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疆部分棉区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落形态特征及致病力鉴定
1
作者 赖成霞 杨延龙 +7 位作者 汪鹏龙 朱梦宇 杨栋 李春平 葛风伟 玛依拉·玉素音 阳妮 马君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1,共8页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以昌吉市、沙湾市为主,鉴定两地收集的棉花黄萎病的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方法】利用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特异性引物DB19f/DB22r和非落叶型引物INTND2f/INTND2r对所有菌株的致病...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以昌吉市、沙湾市为主,鉴定两地收集的棉花黄萎病的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方法】利用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特异性引物DB19f/DB22r和非落叶型引物INTND2f/INTND2r对所有菌株的致病力进行分子鉴定,并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SNP位点作为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以强致病力菌种V991作对照,观察菌落形态和致病力鉴定,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比较观测具有强致病力的Vd-3和V991的病情变化图像和荧光参数变化趋势。【结果】14个菌株均为落叶型。其菌落为圆形,菌丝的轮枝数为2,孢子形态为长卵圆形。与V991相比,Vd-3的病情指数最高,属强致病力的菌株,其对棉花具有明显不同的侵染方式和速度,Vd-3的侵染从叶缘到叶片中央,而V991的侵染是从叶肉部分的零星发病扩展到叶缘,再发展到中央部分,并且Vd-3侵染叶片各荧光成像和参数天变化趋势更为显著,其中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非光化学淬灭NPQ4在第6 d即到变化拐点,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则变化缓慢,13 d时Fv/Fm表现明显差异。【结论】昌吉市、沙湾市两地的大丽轮枝菌均为落叶型,圆形菌落,菌丝轮枝数是2,长卵圆形孢子,Vd-3不仅为遗传距离最远且变异性大的菌株,而且为最强致病力的黄萎病病株,与V991相比,对棉花具有不同的侵染方式,荧光参数Y(NO)和NPQ变化更为敏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力 叶绿荧光成像 棉花黄萎病 全基因组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