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赤潮爆发过程中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与叶绿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春宇 谭烨辉 +2 位作者 柯志新 刘华健 刘甲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为探讨夜光藻赤潮爆发时期,珠江口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与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和沉积物中叶绿素Chl-a、脱镁叶绿酸Pha-a分布的影响,于2015年1月对珠江口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发现,在赤潮爆发期间水体中的NO3-N、NH4-N含量较高,占DIN的比例... 为探讨夜光藻赤潮爆发时期,珠江口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与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和沉积物中叶绿素Chl-a、脱镁叶绿酸Pha-a分布的影响,于2015年1月对珠江口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发现,在赤潮爆发期间水体中的NO3-N、NH4-N含量较高,占DIN的比例分别为59%、32.8%。表层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均高于底层,这是因为表层水体主要受陆源污染,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而在底层水体中,由于赤潮中后期浮游生物沉降到底层,消耗了底层的营养物质,使其浓度低于表层。PO4-P和Si O3-Si的分布特点与前者相似,其平均值分别为0.019 mg/L、0.74 mg/L。与此同时,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向水体中释放,促进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从而为夜光藻赤潮的爆发提供丰富饵料。此外,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沉积物/水界面之间的NH4-N、Si O3-Si扩散通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此时沉积物起到了污染源的作用。沉积物中叶绿素Chl-a和脱镁叶绿酸Pha-a的含量均较高,尤其在赤潮污染严重海域含量分别高达1.16和3.2μg/g,并且Pha-a的含量与水柱总Chl-a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这是因为赤潮期间衰老或死亡的浮游植物及夜光藻沉降到表层沉积物所致。因此,赤潮的爆发可显著提升底栖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营养盐扩散通量 叶绿素chl-a 脱镁叶绿酸Pha-a 底栖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秋季闽江下游及闽江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键 陈岚 +7 位作者 陈凯 高爱国 刘四光 陈然 王鑫煌 黄智伟 吴昊 张钒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62-367,共6页
根据2009年11月在闽江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结果,探讨了闽江下游及闽江口水域chl-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chl-a含量分布呈闽江上游水域较低(平均值为3.17μg/dm3),南北两港最高,而后向闽江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大樟溪发生水华,ch... 根据2009年11月在闽江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结果,探讨了闽江下游及闽江口水域chl-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chl-a含量分布呈闽江上游水域较低(平均值为3.17μg/dm3),南北两港最高,而后向闽江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大樟溪发生水华,chl-a含量高达170μg/dm3,南港chl-a含量最高值为71.4μg/dm3,北港chl-a含量最高值为67.6μg/dm3.闽江北港高含量chl-a区内存在一个低pH、低含量DO区;而南港chl-a含量与盐度、PO4-P含量、DIN含量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pH、DO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马尾至闽江口水域chl-a含量与盐度、pH、DO含量则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DIN含量、SiO3-Si含量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北港和南港的高含量chl-a区,分别与北岸福州市污水排放及南部大樟溪高含量chl-a的输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叶绿素a(chl-a) 环境因子 闽江下游 闽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溶解有机物的激光诱导荧光与浊度的激光散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南京 刘文清 +5 位作者 李宏斌 崔志成 张玉均 刘建国 丁志群 杨立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60-1462,共3页
以Nd:YAG的二倍频532nm激光为激发光源,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方法对几种不同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和叶绿素a(Chla)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以水体对532nm激发光的散射进行了水体浊度特性的研究,给出了散射光强度与浊度的关系曲线... 以Nd:YAG的二倍频532nm激光为激发光源,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方法对几种不同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和叶绿素a(Chla)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以水体对532nm激发光的散射进行了水体浊度特性的研究,给出了散射光强度与浊度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用此种方法测量水体浊度和污染物浓度可对水体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LIF) 溶解有机物(DOM) 叶绿素a(chl-a) 浊度 荧光光谱 水体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有色可溶有机物日变化分析
4
作者 马其琦 柯长青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7-585,共9页
用高时间分辨率的韩国静止海洋水色仪(GOCI)影像,分析了2015年10月2日及2016年9月22日南黄海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黄海近岸CDOM浓度高于中央海域,江苏沿岸含量最高;近岸水体以陆源输入为主,远岸... 用高时间分辨率的韩国静止海洋水色仪(GOCI)影像,分析了2015年10月2日及2016年9月22日南黄海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黄海近岸CDOM浓度高于中央海域,江苏沿岸含量最高;近岸水体以陆源输入为主,远岸水体以微生物现场生产为主。结合叶绿素(chl-a)浓度采样数据分析发现,CDOM日变化时间、空间特征与chl-a日变化一致,回归分析的R2高于0.88,验证了二者时空变化的正相关关系。在深水区,CDOM随悬浮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线性趋势明显。与提取的潮汐、潮流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潮流是近岸水体(山东半岛南岸与江苏沿岸)表层CDOM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 日变化 叶绿素(chl-a) 潮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浮游植物水华的时空变化
5
作者 李海丽 柯长青 朱庆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利用美国雪冰中心(NSIDC)海冰密集度、NASA Ocean Color叶绿素a(Chl-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海水表面温度(SST)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光照时长等数据,分析了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开阔水... 利用美国雪冰中心(NSIDC)海冰密集度、NASA Ocean Color叶绿素a(Chl-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海水表面温度(SST)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光照时长等数据,分析了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开阔水域面积月变化特征,以及Chl-a浓度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计算得出了浮游植物水华发生的时间与长度,探讨了水华与开阔水域面积、Chl-a浓度、SST、光照时长以及PAR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始终存在开阔水域,其变化趋势与北极整体变化趋势一致。Chl-a浓度与NPP变化相似,均在5月、7月和10月达到极大值。2016年浮游植物水华发生了10次,共计持续185天。浮游植物水华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与开阔水域面积、Chl-a浓度、SST、PAR以及光照时长均为正相关关系。Chl-a与NPP几乎是同步关系,SST和开阔水域面积变化滞后NPP,而PAR和光照时长变化先行N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海和巴伦支海 开阔水域 浮游植物水华 叶绿素a(chl-a)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