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与正名:司法档案之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25
1
作者 尤陈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晚近十余年来,利用司法档案研究中国法律史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与此同时,亦出现了一些针对此类研究成果的批评。例如认为这种方法乃是欧风美雨对国内中国法律史学界的侵袭,故而强调我们不应该盲目效仿国外学者的做法;又如强调司法档案... 晚近十余年来,利用司法档案研究中国法律史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与此同时,亦出现了一些针对此类研究成果的批评。例如认为这种方法乃是欧风美雨对国内中国法律史学界的侵袭,故而强调我们不应该盲目效仿国外学者的做法;又如强调司法档案中也可能存在着某些"虚构",故而不应该一味推崇乃至刻意拔高司法档案的史料价值。这些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当下备受关注的利用司法档案来研究中国法律史的做法,尽管确实受到一些国外学者所做的示范性研究的影响,但它在国内中国法律史学界中亦有其学术渊源。司法档案当中确实可能会存在一些"虚构",但那些"虚构"主要存在于司法档案中关于案情的叙述部分,因此其主要影响司法档案作为"社会史"研究素材的学术价值,只要研究的议题选择适当,并不会对司法档案作为"法律史"研究素材的学术价值产生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档案 中国法律史 档案虚构 史料价值 法律史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冕宁司法档案看清代四川土司的司法活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晓蓓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2,共8页
一般认为土司司法活动在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逐渐消亡,但从冕宁的司法档案来看,一直到清末,冕宁的土司还在流官的管理下,参与地方的司法活动。活动内容涉及组织土兵维护治安、参与审判与调解、协助缉拿逃犯,但土司的活动受到国家的监控,... 一般认为土司司法活动在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逐渐消亡,但从冕宁的司法档案来看,一直到清末,冕宁的土司还在流官的管理下,参与地方的司法活动。活动内容涉及组织土兵维护治安、参与审判与调解、协助缉拿逃犯,但土司的活动受到国家的监控,这是清代少数民族混居地国家通过土司管理民族事务的最好体现,也是流官与土官管理、协助、配合共建社会秩序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宁 土司 司法档案 四川土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档案法》规制下司法档案开放利用优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先发 吴雁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5,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新《档案法》对司法档案开放利用的规制,考察我国司法档案开放利用现状、限制,借鉴国外司法档案开放利用经验,结合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公开制度实践,对我国司法档案开放利用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新《档案法》 司法档案 开放利用 优化建议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档案、史料与中国法律史研究:以傅斯年“史料学”思想为基本视角的略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有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81,共6页
近年来司法档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中国法律史研究之中。围绕这种新近为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学术成果,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傅斯年先生的"史料学"思想为基本视角,试图梳理并重新解读了司法档... 近年来司法档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中国法律史研究之中。围绕这种新近为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学术成果,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傅斯年先生的"史料学"思想为基本视角,试图梳理并重新解读了司法档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为准确、科学且充分地发掘司法档案在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一些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档案 史料学 中国法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诉讼档案回到契约活动的现场--以晚清民初的龙泉司法档案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正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4,159,共7页
诉讼档案中的契约是"镶嵌"在具体的事件和时空环境中的,它们既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还是诉讼事件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据此重回契约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历史现场,探讨传统社会的契约秩序和观念。诉讼档案反映契约订立的场景... 诉讼档案中的契约是"镶嵌"在具体的事件和时空环境中的,它们既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还是诉讼事件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据此重回契约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历史现场,探讨传统社会的契约秩序和观念。诉讼档案反映契约订立的场景,包括双方商议的过程、口头的约定甚至氛围等。诉讼档案展现了契约在分家、交易、纠纷、诉讼等场合,被翻检出来,重新阅读、解释,并在不同的人手中流转的过程。诉讼档案展现契约运行的法律环境的变化。这些档案说明,中国传统的契约是在具体而生动的社会关系中运行的,一旦远离了这个社会关系(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对契约的理解就存在着危险,这不论对于当时人还是今天的研究者,都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 龙泉司法档案 社会关系 熟人社会 法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司法档案所见县知事兼理审判程序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铮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136,2+160,共8页
