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果油茶不同居群叶表型性状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姚小华 黄勇 +1 位作者 任华东 王开良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7-52,共6页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叶表型各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除叶长和形状系数为左偏外,其余6个叶表型性状均为右偏,各个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叶表...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叶表型各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除叶长和形状系数为左偏外,其余6个叶表型性状均为右偏,各个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均匀度较高,且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数量性状。不同居群的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居群P4最高(2.969 8),变异程度最大;居群P15最低(2.675 6),变异程度最小。大多数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地理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影响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高低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全年日照时数和活动积温;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主要性状多样性指数为叶面积和叶的宽长比。在3次趋势面分析中,叶周长多样性指数和宽长比多样性指数与经纬度拟合效果最好,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居群 叶表型性状 性状频率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F1代苗期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东雪 曾雯珺 +2 位作者 江泽鹏 蔡娅 张乃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探索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岑软24号×湘林210"杂交F1代的6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21%... 探索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岑软24号×湘林210"杂交F1代的6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21%~37.50%,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2.21%,而叶片鲜重、干重和饱和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5.42%、37.50%和36.84%;2)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3)14个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16.60%~44.66%,超亲优势率为-21.05%~38.06%,其中10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为正值,且遗传传递力都超过100%,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片干物质含量这4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值为正值;4)91对相关性分析中有65对达到极显著水平,8对达到显著水平;5)系统聚类将F1代的62个单株分为2个类群、4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F1代 叶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肉桂叶表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晓静 李开祥 +4 位作者 梁文汇 黄开顺 李宝财 梁建昆 陆珍先 《广西林业科学》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t.macrophyll)和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的1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10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1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清化桂家系的叶全长、叶片长、叶宽、叶子... 以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t.macrophyll)和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的1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10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1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清化桂家系的叶全长、叶片长、叶宽、叶子鲜重、叶面积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西江桂家系。不同品种家系问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不同,范围在13.29%-22.41%之间,其中,西江-6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3.29%,而西江-5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41%。主成分分析中,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979%,说明这三个主成分概括了10个性状指标的主要信息。其中,叶柄长/叶全长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片长和叶全长,是区分肉桂不同品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家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化桂家系,一类是西江桂家系,表明清化桂和西江桂是2个遗传距离较远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叶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叶表型性状及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梦秋 张日清 +3 位作者 蔡娅 程俊媛 尹显明 叶航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目的】为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和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良好的30个香花油茶无性系叶为材料,使用叶面积仪和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对叶表型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叶水分含量特征:叶含水量为52.07%~62.... 【目的】为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和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良好的30个香花油茶无性系叶为材料,使用叶面积仪和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对叶表型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叶水分含量特征:叶含水量为52.07%~62.44%,含水量高于55%的无性系占比70%以上。叶表型性状:15号无性系的叶长最大,29号无性系的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形状系数均最小;各无性系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18%~23.07%,叶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18%),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07%);叶宽、叶面积与其他叶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708%,说明这2个主成分概括了6个性状的主要信息。其中,叶面积的特征向量值最大,其次是叶宽,叶面积和叶宽是区分香花油茶无性系最主要的叶性状。经聚类分析,香花油茶各无性系可被划分为3个类群。叶绿素含量: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间叶绿素含量存在变异,变异系数为8.48%;25号无性系叶基、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无性系有显著差异,叶尖叶绿素含量除与18号无性系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无性系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香花油茶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差异较大;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叶总体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即叶中部可作为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无性系 的水分含量特征 叶表型性状 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风铃木在不同栽培地区叶表型性状适应性变异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蓉蓉 孟景祥 +3 位作者 张勇 魏永成 张捷 仲崇禄 《热带林业》 2021年第2期4-10,共7页
