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叶表皮结构和导管分子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6
1
作者 高建平 王彦涵 陈道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5-723,共9页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 叶表皮结构和导管分子特征,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的叶表皮特征及导管分子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观察的指标有叶表皮特征 气孔...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 叶表皮结构和导管分子特征,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的叶表皮特征及导管分子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观察的指标有叶表皮特征 气孔器密度、气孔器指数、气孔器长宽、气孔器面积、气孔极区角质加厚、气孔器类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形状、分泌细胞密度及叶表面角质条纹 和导管分子特征 导管分子长度、直径、长/直径比值及穿孔板类型 .观察结果:上表皮有极少量气孔器和分泌细胞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和侧列型,气孔器指数为15.05%~22.53%,气孔器长59.2~74.2μm,气孔器宽37.9~46.8μm,分泌细胞密度为1.45/mm2~3.99/mm2.导管分子以具缘纹孔导管为主,穿孔板包含单穿孔和梯状穿孔板.导管分子长957.8~1270.2μm,导管分子直径85.0~136.7μm.随着产地的不同,华中五味子叶下表皮结构和导管分子的解剖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年均气温与气孔器面积和气孔器长度,年降水量与气孔器宽度以及相对湿度与分泌细胞密度之间关系密切.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气孔器面积、气孔器长度呈减少的趋势,R2值分别为0.74、0.71.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气孔器宽呈减小的趋势,R2值为0.64 导管分子长/直径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华中五味子 叶表皮结构 导管分子 解剖学特征 环境因子 五味子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杉科)的叶表皮结构 被引量:19
2
作者 马清温 张金保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5,T001,共5页
研究了采自北京、上海和聊城 (山东省 )的水杉叶片。叶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一致 :从叶顶部到基部 ,表皮细胞壁有“直———弯曲———直”的趋势 ,但具有直或稍微弯曲的表皮细胞壁的区域只占整个表皮面积的很小部分。气孔的数量和分布在叶... 研究了采自北京、上海和聊城 (山东省 )的水杉叶片。叶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一致 :从叶顶部到基部 ,表皮细胞壁有“直———弯曲———直”的趋势 ,但具有直或稍微弯曲的表皮细胞壁的区域只占整个表皮面积的很小部分。气孔的数量和分布在叶的上下表面明显不同 :在某些叶片 ,上下表面均有气孔分布 ,但上表面只有 1~ 1 0 0个气孔分布在叶片顶部或极少数分布在基部 ,气孔分布区只占整个上表皮面积的一小部分。有些叶片上表皮无气孔分布。在所有获得的表皮中 ,下表皮气孔数量和分布变化不大 ,中脉两侧从顶部到基部各分布 3~ 8列气孔。没有发现叶片上表面气孔有无或分布差异与北京、上海和聊城三个采集点之间以及与叶片在同一植株不同位置的相关性。杉科的许多属种在叶片的形态和排列上相似 ,化石标本又多为枝叶形式 ,有时难以区分。水杉叶表皮结构的研究为杉科化石植物的分类 ,提供了表皮特征的参照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杉科 叶表皮结构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小黑麦和黑麦花粉粒及其叶表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植义 张召铎 +3 位作者 沈银柱 司智海 李继彪 邵素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28,共6页
普通小麦、小黑麦和丹麦黑麦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和叶表皮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上述特征介于普通小麦和丹麦黑麦之间。因此,花粉粒形状及其表面纹饰特征和叶表皮结构特征可能适于作为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新... 普通小麦、小黑麦和丹麦黑麦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和叶表皮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上述特征介于普通小麦和丹麦黑麦之间。因此,花粉粒形状及其表面纹饰特征和叶表皮结构特征可能适于作为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新物种的鉴定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花粉粒 叶表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堇菜属植物叶表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庄达彬 司雯 +1 位作者 张彦文 赵骥民 《种子科技》 2020年第23期25-27,共3页
针对15种堇菜属植物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表皮毛密度和长度等微形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表皮微形态结构在该属种间分类的意义。结果显示:堇菜属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气孔主要为不等型,上表皮气孔密度小、下表皮... 针对15种堇菜属植物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表皮毛密度和长度等微形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表皮微形态结构在该属种间分类的意义。结果显示:堇菜属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气孔主要为不等型,上表皮气孔密度小、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其中,堇菜上表皮气孔密度最高达到65.00个/mm2,毛柄堇菜下表皮气孔密度最高达到325.83个/mm2;气孔长宽比显示,堇菜属植物均为横列型气孔,紫花地丁的上表皮气孔长宽比最大,大叶堇菜下表皮气孔长宽比最大。而在表皮毛密度和毛长度方面,东北堇菜、毛柄堇菜没有或稀有表皮毛,紫花地丁上表皮没有表皮毛,维西堇菜、南山堇菜、东方堇菜下表皮不具表皮毛,其余植物上、下表皮均具有表皮毛且长度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堇菜属 植物叶表皮结构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雹形状及重复加载对叶表皮细胞壁仿生结构撞击损伤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文 徐丹 +2 位作者 陈墨林 叶仁传 任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2,240,共7页
