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塔里木碳酸盐岩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刚 蒋波 曾华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以实际地震资料为例,应用基于VTI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理论,对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论述相对振幅保持和各向异性参数求取方法,展示一套可供推广的处理技术流程.在预处理中,不能使用混波效应强的叠前压噪方法,振幅补偿应... 以实际地震资料为例,应用基于VTI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理论,对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论述相对振幅保持和各向异性参数求取方法,展示一套可供推广的处理技术流程.在预处理中,不能使用混波效应强的叠前压噪方法,振幅补偿应考虑偏移算法的几何扩散补偿功能,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只能补偿炮检项,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串联使用是适宜的反褶积方法.叠前偏移中,由井震地层厚度对比计算各向异性参数,由CMP道集扫描各向异性参数,用CRP道集剩余延迟分析优化各向异性参数,提高偏移速度场精度.处理实践证实,相对振幅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保留了丰富的振幅信息,改进了偏移速度和偏移算子,能有效改善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品质,使"串珠"反射特征清晰,为AVO反演提供了更好的道集,可提高地震储层描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VTI介质 时间偏移 碳酸盐岩 AVO 振幅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喇嘛甸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丽艳 李昂 +1 位作者 裴江云 宋宗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3-689,844+675,共7页
介质的各向异性对转换波成像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到大炮检距道集的成像。本文以转换波各向异性非双曲旅行时方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高精度γ0(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场的建立方法和构造速度扫描方法。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得到... 介质的各向异性对转换波成像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到大炮检距道集的成像。本文以转换波各向异性非双曲旅行时方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高精度γ0(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场的建立方法和构造速度扫描方法。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得到较准确的γ0场和转换波均方根速度场,并应用各向异性双平方根散射旅行时方程可精确求取偏移旅行时。据大庆长垣喇嘛甸地区的三维三分量的转换波资料三维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结果显示,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同相轴连续、断点清楚、断面清晰、归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各向异性 时间偏移 转换波均方根速度场 散射旅行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东濮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秦广胜 蔡其新 +2 位作者 张树海 汪功怀 柳金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6期65-68,共4页
当地下岩层存在速度各向异性时,常规各向同性偏移成像方法不仅可能导致成像位置误差,也会影响地震偏移成像质量。利用东濮凹陷实际地震数据探讨一种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首先利用双谱法速度分析获得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然后进行各... 当地下岩层存在速度各向异性时,常规各向同性偏移成像方法不仅可能导致成像位置误差,也会影响地震偏移成像质量。利用东濮凹陷实际地震数据探讨一种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首先利用双谱法速度分析获得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然后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在实际资料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时间偏移 双谱法速度分析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大庆探区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长赞 王建民 +1 位作者 冯文霞 那晓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71-73,共3页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不仅消除了介质各向异性地震成像精度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叠前反演共反射点道集大炮检距数据校正过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VTI介质三维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和技术关键,以及在大庆探区...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不仅消除了介质各向异性地震成像精度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叠前反演共反射点道集大炮检距数据校正过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VTI介质三维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和技术关键,以及在大庆探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可使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断点归位更加清楚准确,断层清晰,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时间偏移 成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志强 曾天玖 +5 位作者 肖国林 张保庆 曾有爱 崔三元 孙运宝 童思友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1期61-65,70,共6页
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相比,叠前时间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信噪比和更好的波组特征,特别在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叠前时间偏移的优势更为明显。基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考虑了地层的非均质性和复杂地震射线的传播问题,提... 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相比,叠前时间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信噪比和更好的波组特征,特别在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叠前时间偏移的优势更为明显。基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考虑了地层的非均质性和复杂地震射线的传播问题,提高了对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精度。针对南黄海海相油气地震勘探中的成像难题和原始地震资料品质,通过处理攻关试验形成了以各向异性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为主体的成像处理流程和参数,改善勘探目标层的成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时间偏移 噪音衰减 海相油气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U与GPU协同并行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帅 季晓慧 +1 位作者 芦俊 荣骏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2,I0003,共9页
