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契约司法模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继文 任开志 张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59-67,共9页
契约精神从传统单一的私法领域逐渐渗透到了刑事诉讼法等公法领域。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回应了域外司法契约精神的时代发展需求,本质上是控辩双方进行的公私合作和协商合意。被追诉人签署的认罪认罚具结书需要借鉴吸收民事契约和行政... 契约精神从传统单一的私法领域逐渐渗透到了刑事诉讼法等公法领域。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回应了域外司法契约精神的时代发展需求,本质上是控辩双方进行的公私合作和协商合意。被追诉人签署的认罪认罚具结书需要借鉴吸收民事契约和行政契约的合理之处,形成我国的契约司法模式及其治理机制。根据契约司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件,契约司法成立并不意味着生效,原则上不允许双方轻易反悔。当存在使契约无效的情形时或者即便是契约已经生效,在不满足契约精神的诚实守信等原则时,法律赋予控辩双方一定程度和范围的调试权力和反悔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契约司法模式 反悔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模式与司法组织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颜运秋 《法治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当前,我国政策与立法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实际上是大力提倡公权力主导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对社会力量融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秉持谨慎态度,法院职权主义适度强化,需要发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能动,未来的走向是,促使私人执法型生... 当前,我国政策与立法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实际上是大力提倡公权力主导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对社会力量融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秉持谨慎态度,法院职权主义适度强化,需要发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能动,未来的走向是,促使私人执法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模式从理想走向现实。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组织与能力的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转变环境司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保护理念,合理平衡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强化环保法官独立性,改良环保法官考核制度,提高审判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法官与专家陪审员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建立环境案件专家咨询制度,因地制宜设置和调整环保司法组织,适时建立生态环保法院,比目前机械的设置环境审判组织的所谓环境司法专门化要内容丰富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司法模式 司法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的变迁与司法模式的转变——转型中国基层社会的纠纷处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场景下,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其功能正从单纯的解决纠纷走向为基层社会提供规范供给,重构基层社会规则体系,强化基层社会制度的正统性基础这一关键层面。这种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要求将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场景下,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其功能正从单纯的解决纠纷走向为基层社会提供规范供给,重构基层社会规则体系,强化基层社会制度的正统性基础这一关键层面。这种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要求将法官个性化的办案经验体系化,以解决具体的纠纷,而且要促使基层社会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相互尊重与合作,最终达成一种立基于多元规则相生共存之上的规则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模式 规则治理 规则共生 规则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社会现状与能动司法模式的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清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75-80,共6页
能动司法是指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动司法的关键是要回答面对疑难问题时司法是否可以突破既有法律的框架去寻求妥当的结论。司法模式的选择根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双面社会结构和利益转型... 能动司法是指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动司法的关键是要回答面对疑难问题时司法是否可以突破既有法律的框架去寻求妥当的结论。司法模式的选择根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双面社会结构和利益转型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司法必须走出"恪守法律"的泥沼而转向创新建立能动司法模式。建构能动司法模式的价值指向是社会和谐,准则是法律工具主义,方法是权利先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能动司法模式 权利先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理性的司法模式及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宗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1,共4页