为研究栽培环境对风铃木类植物生长适应性的影响,以叶表型性状为指标,分析4种风铃木在中国不同栽培区域间的地理变异与气候关联。结果表明:4种风铃木在不同栽培地区间存在显著的适应性变异,且黄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和金花风铃木的多个... 为研究栽培环境对风铃木类植物生长适应性的影响,以叶表型性状为指标,分析4种风铃木在中国不同栽培区域间的地理变异与气候关联。结果表明:4种风铃木在不同栽培地区间存在显著的适应性变异,且黄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和金花风铃木的多个性状随纬度变异明显。积温和温湿比对风铃木类植物的叶表型性状影响显著。黄花风铃木受18℃以上积温影响显著,金花风铃木受5℃以上积温影响较大,红花风铃木受温湿比的影响显著,洋红风铃木受多种温湿因子的综合影响。4种风铃木在不同栽培区的地理变异揭示了不同种质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对于风铃木类植物的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铃木 叶表型性状 适应性变异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下三花杜鹃叶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天彧 杨依康 +2 位作者 周帅 张清舒 罗建 《高原农业》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揭示三花杜鹃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以色季拉山7个海拔梯度的三花杜鹃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三花杜鹃的13个叶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7个海拔梯度下1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 为揭示三花杜鹃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以色季拉山7个海拔梯度的三花杜鹃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三花杜鹃的13个叶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7个海拔梯度下1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0.17%~28.30%,7个海拔梯度下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5.53%~22.08%,总体平均值为19.6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梯度与叶长、SLA和叶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SLW和LDMC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三花杜鹃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是比叶重、干物质含量、叶干重和叶面积,即叶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标;利用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海拔梯度三花杜鹃分为3大类群。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色季拉山三花杜鹃沿海拔梯度下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性状间和海拔梯度间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为三花杜鹃的分布和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花杜鹃 海拔梯度 叶表型性状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露石牙对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分布与叶表型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俞筱押 杨光琴 +2 位作者 丁智强 余瑞 潘成臣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2-358,共7页
喀斯特区常见的出露石牙对水分和养分的再分配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分布与适应特征。为了解出露石牙对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布与叶表型性状的影响,用样带法对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四药门花个体根... 喀斯特区常见的出露石牙对水分和养分的再分配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分布与适应特征。为了解出露石牙对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布与叶表型性状的影响,用样带法对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四药门花个体根部和周边最近石牙与土表连接处的距离进行调查、并选择距石牙不同距离的乔木植株叶片进行表型特征测量。根据四药门花植株的分布特征,将其与石牙距离分为三组(0 cm、0.1~10 cm、≥10 c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共调查到四药门花个体515株,其中胸径≥1 cm的388株(75.3%)。胸径最大值为17.5 cm,该植株距石牙7 cm。胸径≥1 cm植株距石牙0 cm、0.1~10 cm、≥10 cm植株数分别为89株平均胸径3.44±2.26 cm、21株平均胸径4.38±4.55 cm和278株平均胸径3.93±2.75 cm;幼苗和幼树距离石牙0 cm有19株、0.1~10 cm有62株、≥10 cm有46株。②茂兰四药门花种群叶长106.60±19.28 mm、叶宽47.53±10.10 mm、叶宽/长0.45±0.08、叶厚0.32±0.05 mm、叶柄长12.82±3.35 mm、叶柄径1.43±0.35 mm。距石牙0 cm组、0.1~10 cm组和≥10 cm组四药门花的叶长、叶宽、叶柄径差异不显著(P>0.05),叶厚、叶宽/叶长、叶柄长差异极显著(P<0.01)。石牙出露深刻影响了四药门花的分布和植物的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型性状 空间分布 异质性 岩溶 石牙 四药门花 珍稀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风铃木类植物叶性状表型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捷 李蓉蓉 +2 位作者 孟景祥 张勇 仲崇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1-861,共11页
风铃木类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在我国的城市绿化、景观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国东南、华南沿海地区风铃木的栽培种类和遗传多样性,构建可靠的表型鉴别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院热带林业实验站内的6种风铃木试验... 风铃木类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在我国的城市绿化、景观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国东南、华南沿海地区风铃木的栽培种类和遗传多样性,构建可靠的表型鉴别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院热带林业实验站内的6种风铃木试验种群为参照,通过对比18个叶表型性状在不同种间的遗传变异水平,筛选稳定的遗传鉴定性状,并对我国东南、华南沿海11个城市中的812株风铃木栽培林木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风铃木类植物的叶表型性状在种间及种内个体间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复叶长、小叶长、小叶宽、小叶长宽比、叶先端长宽比、叶缘、叶质地、叶被毛、小叶叶形9个叶表型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种间重复力均超过了60%,表明这些性状在种间的变异有较高的遗传关联,能够作为风铃木类植物分类、鉴定标准。②我国东南、华南沿海地区常用的风铃木栽培林木共分4大类10种变异类型,其中,A类包含银鳞风铃木,B类包含有红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C类群包含金花风铃木,D类群包含黄花风铃木。此外,B、C、D大类内的不同变异类型在叶形,叶大小,叶尖长、叶质地以及叶被毛上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风铃木种群的现有遗传变异及种质多样性。本研究在种源对照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叶表型性状在不同风铃木物种间的遗传变异,揭示了9个可靠的种间变异性状,并以此为参考对我国东南、华南沿海城市景观园林中风铃木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该研究结果将会为我国风铃木类植物的分类研究、栽培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铃木 叶表型性状 巢氏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楠木叶片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欧汉彪 林建勇 +1 位作者 李娟 梁瑞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644,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叶片的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情况,为楠木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具有代表性楠木种源4年生幼树为材料,测定其叶片的13个表型性状,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幼树叶片的形态变异及其种源内... 【目的】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叶片的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情况,为楠木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具有代表性楠木种源4年生幼树为材料,测定其叶片的13个表型性状,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幼树叶片的形态变异及其种源内和种源间的分化情况。【结果】6个种源楠木叶柄长、叶面积和叶长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在30.00%以上。