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萝藦科牛奶菜族11属植物叶表皮形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莫罗坚 黄久香 +1 位作者 庄雪影 李秉滔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64,共9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国产萝藦科牛奶菜族11属28种植物叶表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形态特征.该族植物叶片上表皮细胞通常呈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近平直;角质层有条纹状、乳突状、粗条状和脊状皱褶等结构;气孔器有平列型和环...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国产萝藦科牛奶菜族11属28种植物叶表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形态特征.该族植物叶片上表皮细胞通常呈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近平直;角质层有条纹状、乳突状、粗条状和脊状皱褶等结构;气孔器有平列型和环列型2种类型:眼树莲属D ischidia、球兰属Hoya和扇叶藤属M icholitzia具有环列型气孔器,其他属均为平列型.结合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提出牛奶菜族的气孔器可能是从平列型向环列型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蓐科 牛奶菜族 叶表皮形态 气孔器 角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柿属(Diospyros)的叶表皮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邹璞 龙开莲 +2 位作者 涂铁要 李永泉 李世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为了解柿属(Diospyro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46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可分为2组:A组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B组的表皮细胞为多边形... 为了解柿属(Diospyro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46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可分为2组:A组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B组的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以无规则型为主,但同时有辐射型、环列型和十字型气孔存在。大多数种具有表皮毛,表皮毛有非腺毛和头状腺毛的区别。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类型多样,能够为部分类群的分类提供较好的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属 叶表皮形态 气孔 表皮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南星科3属3种代表植物叶表皮形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675-12676,12698,共3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马蹄莲属、海芋属、龟背竹属的3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观察,同时用显微分析技术对3种植物细胞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3种气孔类型变异较大,有平列型、胞环型及平列型和胞环型间的过渡类型,表皮细胞大...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马蹄莲属、海芋属、龟背竹属的3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观察,同时用显微分析技术对3种植物细胞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3种气孔类型变异较大,有平列型、胞环型及平列型和胞环型间的过渡类型,表皮细胞大小有一定差异,垂周壁平直或弧形。虽然气孔器类型对天南星科分类上的意义不大,但与表皮细胞垂周壁形状、副卫细胞数目等特征相结合对种间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莲属 海芋属 龟背竹属 叶表皮形态 气孔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丁香属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萍 罗燕燕 王瑞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302,共12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茜草科(Rubiaceae)野丁香属(Leptodermis Wall.)35种8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野丁香属植物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垂周壁平直、弓状或波状。气孔器全部位于下表皮,有辐射... 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茜草科(Rubiaceae)野丁香属(Leptodermis Wall.)35种8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野丁香属植物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垂周壁平直、弓状或波状。气孔器全部位于下表皮,有辐射型、平列型两种,其中平列型较为普遍。表皮毛在上下表皮都有分布,有单细胞毛和单列多细胞毛两种类型。角质膜为颗粒状、网状或乳突状。野丁香属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可为物种分类和系统演化分析提供更为有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皮形态 分类 野丁香属 茜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属藤山柳属(猕猴桃科)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晨璇 李楚然 +2 位作者 李璐 陈丽 罗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7-1010,共14页
由于形态特征变异和地理分布区域存在重叠,中国特有属藤山柳属(猕猴桃科)的物种划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曾被分为20种或修订为含1种4个亚种的单型属。该研究选取了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有代表性的29个居群的184份标本,利用光学显微镜和... 由于形态特征变异和地理分布区域存在重叠,中国特有属藤山柳属(猕猴桃科)的物种划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曾被分为20种或修订为含1种4个亚种的单型属。该研究选取了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有代表性的29个居群的184份标本,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叶表皮形态和微形态特征,以探讨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藤山柳属植物叶表皮毛被的形态和微形态特征有3类,即光滑-短柱状毛、刚毛-长柱状毛/长刺毛、绒毛-单列多细胞毛,且这些特征在居群间差异明显,并各具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支持把藤山柳属分为3类,即光滑类、刚毛类和绒毛类。(2)3类藤山柳植物在个别居群表现出部分同域分布现象,在峨眉山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居群存在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3)藤山柳属植物叶表皮的其他形态特征,如不规则型表皮细胞、6类气孔器、叶表皮初级蜡质纹饰以网状隆起为主,伴随着2~4类次级纹饰,在居群间变化多样等均没有明显的分类学意义。(4)由于具有相同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建议把繁花藤山柳合并到绒毛藤山柳,故支持藤山柳属是1个正处于分化进程中的单型属,包括1个种3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科 藤山柳属 叶表皮形态 毛被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属瘤果茶组10种植物的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颜超 肖旭 +1 位作者 冉朝辉 李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5-1806,共12页