1912至1927年间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下诉讼审判程序大量援引《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条款。通过龙泉司法档案可以发现,由当事人本人负责的传讯制度与缺席审判制度,列明援据法律的、规范化的判决或堂谕制作,以及具有终审意义的上诉制度,... 1912至1927年间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下诉讼审判程序大量援引《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条款。通过龙泉司法档案可以发现,由当事人本人负责的传讯制度与缺席审判制度,列明援据法律的、规范化的判决或堂谕制作,以及具有终审意义的上诉制度,都是对传统诉讼机制的重大变革,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诉讼审判制度的动作方式,也有效地革除了传统诉讼机制中容易出现的屡票不案、反复翻讼等弊。虽然离审判独立的司法改变目标相距甚远,但从县级审判机构诉讼审判的运作机制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诉讼制度从传统向近代化演进的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程序 县知事兼理司法 龙泉司法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密调查: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民事诉讼程序研究
7
作者 吴铮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8-154,160,共8页
1912至1918年间,龙泉县民事诉讼中出现了秘密调查程序,不同的主审官对秘密调查程序的运用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朱光奎是民事诉讼秘密调查程序的首创者,有可能脱离庭审程序,依据秘密调查直接形成事实认定。杨毓琦似乎是朱光奎的模仿者,... 1912至1918年间,龙泉县民事诉讼中出现了秘密调查程序,不同的主审官对秘密调查程序的运用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朱光奎是民事诉讼秘密调查程序的首创者,有可能脱离庭审程序,依据秘密调查直接形成事实认定。杨毓琦似乎是朱光奎的模仿者,脱离庭审、依据秘密调查直接"发现真实"的模式在他手中完全失败。张绍轩、张济演让事实认定不再脱离庭审,以庭审排除秘密调查结果的反证,秘密调查仍是事实认定的基础。王施海仍然采用秘密调查程序,但秘密调查不再构成事实认定的直接依据,而是成为庭审的准备工作,事实认定主要通过庭审完成。揭示龙泉县1910年代秘密调查的发现真实模式,可以从官僚制的角度丰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调查 发现真实模式 职权主义 龙泉司法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不均衡现象及其成因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卫荣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档案司法案例 档案执法 适用法律 不均衡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档案史料的“虚构”问题研究--以《巴县档案》命案为中心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川 严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6,共11页
清代地方档案中的命案为我们研究司法档案虚构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来源。《巴县档案》命案显示,司法档案文书存在“真实”与“虚构”并存的复杂面相。司法档案存在“虚构”的问题在《巴县档案》“曹宗志自缢案”中展示得十分突出,从堂... 清代地方档案中的命案为我们研究司法档案虚构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来源。《巴县档案》命案显示,司法档案文书存在“真实”与“虚构”并存的复杂面相。司法档案存在“虚构”的问题在《巴县档案》“曹宗志自缢案”中展示得十分突出,从堂讯叙供到“通详”“招详”,直至四川总督的案情描述均有着程度不等的差异。而在“任四烧伤身死案”中均未发现“虚构”的存在。通过对“曹宗志自缢案”的解读发现,县衙上呈的“通详”文书认定的案情与县衙堂讯叙供及结状的差异是档案虚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从《巴县档案》命案可知,在借助清代司法档案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将通详与县衙堂讯叙供、结状等文书进行比较,方可避免档案虚构给学术研究带来的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档案 命案 通详 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建鹏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清代档案日渐开放,清帝国州县司法研究深受学界瞩目,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已有研究在空间、时间和参与者等三大关键要素方面存在缺失。在空间上,多局限于汉族地区,特别是内地十八省,而... 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清代档案日渐开放,清帝国州县司法研究深受学界瞩目,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已有研究在空间、时间和参与者等三大关键要素方面存在缺失。在空间上,多局限于汉族地区,特别是内地十八省,而忽略了边疆地区。在时间上,往往做静态化处理,忽略了清代两百余年间的司法变化。在参与者方面,忽略了除讼师以外的大部分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司法 地方司法 司法档案 司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伦理法”与“理性法”之间:民国新繁县诉讼档案中的“家族”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有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3,共8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的过程是以传统家族为基础的"伦理法"被西方近代"理性法"取代的过程。