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南部次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大值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7
1
作者 廖秀丽 戴明 +2 位作者 巩秀玉 刘华雪 黄洪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6,共12页
文章分析了2013年南海南部4个季节航次的叶绿素a(Chl a)调查数据,结果显示:150m以浅水柱Chl a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早春0.14mg×m^(-3)、初夏0.12mg×m^(-3)、初秋0.18mg×m^(-3)、初冬0.16mg×m^(-3)。早春和初夏偏低的... 文章分析了2013年南海南部4个季节航次的叶绿素a(Chl a)调查数据,结果显示:150m以浅水柱Chl a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早春0.14mg×m^(-3)、初夏0.12mg×m^(-3)、初秋0.18mg×m^(-3)、初冬0.16mg×m^(-3)。早春和初夏偏低的原因与早春风速小,初夏水温高,不利于水体的垂直混合,限制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向上层水体补充有关。4个季节中海水次表层Chl a质量浓度最大值层(SCML)均出现在50m和75m,这两个水层的Chl a质量浓度差异小,季节变化不大,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26mg×m^(-3)和0.22~0.26mg×m^(-3)。受混合层深度和温跃层上界深度的共同影响,50m水层Chl a质量浓度主要受制于深层富营养盐海水的向上补充,75m水层Chl a质量浓度受水温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大值 时空分布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数据插值法重构东中国海叶绿素a质量浓度场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海伦 李熠 +2 位作者 王渊 宋迅殊 刘晓辉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5,共6页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数据插值法(Data INterpol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重构由MODIS-Aqua卫星提供的三级产品叶绿素a质量浓度,得到了从2003—2009年东中国海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月平均场。东中国海近岸叶绿素a质量浓度7a平均...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数据插值法(Data INterpol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重构由MODIS-Aqua卫星提供的三级产品叶绿素a质量浓度,得到了从2003—2009年东中国海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月平均场。东中国海近岸叶绿素a质量浓度7a平均值明显高于外海。对叶绿素a质量浓度季节平均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中国海叶绿素a质量浓度主要受长江径流、海表水温和季风的影响。对叶绿素a质量浓度异常场进行EOF分析表明,第一模态方差贡献为37.8%,空间分布显示,在长江口东北部出现叶绿素a质量浓度异常高值区,时间变化以半年和半年以下周期为主;第二模态方差贡献为21.4%,空间分布显示,在长江口东部出现叶绿素a质量浓度异常高值区,时间系数主要表现为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质量浓度 经验正交函数数据插值法 东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SAR反演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露锋 刘湘南 +1 位作者 李致博 弥永宏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3,共8页
以珠江口海域的Radarsatt-2全极化SAR数据和海域表层水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微波散射原理及Cloude Pottier理论对SAR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平均散射角a、散射熵H及VH、VV、HH、HV等6个参数;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上述... 以珠江口海域的Radarsatt-2全极化SAR数据和海域表层水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微波散射原理及Cloude Pottier理论对SAR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平均散射角a、散射熵H及VH、VV、HH、HV等6个参数;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上述6个参数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数学关系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叶绿素a质量浓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当隐含层节点数为9,输入层和隐含层传递函数分别为tansig和logsig,学习速率和动量系数均为0.2时的网络结构对叶绿素质量浓度反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叶绿素a质量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826。将模型应用于不同时期的2幅图像进行验证,效果良好,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SAT-2 SAR BP人工神经网络 叶绿素a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的太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 被引量:18
4
作者 潘鑫 杨子 +3 位作者 杨英宝 孙怡璇 孙浦韬 李藤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6,共7页
针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大多采用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缺少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研究的现状,采用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波段比值模型、归一化差异叶绿素指数(NDCI)模型和三波段模型定量反演了太湖蓝藻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并采用2018... 针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大多采用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缺少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研究的现状,采用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波段比值模型、归一化差异叶绿素指数(NDCI)模型和三波段模型定量反演了太湖蓝藻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并采用2018年10月28日、2019年4月6日和2019年6月3日的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对3种模型的反演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NDCI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小,NDCI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和稳定性,更适合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在太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质量浓度 高分六号卫星 遥感反演方法: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刘思萌 李君益 +2 位作者 叶小敏 谢玲玲 曾飞鸿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北部湾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为北部湾初级生产力评估及深远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20年逐月卫星遥感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温度(SST)、降雨数据以及再分析风场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分解(... 