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外法权与中国司法近代化之关系——调查法权委员会个案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启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7,共12页
中国司法近代化与治外法权问题紧密相关,调查法权委员会及其报告书是近代中国撤废治外法权的一个阶段性标志。通过考证调查法权委员会组织的前后经过,对作为调查结论的报告书内容进行分析,可以认为该事件强化了近代中国自学习西方法律... 中国司法近代化与治外法权问题紧密相关,调查法权委员会及其报告书是近代中国撤废治外法权的一个阶段性标志。通过考证调查法权委员会组织的前后经过,对作为调查结论的报告书内容进行分析,可以认为该事件强化了近代中国自学习西方法律和司法制度以来一直存在的为废除治外法权而改良法律和司法的论证逻辑;导致了在此之后发动民众,以运动的方式参与法律和司法事务的先河,从而对中国法律和司法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法权委员会 治外法权 领事裁判权 报告书 中国司法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司法近代化进程中的耻感情结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仁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中国近代司法改革是在强烈的耻感情结触动下展开的。耻感包括"外耻感"和"内耻感":外耻,是国人在西方列强攫取在华司法特权、被人欺负后引发的羞辱感;内耻,是国内司法弊端丛生、明显滞后于近代司法文明,国人自我观... 中国近代司法改革是在强烈的耻感情结触动下展开的。耻感包括"外耻感"和"内耻感":外耻,是国人在西方列强攫取在华司法特权、被人欺负后引发的羞辱感;内耻,是国内司法弊端丛生、明显滞后于近代司法文明,国人自我观照后产生的羞愧感。为消弭外耻而进行的外交抗争等民族主义运动,是司法主权意识觉醒的原动力;通过外耻倒映内耻,促使国人不断进行反省,拿出知耻而后勇的气概,做出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是理性筹划的结果。受制于政局动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司法成效距设计者的初衷尚有很大距离,但在司法近代化篇章中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近代化 耻感情结 领事裁判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与任用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61,共4页
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近代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清末时期展开的司法制度变革,在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表现为设立新式法律学堂培养人才,重用留学归国人才,举行和规范法官考试等,... 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近代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清末时期展开的司法制度变革,在新式司法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表现为设立新式法律学堂培养人才,重用留学归国人才,举行和规范法官考试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另一方面,清末法制改革主要基于收回领事裁判权等功利需要而起动,人才准备相对不足,因此具有仓促、变通等特点,影响到司法改革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职业化 司法制度 司法近代化 清末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