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素及硝化抑制剂对叶菜用甘薯光合特性、茎叶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邱永祥 谢小珍 +3 位作者 蔡南通 吴秋云 罗文彬 汤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8-64,共7页
研究了铵态氮肥(NH4)2SO4、硝态氮肥NaNO3及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对叶菜用甘薯光合特性、茎叶产量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对叶菜用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硝态氮肥对叶绿素... 研究了铵态氮肥(NH4)2SO4、硝态氮肥NaNO3及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对叶菜用甘薯光合特性、茎叶产量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对叶菜用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硝态氮肥对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大干铵态氮肥。施肥量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单独施用铵态氮茎尖产量较其他氮肥类型低。纯氮用量在450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茎叶产量,但超过此范围继续增加施氮量则增产效应不明显。硝态氮比铵态氮更容易提高硝酸盐含量;施氮量极显著影响硝酸盐含量,在低中施用量(150~450kg/hm^2)条件下,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大约出现在8~9d,而高施用量(600~750kg/hm^2)条件下,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在7~8d;DCD可以使施用铵态氮的叶菜用甘薯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但对施用硝态氮的叶菜用甘薯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与硝酸盐含量两因素,叶菜用甘薯最佳施肥采摘方案为,施纯氮450kg/hm^2,采用铵态氮结合DCD的方式施用,在施肥后第9天或第10天进行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光合特性 茎叶产量 硝酸盐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型叶菜用甘薯育种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邱永祥 李国良 +8 位作者 刘中华 邱思鑫 李华伟 纪荣昌 林赵淼 许泳清 张鸿 罗文彬 汤浩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63-65,共3页
探讨机采型叶菜用甘薯的育种目标,在适应性和产量指标、食用品质、外观品质、抗病性和机械采收品种的理想株型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提出适合机械采收品种的生长模式;并总结了国审适机采型叶菜品种福菜薯22号的特征特性。
关键词 机械采收 叶菜用甘薯 育种目标 福菜薯2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叶菜用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茜 黎华 +2 位作者 杨洪霞 廖采琴 徐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茎尖产量 栽培密度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菜用甘薯的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慧 龙鹏坤 +4 位作者 李云 杨航 李丽 班甜甜 马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124,F0003,共5页
以17份叶菜用甘薯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叶、茎、薯块等部位采用形态标记方法,通过SPSS软件对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份材料按叶、茎、地下部薯块均可分为五类,在叶、茎形态分类中,F 23、EC-1号具有明显的特征,与其他... 以17份叶菜用甘薯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叶、茎、薯块等部位采用形态标记方法,通过SPSS软件对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份材料按叶、茎、地下部薯块均可分为五类,在叶、茎形态分类中,F 23、EC-1号具有明显的特征,与其他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单独为一类;F 18、HYC、ZCT-71、P 53、CC 211、WC 19、QC-2、ZXYC和XC-18材料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形态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菜用甘薯新品种湘菜薯3号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董芳 张道微 +4 位作者 黄艳岚 张亚 谢雪花 周虹 张超凡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2-14,共3页
叶菜用甘薯新品种“湘菜薯3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在2015年以福薯7-6为母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型半直立,叶心形、浅绿色,叶基色和茎均为绿色。薯块长纺锤形;薯皮主色浅粉红色,次色白色;薯肉主色淡黄色,次色白色。茎尖无茸毛... 叶菜用甘薯新品种“湘菜薯3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在2015年以福薯7-6为母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型半直立,叶心形、浅绿色,叶基色和茎均为绿色。薯块长纺锤形;薯皮主色浅粉红色,次色白色;薯肉主色淡黄色,次色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翠绿,有香味、淡苦涩味,茎尖柔嫩,口感脆。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的特性,是湖南省第二个茎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湘菜薯3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菜用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晓淋 林清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37-38,共2页
以福薯7-6为对照,引进3个叶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福薯53产量高,但食味较差,不列入推广计划;福薯10号产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品质略优于对照,可在福州市示范推广;广薯菜2号食用无苦涩味,入口略有腻感,产量略低于对照,但... 以福薯7-6为对照,引进3个叶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福薯53产量高,但食味较差,不列入推广计划;福薯10号产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品质略优于对照,可在福州市示范推广;广薯菜2号食用无苦涩味,入口略有腻感,产量略低于对照,但不同试验点有所差异,可作搭配品种在适宜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品比试验 产量 食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菜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
7
作者 孟英 唐傲 王立志 《农村实用技术》 2018年第11期27-28,共2页
文章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茎尖产量 栽培密度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