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理性的职业性与社会性——以裁判效果为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江国华 周海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72,共9页
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对立源于司法之职业理性与生活理性的紧张关系,两者的统一即建立在职业理性与生活理性融合的基础上。司法的过程须符合职业理性的要求,法官要排除案外因素干扰,司法论述的逻辑需遵循正当程序规则。同时,法律... 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对立源于司法之职业理性与生活理性的紧张关系,两者的统一即建立在职业理性与生活理性融合的基础上。司法的过程须符合职业理性的要求,法官要排除案外因素干扰,司法论述的逻辑需遵循正当程序规则。同时,法律的经验性和司法的社会性决定司法理性须渗入生活理性,而生活理性要求司法摆脱法律教条主义的拘束,法官对案件可能涉及的常识有足够见识。为调和司法之职业性与社会性的关系,立法需立足社会生活,融入生活哲理;司法亦需完善陪审员制度和建构"法庭之友"制度以接纳生活常识,法官的思维更应在逻辑与经验之间寻求平衡。在此基础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才会得以实现内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理性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职业理性 生活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理性论略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秋明 《学海》 2002年第5期27-32,共6页
司法理性不仅体现了法官职业的智识性要求 ,也是法律理性化的一种方式。本文从司法的过程分析出发 ,阐释了司法理性概念的内涵及其存在和成长的制度条件 ,论述了司法理性作为实践理性所具有的特征和内在要求 。
关键词 司法理性 司法过程 立法理性 实践理性 法官观念 裁判自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司法理性的社会治理——基于社会内部秩序规则引导下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孟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4,共5页
法律本身具备的外部设计性与组织性、内部抽象性与前瞻性是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关键要素,司法又是法律实施的载体,在社会治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学界对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逻辑与进路却不明晰,司法理性承载了司法对良好社会秩序... 法律本身具备的外部设计性与组织性、内部抽象性与前瞻性是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关键要素,司法又是法律实施的载体,在社会治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学界对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逻辑与进路却不明晰,司法理性承载了司法对良好社会秩序的工具性价值,符合社会内部秩序规则的作用逻辑。司法理性的社会治理效用逐渐凸显,能够对社会内部秩序规则形成有效引导,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强化司法认同的"根本性"解决路径。司法机关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需做到统一标准与价值判断融合、从个案权威与司法监督中分析出司法治理性价值传导功能、搭建社会模仿平台、提升司法理性的扩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司法 社会治理 司法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识与理性(八):司法理性之逻辑与悖论 被引量:12
4
作者 江国华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15-22,共8页
基于司法理性之逻辑必然,现代司法在迈向专业化或者职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贵族化与精英化之内在趋向。其中,专业化程度被认为是引领司法达至"效果最优"的基本要素,但贵族化趋向则被认为是诱导司法走向"悖论"... 基于司法理性之逻辑必然,现代司法在迈向专业化或者职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贵族化与精英化之内在趋向。其中,专业化程度被认为是引领司法达至"效果最优"的基本要素,但贵族化趋向则被认为是诱导司法走向"悖论"的基本因素——它使得司法很可能被异化为一个远离大众、甚至背离常识的封闭市场。为弥补司法职业理性之缺陷,化解其内在的逻辑"悖论",有必要在制度安排上为生活理性渗入高度职业化的司法过程设置某种管道或者窗口,使得司法程序、法官质素以及司法判决更具包容性,并为包容性司法之成长创设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理性 生活理性 司法职业化 司法大众化 包容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理性与法律治理 被引量:3
5
作者 蒋秋明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关键词 司法理性 法律治理 中国法律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科技发展与司法理性提升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士青 《法治研究》 2014年第11期40-45,共6页
司法理性体现人类理性的技巧,它是人类实践理性的最高体现,根植于实践,依存于司法基本特征。现代科技发展为司法带来新的内容,也为司法理性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应对科技案件的过程中,司法理性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推理形式上的形式推理与... 司法理性体现人类理性的技巧,它是人类实践理性的最高体现,根植于实践,依存于司法基本特征。现代科技发展为司法带来新的内容,也为司法理性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应对科技案件的过程中,司法理性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推理形式上的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并用,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的举证责任倒置,在科技侵权归责原则上的以无过错责任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理性 科技案件 科技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立法理性到司法理性——针对性贿赂争议的反思
7
作者 周微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对目前国内有关性贿赂的争议进行了反思,质疑了作为这些立论之基础的立法理性的思维模式。既揭示了这一思维模式之不合理性源自传统理性主义哲学观,也发现了这一思维模式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即对人的自由的吞噬。在英国普通法的启示... 本文对目前国内有关性贿赂的争议进行了反思,质疑了作为这些立论之基础的立法理性的思维模式。既揭示了这一思维模式之不合理性源自传统理性主义哲学观,也发现了这一思维模式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即对人的自由的吞噬。在英国普通法的启示下,本文认为,借性贿赂之机建立判例制度,从而逐渐导入司法理性的思维模式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立法理性思维之偏颇,并弱化其导致消极后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理性 性贿赂 反思 思维模式 传统理性主义 英国普通法 不合理性 人的自由 判例制度 理性思维 哲学观 可能性 消极 作为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的理性化——以司法目的合规律性为核心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英姿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共13页
