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遮蔽的日常书写与地方色彩——以“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为例
1
作者 于树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相对于同时期长篇小说而言,无疑是被淹没和低估的对象。因研究者们的“史诗”情结而使中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研究界被忽视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在发掘“十七年”“文学遗址”时,有一些中短篇小说还是值得重新... “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相对于同时期长篇小说而言,无疑是被淹没和低估的对象。因研究者们的“史诗”情结而使中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研究界被忽视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在发掘“十七年”“文学遗址”时,有一些中短篇小说还是值得重新审视的。本文力图抛开学界近于固化的偏见,发掘被当代文学史遗忘、遮蔽的中短篇合作化小说文本,通过聚焦日常生活与地方色彩的书写,对其复杂的思想内蕴、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立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试图让那些被遮蔽的文本“浮出历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中短篇 当代文学史 合作化小说 思想内蕴 创作立场 十七年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化小说的农民主体性建构
2
作者 张连义 《阴山学刊》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自"五四"新文学始,农民就成为文学中的重要形象,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作为被启蒙的对象。《讲话》虽然赋予农民极高的政治地位,但文学中的农民还是摆脱不了被启蒙的尴尬地位。合作化运动中,诸多作家深入农村,对农村现... 自"五四"新文学始,农民就成为文学中的重要形象,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作为被启蒙的对象。《讲话》虽然赋予农民极高的政治地位,但文学中的农民还是摆脱不了被启蒙的尴尬地位。合作化运动中,诸多作家深入农村,对农村现状的熟悉和农民命运的了解使他们的创作有了农民的立场,也为合作化小说的农民主体性建构提供了基础。但由于环境的制约,农民主体性带有了更多政治的因素,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农民 主体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化小说“两条道路”斗争模式的形成与示范——以李准《不能走那一条路》为中心的探讨
3
作者 李佳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71,共10页
李准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一条路》创作完成于1953年10月2日,初刊于当年11月20日的《河南日报》。虽然当时的李准还只是通讯员出身的初学写作者,但因小说最早反映了"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小说主题亦符合毛泽东所提出的&... 李准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一条路》创作完成于1953年10月2日,初刊于当年11月20日的《河南日报》。虽然当时的李准还只是通讯员出身的初学写作者,但因小说最早反映了"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小说主题亦符合毛泽东所提出的"总路线"规划及相关政策,加之成功塑造出宋老定这一农民形象,发表后引发极大反响。另外,李准最早将"两条道路"的斗争引入合作化小说创作,从而强化了合作化小说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李准 《河南日报》 农民形象 小说主题 斗争模式 两条道路 斗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化小说的“时间”想象
4
作者 李佳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9,共7页
1949年,国家时制的变更强化了线性历史观与"同时性"的时间感知,1953年开始的"五年计划"更带来了时间的焦虑。国家制度层面的变化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小说文本中&qu... 1949年,国家时制的变更强化了线性历史观与"同时性"的时间感知,1953年开始的"五年计划"更带来了时间的焦虑。国家制度层面的变化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小说文本中"时间"意象的大量集中出现,其二是合作化小说对现代时间的想象。但文学想象与现实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国家时制 时间焦虑 线性历史观 现代时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父子伦理叙事
5
作者 曹金合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46-55,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改塑,导致了小家庭中父子伦理关系的明显改变。因此,作为紧密配合现实生活变化的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也聚焦于父权与子辈力量的起伏消长之中。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权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改塑,导致了小家庭中父子伦理关系的明显改变。因此,作为紧密配合现实生活变化的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也聚焦于父权与子辈力量的起伏消长之中。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权文化价值观念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约和冲击下终于失去了牢固的根基;二是子辈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和集体观念的确立显示出脱离父辈伦理观念的政治伦理的色彩;三是父子传统的伦理观念中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成分被政治伦理观念直接规训。显示出十七年乡村伦理观念的别样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合作化小说 子辈 父辈 伦理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视域中的女性想像——以苏中合作化小说为例
6
作者 杨烜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5-88,共4页
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代主题中,苏联和中国优秀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具有不同道德倾向和情感立场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家对于女性之于革命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无论是以政治规约之外的女性对革命者形成考验,还是以同具新人素质的女性对... 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代主题中,苏联和中国优秀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具有不同道德倾向和情感立场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家对于女性之于革命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无论是以政治规约之外的女性对革命者形成考验,还是以同具新人素质的女性对革命和革命者进行配合,都体现出男性作家在革命视域内对于女性的处境命运和精神心理的观照,以及时代语境对于理想的革命女性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合作化小说 革命视域 女性想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化小说女性形塑中的性别政治分析
7
作者 王中伟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3期239-239,共1页
合作化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合作化小说诞生以后,文学界对其的评价就存在多种声音,归根结底这些评价都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在合作化小说中,当涉及到国家、民族等概念时,女性就会被"他化"。本文对合作化小... 合作化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合作化小说诞生以后,文学界对其的评价就存在多种声音,归根结底这些评价都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在合作化小说中,当涉及到国家、民族等概念时,女性就会被"他化"。本文对合作化小说女性形塑中的性别政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女性形塑 性别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的革命意义及其限度:论柳青合作化小说中的“劳动书写”
8
作者 刘世浩 《百家评论》 2020年第2期28-40,共13页
在柳青的合作化小说中,"劳动书写"有着特殊的意义指向:它不仅具有改造农民、改造干部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农村社会伦理变迁产生了积极影响。柳青通过对合作化运动中农村基层干部"舍己为人"式的优良品质的描写,突出表... 在柳青的合作化小说中,"劳动书写"有着特殊的意义指向:它不仅具有改造农民、改造干部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农村社会伦理变迁产生了积极影响。柳青通过对合作化运动中农村基层干部"舍己为人"式的优良品质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劳动"在农村生产、生活方面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然而,在合作化运动中,"劳动"本身所具有的革命意义存在着特定的限度。柳青在展现"劳动"在农村社会产生革命意义的同时,也不自觉地透露出了这种革命意义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青 合作化小说 “劳动书写” “德性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研究
9
作者 金慧子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6年第3期145-152,共8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随即文坛上涌现出了大量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文学作品,形成了"农业合作化题材文学作品群"。这一文学现象为其后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提供了...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随即文坛上涌现出了大量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文学作品,形成了"农业合作化题材文学作品群"。这一文学现象为其后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系列文本,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文立足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方法,阐释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和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同时拟采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作者创作意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 互文性 作家意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里湾》的共同体书写与“新人”构想
10
作者 戚学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8,共8页
1950—1970年代合作化小说被赋予形塑新中国想象和人民性的重要意识形态功能。《三里湾》中的乡村共同体和“新人”构想就是对这一历史重任的自觉回应。小说从时间、空间和伦理秩序三个维度出发,构筑了一个为进步观念所指引的现代乡村... 1950—1970年代合作化小说被赋予形塑新中国想象和人民性的重要意识形态功能。《三里湾》中的乡村共同体和“新人”构想就是对这一历史重任的自觉回应。小说从时间、空间和伦理秩序三个维度出发,构筑了一个为进步观念所指引的现代乡村共同体,并将其转化为农民个体自身的意义结构和内在视点,以模塑个人—国家—世界的同一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新人”的知识模型。本文通过《三里湾》透视合作化小说中“新人”的知识构成、理性化过程、自我主体性建构及其价值意义,并在叙事本身所展示的伦理实像与叙事意图之间的对话冲突中发掘“新人”的多重质态,以期厘清当代文艺创作中人民性的思想基质和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现代乡村共同体 社会主义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