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司法现代化的逻辑机理与优化路径
1
作者 李俊 陈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4,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为司法领域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深化改革以实现司法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为司法领域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深化改革以实现司法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司法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制度形塑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以其人民性、完备性和实践性为司法现代化提供了价值引领、方法指导与效能提升,充分彰显了制度逻辑与治理逻辑的有机统一。在制度逻辑上,“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分别推动司法制度的价值由抽象走向具体、结构由局部走向全面、功能由单效走向多效。在治理逻辑上,实现了主体上的共治逻辑、方式上的法治逻辑、效果上的情治逻辑、技术上的智治逻辑的有机统一。基于制度与治理的双重逻辑框架,要进一步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通过理念赋能匡正司法现代化推进方向、制度赋能完善司法现代化制度保障、机制赋能提升司法现代化实践效能,进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司法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面深化改革 司法现代化 制度逻辑 治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现代化的实证标准 被引量:6
2
作者 夏锦文 黄建兵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45-50,共6页
司法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它是由司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司法的价值合理性构成 ,本文着重探讨了司法形式合理性的评判标准 ,即形式标准或实证标准。文章认为司法现代化的实证标准有三个方面 :独立性、程序性、效率性。独立性是司法... 司法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它是由司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司法的价值合理性构成 ,本文着重探讨了司法形式合理性的评判标准 ,即形式标准或实证标准。文章认为司法现代化的实证标准有三个方面 :独立性、程序性、效率性。独立性是司法实现其功能和价值的前提条件 ;程序性使司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 ;效率性是现代社会对司法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实证标准 独立性 程序正当性 效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现代化视野中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治勋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0,共4页
"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独创的司法工作模式,直接催生了现代中国司法工作的"政法传统";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时代,它成为党贯彻政治主张、改造社会和凝聚民众的组织手段和政治利器,对于党完成民族救... "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独创的司法工作模式,直接催生了现代中国司法工作的"政法传统";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时代,它成为党贯彻政治主张、改造社会和凝聚民众的组织手段和政治利器,对于党完成民族救亡的时代担当意义重大。在当下建设现代化、法治及和谐社会的语境中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正在于其内在精神切中了司法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现代化与司法体制的建构因此毋宁是行走在"马锡五审判方式"所创立的优秀司法传统的延长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锡五审判方式 政法传统 司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范式转型与司法现代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德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5-151,共7页
资本主义社会先后出现过形式法和实质法两种法律范式,它们分别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法治国家、福利国家两个历史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风险社会的形成,程序法范式理论开始在西方理论界兴起。三种法律范式各自表现出差异性法律... 资本主义社会先后出现过形式法和实质法两种法律范式,它们分别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法治国家、福利国家两个历史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风险社会的形成,程序法范式理论开始在西方理论界兴起。三种法律范式各自表现出差异性法律性质,并决定了不同的司法现代化发展特征。中国法律发展状况区别于这三种法律范式而具有自身的目标和道路,中国司法现代化发展正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范式转型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化发展 法治国家 社会发展 福利国家 风险社会 现代社会 范式理论 法律性质 发展特征 发展状况 中国法律 中国司法 理论界 程序法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年云南司法现代化的推进及其阻力——以云南专职司法审判机构建立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6,共4页
民国初年,由于财政困窘、战事频兴和当政者的消极,专职司法审判机构开办进展缓慢,云南司法现代化曾一度处于停滞期。华盛顿会议之后,迫于来自收回法权的巨大压力,云南专职司法审判机构开办步伐加快,先后增办13个,云南的司法现代化也进... 民国初年,由于财政困窘、战事频兴和当政者的消极,专职司法审判机构开办进展缓慢,云南司法现代化曾一度处于停滞期。华盛顿会议之后,迫于来自收回法权的巨大压力,云南专职司法审判机构开办步伐加快,先后增办13个,云南的司法现代化也进入发展期。为了与中央争夺司法终审权,与现代国家司法体制不符的云南最高审判机构一直存在发展,阻碍着云南司法现代化进程。司法独立、收回法权是推进云南司法现代化的两大动力。地方行政当局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云南司法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专职司法审判机构 司法公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现代化的职业表征——法官职业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标志,作为司法现代化的职业表征,法官职业化是司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先决条件,对司法现代化的实现有重要作用。我国法官职业化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应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法...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标志,作为司法现代化的职业表征,法官职业化是司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先决条件,对司法现代化的实现有重要作用。我国法官职业化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应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法官职业化 法制建设 法官素质 监督机制 选拔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院制度现代化与司法改革