【目的】研究北部湾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为北部湾初级生产力评估及深远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20年逐月卫星遥感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温度(SST)、降雨数据以及再分析风场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SST、降雨、风等环境因子对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近岸高、中央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年际变化特征明显,2016年为浓度峰值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6 mg·m^(-3),2010年质量浓度最低,仅为1.1 mg·m^(-3)。在季节变化方面,北部湾区域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浓度最低,涠洲岛南侧海域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节最低。红河河口区域夏、秋叶绿素a质量浓度高于春、冬叶绿素a质量浓度。长山山脉东侧区域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秋季最高,在春季最低。月变化方面,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5月最低,12月最高。海表面温度、降雨和风是影响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北部湾的中、东海域,海表面温度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P <0.05,r <-0.8)。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湾西部,降雨增加的径流量提供更多营养物质,使红河河口区域夏、秋季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高,长山山脉东岸区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秋季达到峰值。风速与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显著正相关(P <0.01,r=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叶绿素a质量浓度 经验正交分解分析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伶仃洋夏季叶绿素a时间变化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滇婷 李君益 +2 位作者 谢玲玲 叶小敏 周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5,共10页
文章使用2019年7月5日—20日在珠江河口伶仃洋定点连续观测的海表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海表温度、盐度、流速、流向、遥感降雨量数据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可见光波段影像,利用小波分析和集成经验模态分... 文章使用2019年7月5日—20日在珠江河口伶仃洋定点连续观测的海表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海表温度、盐度、流速、流向、遥感降雨量数据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可见光波段影像,利用小波分析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观测期间内伶仃洋海表面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水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44~1.75μg·L^(-1),平均值为0.80μg·L^(-1),其变化周期主要为6h、12h和24h。其与相对应周期的潮流存在明显的相位关系,并且在降雨后两者的相位关系发生了转换。7月5日—12日,叶绿素a与潮流基本呈反相位关系,涨急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低,落急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高,浓度相差约为0.3μg·L^(-1)。珠江流域在7月8日—13日发生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前后海水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6h、12h和24h周期波段的振幅由0.02~0.09μg·L^(-1)增加到0.15μg·L^(-1)左右。同时,降雨对珠江河口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造成了一个持续80h的增加过程,浓度增加了0.3μg·L^(-1)。发生降雨后,7月13日—20日期间潮流滞后于叶绿素a约6h,水位最高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低,水位最低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降雨不仅引起了河口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增加,还造成了叶绿素a和潮流间相位关系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伶仃洋 叶绿素a质量浓度 潮周期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剑敏 王洁玉 +3 位作者 张婵 赵闪闪 褚一凡 姜小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500lx,光暗比为14h∶10h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小环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营养盐富足时,培养液中的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的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培养中... 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500lx,光暗比为14h∶10h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小环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营养盐富足时,培养液中的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的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培养中期,较高的铁浓度对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20d后,当培养液中的铁浓度分别低至0.19~0.24、0.22~0.47和0.15~0.16mg·L^(-1)时,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小环藻细胞增殖缓慢.因此,有效调节微量元素铁的浓度也会影响到自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铜绿微囊藻 小球藻 小环藻 细胞密度 叶绿素a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射在不同水体衰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薛艳 王锦旗 +1 位作者 宋玉芝 郑建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297-302,共6页
通过现场测定水体中紫外线A(ultra violet-A radiation,简称UV-A)、紫外线B(ultra violet-B radiation,简称UV-B)、紫外辐射(ultra violet radiation,简称UVR,UV-A+UV-B)强度、水体浊度、透明度(secchi disc,简称SD)及总溶解性固体质量... 通过现场测定水体中紫外线A(ultra violet-A radiation,简称UV-A)、紫外线B(ultra violet-B radiation,简称UV-B)、紫外辐射(ultra violet radiation,简称UVR,UV-A+UV-B)强度、水体浊度、透明度(secchi disc,简称SD)及总溶解性固体质量浓度(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TDS),并结合室内测定水体溶解性有机碳质量浓度(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简称DOC)、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rn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简称CDOM)在280、355、440 nm处的吸光度及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研究UV-A、UV-B、UVR的水体衰减系数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地区水体中紫外线衰减系数分别与水体的SD、TDS质量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 74,n=26);水体中紫外线衰减系数与水体浊度、DOC质量浓度、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及288 nm处CDOM吸收系数呈显著正相关(r≥0. 48,n=26),其中与水体浊度、DOC质量浓度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 56,n=26)。这说明南京地区水体中紫外线衰减受水体浊度、TDS质量浓度、CDOM质量浓度、DOC质量浓度、Chla质量浓度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浊度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衰减系数 水体浊度 溶解性有机碳 叶绿素a质量浓度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