为探究瘤果茶组10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和花粉形态,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测,并分别依据花粉特征和叶表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为该组植物的系统演化、分类鉴定等提供依据,其中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为首次... 为探究瘤果茶组10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和花粉形态,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测,并分别依据花粉特征和叶表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为该组植物的系统演化、分类鉴定等提供依据,其中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和大小差异不大,为近球形、长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三裂近圆形或三裂近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梭形,极赤比(P/E)为0.85~1.16,萌发沟类型为三孔沟;外壁纹饰特征差异较显著,为颗粒状、皱沟状或皱波状至颗粒状形态,有较为重要的分类价值。(2)通过对测量指标提取主成分聚类分析,当欧氏距离为4.5时,得到4个分类群,部分分类结果和宏观形态学分类一致。(3)10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为无规则形和多边形,种间形态差异较大;曾氏瘤果茶和荔波红瘤果茶的上下表皮均有腺体;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均为环列型;垂周壁样式呈现出浅波状、波状、直曲形和深波状。(4)叶表皮微形态的细胞大小和气孔器特征(大小、密度)在种间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在瘤果茶组中类型多样,可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种类群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瘤果茶组 花粉形态 表皮形态 系统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麦草属植物叶片表皮形态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广东 孟林 +1 位作者 毛培春 张国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5-664,共10页
于2008年6月初对偃麦草属12个植物种15份种质材料抽穗期的叶片表皮形态与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旨在通过形态解剖结构特点的分析,为该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有材料上表皮都具有长细胞和气孔器细胞;除EE009、EE022... 于2008年6月初对偃麦草属12个植物种15份种质材料抽穗期的叶片表皮形态与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旨在通过形态解剖结构特点的分析,为该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有材料上表皮都具有长细胞和气孔器细胞;除EE009、EE022、EI021、EI029、EPY002、EC002、EH001、ES001外,都含有乳突,呈斑泡状、圆头状或倾斜状;刺毛存在于除EC002、EE009、EE022、EJ001、EPO004、EPY002外的其他所有种;短细胞马蹄形或椭圆形,仅存在于EB001、EC002和EL001中;大毛仅在EJ001和ES001中发现;从横切面看,脉间普遍存在泡状细胞,且EB001、EH001、EPY002泡状细胞下陷形成"绞合细胞",其余均不下陷;维管束鞘2层,纤维分布在维管束的上下方,与维管束连接。然后,利用15份种质材料的10个叶片表皮的形态指标进行欧氏距离聚类分析,将其分为6类,较好地反映出各种质材料亲缘关系的远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属 叶表皮形态 解剖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学研究Ⅱ.叶表皮结构 被引量:12
8
作者 邢怡 张大维 +1 位作者 宫晓波 张贵一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7,共10页
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东北地区蒿属 (Artemisia)植物 ,莳萝蒿组(A .sect.AbsinthiumDC) ,艾蒿组 (Sect .AbrotanumBess) ,艾组 (Sect.Artemisia) ,龙蒿组 (Sect.DracumculusBess) ,牡蒿组 (Sect .latiobusY .R .Ling) 36种成熟代... 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东北地区蒿属 (Artemisia)植物 ,莳萝蒿组(A .sect.AbsinthiumDC) ,艾蒿组 (Sect .AbrotanumBess) ,艾组 (Sect.Artemisia) ,龙蒿组 (Sect.DracumculusBess) ,牡蒿组 (Sect .latiobusY .R .Ling) 36种成熟代表植物叶表皮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其中表皮细胞大小、形状不等。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的形状大多数为园形、卵园形或椭圆形。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不等细胞型、辐射细胞型等。大多数植物叶表皮具有表皮细胞毛。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组间存在着某种差异 ,具有一定的分类和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 叶表皮形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一帆 江莎 +2 位作者 古松 马成仓 高玉葆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8-678,共11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内蒙古地区自然生境中生长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davazamcii Sancz.)和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 Kom)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内蒙古地区自然生境中生长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davazamcii Sancz.)