7
作者 左卫民 林健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61,共12页
从历史的角度,我国的法院制度现代化可以分为旧式法院制度现代化和中国式法院制度现代化两种形态。旧式法院制度现代化呈现出追求独立的法院权力、探索发挥多元的法院功能、尝试打造有序的法院体系、选任职业化的审判人员和构建初步的... 从历史的角度,我国的法院制度现代化可以分为旧式法院制度现代化和中国式法院制度现代化两种形态。旧式法院制度现代化呈现出追求独立的法院权力、探索发挥多元的法院功能、尝试打造有序的法院体系、选任职业化的审判人员和构建初步的诉讼程序等实践路径,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盲目移植西方法院制度且缺乏实践性的现代化。中国式法院制度现代化以符合中国实际、满足中国需要为根本导向,立足于中国的政法秩序,不断平衡审判权与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追求司法人民性与职业性的兼顾,形成了既高度重视中国本土实践,又借鉴外来经验的自主品格。未来,应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论之优势,加强改革的系统性、计划性和创新性,以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来持续推进中国式法院制度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司法现代化 法院制度 司法改革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沉默权制度之现代化困境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延溢 那述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8,共5页
沉默权问题在当代中国已不再沉默 ,但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却面临着种种难题 ,主要表现为 :法治运动的理念先导与实践滞后 ,诉讼模式的传统影响与现代转型 ,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刑事司法现代... 沉默权问题在当代中国已不再沉默 ,但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却面临着种种难题 ,主要表现为 :法治运动的理念先导与实践滞后 ,诉讼模式的传统影响与现代转型 ,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确立沉默权制度步履蹒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中国大陆 刑事诉讼法 制度创新 规则设计 价值取向 沉默权制度 沉默权 司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查程序构造的现代化转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建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218,共7页
侦查程序的传统构造以对侦查效率的强烈追求和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普遍限制为特征。与刑事公诉领域和刑事审判领域高昂的改革热情和积极的改革举措相比,刑事侦查程序的改革相对滞后,试图通过立法强行推进侦查程序构造现代化转型的努力遭... 侦查程序的传统构造以对侦查效率的强烈追求和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普遍限制为特征。与刑事公诉领域和刑事审判领域高昂的改革热情和积极的改革举措相比,刑事侦查程序的改革相对滞后,试图通过立法强行推进侦查程序构造现代化转型的努力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制约侦查程序现代化转型的因素不只是犯罪控制任务的巨大压力,传统侦查理念的影响、侦查手段的落后等同样是重要的原因。侦查程序改革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整个司法现代化的进程,刑事司法程序的现代化需要侦查程序构造改革同步进行。而推进侦查程序构造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加速侦查理念的变革与侦查程序的立法改革,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侦查机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程序构造 刑事司法改革 司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改革在走回头路吗?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司法改革是否在走回头路,这是事关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在推出《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的同时,徐昕教授提出,中国的司法改革已经迈过了决定方向的十字路口,所谓"倒退"现象仅仅表明改革趋缓,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仍将以... 司法改革是否在走回头路,这是事关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在推出《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的同时,徐昕教授提出,中国的司法改革已经迈过了决定方向的十字路口,所谓"倒退"现象仅仅表明改革趋缓,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仍将以现代司法元素的扩张为主要方向,融合传统司法和社会主义司法两大元素的优势,最终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针对"三元素论",徐昀有所批评,他认为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规律是根据社会结构转型的需求,摇摆于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之间,向着法治现代化曲折前进。关于司法改革的具体问题,汤维建教授探讨了陪审制度、执行制度和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完善;王亚新教授评述了法院财政保障的一般状况和改革动向;侯猛指出最高人民法院职能调整的关键在于行使好司法解释权;张铁军和易延友倡导检察权行使的司法化;韩波探讨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三组命题。