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说“合体象形” 被引量:3
1
作者 贾齐华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75-78,共4页
“象形字只能是不可分割的独体之文”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之“独体”应视为一个相对的概念。象形字中确实存在一类为强化实物的区别性特征而在目的物上添加连带部件的准独体字,所谓“合体象形”是对这类象形字的... “象形字只能是不可分割的独体之文”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之“独体”应视为一个相对的概念。象形字中确实存在一类为强化实物的区别性特征而在目的物上添加连带部件的准独体字,所谓“合体象形”是对这类象形字的传统叫法。这个名称中的“合体”容易与“合体为字”中的“合体”造成混淆,因而应拿“加体象形”取而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体象形 准独体 加体象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合体象形的标界
2
作者 吴尚夫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一、合体象形的类说象形是汉字构造的基本法则。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今人谈到“六书”,常常取用许慎的称谓,采纳班固的次第,置象形于六书之首端,也正是为了表明象形在表意制汉字构形中的重要... 一、合体象形的类说象形是汉字构造的基本法则。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今人谈到“六书”,常常取用许慎的称谓,采纳班固的次第,置象形于六书之首端,也正是为了表明象形在表意制汉字构形中的重要地位。古今文字学论著者,曾对象形做过分门别类的工作。由于各人采用的方法不同,故所得的类别各异。大而言之,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体象形 象形 独体 中国文字学 组件 重要地位 许慎 六书 段玉裁 汉字构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静生 《云南社会科学》 1983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东巴文与甲骨文是祖国两份极其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仅从文字学的角度,对这两种文字作些初步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二者的字形结构、假借情况、书写行款等方面的异同比较,试图证明东巴文字尚处于图画文字的阶段,... 东巴文与甲骨文是祖国两份极其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仅从文字学的角度,对这两种文字作些初步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二者的字形结构、假借情况、书写行款等方面的异同比较,试图证明东巴文字尚处于图画文字的阶段,并试图探索甲骨文中某些未识之字。作为汉民族前身的华夏族,是由古羌人部落、古蛮人部落、古戎人部落、古夷人部落以及古越人部落共同融合而成的。殷革夏命以后,夏族与商部落融合而创造了商代文化。故被人誉为汉文化辉煌标帜的安阳甲骨文化,也决不是一个单一的部落的文化,它应是历史上若干部落的文化相互融合而成的。今之纳西先民则是“渊源于远古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比较研究 纳西东巴文 合体象形 东巴文字 假借字 形声字 古文字 图画文字 纳西象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比较研究》质疑 被引量:2
4
作者 喻遂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9-72,共4页
李静生同志《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比较研究》一文,在两种文字的比较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读后很受启发。但觉得文中关于字音发展由繁变简的结论颇为可疑。李同志在文中分析了东巴合体象形字“树干、富、针线、竹绳”和甲骨文“十... 李静生同志《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比较研究》一文,在两种文字的比较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读后很受启发。但觉得文中关于字音发展由繁变简的结论颇为可疑。李同志在文中分析了东巴合体象形字“树干、富、针线、竹绳”和甲骨文“十朋、今日、凿、监、浴”的形音之后说:“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按:指东巴字)多半是有几个形汇合便读几个音的。……有的东巴字则音节比形多,后来逐步简读。从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甲骨文 纳西东巴文 合体象形 音节 字音 文字 合体 合成词 会意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神话形象发展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福三 《思想战线》 1986年第3期51-57,共7页
神话形象不同于后世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人类社会艺术不发达时期的产物,是原始人类“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形象。它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资料(口头的和书面的)大量被发掘... 神话形象不同于后世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人类社会艺术不发达时期的产物,是原始人类“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形象。它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资料(口头的和书面的)大量被发掘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神话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 少数民族 象形文字 神话形象 手势语 逻辑思维 合体象形 思维方式 相似之处 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文”与“准初文”关系初探
6
作者 元鸿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章太炎先生著《文始》,肯在明六书转注,假借造字之理。《文始·叙例》阐述了此意:“刺取《说文》独体,命以初文。其诸省变及合体象形指事与声具而形残,若同体重复者谓之准初文,都五百十字,集为四百三十七条.讨其类物... 一、问题的提出章太炎先生著《文始》,肯在明六书转注,假借造字之理。《文始·叙例》阐述了此意:“刺取《说文》独体,命以初文。其诸省变及合体象形指事与声具而形残,若同体重复者谓之准初文,都五百十字,集为四百三十七条.讨其类物,比其声韵,音义相雏,谓之变易;义自音衍,谓之孳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初探 说文 造字 合体象形 章太炎 六书 假借 省变 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