叶面积以福建建瓯种最大(26.82 cm^2),以广西富川种最小(20.01 cm^2);叶长以重庆江津种最长(12.85 cm),江西崇义种最短(10.36 cm);叶宽以贵州思南种最宽(3.43 cm),广西富川种最窄(2.90 cm);叶周长以湖南沅陵种最长(28.95 cm),江西崇义种最短(25.25 c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度与叶厚、叶柄长、叶尖角和叶基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叶长和叶脉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宽基距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尖角和叶基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楠木叶片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种源间的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不同种源地楠木叶片具有从西到东表现变近圆趋势、从南到北表现变狭长趋势、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表现变小趋势及随≥10℃年积温的增加表现变窄趋势的特征,可供楠木品种选育和利用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种源 叶表型性状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F_(1)代叶片性状变异及杂种优势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辰露 钟健 +6 位作者 庆军 王璐 杜红岩 刘攀峰 杜庆鑫 王琦 杜兰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5-235,共11页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_(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_(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值、蓝色成分值、叶绿素参考值、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节间距共14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杜仲F 1代群体的14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为6.29%~36.97%,其中叶宽、叶长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15%以上,说明在F 1群体中普遍存在遗传变异。134个F 1代的主要性状值展现出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在14个叶表型性状中,31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3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14个叶表型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88.53%~45.95%,14个叶表型性状的超亲优势率为-94.50%~9.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7.5处134个单株可聚为Ⅰ、Ⅱ、Ⅲ等3个大类群,其中Ⅰ、Ⅱ类群又可单独分为2个亚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叶表型性状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686%。【结论】杜仲杂交子代叶表型变异丰富,叶宽、叶长、叶面积等6个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F_(1)代 叶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短花针茅表型性状对模拟绵羊采食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琪 郑佳华 +1 位作者 赵萌莉 张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48-1754,共7页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表型性状对模拟绵羊采食的可塑性响应,本研究设置对照(CK)、刈割(C)、模拟绵羊采食(CS)三个处理,测定短花针茅叶长、叶宽、单叶面积等11个表型性状,分析其不同处理下的差异性及可塑性。结果表明:与对...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表型性状对模拟绵羊采食的可塑性响应,本研究设置对照(CK)、刈割(C)、模拟绵羊采食(CS)三个处理,测定短花针茅叶长、叶宽、单叶面积等11个表型性状,分析其不同处理下的差异性及可塑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刈割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比叶面积(P<0.05),模拟绵羊采食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株丛茎,显著降低了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和地上生物量(P<0.05);地上生物量、单叶质量和比叶质量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敏感性状;单叶面积、平均叶长,株高及株丛径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惰性性状;短花针茅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及株丛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短花针茅在模拟绵羊采食下产生的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反应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 表型可塑性 叶表型性状 模拟绵羊采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叶表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伍思宇 梁晓静 +2 位作者 韦晓娟 王坤 廖健明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以16种中国金花茶(Camellia Section Chrysantha Chang)与7种越南金花茶为研究对象,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9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对23种金花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叶片长宽比和叶柄长/叶全长,越南金花茶其它叶表型指标的平均... 以16种中国金花茶(Camellia Section Chrysantha Chang)与7种越南金花茶为研究对象,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9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对23种金花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叶片长宽比和叶柄长/叶全长,越南金花茶其它叶表型指标的平均值均显著大于中国金花茶。不同种间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也不同,范围在9.10%~31.76%之间,其中,武鸣金花茶(Camellia wumingensis)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9.10%),柠檬黄金花茶(Camellia limonia)的变异系数最大(31.76%)。主成分分析中,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37%,说明它们包含了9个叶片性状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叶宽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面积和叶子鲜重,是区分金花茶不同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聚类分析中,除了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塔姆岛金花茶(Camellia tamdaoensis)和箱宁金花茶(Camellia phanii)之外,其它的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进一步说明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叶表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叶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盾翅藤不同种源叶形态及生理的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松殿 马道承 +3 位作者 梁小春 吕钦杨 莫艺莛 王凌晖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100,共11页
【目的】为广西盾翅藤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西部的6个广西盾翅藤野生地理种源(靖西、龙州、大新、崇左、平果、大化)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引种,对5个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及5个生... 【目的】为广西盾翅藤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西部的6个广西盾翅藤野生地理种源(靖西、龙州、大新、崇左、平果、大化)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引种,对5个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及5个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而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种源间差异显著,其余9项指标在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有指标种源内变化幅度为1.41%~71.84%,种源间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可溶性蛋白含量(29.93%)、叶面积(19.98%)、游离脯氨酸含量(17.24%)、总叶绿素含量(11.39%)、叶宽(11.05%)、类胡萝卜素含量(10.97%)、叶长(10.47%)、叶周长(10.33%)、叶形指数(8.51%)、可溶性糖含量(7.10%)。生理指标的变异程度总体大于叶表型性状。各类指标与种源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无霜期4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当种源地往东、北方向发展时,叶片先逐渐变狭长,而后逐渐变小。随着种源地的变化,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广西盾翅藤叶片伸长、加宽与面积的扩大存在关联,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2种光合色素的合成近乎同步,但叶片的变异与其生理指标间关系不明显。在所有指标中可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0.602%,6个种源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大新、龙州、崇左、靖西、大化、平果。可将6个地理种源分为3类,平果、崇左2个种源各单为一类,其余种源(大新、龙州、靖西、大化)被归为同一大类。【结论】所有种源中大新、龙州2个种源的综合表现较佳,适宜在南宁地区引种种植并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盾翅藤 叶表型性状 生理指标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