在人类司法制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当时社会的一般理性的审判方式。这些反理性的审判方式, 在某些社会条件成熟的时候, 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以某种形式重现,
关键词 司法模式 反理性 司法公正 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治安法官制度对我国基层司法模式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87-92,共6页
英国治安法官由最初颇具行政色彩的地方官吏,历经变迁,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化基层司法模式的典范,在英国当前基层司法中作用突出。我国基层司法模式与英国治安法官制度颇为类似,因此我国可吸收英国经验,从法官分流、职能分化、明确基层... 英国治安法官由最初颇具行政色彩的地方官吏,历经变迁,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化基层司法模式的典范,在英国当前基层司法中作用突出。我国基层司法模式与英国治安法官制度颇为类似,因此我国可吸收英国经验,从法官分流、职能分化、明确基层司法职责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最终实现基层司法模式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司法 英国治安法官制度 现代司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包公的“人治”司法模式
7
作者 夏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包公 “人治” 司法制度 “包青天” 司法官员 司法模式 治国方略 检察院 程序法与实体法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司法体系的中国领域法模式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广聪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依附型体例的局部完善及其被动适应成人司法的整体格局,已然难以满足新时代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诉讼要求。以领域法重新定位未成年人司法,有利于塑造其综合属性和开放思维,更好吸纳涉未成年人部门法规范的知识,全面...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依附型体例的局部完善及其被动适应成人司法的整体格局,已然难以满足新时代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诉讼要求。以领域法重新定位未成年人司法,有利于塑造其综合属性和开放思维,更好吸纳涉未成年人部门法规范的知识,全面涵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司法诉求,提升未成年人特别诉讼措施的实效,接纳专业知识融入诉讼等。因此,需要以领域法思维对不同部门法框架下涉未成年人司法职能进行重组,从线索发现、证据收集使用、办案流程等方面强化诉讼程序衔接和司法职能整合,推动形成更符合未成年人主体地位的一体化诉讼体系、建立健全功能主义的统一性未成年人司法模式,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成年人司法自主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司法 领域法学 未成年人权利保护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诉讼体系 司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何邦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95,共16页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的提出,虽然有反映网络刑事司法证明方法上的便捷,但因受制于主流传统司法证明模式及其理论模糊乃至错误的“前见”,以及对网络犯罪司法证明中算法和数据运用的非理性崇尚,创设者事实上已陷入自己编织的语言陷阱。...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的提出,虽然有反映网络刑事司法证明方法上的便捷,但因受制于主流传统司法证明模式及其理论模糊乃至错误的“前见”,以及对网络犯罪司法证明中算法和数据运用的非理性崇尚,创设者事实上已陷入自己编织的语言陷阱。质言之,如果从刑事司法证明的叙事模式视角审视,网络犯罪司法证明在证明中的异质元素并不足以消解传统司法证明模式的基础性结构,应然意义上司法证明的叙事模式仍然能够涵摄网络犯罪的司法证明。因此,所谓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概念的创设实属一种知识冗余,理当为奥卡姆剃刀剃除。置身于近代以降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视野,可以肯定“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概念的提出在法学话语创新中的学术自觉与自信。然而,学术话语的创新必须遵循知识生产的内在逻辑,具有必要性、合逻辑性以及真正的合目的性,应当坚守在创新中不离既有话语系统的正途,确使其无违于既有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 网络犯罪司法证明模式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识论到价值论:司法证明模式的新展开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长青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61,共15页
司法证明模式是证据推理和事实认定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新兴司法证明模式将科学领域的概率、故事和论证等方法搬上法庭,在发现事实的同时着意展示过程及其问题,以概率论揭示法庭认知的系统性错误,以故事呈现法庭事实认定的真相,以论证表... 司法证明模式是证据推理和事实认定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新兴司法证明模式将科学领域的概率、故事和论证等方法搬上法庭,在发现事实的同时着意展示过程及其问题,以概率论揭示法庭认知的系统性错误,以故事呈现法庭事实认定的真相,以论证表现法庭上的对立冲突。然而,新兴司法证明模式凭借认识论优势追求过程可视化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在价值论方面的缺陷。概率模式与诉讼程序存在理念上的冲突,故事模式与证明标准的价值目标存在背离,论证模式不能完全体现证明责任规则的价值选择。有鉴于此,我国未来的司法证明模式可在保留认识论优势的同时补足价值论短板,形成以认识论和价值论为共同基础,兼采多种认识论手段的混合型司法证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证明 概率模式 故事模式 论证模式 混合型司法证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的歧义与判断的迷失——对我国司法判断模式之反思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可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3,共6页
