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路贷”司法犯罪化:政策背景、适用难题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叶良芳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共8页
“套路贷”入刑,是一种司法犯罪化,其法理根据在于这种行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侵犯公民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在办理“套路贷”案件中,存在“套路贷”的构成要件、具体罪名、犯罪形态、共犯认定、财产处置等诸多... “套路贷”入刑,是一种司法犯罪化,其法理根据在于这种行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侵犯公民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在办理“套路贷”案件中,存在“套路贷”的构成要件、具体罪名、犯罪形态、共犯认定、财产处置等诸多适用难题,需要深入研究。对于“套路贷”违法犯罪的治理,应当采取协同共治的一体化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 司法犯罪化 民间借贷 诈骗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犯罪司法轻缓化背景下我国刑事司法之应对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学权 陶朗逍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由于对应否承认企业的犯罪主体资格在立法上存在不同看法,导致认定企业犯罪在理论上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境外对企业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开始松动,呈现出明显的轻缓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犯罪暂缓起诉程序兴起,二是以企业... 由于对应否承认企业的犯罪主体资格在立法上存在不同看法,导致认定企业犯罪在理论上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境外对企业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开始松动,呈现出明显的轻缓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犯罪暂缓起诉程序兴起,二是以企业建立刑事合规计划来替代刑罚。当前我国针对企业犯罪的刑事司法也呈现出轻缓化的导向,未来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应继续顺应此趋势,明确刑事合规计划在企业刑事责任认定方面的作用,构建企业犯罪暂缓起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犯罪司法轻缓 暂缓起诉刑事合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及其中国实践
3
作者 贾学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127,137,共5页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是指在刑法关于具体犯罪的罪刑规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司法机关通过刑法适用活动,不将该行为以犯罪论处的措施。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对刑法的解释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司法上的非犯...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是指在刑法关于具体犯罪的罪刑规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司法机关通过刑法适用活动,不将该行为以犯罪论处的措施。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对刑法的解释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具有刑事法上的根据。其实践的重要途径是追诉上的非犯罪化和审判上的非犯罪化,前者是指在立案环节和审查起诉环节终止追诉程序,对犯罪作程序上的无罪处理,后者是指审判机关通过重新解释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将原来以犯罪论处的行为作实体上的无罪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司法上的非犯罪 追诉 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介入网络数据爬取行为的类型与限度 被引量:20
4
作者 姜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5,156,共10页
网络爬虫是一种互联网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单纯利用爬虫技术无法进入后台服务器。突破反爬措施意味着爬取方规避了被爬取方的访问限制,可以伪装成普通用户获得客户端“访问资格”并获取数据,但爬取方并未侵入被爬取方计算机信息系统。只... 网络爬虫是一种互联网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单纯利用爬虫技术无法进入后台服务器。突破反爬措施意味着爬取方规避了被爬取方的访问限制,可以伪装成普通用户获得客户端“访问资格”并获取数据,但爬取方并未侵入被爬取方计算机信息系统。只有利用爬虫技术爬取“公民个人信息”等刑法特别保护的数据或是利用其他技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后爬取系统数据的行为,才可构成犯罪。实践部门采取“控制性标准”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解释依据,扩大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认定范围,将突破反爬措施爬取客户端一般数据的行为认定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有“司法犯罪化”之嫌。针对突破反爬措施爬取数据的行为,刑法应事后介入。在被爬取方先申请法院通过“行为保全”措施来禁止相关数据抓取行为后,若爬取方仍然违反“行为保全”裁定,可以适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予以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 突破反爬措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 司法犯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若干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90,共7页
当前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的现象频繁出现,进而严重威胁个人信息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七)设置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而对于本罪的犯罪主体范围、本罪是否可以包括非法散布个人信息行为、本罪与"... 当前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的现象频繁出现,进而严重威胁个人信息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七)设置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而对于本罪的犯罪主体范围、本罪是否可以包括非法散布个人信息行为、本罪与"人肉搜索"之间关系等方面尚存疑问,需要刑法学界对此予以认真关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主体 非法散布 客观解释论 人肉搜索 司法犯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根基 被引量:3
6
作者 肖中华 李耀杰 《法治研究》 2014年第5期40-47,共8页
根据新《刑诉法》确立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检察机关可对符合要求的不法未成年人决定不予起诉,实现司法处遇非犯罪化。该制度关涉到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司法权力的制衡,然而,学界缺乏对其存在根基的理论支撑。实际上,刑罚机能及标... 根据新《刑诉法》确立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检察机关可对符合要求的不法未成年人决定不予起诉,实现司法处遇非犯罪化。该制度关涉到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司法权力的制衡,然而,学界缺乏对其存在根基的理论支撑。实际上,刑罚机能及标签理论为未成年人司法处遇非犯罪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检察机关决定未成年人司法处遇非犯罪化也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因所附条件的义务属性,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生效不需以审判机关的同意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附条件不起诉 司法处遇非犯罪 “条件”的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