为了提高纤维轻量化构件的冰雹载荷防护性能,基于高垂直刚度特性的叶表皮细胞壁仿生结构(a biomimetic isosceles trapezoid corrugated lattice cellular, bio-ITCLC),构建基体为涤纶纤维层合材料的仿生夹层结构数值模型,分析了冰雹形... 为了提高纤维轻量化构件的冰雹载荷防护性能,基于高垂直刚度特性的叶表皮细胞壁仿生结构(a biomimetic isosceles trapezoid corrugated lattice cellular, bio-ITCLC),构建基体为涤纶纤维层合材料的仿生夹层结构数值模型,分析了冰雹形状、速度及重复撞击对叶表皮细胞壁仿生夹层结构力学行为及动态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撞击接触力随冰雹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相同撞击速度条件下,接触力峰值、初始上升率均随冰雹接触面的增大而提高,但加载时间减小;柱形及锥形冰雹的接触力峰值随撞击速度的增大而线性增长,半球形冰雹的接触力峰值与撞击速度呈抛物线关系。bio-ITCLC仿生夹层结构在柱形、半球形和锥形冰雹下的损伤模式分别为撞击区域屈曲压溃而引起纤维断裂、压痕导致的纤维断裂及基体开裂、仿生芯层与上层面板的分层失效。重复撞击并不改变仿生结构的失效模式,但bio-ITCLC仿生夹层结构的基体分层及累积损伤范围随冰雹重复撞击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壁仿生结构(bio-ITCLC) 冰雹形状 重复撞击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不同居群鸡爪黄连叶片表皮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燕 祁翔 +1 位作者 向立荣 王济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2-738,共7页
为探究生境对鸡爪黄连生长的影响,为野生鸡爪黄连引种栽培提供参考,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梵净山7个居群鸡爪黄连的上、下表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上、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器的大小、表皮毛的长度... 为探究生境对鸡爪黄连生长的影响,为野生鸡爪黄连引种栽培提供参考,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梵净山7个居群鸡爪黄连的上、下表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上、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器的大小、表皮毛的长度和基部宽度,对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7个居群鸡爪黄连的叶片有许多共同特征:表皮细胞均具波浪状垂周壁;表皮毛均为单细胞毛类型,仅分布于上表皮,且都在叶脉及小脉上;气孔器卵圆形、或长圆形,外拱盖平滑,均属于无副卫细胞环绕型,保卫细胞呈肾形;气孔器均随机分布于下表皮,气孔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保卫细胞的长轴与叶脉平行。不同居群叶片微结构仅在于表皮细胞大小、气孔数量、大小和表皮毛数量等有细微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皮结构 比较研究 鸡爪黄连 梵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种子形态比较和叶表皮显微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姚锐 高慧 +3 位作者 郭世阳 郭振清 付金锋 林小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7,82,共5页
对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种子形态观察和叶表皮超微结构观察。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显示,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二倍体黑麦(RR)、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4、42和56。不... 对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种子形态观察和叶表皮超微结构观察。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显示,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二倍体黑麦(RR)、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4、42和56。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种子大小、种子外形和种皮形貌存在明显的不同,叶表皮细胞结构没有明显差异,但叶片气孔器大小有显著的差别。研究表明,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种子形态和叶片气孔器的差异可以作为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间差异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类 种子形态 叶表皮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种质‘优酉’的遗传背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於朝广 殷云龙 +2 位作者 徐建华 孙醉君 舒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共9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L.)及杂种鹅掌楸(L. chinense×L. tulipifera)为对照,对重庆酉阳鹅掌楸(Liriodendron sp.)种源‘优酉’(‘Youyou’)...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L.)及杂种鹅掌楸(L. chinense×L. tulipifera)为对照,对重庆酉阳鹅掌楸(Liriodendron sp.)种源‘优酉’(‘Youyou’)的外部形态特征、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优酉’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属各树种在外部形态上存在差别,但在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优酉’的各形态特征与鹅掌楸有较多相似性。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优酉’的遗传距离与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较远,但与鹅掌楸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推测‘优酉’可能是由较原始的鹅掌楸向较进化的北美鹅掌楸过渡的1个中间类型。‘优酉’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及林木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属 种质资源 叶表皮结构 花粉形态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