地震勘探工区规模的日益庞大,造成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算法耗时巨大。目前常用CPU集群方式并行加速该类算法,而集群方法必将导致节点间通信时耗增大;同时受限于CPU结构特点,只能通过扩大集群规模提高加速比。针对上述... 地震勘探工区规模的日益庞大,造成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算法耗时巨大。目前常用CPU集群方式并行加速该类算法,而集群方法必将导致节点间通信时耗增大;同时受限于CPU结构特点,只能通过扩大集群规模提高加速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PU与GPU协同并行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利用OpenMP和CUDA实现CPU与多个GPU的协同并行,使用内存映射方法降低I/O耗费;并根据CPU与GPU的结构特点优化地震数据及速度数据的读取和存储方式,分割成像空间以节省算法内存消耗,每次只计算与开启的GPU个数相同条数的主测线,主测线内部采用一个GPU线程对应一道地震数据的偏移计算方法,以充分利用GPU计算能力。应用约29G的实际工区多分量地震数据分别比较不同个数GPU协同CPU并行的加速比,得知使用6个GPU协同CPU对实际纵波及转换波数据进行并行偏移处理时,加速比分别达到444和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数据 各向异性 时间偏移 CUDA OPE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井涌泉 樊鹏军 +3 位作者 谭卓 董建华 范廷恩 胡光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1,共6页
基于VTI介质的假设,通过结合单程波方程与VTI介质的时间偏移频散关系,发展了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给出了由均方根动校正速度与均方根各向异性参数确定的走时和幅值解析表达式。同时,综合分析速度与各向... 基于VTI介质的假设,通过结合单程波方程与VTI介质的时间偏移频散关系,发展了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给出了由均方根动校正速度与均方根各向异性参数确定的走时和幅值解析表达式。同时,综合分析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对CRP道集走时的影响,通过CRP道集内同相轴剩余动校时差的迭代拾取,实现了在偏移过程中偏移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的建模。理论模型试算和南海某深水区二维地震数据成像结果表明,应用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可以实现大角度倾斜界面更为准确的成像归位,同时能够保证剖面的能量聚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参数 频散关系 VTI介质 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中玉 曲寿利 +4 位作者 王于静 赵改善 魏修成 徐亦鸣 余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9-3115,共7页
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地震波走时的计算方法是决定大偏移距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常规的三维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公式中,走时的计算是基于等效单层各向异性介质的非双曲线方法.用这种方法处理的成像道集,在偏移... 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地震波走时的计算方法是决定大偏移距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常规的三维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公式中,走时的计算是基于等效单层各向异性介质的非双曲线方法.用这种方法处理的成像道集,在偏移/深度比超过一定阈值后,成像道集中的反射同相轴将出现过偏现象,这种偏移不平的同相轴将影响偏移叠加的最佳响应,使得偏移成像波组呈低频化特征,最终降低三维转换波偏移成像质量.我们采用层状介质的走时计算方法代替常规算法,并且利用了常规方法的转换波各向异性偏移速度模型.基于层状介质的算法能够提高大偏移距转换波走时计算精度,克服中浅地层大偏移距远道成像道集中反射同相轴逐渐上翘的问题.两个地区的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结果证实,基于层状各向异性介质的转换波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明显改善了反射成像剖面的连续性和分辨率,提高成像剖面构造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层状各向异性介质 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多方位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中玉 余波 +1 位作者 王于静 徐亦鸣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442,共8页
目前大多数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PSTM)算法只考虑了VTI各向异性介质对转换波旅行时的影响,而具有垂直裂缝的HTI各向异性介质具有较强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特点,不同传播方向的速度按照椭圆规律变化,仅使用VTI各向异性参数而不考虑速度方位... 目前大多数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PSTM)算法只考虑了VTI各向异性介质对转换波旅行时的影响,而具有垂直裂缝的HTI各向异性介质具有较强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特点,不同传播方向的速度按照椭圆规律变化,仅使用VTI各向异性参数而不考虑速度方位变化对旅行时的影响,将导致多方位三维转换波叠前偏移成像质量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多方位三维转换波PSTM偏移算法,其转换波旅行时计算公式同时考虑了VTI和HTI各向异性参数,更加接近于地层介质的实际情况。由于转换波还受到映射在水平径向分量(R)和切向分量(T)的快、慢横波影响,因此需要在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之前进行R,T分量的快、慢横波分离。在常规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多方位三维转换波PSTM偏移算法对西南地区某实际资料进行了测试处理,结果表明,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在构造解释上更加合理,地层特征更加清晰,证实了算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 横波分裂 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田彦灿 曾华会 +3 位作者 鲁烈琴 袁刚 郄树海 张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3-536,共4页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提高了偏移速度和偏移算子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品质,使"串珠"反射特征更清楚,断层和断点刻画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地震储集层描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碳酸盐岩 时间偏移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巍 王鹏燕 +4 位作者 杨勤勇 方伍宝 潘宏勋 刘旭跃 郭书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6-485,422-423,共10页
