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舆论的“道德叙事”及其对司法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长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7,156,共10页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近年发生的药家鑫案、许霆案、邓玉娇案等"舆情公案"中,公共舆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身份识别"与"道德叙事"倾向,并对司法过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立足"全...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近年发生的药家鑫案、许霆案、邓玉娇案等"舆情公案"中,公共舆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身份识别"与"道德叙事"倾向,并对司法过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立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改革的时代要求,推进良法善治、司法公正和公共舆论的理性回归,探索公共舆论与司法过程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重塑司法公信力和建立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舆论 道德叙事 司法过程 司法公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日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9,共4页
司法过程中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纠纷,现代的法律总是遭遇乡土习惯的阻挠。法治建设中,法律作为本土的内生秩序,与中国文化有更强的亲和力。习惯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依习惯裁判可以满足当事人的乡土诉求,减少法律实现的阻力,节约司法成本。... 司法过程中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纠纷,现代的法律总是遭遇乡土习惯的阻挠。法治建设中,法律作为本土的内生秩序,与中国文化有更强的亲和力。习惯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依习惯裁判可以满足当事人的乡土诉求,减少法律实现的阻力,节约司法成本。在我国立法中应给与习惯相应的法源地位,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习惯,在习惯与法律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法官需要掌握收集与鉴别习惯的技术,对习惯进行论理解释,对裁判结果展开合法性论证,最终可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 法律 司法过程 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过程的逻辑与法律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唐烈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87,共6页
本文通过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鲜活个案,考察了在司法过程中的法律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司法裁判与其是追求法律真理,追求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适用,不如说是法官根据特定场域的权力话语所作的策略选择和使选择的权力话... 本文通过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鲜活个案,考察了在司法过程中的法律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司法裁判与其是追求法律真理,追求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适用,不如说是法官根据特定场域的权力话语所作的策略选择和使选择的权力话语合法化的法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过程 法理逻辑 实践逻辑 法律技术 法律规范 权力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批判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治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在司法过程中,价值衡量是法官填补法律漏洞、做出正确裁判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方法。然而长久以来,价值衡量被简化为利益衡量并在许多法学论著中取得了支配地位。这种简化实质上是一种将权利利益化的庸俗产物,对于法治和司法正义必然产生... 在司法过程中,价值衡量是法官填补法律漏洞、做出正确裁判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方法。然而长久以来,价值衡量被简化为利益衡量并在许多法学论著中取得了支配地位。这种简化实质上是一种将权利利益化的庸俗产物,对于法治和司法正义必然产生损害。指出价值衡量与利益衡量的严格界限,并做出“权利论”的批判,有助于维护法治之真谛并推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过程 利益衡量 价值(权利) 整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道银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6,共4页
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是指在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制度背景下,在互联网政治技术结构基础之上,社会公众(其组成结构不只是与案件相关的利害人,而是与案件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普通公众、新闻媒体和职业法律人)对具有"结构性诉讼(structural ... 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是指在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制度背景下,在互联网政治技术结构基础之上,社会公众(其组成结构不只是与案件相关的利害人,而是与案件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普通公众、新闻媒体和职业法律人)对具有"结构性诉讼(structural litigation)"特点案件的判意表达过程。中共十六大以来,司法意识形态变迁以及一系列司法民主化政法策略的制定,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结构基础。互联网政治(Internet Politics)的出现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构建了技术结构基础。司法过程公众有序参与、表达、沟通、学习、妥协的制度化建构,是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题中应有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过程 公众参与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法结构于司法过程的方式 被引量:3
6
作者 高中意 王虹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在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司法被认为是理性的、规范的沟通平台,也被理解为主体沟通的过程。民间法结构于司法过程主要有三种具体方式,即作为司法裁判的规范依据、作为理解案件事实的社会依据、作为评价裁判结果公正性的参考材料。民间法... 在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司法被认为是理性的、规范的沟通平台,也被理解为主体沟通的过程。民间法结构于司法过程主要有三种具体方式,即作为司法裁判的规范依据、作为理解案件事实的社会依据、作为评价裁判结果公正性的参考材料。民间法结构于司法过程,是以其与国家法实现良性互动为前提的,要实现此种意义上的良性互动,就必须使二者在制度上相互支援,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实现价值理念上相互协同。关注民间法结构于司法过程的具体方式,不仅能为当下的司法改革提供多元化的思路,也能扩展民间法自身的成长空间,进而丰富社会的制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司法过程 交往行动理论 国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吗?——从人性角度分析司法过程的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尹伟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67-70,66,共5页
