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舆论下司法公信力的困境与重塑
1
作者 潘翔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网络自媒体在传导民意监督司法的同时,也掀起“舆论审判”,侵蚀审判独立、冲击司法公正、动摇司法权威、挑战法治信仰,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究其原因,司法机关审判独立机制、司法权威树立、舆情承担能力、司法公开落实、有效公众参与等... 网络自媒体在传导民意监督司法的同时,也掀起“舆论审判”,侵蚀审判独立、冲击司法公正、动摇司法权威、挑战法治信仰,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究其原因,司法机关审判独立机制、司法权威树立、舆情承担能力、司法公开落实、有效公众参与等内部要素的阙如应该引起注意。科学认识司法公信力与公共舆论相互促进和对立冲突的二元关系,在司法中微观层面培育司法中立公共理性、坚守案件审理法治底线、提升司法舆情应对能力、引导公众良性参与司法,以建构司法公信和公众舆论之间的良性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言论自由 公众意见 舆论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成因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叙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反映的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社会公众之间的信用、信任关系,代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本文在对司法公信力内涵研究基础上,从主体、客体两个维度对我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现象进行了总结,并从主观、...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反映的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社会公众之间的信用、信任关系,代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本文在对司法公信力内涵研究基础上,从主体、客体两个维度对我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现象进行了总结,并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剖析了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伦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信 司法公信力 表现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公信力的逻辑渊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芸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运作和公众心理认同的高度契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司法之所以具有公信力是社会契约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人性本能的向往。据此,我国应以司法公信力作为促进司法改革的原动力,在有效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提升司法公...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运作和公众心理认同的高度契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司法之所以具有公信力是社会契约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人性本能的向往。据此,我国应以司法公信力作为促进司法改革的原动力,在有效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提升司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司法公信力 逻辑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专业的新闻播报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以包头广播电视台《法制第一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涛 《新闻论坛》 2015年第6期36-37,共2页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媒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包头广播电视台《法制第一线》栏目,以“站在鹿城法制报道最前沿,打造鹿城最具影响力法制广播”为宗旨,多视角、多层面报道解读法制事件、传播法制精神、促进司法建设、加速社会和...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媒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包头广播电视台《法制第一线》栏目,以“站在鹿城法制报道最前沿,打造鹿城最具影响力法制广播”为宗旨,多视角、多层面报道解读法制事件、传播法制精神、促进司法建设、加速社会和谐,其舆论监督范围涉及包头市各级执法部门。当来自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信息因缺乏相应的核实和甄别,让人真假难辨时,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因其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性,令公众更加期待。那么,《法制第一线》是如何赢得鹿城百姓赞誉的?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播报 法制节目 自媒体 社交媒体 司法公信力 舆论监督 真假难辨 法制精神 百姓日常生活 民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司法人民性谈司法公信力之提升——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为视角
5
作者 张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6-49,共4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法定方式与重要渠道。当前该制度存在人民性难以充分体现、参审范围不足、制度异化等问题,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从优化随机抽选方式、保障公民陪审...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法定方式与重要渠道。当前该制度存在人民性难以充分体现、参审范围不足、制度异化等问题,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从优化随机抽选方式、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民性 司法公信力 人民陪审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正视域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华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Z期28-31,共4页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社会公正视域下,努力推进司法活动利民化,强化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仰性;全面推进司法活动民主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程序的理解性;科学推进司法制度规范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结果的信任性;积极推进司法案件公正化,强化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依赖性;加快实施司法主体职业化,强化公众对司法主体的监督性;合力建构司法文化立体化,强化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谱写中国梦的法治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政治信任 司法主体 司法公信力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高司法公信力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以上海市居民法律认知和行为调查数据为样本 被引量:1