"价值"一词的诸多歧义及人们对它的误读导致司法判断模式上的迷失以及该领域内"泛化的价值主义模式",其在刑事法学领域亦有突出表现。这带来的诸如将规范判断误认为价值判断、将价值判断引入事实判断中等谬误对当... "价值"一词的诸多歧义及人们对它的误读导致司法判断模式上的迷失以及该领域内"泛化的价值主义模式",其在刑事法学领域亦有突出表现。这带来的诸如将规范判断误认为价值判断、将价值判断引入事实判断中等谬误对当下中国法治造成深远的负面示范效应。必须在司法判断领域将此种泛化的价值主义模式驱除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司法判断模式 泛化的价值主义模式 价值判断 规范判断 事实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定量模式引入的困境与解决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淼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6,共5页
立法定量与司法定量这两种不同的犯罪定量模式关系到一国刑事法律的各个方面。基于刑法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权与社会防卫的角度,司法定量是犯罪定量模式选择的应然目标。但我国一直以立法定量模式为行为的入罪标准,要想将其转变为司法定... 立法定量与司法定量这两种不同的犯罪定量模式关系到一国刑事法律的各个方面。基于刑法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权与社会防卫的角度,司法定量是犯罪定量模式选择的应然目标。但我国一直以立法定量模式为行为的入罪标准,要想将其转变为司法定量模式,需要突破理论和实践上的改革困境。这种改革困境实际上根源于所移植的外来制度与本土资源的冲突,我们应通过对刑法现有立法和司法环境的调整,为司法定量模式的引入构建可衔接的刑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定量模式 司法定量模式 法律移植 本土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司法思维模式在当代行政纠纷解决中的转化
13
作者 郑素一 郑佳娜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1期91-96,共6页
传统儒家文化追求"无讼"理想,在司法领域崇尚"息讼"主义,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ADR)在某些法院的实践中已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传统司法思维的"无讼"理想在现代社会的... 传统儒家文化追求"无讼"理想,在司法领域崇尚"息讼"主义,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ADR)在某些法院的实践中已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传统司法思维的"无讼"理想在现代社会的转化与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司法思维模式 无讼 ADR 行政纠纷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机关立法权配置的司法解释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家监委制定监察法规后,监察机关立法权的配置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家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立法权配置在人大制度系统之外还有行政立法模式、军事立法模式、司法解释模式三种。监察立法属于中央事权,监察机...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家监委制定监察法规后,监察机关立法权的配置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家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立法权配置在人大制度系统之外还有行政立法模式、军事立法模式、司法解释模式三种。监察立法属于中央事权,监察机关职权具有明显的司法特征,其立法权配置宜采取司法解释模式,由国家监委制定监察法规、作出监察解释,不宜授权地方监委制定监察规章。此外,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合署办公执行党内法规,可以解决地方监委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立法 监察机关 中央事权 行政立法模式 司法解释模式 党内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恐模式:大众参与模式之建构——基于传统反恐模式的反思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曾粤兴 周兆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9,共6页
就如何反恐,国际上形成了司法模式和战争模式。传统反恐模式的不足以及反恐活动的长期性、反恐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必须建立起大众参与模式。大众参与模式具有反恐手段的预防性、反恐措施的可持续性、参与者的广泛性等优越性。它要求反恐... 就如何反恐,国际上形成了司法模式和战争模式。传统反恐模式的不足以及反恐活动的长期性、反恐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必须建立起大众参与模式。大众参与模式具有反恐手段的预防性、反恐措施的可持续性、参与者的广泛性等优越性。它要求反恐应当加强群众预防宣传教育,及时建立反恐情报预警机制。在恐怖袭击发生时能够及时辨认、躲避恐怖袭击,当无法避免伤害时利用现场有利条件合力对抗恐怖袭击。恐怖袭击发生后及时进行自救和互救,积极为反恐提供有效线索,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应当及时为被害人提供帮助。大众参与模式在反恐中应处于基础性地位,传统反恐模式的积极作用也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参与模式 反恐 司法模式 战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性司法理论及其引入与借鉴 被引量:13
16
