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精神鉴定责任能力评定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麦慈任 关念红 +1 位作者 韩自力 黄维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更科学、客观地评定责任能力的方法。方法对172例刑事案例资料用SAS软件包进行等级相关及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关因素及有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委托鉴定单位、思维形式障碍、妄想、幻听、情感障碍、复鉴... 目的探讨更科学、客观地评定责任能力的方法。方法对172例刑事案例资料用SAS软件包进行等级相关及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关因素及有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委托鉴定单位、思维形式障碍、妄想、幻听、情感障碍、复鉴诊断、年龄、案情、作案场所、工具、动机、幻视、个性异常、死亡人数、作案后表现、辨认能力、控制能力等因素与责任能力有关,而前6个因素及作案时间、意识障碍共8个因素为判别因子,建立了评定责任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正确率为759%。结论多元判别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鉴定 责任能力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精神鉴定规则的体系性缺陷及其重构 被引量:4
2
作者 储陈城 《法治研究》 2018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被告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是判断其能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而责任能力的准确界定必须依赖于司法精神鉴定。刑法中人权保障机能和秩序维护机能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导致刑事诉讼中司法精神鉴定的启动、重启和采纳规则被设置了缓冲地带。目前... 被告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是判断其能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而责任能力的准确界定必须依赖于司法精神鉴定。刑法中人权保障机能和秩序维护机能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导致刑事诉讼中司法精神鉴定的启动、重启和采纳规则被设置了缓冲地带。目前秩序维护机能的强势,使得公安司法机关在司法精神鉴定的启动、重启以及鉴定意见的采纳等规则的适用上,站在不利于被告人一方的立场。公安司法机关需要在秩序和人权之间维持平衡,合理地启动、重启司法精神鉴定,科学地采纳鉴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能力 司法精神鉴定 人权保障 秩序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被害人司法精神鉴定有关问题探讨
3
作者 李孝福 郑瞻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88-189,共2页
性被害人司法精神鉴定有关问题探讨李孝福,郑瞻培(1.安徽省黄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黄山245021;2.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APROBEOFSOMEPROBLEMSREGARDINGPSYCHIATRI... 性被害人司法精神鉴定有关问题探讨李孝福,郑瞻培(1.安徽省黄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黄山245021;2.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APROBEOFSOMEPROBLEMSREGARDINGPSYCHIATRICEXPERTISEFORSEX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被害人 司法精神鉴定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分裂症 躁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刑事被害人司法精神鉴定
4
作者 陈霆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61-63,共3页
刑事被害人司法精神鉴定作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已被广泛重视,并日臻完善。然而,由于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落后状态,以及有关法律条文的不甚完善,此类鉴定中尚存某些争议之处。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对刑事被害人司法精... 刑事被害人司法精神鉴定作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已被广泛重视,并日臻完善。然而,由于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落后状态,以及有关法律条文的不甚完善,此类鉴定中尚存某些争议之处。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对刑事被害人司法精神鉴定问题进行一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鉴定 性自卫能力 刑事被害人 精神疾病 性行为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精神障碍 法律关系 伤害行为 精神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静注安定进行麻醉分析7例
5
作者 王克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6,117,共2页
关键词 司法精神鉴定 安定 静脑推注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与急性酒中毒的司法精神病鉴定 被引量:13
6
作者 汤涛 黄富颖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是研究精神正常的行为人自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能免除刑事责任的理论。本文尝试以该理论分析急性酒中毒司法鉴定中的若干问题。醉酒所致精神障碍与...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是研究精神正常的行为人自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能免除刑事责任的理论。本文尝试以该理论分析急性酒中毒司法鉴定中的若干问题。醉酒所致精神障碍与本身所患精神疾病不同,醉酒行为是自陷行为,行为人醉酒前精神正常,能够控制饮酒行为和饮酒程度,能够预见醉酒后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醉酒行为是原因自由行为,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原因引起的醉酒,并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应评定有责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急性酒中毒 司法精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刑事案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广政 郑旭东 +2 位作者 葛秀峰 刘协和 霍克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各方对结论及处理的看法及社会影响等随访因素。方法作者通过通信函调、电话随访和登门拜访等三种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208例鉴定案例分别向委托机关、被鉴定人本人或家属、受害人本人或家属进行随访。结果被...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各方对结论及处理的看法及社会影响等随访因素。方法作者通过通信函调、电话随访和登门拜访等三种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208例鉴定案例分别向委托机关、被鉴定人本人或家属、受害人本人或家属进行随访。结果被鉴定人受教育年限平均为4.84年,以30岁左右已婚男性农民居多。暴力犯罪(129例占83.77%)远较非暴力犯罪(25例占16.23%)为多,前者又尤以杀人(44例占28.57%)为最常见。本资料再鉴定率为2.93%。被鉴定人及其家属对34例无责任能力的处理意见认为恰当的占76.47%,对判为无罪释放的28例,认为处理恰当的占71.43%,认为不恰当的占10.7%。对就医者几乎全都满意,对判刑或关押的认为恰当与不恰当者各占43.18%。受害人目前现状为死亡7例,残废10例,恢复健康10例。被鉴定人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司法机关认为案件引起的社会影响似乎无关。被司法机关无罪释放的41例(26.62%)被鉴定人中,再杀人2例(4.87%),放火2例(4.87%),盗窃2例(4.87%),回归社会后有破坏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者3例(7.31%)。结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违法犯罪精神病人的监管和医疗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精神鉴定 随访研究 法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例服刑犯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致宇 马黎君 +1 位作者 施雅琴 韩宝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服刑犯人 服刑能力 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司法精神病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亚辉 乔可 朱广友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首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动机、作案方式及作案后果均具有特殊性,因此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司法案件的作案特征以及患者的责... 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首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动机、作案方式及作案后果均具有特殊性,因此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司法案件的作案特征以及患者的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司法精神鉴定 责任能力 受审能力 服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欧阳筠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3-463,共1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作案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方法 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鉴定资料和作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暴力作案为主,危害行为常在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出现,病程在3年以内多见,10年以上病程...