7
作者 沙季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13-17,共5页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的本质属性,它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但遗憾的是,我国在现阶段,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认同和信仰程度并不令人满意。为此,我国应当严格确保司法独立,切实推进司法体制改...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的本质属性,它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但遗憾的是,我国在现阶段,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认同和信仰程度并不令人满意。为此,我国应当严格确保司法独立,切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严惩治司法腐败,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法官准入门槛,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从而解决司法公信力不高的现实难题,并重塑司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司法独立 法官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徐州市法院司法公信力现状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旭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12期288-289,共2页
本文以徐州市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及当地法院官网的数据分析徐州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参考意见,通过地方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实证材料,以此来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信任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公信力呈现“四个交织”
9
作者 郝铁川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1-21,共1页
目前,我国的依法治国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人民群众对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渴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问题就呈现“四个交织”。其一,案件质效不断趋好与司法公信力不断趋弱的现象交织。随着近年来法官... 目前,我国的依法治国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人民群众对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渴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问题就呈现“四个交织”。其一,案件质效不断趋好与司法公信力不断趋弱的现象交织。随着近年来法官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司法行为更加规范透明,案件办理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案件办理 依法治国 公正司法 严格执法 人民群众 人民法院 综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法官司法礼仪水平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宗堂 付志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5-58,共4页
司法礼仪是法律精神对司法人员内在要求的外在表现形式,对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化解诉讼纠纷都具有积极意义。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从提升法官的整体素养、提高司法礼仪媒体的运用技能、尊重司法礼仪环境等方面,重视加强司法礼仪... 司法礼仪是法律精神对司法人员内在要求的外在表现形式,对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化解诉讼纠纷都具有积极意义。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从提升法官的整体素养、提高司法礼仪媒体的运用技能、尊重司法礼仪环境等方面,重视加强司法礼仪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礼仪 司法公信力 司法权威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司法权威的建立
11
作者 刘李明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17-220,224,共5页
司法权威指的是司法判决获得有效执行,司法机关享有广泛的公信力,司法机关及法官的司法独立权获得确切的制度性认同,以及公民大众对于司法公信力的普遍认同。司法权威的建立以法律的权威为前提,以司法权权威性的建立为保证。在我国现阶... 司法权威指的是司法判决获得有效执行,司法机关享有广泛的公信力,司法机关及法官的司法独立权获得确切的制度性认同,以及公民大众对于司法公信力的普遍认同。司法权威的建立以法律的权威为前提,以司法权权威性的建立为保证。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司法过程的对话沟通树立司法公信力,是实现司法权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威 司法独立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阳光司法”在提高我国云南地区民众法律水平中的作用——以楚雄州永仁县为例
12
作者 冯维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82-85,共4页
为了积极贯彻实施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在全省法院全面启动"阳光司法"工程,努力改变司法公信力不高、裁判不被尊重、信访不信法... 为了积极贯彻实施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在全省法院全面启动"阳光司法"工程,努力改变司法公信力不高、裁判不被尊重、信访不信法的困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司法公信树权威,更好地为大局服务,在提高云南省普通民众的法律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司法 核心价值观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检察公信力
13
作者 史书义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9X期44-45,共2页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国家法律正确事实的重要责任,检察公信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公信力,对其也应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即一个是从检察机关司法权的角度出发,另一个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从司法权角度出发,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通过职权活动行使检察权、监督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建立起一种公共信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范畴 司法公信力 法律监督机关 社会公共生活 公共权威 利益交换 社会系统 形势政策 法律监督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媒体审判”看舆论监督与审判权独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龚雪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2-34,共3页
