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逻辑与方法:司法人权何以证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江国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5,共9页
司法人权即司法参与者在司法活动中,基于其角色或身份所应当享有或实际享有的基本人权。尊重和保障司法人权构成司法运作根本的规范性要求。司法人权的确立依赖于对司法人权的证成。道德上的正当性、法律上的合法性以及实践上的可能性... 司法人权即司法参与者在司法活动中,基于其角色或身份所应当享有或实际享有的基本人权。尊重和保障司法人权构成司法运作根本的规范性要求。司法人权的确立依赖于对司法人权的证成。道德上的正当性、法律上的合法性以及实践上的可能性构成司法人权证成的三个方面;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构成司法人权证成的两个层次。以聂树斌案为例,内部证成揭示了司法人权之于司法过程的合逻辑性;而外部证成则彰显了司法人权之于司法过程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权 可证成性 内部证成 外部证成 聂树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人权司法的发展与成就 被引量:8
2
作者 江国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9,共1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司法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宗旨,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司法哲学和人权司法保障体系。70年来,中国司法在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民事司...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司法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宗旨,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司法哲学和人权司法保障体系。70年来,中国司法在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民事司法领域中,中国司法成为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知识产权等权利最有力的保障;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国司法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中发挥了“正义最后防线”的作用;在行政司法领域,中国司法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十八大以来,围绕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中国司法进行了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并逐步形成了以“司法责任制”为基本内核现代司法制度体系,有效提升了中国司法在人权保障和人权事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权 人权保障 司法改革 人权司法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司法的社会动员: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政治功能及其对构建中国自主司法知识体系的价值
3
作者 钱锦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4,共13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独创的司法经验和司法模式,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在于,在通过司法实现纠纷解决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向社会公众传递和塑造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实现一种以政治整合为中心的社会动员,不断强化民众对... 作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独创的司法经验和司法模式,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在于,在通过司法实现纠纷解决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向社会公众传递和塑造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实现一种以政治整合为中心的社会动员,不断强化民众对党的执政认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现代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性支撑,更在于其内蕴着以“人民司法”为中心的一批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以及以“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司法为民”“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等为代表的重要司法话语的智识性要素,有力推动了中国自主司法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党领导人民开创司法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智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锡五审判方式 社会动员 群众路线 自主司法知识体系 人权司法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司法保障”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璐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在不同的语境下,“人权司法保障”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运用语境还原的方法,以政策文件的文本梳理为基础,综合分析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可见“:保障人权”这一论断目前已经实现了从立法宣言到司法保障的流变;通过对人权司法保障的语义分析... 在不同的语境下,“人权司法保障”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运用语境还原的方法,以政策文件的文本梳理为基础,综合分析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可见“:保障人权”这一论断目前已经实现了从立法宣言到司法保障的流变;通过对人权司法保障的语义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即“人权司法保障”至少可以在两种意义上来理解:一是通过司法的人权保障;二是司法中的人权保障。“人权司法保障”的定义应该是:通过司法救济法定权利,并且在权利救济的过程中不侵犯程序参与者的法定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司法保障 语境 话语 理论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理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伯玉 冯向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5,共5页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法学上主要指有关公司机关的权力分配与行使关系的制度体系。股东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结构,成为传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典型形式。各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各有特点,大致有单一委员会制、双层委员会制以及介于...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法学上主要指有关公司机关的权力分配与行使关系的制度体系。股东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结构,成为传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典型形式。各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各有特点,大致有单一委员会制、双层委员会制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二元制三种情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是股东权与公司法人权利的相互独立与制衡。明确和规范公司各机关的权力、义务和责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司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权 司法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保障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开湘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8,共14页