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各向异性对于常规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研究了利用P波非双曲旅行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当道集的排列长度远大于勘探目的层深度时,P波走时资料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VTI介质的各向异... 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各向异性对于常规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研究了利用P波非双曲旅行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当道集的排列长度远大于勘探目的层深度时,P波走时资料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VTI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利用VTI介质的CMP道集,研究了二步法提取η参数的方法,即先利用短排列地震数据求取均方根动校正速度,再利用长排列数据和水平速度扫描法得到水平速度,通过转换得到各向异性η参数;采用基于声学近似的VTI介质程函方程,通过各向异性射线追踪计算旅行时。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提取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介质各向异性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使成像精度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参数 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 射线追踪 旅行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区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被引量:7
12
作者 许自强 但志伟 +3 位作者 王新领 方中于 李三福 关伟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7-22,202+4-5,共6页
深度偏移是解决深水区复杂海底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够恢复崎岖海底造成的下伏地层的扭曲变形,反映真实的地下构造,而且能解决时间偏移画弧问题。然而由于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速度会随着入射角不同而改变,应用各向同性偏移深度结果... 深度偏移是解决深水区复杂海底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够恢复崎岖海底造成的下伏地层的扭曲变形,反映真实的地下构造,而且能解决时间偏移画弧问题。然而由于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速度会随着入射角不同而改变,应用各向同性偏移深度结果往往与测井深度的差异较大,而且共反射成像道集远道不能拉平,因此改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本文对南海深水区地震资料进行了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重点研究了初始速度场的建立方法、各向异性参数的确定,并对各向异性深度偏移在深水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VTI介质 外漂克里金 各向异性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叠前逆时偏移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美根 王妙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1-719,共9页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 ,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 .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 ,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 ,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 ,地质体的垂向...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 ,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 .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 ,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 ,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 ,地质体的垂向深度和横向位置与实际模型有偏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弹性波 有限元 逆时偏移 射线追踪 吸收边界条件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偏移距-深度比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叠前偏移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志德 龙江南 +1 位作者 宋玉琢 关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7-162,共6页
松辽盆地中浅层属于陆相三角洲砂泥岩薄互层沉积,储层单砂体垂向厚度小、横向变化快,不同规模的断层使岩性识别问题复杂化,因此地震资料的准确成像和振幅保真成为岩性勘探的技术关键。由于常规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偏移技术难以满足精... 松辽盆地中浅层属于陆相三角洲砂泥岩薄互层沉积,储层单砂体垂向厚度小、横向变化快,不同规模的断层使岩性识别问题复杂化,因此地震资料的准确成像和振幅保真成为岩性勘探的技术关键。由于常规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偏移技术难以满足精细研究需求,研究了在大偏移距-深度比条件下考虑介质各向异性的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并在GPU系统下实现算法。在走时计算中,引入4次项和6次项解决大偏移距引起的时差,同时考虑介质的各向异性引起的走时差异;在积分加权函数中,考虑了射线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对振幅的影响。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证实,该方法在断面成像和振幅保真方面优于常规偏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距-深度比 时间偏移 弯曲射线 VTI介质 地层倾角 射线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库车复杂山地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超 许安明 +3 位作者 尚江伟 陈维力 朱婧 章国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表地下双重复杂、地表高差大、山体发育、沟壑纵横,古近系膏盐岩挤压变形严重,厚度变化大,盐上浅层高陡,盐下目的层逆冲叠瓦断块发育,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较差。通过多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研究,形成了... 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表地下双重复杂、地表高差大、山体发育、沟壑纵横,古近系膏盐岩挤压变形严重,厚度变化大,盐上浅层高陡,盐下目的层逆冲叠瓦断块发育,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较差。通过多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研究,形成了起伏地表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中,采用了小平滑基准面,通过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计算静校正厚度、时间和速度,建立较高精度的浅表层速度模型;综合应用地表露头、重磁电、地质和钻测井资料约束建立了合理的中深层速度模型;采用井控TTI各向异性参数提取及网格层析成像技术提高了速度模型和成像的精度。通过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明显提高,为区带研究及圈闭落实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复杂山地 TTI各向异性 深度偏移 层析反演 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共炮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6
16
作者 段新意 李振春 +3 位作者 黄建平 李娜 张晴 岳玉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9-586,共8页