理性是一种寻求有效方法达到目的的能力。而在确定行动目的时重视并遵循规律是人类理性的一般表现。中国司法正处于制度变迁之中,每一次政策变动都引发司法功能定位和目的调整。"十八大"把司法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实现司法公正... 理性是一种寻求有效方法达到目的的能力。而在确定行动目的时重视并遵循规律是人类理性的一般表现。中国司法正处于制度变迁之中,每一次政策变动都引发司法功能定位和目的调整。"十八大"把司法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主线是回归司法规律,并把全面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发展战略。这表明国家治理结构正在向常规治理转型,司法的功能随之调整,司法目的也校正为"公正解决纠纷"。把公正解决纠纷确定为司法目的不仅是中国司法改革自我探索的结果,也符合一般司法规律。中国司法的理性化就是要瞄准这一目标,解决公正与效率、政治正确与专业发展、遵循普遍规律与保持中国特色等两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理性 司法规律 司法目的 司法改革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司法合理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梅伟 奉茂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和谐社会要求司法裁判不仅恪守合法性,还要追求合理性,力求裁判结果与道德伦理、国家政策、民意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司法合理性与和谐社会在价值追求、利益分配方面是一致的。它包括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和程序合理性。在和谐社会下... 和谐社会要求司法裁判不仅恪守合法性,还要追求合理性,力求裁判结果与道德伦理、国家政策、民意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司法合理性与和谐社会在价值追求、利益分配方面是一致的。它包括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和程序合理性。在和谐社会下,实质合理性与程序合理性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理性 实质合理性 程序合理性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行政合理性的司法审查
10
作者 马东斌 《学习论坛》 2007年第9期79-80,共2页
就行政行为而言,合法性和合理性是其重要的判断标准,行政合理性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行政合理性司法审查制度的形成。对行政行为进行控制的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司法审查,其中对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合理性进行司法审查,是各国尤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行政合理性 行政合理性司法审查 行政自由裁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逻辑方法与司法公正实现 被引量:11
11
作者 熊明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51,共9页
司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三种子类型之一,它包含公平、正义两个层面,但公平并不等同于平等,而是衡平之意。"司法公正"成为2011年"两会"的关键词,源于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刑事冤案,而造成这些冤案的根源... 司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三种子类型之一,它包含公平、正义两个层面,但公平并不等同于平等,而是衡平之意。"司法公正"成为2011年"两会"的关键词,源于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刑事冤案,而造成这些冤案的根源就在于司法不公正。要做到司法公正,就必须凭借司法理性。法律论证是通向司法理性的桥梁,法律逻辑方法是通过这种桥梁的基本交通工具。法律逻辑是建立在非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法律论证分析与评价框架,而不是建立在传统意义的逻辑框架之上。这种法律论证框架是司法公正实现的基本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司法理性 法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制度·角色——系统论视野中的现代司法结构形态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竹汝 卫绒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31,共6页
司法在现代政治文明形态中具有结构性意义。现代司法结构形态之特征是 :秩序、公正、人权三位一体的价值目标 ;统一、独立、开放、效率的制度原则 ;专业化知识、理性人格、法律至上精神的角色规范。
关键词 法治 司法改革 司法结构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哈贝马斯的司法观
13
作者 乔文东 《河南农业》 2011年第10X期56-57,共2页
司法合理性问题是现代法治社会一个重要问题,启蒙学者无视这一问题,实在论、实证论、建构性解释论没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哈贝马斯将商谈论引入这一领域,虽然带有浓厚的乌托邦成分,却不失积极意义。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司法理性 商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抗诉:立场偏移、问题厘析与制度因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池天成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52,共16页
实证表明,认罪认罚抗诉的监督纠错功能正逐渐退化,对抗属性愈发强烈。认罪认罚抗诉的对抗属性主要存在于反制型和争议型两类抗诉中,前者是控方对“失信”被告人施加的程序性制裁,后者源于控审关于从宽程序话语权归属的分歧。认罪认罚抗... 实证表明,认罪认罚抗诉的监督纠错功能正逐渐退化,对抗属性愈发强烈。认罪认罚抗诉的对抗属性主要存在于反制型和争议型两类抗诉中,前者是控方对“失信”被告人施加的程序性制裁,后者源于控审关于从宽程序话语权归属的分歧。认罪认罚抗诉在实践中存在抗诉权力失范、诉讼效率克减、二审裁判失衡等问题。为此,需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维度维护认罪认罚抗诉程序的运转秩序,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效率价值与二审程序救济价值的平衡。具体而言,应规范抗诉启动程序,推动检察抗诉回归监督本位,避免抗诉权的不当扩张;建立二审分流机制,强化控辩二审协商“合意”,简化二审审理程序;明确二审裁判标准,厘清控审权力边界,实现裁判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抗诉 控辩审关系 诉讼分流 司法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治自由主义的回撤——基于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隐私权抗辩诉讼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国家的基石和信仰,在其政治制度中,法治的价值就在于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对抗政府和公权力的侵害。"9.11"事件成为美国自由主义发展的转折点。观察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隐私权抗辩诉讼可以发现,"9... 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国家的基石和信仰,在其政治制度中,法治的价值就在于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对抗政府和公权力的侵害。"9.11"事件成为美国自由主义发展的转折点。观察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隐私权抗辩诉讼可以发现,"9.11"事件之后,"安全价值"在美国政治国家和民众群体层面逐渐取得绝对优势,司法理性也谨慎地回应着安全主义浪潮,自由主义在现代美国政治领域呈现趋势性回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隐私权 安全价值 司法理性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