《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上的巨大进步,但是,我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在制度和实践中仍有提升空间。观诸域外法制,德国法上的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关联到宪法上的基本权保障,将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干... 《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上的巨大进步,但是,我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在制度和实践中仍有提升空间。观诸域外法制,德国法上的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关联到宪法上的基本权保障,将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干预上升到宪法审查高度,联邦宪法法院遵循法治国原则为强制措施、侦查干预、审前羁押等刑事诉讼行为设置严格的宪法上的程序保护机制,不失为一种完善我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可借鉴的制度模式。在德国刑事诉讼制度中,以惩罚犯罪名义实施的刑事诉讼行为被认定为基本权干预行为时,均需获得宪法上的正当化;刑事侦查中的基本权保障根据法官保留原则进行实质性审查,对全部侦查行为设定分级审查程序机制,并在刑事个案办理中对查明犯罪真相设定具体的审查限制;刑事司法的基本权保障所覆盖的权利主体范围在宪法法院判例中得到不断扩展,明确保障被追诉人、被害人、证人、辩护人等刑事诉讼主体及其基本权利;与合宪性意义上的刑事诉讼原则共生的一系列程序权利,构成基本权保障较为完整的程序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事诉讼 基本权干预 基本权保障 司法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调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司法保障——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为视野
7
作者 徐鹏 《东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已经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国的法律体系框架下,由于宪法不可诉以及行政抽象行为不可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在国内法院不能获得完全的司法救济。"大调解"...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已经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国的法律体系框架下,由于宪法不可诉以及行政抽象行为不可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在国内法院不能获得完全的司法救济。"大调解"将多种调解方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强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化解纠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司法机构在法律局限和资源不足方面的缺陷。将"大调解"适用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司法保障的过程中,法院应当确定优先履行核心义务,发挥灵活的能动司法作用,推动立法完善来增强司法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调解” 经济 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 《经济 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人权司法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区矫正之现状与评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武玉红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9,共4页
社区矫正指倾注全社会力量,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即所谓不需要监禁(指罪行比较轻微、不致危害社会)或不再需要继续监禁(在狱中表现较好、已够保释条件、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 社区矫正指倾注全社会力量,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即所谓不需要监禁(指罪行比较轻微、不致危害社会)或不再需要继续监禁(在狱中表现较好、已够保释条件、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区矫正 刑事政策 犯罪预防 法律制度 评析 司法人权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与经营机制研究
9
作者 高树林 《工业技术经济》 1999年第5期45-46,共2页
本文就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为公司后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经营机制问题,如公司法人权利与责任的对等问题,经理人员的选拔、任用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财务监督机制问题,公司的法律约束问题等,做些粗浅的分析与研究,仅供参考。但愿对增强... 本文就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为公司后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经营机制问题,如公司法人权利与责任的对等问题,经理人员的选拔、任用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财务监督机制问题,公司的法律约束问题等,做些粗浅的分析与研究,仅供参考。但愿对增强辽宁国有企业的活力能有所裨益。 一、国有公司法人权利与责任的对等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组为公司的形式有: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等,其国有资产权依次降低。而从公司经营的效益上看,确依次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司法人权 经理 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领导 法人治理结构 财务监督机制 法律约束机制 公司制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遏制刑讯逼供的域外法治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秉志 彭新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遏制刑讯逼供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域外相关国家在应对刑讯逼供这一难题的法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防治刑讯逼供的策略方法、法律规范和制度机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中... 遏制刑讯逼供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域外相关国家在应对刑讯逼供这一难题的法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防治刑讯逼供的策略方法、法律规范和制度机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刑讯逼供行为,健全防治刑讯逼供的制度机制,已成为推进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的关键。推动我国刑讯逼供防治机制的完善,应在借鉴域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着力严密规制刑讯逼供的刑事法网,严格控制讯问的时间和场所,切实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认真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积极探索建立羁押巡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逼供 人权司法保障 防治机制 法治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推定的三个维度:价值、理性和经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季金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权利推定是加强人权司法保护的重要手段。权利推定必须坚持价值选择原则,将维护所有公民的平等地位作为权利推定的前提,以增强公民的政治自主、拓展公民的自为范围和保障公民的自我实现为权利推定的目的。权利推定过程需要法律理性、认... 权利推定是加强人权司法保护的重要手段。权利推定必须坚持价值选择原则,将维护所有公民的平等地位作为权利推定的前提,以增强公民的政治自主、拓展公民的自为范围和保障公民的自我实现为权利推定的目的。权利推定过程需要法律理性、认识理性、判断理性和选择理性的支撑,离不开立法经验、司法先例、司法职业经验和社会交往经验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推定 人权司法保护 司法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哲学视野下刑事预审程序构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先园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55,共2页
刑事预审程序的存在具有深厚的法哲学基础,它彰显了现代刑事诉讼程序保障人权的彻底性。刑事预审程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的普遍存在并日臻完善是必然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50条构建了刑事预审程序的雏形,但本文认为在未来的... 刑事预审程序的存在具有深厚的法哲学基础,它彰显了现代刑事诉讼程序保障人权的彻底性。刑事预审程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的普遍存在并日臻完善是必然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50条构建了刑事预审程序的雏形,但本文认为在未来的修改中尚需作精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刑事预审 司法审查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