本文通过对普通经验主义和彻底经验主义的分析 ,认为经验主义存在着缺陷 ;认为在信仰的根基之上所建立的理性和经验的关系中 ,占主导地位的是理性而非经验。经验不是法律的生命 ,理性也是有限的 ,我们应当抛弃理性、经验二元对立的观点 ... 本文通过对普通经验主义和彻底经验主义的分析 ,认为经验主义存在着缺陷 ;认为在信仰的根基之上所建立的理性和经验的关系中 ,占主导地位的是理性而非经验。经验不是法律的生命 ,理性也是有限的 ,我们应当抛弃理性、经验二元对立的观点 ,在信仰的根基上重构理性和经验的关系。只有坚持这一观点 ,司法推理的正当性才有可能 ,人类知识的正当性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人性 司法过程 经验主义 信仰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批判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治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1,共6页
在司法过程中,价值衡量是法官填补法律漏洞、作出正确裁判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方法。然而,长久以来,价值衡量被简化为利益衡量,并在许多法学论著中取得了支配地位。文章意在指出,这种简化实质上是一种将权利利益化的庸俗产物,它对于法治和... 在司法过程中,价值衡量是法官填补法律漏洞、作出正确裁判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方法。然而,长久以来,价值衡量被简化为利益衡量,并在许多法学论著中取得了支配地位。文章意在指出,这种简化实质上是一种将权利利益化的庸俗产物,它对于法治和司法正义必然产生损害,指出这一实质,并作出“权利论”的批判,有助于维护法治之真谛并在司法实践中推动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衡量 价值/权利 司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事实的层次——基于司法过程的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龙世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在司法过程中,法律事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法律事实可以分为客观事实、证据事实和认定事实三种。纯粹的客观事实只是一种理想性的目标指向;证据事实可以激励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举证;认定事实需要法... 在司法过程中,法律事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法律事实可以分为客观事实、证据事实和认定事实三种。纯粹的客观事实只是一种理想性的目标指向;证据事实可以激励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举证;认定事实需要法官公开其自由心证的内容。法律事实的这三种层次对最终判决的影响也是逐级深入和直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事实 客观事实 证据事实 认定事实 司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共识如何形成?——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光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作为法律方法在司法过程中运作的起点,源于主体间性的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例如,它可以防止法官的恣意裁判,等等。司法共识的形成从主体路径上可以分为法官释明和两造协商两种,前者主要通过释明权制度来体现和运行,后者则包括... 作为法律方法在司法过程中运作的起点,源于主体间性的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例如,它可以防止法官的恣意裁判,等等。司法共识的形成从主体路径上可以分为法官释明和两造协商两种,前者主要通过释明权制度来体现和运行,后者则包括了多种方式和形式,在不同的部门法中有着不同表现。司法共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过程 共识 判决 可接受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依法治国条件下党与司法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竹汝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共5页
关键词 司法 党组织 法治建设 党的组织 司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理性论略 被引量:14
12
作者 蒋秋明 《学海》 2002年第5期27-32,共6页
司法理性不仅体现了法官职业的智识性要求 ,也是法律理性化的一种方式。本文从司法的过程分析出发 ,阐释了司法理性概念的内涵及其存在和成长的制度条件 ,论述了司法理性作为实践理性所具有的特征和内在要求 。
关键词 司法理性 司法过程 立法理性 实践理性 法官观念 裁判自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介入司法之“危险”与“忠诚”争议的背后——重拾张金柱案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长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2,共8页
媒体与司法是一个近年来常常谈起的话题,而十余年来围绕"张金柱案"的争论也时续时断。对该案后续争论的反思与检省表明,舆论监督既不是一种"危险",也不是一种"忠诚",而是一种权利,即便它会出现"危险... 媒体与司法是一个近年来常常谈起的话题,而十余年来围绕"张金柱案"的争论也时续时断。对该案后续争论的反思与检省表明,舆论监督既不是一种"危险",也不是一种"忠诚",而是一种权利,即便它会出现"危险",也并非它本身所致,更多地源于一种体制性、制度性的变异。因此,深化政治体制、司法体制改革,才是建立司法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金柱案 监督舆论 舆论审判 司法过程 法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中的修辞因素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光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修辞因素在传统司法和现代司法中均有所体现。特别是在现代司法过程中,修辞因素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等参与者的视角进行分析。当然,修辞因素发挥积极作用还取决于一定的社会...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修辞因素在传统司法和现代司法中均有所体现。特别是在现代司法过程中,修辞因素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等参与者的视角进行分析。当然,修辞因素发挥积极作用还取决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司法环境。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当重视修辞因素在司法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并自觉地加以运用,以提升司法过程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司法过程 可接受性 法律职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刑法学的观念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9,255,共10页