作者 于改之 崔龙虓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作为一种新的刑事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都有立法和司法实践,并且已经受到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在基本原则、价值追求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等同,我国虽不... 作为一种新的刑事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都有立法和司法实践,并且已经受到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在基本原则、价值追求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等同,我国虽不宜全盘引入恢复性司法理论,但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以完善我国现有的刑事和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传统刑事司法模式 刑事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实践中“案结事了”理念——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17
作者 李瑜青 张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72-77,共6页
一国采用何种司法模式,笔者认为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这个国家民族整体精神的体现。西方国家构建起了与此自身相适应的以审判为核心的司法模式,中国由于诸多原因所致,改革开放以来曾探索以西方模式为蓝图,但实践证明并不与中国秩序构... 一国采用何种司法模式,笔者认为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这个国家民族整体精神的体现。西方国家构建起了与此自身相适应的以审判为核心的司法模式,中国由于诸多原因所致,改革开放以来曾探索以西方模式为蓝图,但实践证明并不与中国秩序构成原理相符合。而在实践中蕴含的以"案结事了"理念为核心的司法模式,则无论从共识性或历时性来看都具有其合理并正当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模式 司法调解 案结事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基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26
18
作者 田时雨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143,共10页
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是构建国家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重要命题。在气候变化立法论囿于实践困境的背景下,需认真且理性对待气候变化司法化,从而全面推动气候变化应对的法治进程。不同类型的气候变化诉讼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经诉讼目的检... 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是构建国家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重要命题。在气候变化立法论囿于实践困境的背景下,需认真且理性对待气候变化司法化,从而全面推动气候变化应对的法治进程。不同类型的气候变化诉讼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经诉讼目的检视呈现出主观权利保护与客观秩序维护的气候变化司法模式。在客观秩序维护司法模式指引下,中国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主要由气候变化公益诉讼实现,其路径探索始于气候公共利益识别,重在于环境诉讼格局中寻得气候变化公益诉讼制度体系的妥善安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治理体系 气候变化司法应对 气候变化司法模式 气候变化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司法审查强度之检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姜鹏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1-192,共12页
我国法院在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司法审查强度方面存在差异,具体体现为"是否存在法定职责""履行法定职责是否可能"以及"是否实质履行了法定职责"这三个审判基准上的不一致。这反映出我国理论上存在... 我国法院在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司法审查强度方面存在差异,具体体现为"是否存在法定职责""履行法定职责是否可能"以及"是否实质履行了法定职责"这三个审判基准上的不一致。这反映出我国理论上存在秩序性审查模式与合目的性审查模式两种理想类型。从国外的司法实践中看,英、美、法、德四国对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司法审查都具有合目的性司法审查模式的制度装置。鉴于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将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的合目的性审查模式引入制度的条件,下一步在合目的性司法审查模式的完善上应立足于司法审查标准的细化、区分合理性与专业性审查、完善不同层次的义务来源体系、考量对基本人权的侵犯程度以及进行必要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案件 审判基准 司法审查强度 合目的性司法审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房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4,共6页
我国一旦“入世”,建立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即成为我国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 ,故这一制度的建立已迫在眉睫。这一制度的设计应遵循以行政诉讼法的原则规定为指导、密切联系反倾销实践的特殊情况及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等基本原则。反倾销... 我国一旦“入世”,建立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即成为我国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 ,故这一制度的建立已迫在眉睫。这一制度的设计应遵循以行政诉讼法的原则规定为指导、密切联系反倾销实践的特殊情况及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等基本原则。反倾销司法审查受案范围 ,应为有关机关在反倾销调查中作出的、会对利害关系方权利义务产生综合性影响的决定及裁决。审查模式应以法律审为主 ,事实审不能“无”,但要“弱”。应设立专门法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销 反倾销司法审查 中国 行政诉讼法 原告 被告 法院 司法审查模式 反倾销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