从宏观到具体,从制度到理念,这组关于司法改革的专题研讨对改革方向的把握,对具体制度的完善和构建皆富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改革 中国司法现代化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 陪审制度 执行制度 检察监督制度 法院财政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的职能 检查权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之初的司法制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公丕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从 194 9年 10月至 195 6年的 2 0世纪中国第二次法律革命 ,给新中国的司法生活领域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本文考察了建国之初由司法与行政之结合向司法与行政之分立的转变过程 ,探讨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司法运行机理与制度架构的基本特... 从 194 9年 10月至 195 6年的 2 0世纪中国第二次法律革命 ,给新中国的司法生活领域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本文考察了建国之初由司法与行政之结合向司法与行政之分立的转变过程 ,探讨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司法运行机理与制度架构的基本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司法制度 建国初期 行政管理 运行机制 司法机构 司法现代化 司法独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司法驱动下司法大数据的生态化构造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6,共10页
作为一种司法新样态,智能司法伴随人工智能业态的普及逐渐成为司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司法的健康发展以司法大数据供给体系的生态化构造为基础,基于此,智能化驱动现代化的应然逻辑聚焦于技术智能化、产业导向化以及数据安全法治化... 作为一种司法新样态,智能司法伴随人工智能业态的普及逐渐成为司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司法的健康发展以司法大数据供给体系的生态化构造为基础,基于此,智能化驱动现代化的应然逻辑聚焦于技术智能化、产业导向化以及数据安全法治化实践。技术攻关下的司法大数据创新平台强调“智能+司法”复合型人才供给的充分性,以数据科学家培养为核心;产业化导向的司法大数据的市场发展以“市场主导”与“用户导向”为主,兼顾数据确权和共享机制的生成;数据安全法治化以完善司法数据处理法律规范、明确数据交流正当化以及严格检察数据处理程序为主要内容。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实践展开,构造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大数据生态体系,实现其功能化实践的自足性及其理论逻辑自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人工智能 智能司法 司法大数据 生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成效评估、短板检视、路径选择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汉明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68-82,共15页
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重在“深化”“综合”“配套”。其路径选择在于,全面客观评估第三轮司法管理体制“历时性”改革成效,在对其存在的改革项目清单“悬空”等“若干短板”“薄弱环节”精准检视的基础上,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共... 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重在“深化”“综合”“配套”。其路径选择在于,全面客观评估第三轮司法管理体制“历时性”改革成效,在对其存在的改革项目清单“悬空”等“若干短板”“薄弱环节”精准检视的基础上,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共时性”改革出发,发展完善相对独立、协调统一的司法管理体系,结构科学、功能完善的办案组织体系,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司法职能体系,权责统一、规范有序的司法权运行体系,综合配套、机制健全的司法财物保障体系,激励约束、严密规范的司法监督体系,从而加快推进司法管理体系和司法管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管理 司法改革 司法体系 司法管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智慧法院建设的适配、风险与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铂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5-99,共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作为率先拥抱信息化技术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引用该项技术将如何赋能司法实践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如何规避理应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热点。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科技赋能,具体体现在司... 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作为率先拥抱信息化技术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引用该项技术将如何赋能司法实践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如何规避理应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热点。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科技赋能,具体体现在司法公开、诉讼服务与司法审判三个环节,然而相伴而生的科技风险同样不容小觑,探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与司法实践的工作模式,找寻伴生风险的样态及其优化方案是一条平衡科技赋能与伴生风险的有益路径。因循这一研究路径,有三点风险需要规避,通过提供针对这三点风险的优化方案可以为我国智慧法院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有益助力,打造我国司法现代化新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慧法院 辅助审判 司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反思 被引量:29
15
作者 廖永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62-67,共6页
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是时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实现司法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目标出发,认为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确立不科学,其弊远大于利。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观念与制度实行转变,使其契合司法现代化... 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是时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实现司法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目标出发,认为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确立不科学,其弊远大于利。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观念与制度实行转变,使其契合司法现代化与法治国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案追究 司法现代化 法治国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9