和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 Kom)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主要为平直或拱形,稀有浅波状;多数材料具鳞片状和层状蜡被;角质层多为条纹状;均有气孔器分布,类型多样,以不等细胞型和无规则型为主;气孔外拱盖多覆盖蜡被,内缘多光滑或浅波状;乳突只出现在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而柠条锦鸡儿没有出现。该研究表明,3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受遗传因子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多数特征在属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少数性状可以用作种分类的辅助指标;表皮微形态特征显示三者在生态适应对策上具有相似性,而在种间关系上可能中间锦鸡儿与小叶锦鸡儿的亲缘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植物 表皮形态 扫描电镜 光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叶表皮微形态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广龙 邓荣华 魏学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193-5203,共11页
以生长于烟台—石家庄—宁夏—新疆不同生境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环境中的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s)为材料,应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酸枣叶表皮微形态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酸枣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 以生长于烟台—石家庄—宁夏—新疆不同生境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环境中的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s)为材料,应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酸枣叶表皮微形态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酸枣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表皮毛着生且在叶脉处分布浓密;叶片表层覆盖有较厚的角质层和蜡质并形成突起,其主要成分为C、O、Ca三种元素;叶片表面气孔数量平均40个/视野且按一定规律分布。不同生境中酸枣叶片表面都分布有大量的晶体,且晶体的形态和组成成分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特征。晶体的形状多样,有正六棱体、长六棱体、不规则片状、正方体、棒状晶体或针状,晶体的分布方式有单晶和簇晶。从烟台到新疆随干旱梯度的加剧,酸枣叶片表皮毛逐渐增多,气孔数量减少,气孔腔下陷明显,有助于植株减少蒸腾保水抗旱;晶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数量增多,密度增大,提升了叶片硬度及抗旱性;酸枣叶片晶体的主要成分为C、O、Ca三种元素,且随生境干旱加剧,C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加,O和Ca元素含量依次减少,此外宁夏的晶体中还含有Si元素,进一步提升了叶片的机械性能。酸枣叶表皮微形态中表皮毛、角质层与蜡质、气孔、晶体等在形态结构、生物功能和组成成分上特异性的变化是其长期生存于不同梯度干旱生境的生态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形态 能谱分析 晶体 气孔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亚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和渊 邱爽 +2 位作者 王赵琛 刘全儒 于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519,共5页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蔷薇亚科8属17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蔷薇亚科植物可划分为3种气孔器类型,即无规则型、放射状细胞型和无规则四细胞型;叶表皮的气孔器一般分布在下表皮,而在菊叶委陵菜(potentil...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蔷薇亚科8属17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蔷薇亚科植物可划分为3种气孔器类型,即无规则型、放射状细胞型和无规则四细胞型;叶表皮的气孔器一般分布在下表皮,而在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中发现其上表皮也存在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和气孔指数的特点表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亚科一些属种之间的演化关系.综合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和气孔器指数等特征,认为具无规则气孔器的鸡麻(Rhodotypos)、重瓣棣棠(Kerria japonica)和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等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而具放射状细胞型气孔器的地榆属于较为进化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亚科 气孔器类型 表皮形态 分类 系统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永红 张雪梅 +1 位作者 曾春婷 赵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7,共6页
对变豆菜属(Sanicula L.)6种13个居群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光学显微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弯曲;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波状至深波... 对变豆菜属(Sanicula L.)6种13个居群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光学显微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弯曲;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波状至深波状;气孔散生,均为不等型。但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长短轴之比等细微特征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以区分种类。因此,叶表皮特征对于变豆菜属种类的划分和亲缘关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豆菜属 表皮形态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属Soja亚属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金玲 郭庆梅 郑亦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91-495,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关键词 大豆属 Soja亚属 表皮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生植物沙鞭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婷 刘玉萍 +3 位作者 周勇辉 刘涛 张晓宇 苏旭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利用光镜对沙生植物沙鞭50个代表种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代表种群叶表皮结构的异同,系统探讨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及生态适应性意义。