审判权独立是我国现行宪法明文确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和彰显社会正义的最坚固防线。审判权独立的真正实现需要摆脱行政权的干预,充分保障和发挥舆论传媒的监督作用。然现今由于法律对舆论监督之保护和规范的相对滞后及审判权自身的体... 审判权独立是我国现行宪法明文确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和彰显社会正义的最坚固防线。审判权独立的真正实现需要摆脱行政权的干预,充分保障和发挥舆论传媒的监督作用。然现今由于法律对舆论监督之保护和规范的相对滞后及审判权自身的体制欠缺,在实践中又出现了"媒体审判"以干扰甚至威胁司法权独立行使之势。本文拟在浅显触及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独立 表达自由 媒体审判 理性中立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复查到改判究竟有多远
15
作者 何家弘 《小康》 2015年第1期106-106,共1页
冤案的认定和纠正往往面临巨大阻力,如果通过聂树斌案的再审确立了冤错案件的异地再审制度,使聂树斌案再审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拐点,那也算该案为中国司法进步做出了贡献国人瞩目的聂树斌案终于又被"激活"了。在这个案件中,所谓的"... 冤案的认定和纠正往往面临巨大阻力,如果通过聂树斌案的再审确立了冤错案件的异地再审制度,使聂树斌案再审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拐点,那也算该案为中国司法进步做出了贡献国人瞩目的聂树斌案终于又被"激活"了。在这个案件中,所谓的"真凶再现"已然九年,社会上有很多人都认为聂树斌是被冤杀的,但是有关部门却一直保持沉默,使该案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成为我国司法机关背上的一个重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树斌 再审制度 司法公信力 中国司法 司法机关 故意杀人 案件复查 审判监督 调查取证权 立案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小康”为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16
作者 李林 《小康》 2013年第1期6-6,共1页
“法治小康”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物质比较丰富的社会。还应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社会。法治小康在实践层面追求的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 “法治小康”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物质比较丰富的社会。还应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社会。法治小康在实践层面追求的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实现良法善治;在阶段性目标层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方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护航 有机组成部分 阶段性目标 司法公信力 科学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新审判时代下当事人程序保障问题的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法院微信群审案事件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亚川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6-95,共10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记忆中面对面对簿公堂的情景也被颠覆。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为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更加便利的程序保障制度。文章援引2016年3月31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微信群审案事件,并结合程序保障的视角,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记忆中面对面对簿公堂的情景也被颠覆。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为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更加便利的程序保障制度。文章援引2016年3月31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微信群审案事件,并结合程序保障的视角,展开对"互联网+审判"模式下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细化分析,论证此审判形式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型审判模式 程序选择 效益最大化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诉权滥用及其规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雨洒 邓志皓 《河南科技》 2019年第33期25-28,共4页
引言诉权是公民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在面临纠纷时,依靠司法机关的审判获得救济是现代法治社会对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要求,因此,公民应享有广泛而充分的诉权。同其他权利相似,诉权亦有边界,超出界限行使诉权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且... 引言诉权是公民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在面临纠纷时,依靠司法机关的审判获得救济是现代法治社会对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要求,因此,公民应享有广泛而充分的诉权。同其他权利相似,诉权亦有边界,超出界限行使诉权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且会使得司法程序成为其不当行为的工具,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影响正常的司法秩序,降低司法公信力及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公民权利 知识产权 司法程序 司法秩序 诉权滥用 司法资源 现代法治社会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债权抵押房产腾退中的执行威慑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绍忠 《中国信用卡》 2021年第6期73-77,共5页
在金融债权司法执行实践中,不动产抵押物的处置非常普遍,但依法拍卖不动产后的清场腾退是困扰一线执行工作的难点。不少被执行人采取倒签长期租赁合同、串通其他债权人等占用抵押物等方式,设置障碍对抗拖延执行。这不仅阻碍了有抵押权... 在金融债权司法执行实践中,不动产抵押物的处置非常普遍,但依法拍卖不动产后的清场腾退是困扰一线执行工作的难点。不少被执行人采取倒签长期租赁合同、串通其他债权人等占用抵押物等方式,设置障碍对抗拖延执行。这不仅阻碍了有抵押权的金融债权及时清收变现,也极大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债权人 金融债权 被执行人 租赁合同 司法公信力 司法执行 抵押权 不动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治信仰的困惑、成因与完善——以秋菊和李雪莲的困境为例
20
作者 朱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7-20,共4页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要求信仰法治、崇尚法律,但实践中存在秋菊和李雪莲式的困惑如何破解、因新的法律秩序构建与旧的准行政秩序之间的博弈、“依法解决”的高成本与“私自救济”的低成本之间博弈、司法解决机制受网络环境下舆论制约...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要求信仰法治、崇尚法律,但实践中存在秋菊和李雪莲式的困惑如何破解、因新的法律秩序构建与旧的准行政秩序之间的博弈、“依法解决”的高成本与“私自救济”的低成本之间博弈、司法解决机制受网络环境下舆论制约等法律缺位,法治信仰不足的问题。为此,以“民”为中心的良法善治,司法者坚守法治、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教育是树立法治信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准行政行为 司法公信力 良法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