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合同法草案的意见
1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3,共7页
编者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全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希望全国人民对该法草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完善建议,使最终经人民代表审议通过的该法更加符合法律科学和我国客观社会关系。为配合全民对《合同法》(草案... 编者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全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希望全国人民对该法草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完善建议,使最终经人民代表审议通过的该法更加符合法律科学和我国客观社会关系。为配合全民对《合同法》(草案)的讨论,本刊特从来稿中挑选出若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草案 对方当事人 不安抗辩权 情势变更原则 标准合同 附随义务 告知义务 数据电文 解除合同 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合同立法的指导原则——兼评《劳动合同法(草案)》及有关评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5,共6页
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重点保护劳动者原则、提高违法成本原则、稳定劳动关系原则、限制劳动者派遣原则、预防竞业原则。这是由劳动法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 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重点保护劳动者原则、提高违法成本原则、稳定劳动关系原则、限制劳动者派遣原则、预防竞业原则。这是由劳动法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资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总体上来说,《劳动合同法(草案)》坚持了这些原则,但某些具体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草案)》 指导原则 重点保护劳动者 提高违法成本 稳定劳动关系 限制劳动者派遣 预防竞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应确立“鼓励稳定”的原则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叶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0,195,共5页
“鼓励稳定原则”的提出基于劳动法的社会法属性。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劳动关系超常的不稳定状态迫切要求劳动合同法立足“稳定”,鼓励“稳定”,以“稳定”为核心。《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已经在诸多方面突出了对稳定劳动关系的重... “鼓励稳定原则”的提出基于劳动法的社会法属性。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劳动关系超常的不稳定状态迫切要求劳动合同法立足“稳定”,鼓励“稳定”,以“稳定”为核心。《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已经在诸多方面突出了对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视和鼓励,但是在劳动合同期限、效力、对劳动者离职的限制及经济补偿金等等制度设计上离“鼓励稳定原则”的要求差距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励稳定原则 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 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足鼎立”走向统一的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起草情况简介
4
作者 靳宝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2-64,共3页
1999年3月 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确立了一些新的原则和制度,尤其对防范合同诈骗规定了若干有力的法律措施。公安机关在办理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中,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合... 1999年3月 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确立了一些新的原则和制度,尤其对防范合同诈骗规定了若干有力的法律措施。公安机关在办理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中,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合同法的这些规定,以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犯罪与合同经济纠纷。为此,本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撰文,对《合同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统一合同法 合同法草案 当事人 民事法律关系 基本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违约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合同立法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高飞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技术合同法 合同法草案 合同立法 涉外经济合同法 《经济合同法 合同当事人 诚实信用原则 基本原则 合同的订立 民事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派遣劳工就业权保障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文芳 韦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8,共5页
派遣劳工的就业权,包括派遣劳工的自由择业权,职业保障权,平等就业权与职业平等权极易受到侵害,劳动派遣的法律制度应当保护劳工的就业权从而达到促进正规就业的目的。但我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第40条规范过于简单且不具可操作性,应... 派遣劳工的就业权,包括派遣劳工的自由择业权,职业保障权,平等就业权与职业平等权极易受到侵害,劳动派遣的法律制度应当保护劳工的就业权从而达到促进正规就业的目的。但我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第40条规范过于简单且不具可操作性,应当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遣劳工 就业权 劳动合同法(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