓塞 肝素 华法林 功能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兴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非显性因素所致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了肺栓塞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发... 目的: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非显性因素所致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了肺栓塞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发生了肺栓塞)和B组(未发生肺栓塞)。在试验中为这两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CT肺动脉造影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内皮素-1检测。最后,观察、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结果:1在卧床时间、是否发生晕厥、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双侧下肢是否等粗、心电图I导联的S波T波是否倒置、心电图Ⅲ导联的Q波是否显著、PaCO2是否低于基线值、D-聚体的水平是否升高等方面,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4.29--6.83,P<0.05)。2 A组患者的D-二聚体平均水平、内皮素-1中位数均高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双侧下肢不等粗差距大于1cm、卧床超过7d、深静脉血栓形成是AE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非显性因素所致的AECOPD其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可能性高。而这一现象与患者长期卧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双下肢不等粗等因素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显性因素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股骨颈骨折合并肺脂肪栓塞症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淑文 郑玉莲 +2 位作者 吴盛华 赵玉芬 李大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X期59-60,共2页
严重骨折后骨髓腔脂肪经骨折处侵入血循环,造成以肺为主的器官内毛细血管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脑缺氧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称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各类骨折中的发病率约占7%,但死亡率高达50%,是创伤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医护人员正... 严重骨折后骨髓腔脂肪经骨折处侵入血循环,造成以肺为主的器官内毛细血管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脑缺氧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称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各类骨折中的发病率约占7%,但死亡率高达50%,是创伤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医护人员正确判断和分析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依靠医疗仪器提高观察效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观察技能,方能及时全面地提供对病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合并肺栓塞 抢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