结果表明,沙鞭叶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组成,... 利用光镜对沙生植物沙鞭50个代表种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代表种群叶表皮结构的异同,系统探讨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及生态适应性意义。结果表明,沙鞭叶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组成,无微毛、大毛和乳突,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脉间长细胞形态和壁波曲程度、短细胞形态和分布式样、气孔器体积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形状、以及刺毛形态等在种群间具有明显差异,可将其鉴分为两大类。同时,沙鞭种群叶表皮气孔密度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一类气孔密度大、第二类气孔密度小,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其体内水分的散失,进而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是对荒漠环境的一种微观形态解剖特征性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禾本科 沙生植物 表皮形态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种独蒜兰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中煊 张豪 +4 位作者 陈蕾 赵亚梅 翟俊文 陈世品 吴沙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7-1538,共12页
为解决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 D.Don)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索叶片超微结构在分类学中的意义,该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独蒜兰属15种植物成熟叶片的细胞界限、角质层纹理、气孔器分布等15个叶表皮超微特征进行观测分析,以... 为解决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 D.Don)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索叶片超微结构在分类学中的意义,该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独蒜兰属15种植物成熟叶片的细胞界限、角质层纹理、气孔器分布等15个叶表皮超微特征进行观测分析,以明确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细胞界限、表皮细胞蜡质量、角质层纹理、气孔器分布、气孔器周围蜡质、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角化现象、气孔器相对高度、表皮细胞长度、表皮细胞面积、保卫细胞长度和保卫细胞面积这9个指标对于该属分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2)利用上述特征可以对春花独蒜兰组(S.Humiles)、独蒜兰组(S.Pleione)和独蒜兰复合体(P.bulbocodioides complex)的组内区分进一步细化。(3)聚类分析将15种独蒜兰属植物聚类为4个分支,与传统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认为,大理独蒜兰(P.×taliensis P.J.Cribb&Butterfield)与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Rolfe)Rolfe]、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 Schltr.)在多个叶片微观特征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大理独蒜兰的亲本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蒜兰属 表皮形态 聚类分析 扫描电镜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含笑(♀)与灰岩含笑(♂)及其杂种F1代叶表皮微形态和叶结构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吉利 赵兴峰 孙卫邦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通过比较观察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及其杂种F1代叶表皮微形态和叶结构发现,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杂种F1代个体间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变异很大,为连续的数量遗传;其中57.7%以... 通过比较观察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及其杂种F1代叶表皮微形态和叶结构发现,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杂种F1代个体间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变异很大,为连续的数量遗传;其中57.7%以上的杂种F1代气孔密度高于父母本。杂种F1代矮化型植株叶片气孔密度较小,推测其抗寒性较强,可以通过进一步杂交改良,获得矮化型的盆栽含笑新品种。观察结果可为深入探讨含笑属种间杂种F1代的遗传变异,并从这些杂种F1代中选育观赏新品种积累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本及子代 杂交含笑 表皮形态 解剖 矮化型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试论国产赖草属属下类群间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兆孟 周勇辉 +1 位作者 刘玉萍 苏旭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5,共16页
通过对先前学者报道的国产赖草属24个物种、72个代表居群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性状特征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发现:(1)原国产赖草属物种在旗叶长宽、叶片被毛状况、花序直曲和长宽、穗轴每节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外稃和内稃长度等15个外部... 通过对先前学者报道的国产赖草属24个物种、72个代表居群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性状特征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发现:(1)原国产赖草属物种在旗叶长宽、叶片被毛状况、花序直曲和长宽、穗轴每节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外稃和内稃长度等15个外部形态学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将参试物种区分为3个不同的组;大赖草、粗穗赖草、硕花赖草和柴达木赖草多穗组植物的穗状花序粗壮呈圆锥状、直立、密集,穗轴同节着生3-多枚小穗,每小穗常含3~10小花,颖线状披针形等,致使其处于该属最原始的地位;皮山赖草、若羌赖草和格尔木赖草单穗组物种的穗状花序细弱呈线状、直立、疏松,穗轴每节仅着生1枚小穗,每小穗往往含2~5小花,颖线状披针形或锥形,这些较高级的外部形态特征使得该组植物隶属于赖草属中较高级的类群;而少穗组植物的外部形态性状通常介于前两组植物的中间过渡状态,因而它的系统地位自然也应处于多穗组和单穗组植物之间。同时,依据外部形态性状的递变趋势分析显示,3组植物具有直接的派生渊源。