16
作者 吴汉东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共11页
司法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面向,就是司法专门化和一体化,专门法院对于现代诉讼具有专门性、统一性的优势,因而为现代法治国家所采用。在中国,知识产权法院发挥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先导作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导作用。审判机构专门化、审判人员... 司法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面向,就是司法专门化和一体化,专门法院对于现代诉讼具有专门性、统一性的优势,因而为现代法治国家所采用。在中国,知识产权法院发挥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先导作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导作用。审判机构专门化、审判人员专职化和审判工作专业化,是为"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试点样本经验。从司法现代化目标出发,中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未来建设,应考虑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合理布局,其司法改革关键在于设置知识产权高级法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专门法院 试点经验 未来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陪审制度改革的前景与出路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德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30-37,59,共9页
陪审制度与司法现代化既存在矛盾性 ,也存在相容性。矛盾性使其处境困难 ,而相容性则给其带来生机。陪审制度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但其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摆脱困境 ,必须加以改革。当前的重点是限定陪审案件的范围 ,强... 陪审制度与司法现代化既存在矛盾性 ,也存在相容性。矛盾性使其处境困难 ,而相容性则给其带来生机。陪审制度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但其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摆脱困境 ,必须加以改革。当前的重点是限定陪审案件的范围 ,强化陪审员的权利 ,吸收专家型陪审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司法现代化 司法民主化 司法公正 中国 改革 司法职业化 司法效益化 陪审员 陪审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法研究的新课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卫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共1页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中国政治领导人和学术界共识的今天,研究程序法应着力何处?我认为,有三个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一)程序的独立意义。在传统社会与传统法理论中,程序法被视作实体法的附庸,是实体法适用的工具与手段。...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中国政治领导人和学术界共识的今天,研究程序法应着力何处?我认为,有三个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一)程序的独立意义。在传统社会与传统法理论中,程序法被视作实体法的附庸,是实体法适用的工具与手段。由此出发,立法方面是否设计、如何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法 司法制度 价值与意义 实体法 本土法治 刑事审判模式 传统社会 司法现代化 资源合理使用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良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9,共5页
我国当下的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设不能不受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而传统诉讼文化具有司法不独立、法律职业主体边缘化、程序正义缺位、重调解求无讼和裁判依据道德化等特征,这与发轫于西方的现代诉讼理念相去甚远。因此,深度剖析我国传统诉... 我国当下的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设不能不受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而传统诉讼文化具有司法不独立、法律职业主体边缘化、程序正义缺位、重调解求无讼和裁判依据道德化等特征,这与发轫于西方的现代诉讼理念相去甚远。因此,深度剖析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特质,其对司法现代化所可能带来的弊害便趋于显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文化 传统性 司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审级转型的现代性困境
20
作者 潘峙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81-190,236,237,共12页
清末以四级三审制开启司法改革,却因资源匮乏、人才短缺受阻。民国初期虽延续该制,但司法经费紧张致使改革计划夭折,初级审判厅被裁撤,形成虚四级三审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鉴于四级三审制弊端,改行三级三审制,并对基层审判机构进行改... 清末以四级三审制开启司法改革,却因资源匮乏、人才短缺受阻。民国初期虽延续该制,但司法经费紧张致使改革计划夭折,初级审判厅被裁撤,形成虚四级三审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鉴于四级三审制弊端,改行三级三审制,并对基层审判机构进行改造。在转型进程中,审级制度面临诸多难题,如制度繁杂民众难以运用,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难以平衡,诉讼拖延且终审不终等。通过典型案例可见,司法实践存在终审不终、裁判执行困难等状况。在新式司法制度下,证据标准日益规范化,但证据获取技术却未同步提升。这导致裁判常因关键证据缺失陷入僵局,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正当程序可能沦为不法之徒逃避责任的“护身符”。审级制度转型受多种因素制约,反映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司法理念和制度的激烈碰撞,为当代司法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级制度 四级三审制 审级现代转型 司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