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中心主义祛魅与国际法话语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近三十多年来,国际裁判机构数量激增、管辖范围不断扩大,国际海洋法、国际刑法、国际贸易法等领域均设立了司法裁判机构,与此同时,区域性裁判机构也在不断兴起。有学者认为,国际裁判机构的勃兴预示着司法解决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国际争端... 近三十多年来,国际裁判机构数量激增、管辖范围不断扩大,国际海洋法、国际刑法、国际贸易法等领域均设立了司法裁判机构,与此同时,区域性裁判机构也在不断兴起。有学者认为,国际裁判机构的勃兴预示着司法解决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是国际社会法治进程的积极信号。这是一种“以法律促和平”的国际法思想传统,体现了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中心主义立场。司法中心主义是现代实证国际法学的构成性要素,是否存在独立于国家主观意志之外的国际裁判机制是衡量国际法是否具备法律体系特征的重要标准,也是国际法发挥定纷止争功能的重要保障。然而,以渊源识别和规则适用为基础的司法中心主义将大量国际法论辩活动排除在分析范畴之外,不能有效回答国际法的有效性问题,也边缘化了争端避免和争端搁置等问题的重要性。从批判国际法和经验主义的路径出发,厘清司法中心主义背后的理论预设和价值选择的局限性,有助于洞察国际法话语的运行和生成机制,打开国际法研究的多面向视野,为多元化国际争端解决提供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中心主义 批判国际法学 经验主义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法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权利保护实践中的司法中心主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侯学宾 闫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5,176,共11页
我国早期的新兴权利保护受立法中心主义理念影响,视法定权利为主要甚至是唯一权源,呈现出一种立法中心主义倾向。在尊重立法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将目光转向司法实践中的新兴权利保护。司法机关以个案的方式将“法定权利”之外的新兴权... 我国早期的新兴权利保护受立法中心主义理念影响,视法定权利为主要甚至是唯一权源,呈现出一种立法中心主义倾向。在尊重立法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将目光转向司法实践中的新兴权利保护。司法机关以个案的方式将“法定权利”之外的新兴权利主张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尚未普遍化的新兴权利主张、尚未法定化的事实性权利主张和与法定权利相关联的新兴权利主张。我国司法机关对新兴权利保护的类型化实践,实际上形成了新兴权利保护的司法中心主义模式。该模式不仅具有权利保护依据多元化、权利保护方式动态化、权利保护关注个案正义的特征,还具有及时回应新兴权利、解决新兴权利冲突以及确保新兴权利获得法律上的可执行性的功能。这一模式的实现路径主要从司法政策、司法职权和司法方法展开,这些路径共同塑造了一种“弱意义”的司法中心主义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保护 法定权利 事实性权利 立法中心主义 司法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教义学视角下的体育法治进路--基于司法中心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姜世波 王睿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我国体育法学研究尚缺乏学派意识和学术批判意识,关于体育法理学和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边缘化,体育法学学科建设缺少基础法学理论的支撑。近年来,法教义学在法学领域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与社科法学形成了分庭抗礼的趋势。通过对法教义... 我国体育法学研究尚缺乏学派意识和学术批判意识,关于体育法理学和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边缘化,体育法学学科建设缺少基础法学理论的支撑。近年来,法教义学在法学领域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与社科法学形成了分庭抗礼的趋势。通过对法教义学的内涵、立场与方法论的分析,从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体育司法裁判的"同案同判"以及体育法法源明确的角度,探索在法教义学信奉的司法中心主义指导下我国体育法治建设与发展的路径,并将法教义学的概念引入体育法学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学 法教义学 司法中心主义 体育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治的行政法治化道路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涛 毕可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0-138,共9页
多维面向的中国法治道路理论有自身的缺陷。基于法治的核心要义和适度的建构立场,可以从权力分解的角度探寻具体的法治道路。借助司法权威确立规则之治和经由法律人之治实现法律之治,是"司法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构想;规则之... 多维面向的中国法治道路理论有自身的缺陷。基于法治的核心要义和适度的建构立场,可以从权力分解的角度探寻具体的法治道路。借助司法权威确立规则之治和经由法律人之治实现法律之治,是"司法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构想;规则之治与社会治理的冲突,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的矛盾,是其内在缺陷。行政法治化,有助于推动公民启蒙、控制权力膨胀、促进规则之治,从而化解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矛盾,是中国走向法治的先导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 道路 司法中心主义 行政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