(2)国产赖草属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所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它们除在长细胞类型和壁的厚薄、气孔器保卫细胞的体积和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重叠而显示相似外,其它多数性状如长细胞的长度和壁的波曲程度、短细胞的分布式样、副卫细胞的形状及刺毛的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其可将赖草属植物鉴分为与形态学界定结果完全相同的3个组。同时,根据3组植物及组内物种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和组内物种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植物最原始,少穗组植物较进化,单穗组植物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赖草属属下类群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系统与进化关系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赖草属 形态性状 表皮形态 系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堇菜属(堇菜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闽 高美凤 +3 位作者 刘路路 王丽华 王康满 侯元同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8,共11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堇菜属Viola L.20种2变种植物的叶上、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波形、浅波形或平直弓形,气孔器为不等型(偶上表皮兼有平列型)。根据其上表皮是否具有平列...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堇菜属Viola L.20种2变种植物的叶上、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波形、浅波形或平直弓形,气孔器为不等型(偶上表皮兼有平列型)。根据其上表皮是否具有平列型气孔器,可将其分为两个类型,即①上表皮有平列型气孔器,如三色堇;②上表皮无平列型气孔器,如该属绝大多数植物。类型②又根据叶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之不同,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类型。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对该属内种、变种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赞成将早开堇菜、茜堇菜合并到紫花地丁;不支持将阴地堇菜作为蒙古堇菜的鉴定;不支持将泰山堇菜合并到早开堇菜、将总裂叶堇菜降为裂叶堇菜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菜属 堇菜科 表皮形态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山茶科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禹君 李懿 +3 位作者 贺萍 邓洪平 李文巧 杨旭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6-1486,共11页
为解决一些山茶科(Theaceae)的分类学问题,该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山茶科2亚科6属共20种植物的13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为山茶科的科学分类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1)山茶科20... 为解决一些山茶科(Theaceae)的分类学问题,该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山茶科2亚科6属共20种植物的13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为山茶科的科学分类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1)山茶科20种植物的13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能够区分种间差异和分类等级,显示了比较全面的分类价值。(2)基于微形态特征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0个种分为2个大类群以及10个分支,很好地区分了山茶亚科(Theoideae)与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oideae),并将大部分分类地位相近的物种归类到一起,较好地反映了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3)该研究结果支持将小黄花茶组(Sect.Luteoflora)作为独立的一个组;支持将重庆山茶(Camellia chungkingensis Chang)从瘤果茶组(Sect.Tuberculata Chang Tax.)中分离;支持将山茶亚科与厚皮香亚科划分为两个较大类群,认为将厚皮香亚科并入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的观点还有待更多实验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表皮形态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锦鸡儿叶表皮微形态的经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亚杰 杨九艳 +2 位作者 耿倩倩 杨欢 李奉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8-1868,共11页
环境因子是影响植物种内变异的主要因素,而叶片是植物体最易受环境影响的器官。为了探究中间锦鸡儿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是否具有经度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在内蒙古高原调查了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毛密度、... 环境因子是影响植物种内变异的主要因素,而叶片是植物体最易受环境影响的器官。为了探究中间锦鸡儿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是否具有经度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在内蒙古高原调查了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毛密度、气孔器长、气孔器宽,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其变异程度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锦鸡儿上下表皮均被有单细胞非腺毛,角质层粗糙,气孔下陷,为抗旱特征;中间锦鸡儿上表皮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毛密度、气孔器长和气孔器宽的均值分别为302.81个/mm2、9.94、204.81个/mm2、11.78μm和5.95μm,而叶片下表皮分别为272.83个/mm2、10.43、187.45个/mm2、12.49μm和6.18μm。(2)中间锦鸡儿叶片的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表皮毛密度随经度的增加却减小。(3)叶片上下表皮的可塑性指数排序均为: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器宽>气孔器长;中间锦鸡儿的叶表皮主要通过调节表皮毛密度及气孔密度来响应环境的变化,环境因子中日照时数、有效积温、相对湿度、土壤全碳、全磷、全氮含量显著影响叶片表皮的微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 表皮形态 经度变异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