高斯束偏移作为一种射线类偏移方法的改进算法,兼顾了成像精度和运算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传统高斯束叠前成像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地下介质各向异性参数,通过修改运动学和动力学射线追踪方程,发展了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共炮域高... 高斯束偏移作为一种射线类偏移方法的改进算法,兼顾了成像精度和运算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传统高斯束叠前成像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地下介质各向异性参数,通过修改运动学和动力学射线追踪方程,发展了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共炮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简单各向异性洼陷模型和国际标准各向异性Hess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参数对地震记录的大偏移距信息影响较大;对于地层各向异性不能忽略的探区,采用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高斯束成像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复杂的地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偏移 各向异性 深度偏移 运动学射线追踪 动力学射线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Low-rank有限差分法纯qP波叠前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金强 李振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06-3129,共24页
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震波成像工具,但该方法遭受各向异性拟声波近似的限制,TTI介质正演模拟不稳定、反偏移记录中遭受伪横波二次扰动及数值频散假象,另外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还面临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对... 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震波成像工具,但该方法遭受各向异性拟声波近似的限制,TTI介质正演模拟不稳定、反偏移记录中遭受伪横波二次扰动及数值频散假象,另外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还面临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对速度等模型参数依赖性高等问题.为了克服各向异性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缺陷,在反演框架下,本文借助Low-rank有限差分算法首次提出并实现了TTI介质纯qP波线性正演模拟及纯qP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为了进一步提升反演成像效率,同时改善反演成像方法对模型参数误差的依赖性及对地震数据噪声的适应性,通过引入叠前平面波优化策略,发展了TTI介质纯qP波叠前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在编程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模型成像测试,展示了本方法的优势和潜力:一方面加快了反演成像效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方法的抗噪性,同时还降低了方法对模型参数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Low-rank有限差分 纯qP波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研究——以JZ工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玲芝 王克斌 戴晓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5,12,共5页
实际地下介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精度较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即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上,求取VTI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将... 实际地下介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精度较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即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上,求取VTI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将该流程应用于JZ工区实际资料处理中,并与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深度偏移 成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 被引量:55
19
作者 刘国峰 刘洪 +2 位作者 李博 刘钦 佟小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1-3108,共8页
山地地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高差大,变化剧烈.目前该类地区地震勘探中主要的成像手段依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但地表高程的剧烈变化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准面很难选择.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浮动基准面上修正常规... 山地地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高差大,变化剧烈.目前该类地区地震勘探中主要的成像手段依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但地表高程的剧烈变化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准面很难选择.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浮动基准面上修正常规叠前时间偏移走时计算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山地地区、特别是地表高差变化大地区的成像效果.本文还介绍了GPU在叠前时间偏移上的应用,通过GPU对叠前时间偏移的优化和实现,得出如下结论:应用单颗NVIDIA Tesla C1060 GPU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应用主频2.5 GHz的单核CPU计算效率可提高7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资料 时间偏移 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国峰 刘洪 +2 位作者 李博 刘钦 佟小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针对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方向。如今研究的侧重点是通过参考面计算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走时,进而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但是这一过程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参考面选择不当会因高差和替换速... 针对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方向。如今研究的侧重点是通过参考面计算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走时,进而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但是这一过程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参考面选择不当会因高差和替换速度的不准确而带来走时计算误差;其二是地震数据经常规处理返回到采集地表面时可能破坏高频静校正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共成像孔径面为参考面且在共反射点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校正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文中分别应用简单模型、SEG起伏地表模型以及实际资料对该处理方法进行了测试,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偏移 起伏地表 地震数据处理 共成像孔径面 剩余时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