而且这一典范转换,也几乎被等同于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当然路向。梳理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中家族产业案件和...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的过程是以传统家族为基础的"伦理法"被西方近代"理性法"取代的过程。而且这一典范转换,也几乎被等同于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当然路向。梳理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中家族产业案件和家族在诉讼案件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可以发现至少在法律实践的意义上,并未发生"理性法"取代"伦理法"的过程,相反,"家族"仍然在诉讼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法 理性法 家族 司法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县域司法理念的变迁——以《塔景亭案牍》为依据
12
作者 郑颖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131,148,共6页
清末民初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由帝制转向民主制的社会转型期,伴随时代急剧变化,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动并践行以移植西法为取向的法律近代化之路。而当时的江苏句容县域浓厚的父母官司法意识、以和睦家族为首先司法目标等传统司法... 清末民初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由帝制转向民主制的社会转型期,伴随时代急剧变化,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动并践行以移植西法为取向的法律近代化之路。而当时的江苏句容县域浓厚的父母官司法意识、以和睦家族为首先司法目标等传统司法理念依然根深蒂固,法律新风带来的某些司法理念的变迁则是浅表性的。法律近代化的实现程度离不开对民间传统因素的认识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句容县域 司法档案 父母官 和睦家族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档案行政裁决
13
作者 陈忠海 吴雁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5,共2页
档案行政裁决属于档案行政司法行为。了解档案行政裁决的特征、种类、原则,构建档案行政裁决的运行机制,既是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依法治档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档案行政裁决 档案行政司法 档案行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件名称包含“档案”的裁判文书数据呈现与思考——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忠海 吴雁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
2006-2018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件名称包含"档案"的裁判文书956篇,年均92件,整体呈递增趋势。案由以民事为主,行政、刑事为辅。案件多数集中在基层,各层级法院裁判文书数量与法院层级高低成负相关关系。不同审判程序产... 2006-2018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件名称包含"档案"的裁判文书956篇,年均92件,整体呈递增趋势。案由以民事为主,行政、刑事为辅。案件多数集中在基层,各层级法院裁判文书数量与法院层级高低成负相关关系。不同审判程序产生的裁判文书数量与案件审理次数成负相关关系,以一二审为主。裁判文书类型以裁定书为主,判决书为辅,内容主要与公民和法人及其财产、合同协议、权利、权益、行为相关。数据表明,司法实践中涉及档案的案件数量较大,档案司法研究已是档案学界与档案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档案学界应当着力于"档案司法"概念化,关注档案司法实践,将民事档案司法活动纳入"档案司法"研究的范围。档案业界应当强化全面依法、依规、依程序履职,加强全员依法行政行事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司法 裁判文书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痼疾与变异:清代孟府介入州县司法之考察
15
作者 巩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S01期47-56,共10页
在清代官方话语影响下所形成的固有认知体系中,清代州县司法权力专属于州县正印官,一般而言,其他官僚、衙署不能控制州县审断,干预地方司法权力的运作。但通过对《孟府档案》中司法案件的梳理可以发现,孟府动辄以官衙的身份公开介入州... 在清代官方话语影响下所形成的固有认知体系中,清代州县司法权力专属于州县正印官,一般而言,其他官僚、衙署不能控制州县审断,干预地方司法权力的运作。但通过对《孟府档案》中司法案件的梳理可以发现,孟府动辄以官衙的身份公开介入州县司法活动,摄取地方司法权力,这种对州县司法活动的介入以自身主动介入、被动介入和借助衍圣公介入三种方式展开,不同的介入方式是孟府在州县司法活动过程中根据自我利益诉求,对应不同策略做出选择的结果。孟府对州县司法活动的介入,贯穿呈告、查讯、审断等多个权力领域,与州县司法权力形成深度互动。然而,对于这种介入现象,中央与地方却呈现出严禁与支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导致这一差异的本质原因是央、地之间,秩序与效率两种治理价值位阶的冲突。通过对孟府司法活动的考察,可以看出清代州县司法治理过程中孟府的介入现象,是该时代制度要素碰撞演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府 州县 司法《孟府档案 司法介入 清代法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块待开垦的清代法律史料园地 被引量:2
16
作者 耘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3-74,共2页
《清代巴县县署全宗》(以下简称“巴档”)是我国目前仅见的有清一代一个县级封建政权的完整档案,藏于四川省档案馆。一、概貌清代巴县县署设在重庆,其所辖大致包括现重庆市中区、大部分近郊区及今之巴县。巴档共达103123件,其中属乾隆... 《清代巴县县署全宗》(以下简称“巴档”)是我国目前仅见的有清一代一个县级封建政权的完整档案,藏于四川省档案馆。一、概貌清代巴县县署设在重庆,其所辖大致包括现重庆市中区、大部分近郊区及今之巴县。巴档共达103123件,其中属乾隆、嘉庆两朝的约1万多件。据西南博物院、四川省档案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档案 司法档案 封建政权 清代档案 博物院 大学历史 巴县 整理研究 市中区 乾隆二十二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