司法刑法学是刑事司法过程的刑法学,是司法逻辑的刑法学。传统刑法学偏离司法实践,不正面反映庭审过程,有悖于庭审实质化改革取向。刑法学所服务的司法实践是交往实践,不是目的行为,不同于执法实践。在司法逻辑上,应区分刑法的理解、解... 司法刑法学是刑事司法过程的刑法学,是司法逻辑的刑法学。传统刑法学偏离司法实践,不正面反映庭审过程,有悖于庭审实质化改革取向。刑法学所服务的司法实践是交往实践,不是目的行为,不同于执法实践。在司法逻辑上,应区分刑法的理解、解释与适用。全面依法治国时代对庭审过程的关注以及区分理解与解释的客观要求,决定了司法刑法学把刑法理解学提升为真正的刑法解释学。司法刑法学的基本架构应是“刑法论—定罪论—量刑论”。与传统刑法学立基于主体哲学不同,司法刑法学采取的是现象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刑法学 司法过程 司法逻辑 主体哲学 现象学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现代司法理念的法理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雄文 孙国东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24-126,共3页
我国司法理念的构建必须理清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司法定位的社会性和权利性,司法立场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司法过程的程序性和经济性,司法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关键词 司法理念 中国 司法结果 司法过程 司法立场 特殊性 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从”与“创造”的司法智慧 被引量:4
17
作者 武飞 《政法论丛》 2006年第5期8-10,共3页
今年4月,应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的邀请,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做了一场“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演讲,黄文艺教授做了简洁的点评。他认为,法律方法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司法立场、以规则作为出发点探寻事实法律意义的活动,但各种各样的法... 今年4月,应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的邀请,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做了一场“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演讲,黄文艺教授做了简洁的点评。他认为,法律方法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司法立场、以规则作为出发点探寻事实法律意义的活动,但各种各样的法律方法仍然是以理论形态出现的。虽然坚持司法中心主义立场的学者认为:基于立法中心主义的研究所得出的关于法律普适化结论不能很好地解决具体案件。但是关于法律方法一般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又陷入新的打着“司法立场”旗帜的普适性研究。而这种研究与立法中心主义倾向并无质的差别,也是要建构一种普遍主义的教条。我在其他大学演讲同类题目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法律方法能否制度化,能否变成必须应用的方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黄教授的判断。这确实是一个理论难题。我们知道,任何理论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都是一种抽象的表述,都是思维的表达。用语言所描绘的事实需要借助人们的想象才能变得丰满,才能被理解成事实。这是由语词本身的概括性所决定的。那么,理论的研究者该怎么办,我们能否在摆脱理论研究的普适性倾向时,使法学真正走向形而下。看来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对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结合,黄教授的评价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认为二者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法律方法研究的过度理论化倾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法律智慧虽然因其宽泛而难以把握,但如果我们的研究者给它一个具体的场景,我们一般能分辨出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平淡、甚至什么是愚蠢。当然这种分辨也许并不具有一般性,只是特定场景中的智慧,对研习者来说只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不可能照搬适用,但它对累积法律人的经验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如果法律方法的部分内容可以上升为法条的话,法律智慧则因是具体场景中的智慧而很难上升为制度。法律智慧一旦上升为制度,面临的就是具体应用的问题,即使是智慧也仅是历史之光。法律智慧实际上是要解决法律解释过程中的创造与服从的矛盾,按图索骥式的“依法办事”,无所谓智慧或者愚蠢,但创造与服从也都是有正义之目的的。为了实现人类美好的目的,为了最终实现法治,法律人必须在实践中融入更多的智慧,否则就难以克服成文法律的呆板与僵化。为进一步明确与倡导法学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促进法律职业化进程,《政法论丛》编辑部特邀我组织了一组“法治理念下的法律智慧”笔谈稿,欢迎各位法律学人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 司法过程 服从 智慧 解释法律 法律解释 抽象概括 裁判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裁量权的成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旭勇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7-10,共4页
关键词 裁量权 成文法 法律推理过程 法官 司法过程 案件事实 证明标准 司法公正 大学出版社 民法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学如何面向司法:问题与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远 《法治研究》 2015年第3期5-16,共12页
目前面向司法的刑法学是间接式的,其基本理论特征是文本分析、形式逻辑、独断思维,它具有使实践蜕变为认知、使司法趋向于行政、使疑难案件化约为常规案件等弊端。只有直接面向司法,刑法学的司法面向才能真正实现。直接面向司法的刑法... 目前面向司法的刑法学是间接式的,其基本理论特征是文本分析、形式逻辑、独断思维,它具有使实践蜕变为认知、使司法趋向于行政、使疑难案件化约为常规案件等弊端。只有直接面向司法,刑法学的司法面向才能真正实现。直接面向司法的刑法学是对刑事司法过程进行理论建构的刑法学,它能更好满足民众司法需求,大陆法系刑法教义学并不具有这种过程性建构特征。直接面向司法的刑法学奉行司法逻辑,可称为司法刑法学,其基本论辩方法是"内外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面向 司法过程 司法逻辑 司法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实践规范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7-92,共6页
本文提出了司法实践规范的概念,并通过对案件预期结果不确定性根源和法律规范不确定性成因的分析,论证了司法实践规范在加强司法过程、健全法律制度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指出了法官创制司法实践规范的实质性条件及其约束机制... 本文提出了司法实践规范的概念,并通过对案件预期结果不确定性根源和法律规范不确定性成因的分析,论证了司法实践规范在加强司法过程、健全法律制度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指出了法官创制司法实践规范的实质性条件及其约束机制。文章认为,只有在依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在适用某些案件时并不能贴切地符合立法者的真正意图,或者容易造成偏离法律精神的后果之条件下,法官才可创制司法实践规范;也只有通过判例─—遵从前例与程序性监督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法官创制司法实践规范的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 司法实践 不确定性 法官 立法者 社会生活 司法过程 法律精神 约束机制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