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作案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方法 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鉴定资料和作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暴力作案为主,危害行为常在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出现,病程在3年以内多见,10年以上病程的患者作案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现症患者多被评定为无责任能力,缓解期多被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结论 精神分裂症作案者的责任能力应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该症的作案特征作出恰当评定;应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管理,并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作案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恋童癖系列杀人案的司法精神病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伶俐 肖玲 王高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9-570,共2页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患者主要是追求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年龄多在8-15岁之间,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该病是性偏好障碍的表现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后天...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患者主要是追求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年龄多在8-15岁之间,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该病是性偏好障碍的表现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后天心理发展异常造成的,为综合原因所致。系列杀人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实施杀害多人的行为,动机涉及性、金钱、嫉妒、报复、权利或支配欲等。由恋童癖而导致系列杀人的案件在我国十分罕见,现报告经司法精神病鉴定的1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童癣 系列杀人案 司法精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案件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154例案件随访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广政 郑旭东 +1 位作者 刘协和 霍克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4-925,共2页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法定能力 刑事责任 法律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迎龙 宋业臻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3,共10页
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鉴定意见的信度不足。这一方面源于涉及精神医学、心理学、法学在内的司法精神病学本身属于交叉学科,学科间话语系统融合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对象本身存在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 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鉴定意见的信度不足。这一方面源于涉及精神医学、心理学、法学在内的司法精神病学本身属于交叉学科,学科间话语系统融合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对象本身存在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方面的复杂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执法、司法领域的普及应用,以及算法、算力、数据的不断成熟,遵循新型技术嵌入精神病学、心理学而产生新型理论的“一级嵌入”与新型理论嵌入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二级嵌入”的“双嵌入”路径,采用“分块开发”“系统整合”“流程整合”三大操作程序,并借鉴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心理计算技术和智能辅助决策技术资源,能够直接回应并一定程度解决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信度不足的问题。这为人工智能辅助鉴定系统的研发,赋能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精神鉴定 技术路径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赔偿与司法精神疾病鉴定的相关问题
14
作者 黄富银 蔡伟雄 汪建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行政赔偿 司法精神疾病鉴定 相关问题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迷信有关司法精神病鉴定问题的探讨
15
作者 陈建生 罗小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i002-i002,共1页
与迷信活动有关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是鉴定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有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1].就有关问题我们提出不同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迷信 司法精神鉴定 精神瞳碍 心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度在与精神损害有关的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16
作者 邢学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5-366,369,共3页
纠纷事件与其伴发的精神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民事纠纷司法精神鉴定中的难点,鉴定结论往往存在争议,对同一结论的描述也有所不同。本文介绍了参与度的概念,试从事件参与度的角度论述精神损害案中纠纷事件与伴发的精神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参与度 精神损害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例离婚案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分析
17
作者 赵小红 袁尚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2-73,共2页
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刑事案件的鉴定无疑是最重要的,各类报导较多,而有关民事案件的文章则较少。作者在鉴定实践中,发现最近几年诉讼者因一方患精神病而要求离婚的案件越来越多,精神病人的离婚问题日益成为突出问题,在司法鉴定... 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刑事案件的鉴定无疑是最重要的,各类报导较多,而有关民事案件的文章则较少。作者在鉴定实践中,发现最近几年诉讼者因一方患精神病而要求离婚的案件越来越多,精神病人的离婚问题日益成为突出问题,在司法鉴定中占较重要的地位。我室自1986年9月~1990年12月共受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132例,其中离婚案22例,占15.5%。现将22例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案 鉴定分析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1990年 刑事案件 民事案件 离婚问题 精神病人 司法鉴定 分析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之完善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娜 李雅琴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9S期61-63,共3页
随着法律制度的日渐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鉴于司法精神病鉴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对中外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历史及现状的考察上,结合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相关制度... 随着法律制度的日渐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鉴于司法精神病鉴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对中外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历史及现状的考察上,结合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相关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鉴定 鉴定 鉴定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华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3-413,共1页
我们于1998年1月至2002年11月,由公、检、法送来我院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所有案例共726例,男性526例,女性200例,对两性别组进行比较发现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案例 性别差异 司法精神鉴定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令执行”检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对伪装精神病的识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安平 丁愈 +5 位作者 木拉迪力 渠旭升 吐尔逊 陈建新 陈绍荣 陈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指令执行"检查方法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对被鉴定人伪装精神病的识别作用。方法:对306例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者进行指令执行检查,以临床综合评判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指令执行检查和二项必选检查对伪装精神病的识别... 目的:探讨"指令执行"检查方法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对被鉴定人伪装精神病的识别作用。方法:对306例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者进行指令执行检查,以临床综合评判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指令执行检查和二项必选检查对伪装精神病的识别作用。结果:指令执行检查对伪装精神病的诊断率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vs.33.7%,P>0.05),指令执行检查的敏感性(42.7%vs.53.4%)、漏诊率(57.3%vs.46.6%)与二项必选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性高于二项必选检查(69.0%vs.43.8%,P<0.01),误诊率低于二项必选检查(31.0%vs.56.2%.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指令执行检查中的第三项即"伸手摸脉"对诊断伪装的意义明显突出(β=0.68,P<0.001)。结论:指令执行检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可以作为一种识别伪装精神病的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鉴定 伪装 二项必选 指令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