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推动(1948—1953)
1
作者 何志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9,共13页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推行的一种重要民主议政制度。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扩大民众政治参与方面的关键性职能并不断推动地方落实该制度。从参与对象维度来看,强调以统一战线为内核的制度设计,...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推行的一种重要民主议政制度。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扩大民众政治参与方面的关键性职能并不断推动地方落实该制度。从参与对象维度来看,强调以统一战线为内核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扩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参与范围;从参与方式维度来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突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解决现实问题的运行理念;从参与效果维度来看,以提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化水平为基本目标,将其作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稳定运行的保障机制。从政治参与角度认识新中国成立前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此时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向人民代表大会实现制度转换的内在理路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政治参与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利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区实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基层政权的过渡组织形式。通过区代会,中共领导广大市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在区代会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中共将自己"阶级政策"和"...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区实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基层政权的过渡组织形式。通过区代会,中共领导广大市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在区代会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中共将自己"阶级政策"和"民主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协商"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民主。但区代会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协商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四九年前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确立与演变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凯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97,共14页
本文试图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如何在从乡村转向城市、从占领转向接管、从战争转向建设的过程中找到并确立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是一种复合性体制,其运行既依托协商式民主的组织形式,又依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其... 本文试图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如何在从乡村转向城市、从占领转向接管、从战争转向建设的过程中找到并确立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是一种复合性体制,其运行既依托协商式民主的组织形式,又依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其功能既作为一种政府管理形式、诉诸"民主的回应性"来解决社会矛盾和民生需求,又须承担民主革命"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任务;其性质既是一种根本制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它的生成和演变过程特别能体现这一阶段中共对"民主"的理解、需求和构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实质民主 城市接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