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源流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
机构
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
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协同推进研究”(23JZD032)。
-
文摘
作为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性概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就理论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形塑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体导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奠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概念形成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决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内核。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发展脉络,各民族在互嵌式发展的历史源流中得以共创中华、参与再塑中华,并在新时代里共同复兴中华。对于区域层次、各民族层次和中华民族整体层次而言,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价值意蕴在于,它既是促进东西部之间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亦是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模式探索。当前,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实践推进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主体结构,有效规范和科学调节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矛盾纠纷,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历史经验的汲取借鉴。最终,使得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与创新性模式。
-
关键词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地区
东中部地区
-
Keywords
Inter-Embedded Development of All Ethnic Groups
The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Ethnic Areas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