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N-LSTM在多模态人体动作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8-82,共5页
针对环境中存在多种类物体,且光照条件、遮挡情况等可能影响动作识别效果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的多模态人体动作识别方法。采集人体运动时深度图像数据、合加速度两种可以体现人体动作的多模态行为数据,输入CNN模型,经卷积... 针对环境中存在多种类物体,且光照条件、遮挡情况等可能影响动作识别效果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的多模态人体动作识别方法。采集人体运动时深度图像数据、合加速度两种可以体现人体动作的多模态行为数据,输入CNN模型,经卷积、降采样等处理,提取人体运动深度图像的骨骼关节特征图、合加速度方差特征图,作为人体动作多模态特征样本,输入LSTM模型,结合人体动作的时域性,学习当前多模态特征样本与动作类型之间的仿射变换关系,在全部时间步中,收集LSTM模型输出门输出的动作分类结果,引入投票决策方法,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结果作为多模态人体动作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正常光照、弱光环境中均可准确识别多种人体动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LSTM 多模态人体动作 类型识别 Kinect传感器 骨骼关节 惯性传感器 合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冲(能力)跑鞋对跑者膝、踝关节局部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相亮亮 梅齐昌 +2 位作者 李建设 Justin Fernandez 顾耀东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3,共10页
目的: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评价局部动态稳定性,探究传统、极简和极致缓震3类跑鞋(后跟高度分别为33、8、46 mm,掌跟差分别为12、0、10 mm)对跑步过程中膝、踝关节动态稳定性影响的差异,为跑者鞋具选择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惯性测量单位... 目的: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评价局部动态稳定性,探究传统、极简和极致缓震3类跑鞋(后跟高度分别为33、8、46 mm,掌跟差分别为12、0、10 mm)对跑步过程中膝、踝关节动态稳定性影响的差异,为跑者鞋具选择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惯性测量单位传感器比较跑者[年龄:(26.3±1.1)岁,身高:(1.75±0.02)m,体质量:(63.3±2.7)kg,BMI:(20.8±1.3)kg/m^(2))]以(10.8±0.5)km/h的速度在跑步机上持续跑步时下肢关节峰值合加速度,通过Rosenstein算法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评估3类跑鞋在跑步过程中对下肢局部动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ukey HSD事后多重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结果:1)跑者穿着传统跑鞋的峰值合加速度大于极致缓震跑鞋,但小于极简跑鞋,且所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2)跑者穿着3类跑鞋的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apunov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8),相比极简跑鞋,跑者着极致缓震跑鞋的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apunov指数显著增大(均值差=0.13,P=0.014);3)跑者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apunov指数变化显著(P<0.01),相比极简跑鞋[(0.652±0.20)bits/s],跑者穿着传统跑鞋[(0.937±0.15)bits/s,P=0.0003]和极致缓震跑鞋[(0.936±0.12)bits/s,P=0.0003]的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apunov指数显著增大。结论:1)从下肢关节峰值加速度角度,极致缓震跑鞋较传统跑鞋和极简跑鞋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作用,着地时的胫骨峰值加速度更小;2)从局部动态稳定性角度,极简跑鞋较传统跑鞋和极致缓震跑鞋在跑步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下肢局部动态稳定性,系统减弱外部干扰的能力更好,说明穿着极简跑鞋跑步时的步态更自然;3)传统跑鞋由于产生的下肢关节峰值加速度相对较小且具有较好的局部动态稳定性,对于注重兼顾跑步时的缓冲减震以及动态稳定性作用的跑者是更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位传感器 关节合加速度 动态稳定性 最大LYAPUNOV指数 跑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躯干参考点选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玲 江红霞 刘基宏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参考点是否满足躯干参考对象的选取条件,将躯干参考点划分为两种,分别为胸骨上切迹点和剑突点。本研究让受试者穿着6款不同支撑强度的运动文胸,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捕捉着装状态下躯干点的运动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 为探究不同参考点是否满足躯干参考对象的选取条件,将躯干参考点划分为两种,分别为胸骨上切迹点和剑突点。本研究让受试者穿着6款不同支撑强度的运动文胸,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捕捉着装状态下躯干点的运动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求取人体在跑步状态下两种躯干点合加速度的均值、标准差、方差、平均绝对值及极差,从而有效地选取躯干参考点。结果显示:运动文胸支撑强度不会影响躯干参考对象的选取,当选取胸骨上切迹点作为躯干参考对象,躯干运动数据波动更小,更加稳定。本研究可为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在运动文胸中判断参考点的选取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文胸 躯干参考点 支撑强度 加速度传感器 运动状态 合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f cam-roller mechanism applied in sphere cam engine
4
作者 张雷 潘存云 +2 位作者 徐小军 徐海军 张正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25-833,共9页
As an alternative power source for 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HEV), electric generating system(EGS) driven by sphere cam engine(SCE) is said to own higher power density and integration. In this work, the structure and ... As an alternative power source for 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HEV), electric generating system(EGS) driven by sphere cam engine(SCE) is said to own higher power density and integration. In this work,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EGS were introduced, based on which the advantages of EGS were displayed. The profile of sphere cam was achieved after the desired motion of piston was given. After establishing the dynamic model of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roller mechanism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am profile of SCE is a sinusoid curve which has two peaks and two valleys and a mean pressure angle of 47.19°. Because of the special cam shape, the trace of end surface center of piston is an eight-shape curve on a specific sphere surface. SCE running at speed of 3000 r/min can generate the power of 33.81 kW, which could satisfy the need of HEVs. However, the force between cylinder and piston skirt caused by Coriolis acceleration can reach up to 1182 N, which leads to serious wear between cylinder liner and piston skirt and may shorten the lifespan of S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e cam engine 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 cam-roller mechanism kinet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