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苜蓿叶绿素合成酶(CHLG)编码基因的表达及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孔杰 刘文文 +3 位作者 蒋学乾 何飞 康俊梅 王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79-1090,共12页
叶绿素由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生成,其最后一步是叶绿素合成酶(chlorophyll synthase,CHLG)催化合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该实验主要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生态型R108和两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采用生物... 叶绿素由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生成,其最后一步是叶绿素合成酶(chlorophyll synthase,CHLG)催化合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该实验主要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生态型R108和两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蒺藜苜蓿叶绿素合成酶(MtCHLG)的进化关系和基因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MtCHLG对光照/黑暗、脱落酸(ABA)及聚乙二醇(PEG)的响应,利用叶绿素酸酯a加氧酶(MtCAO)突变体确定其与MtCHLG的上下游关系,并分析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中MsCHLG表达量与其株高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物CHLG功能域保守,其基因结构高度一致,植物在向陆生进化的过程中,CHLG基因数目略有增加,内含子长度明显增长。(2)克隆到MtCHLG的CDS为1,137 bp,其编码378个氨基酸,蛋白与紫花苜蓿MsCHLG相似性高达99.2%。(3)qRT-PCR分析显示,MtCHLG基因主要在蒺藜苜蓿幼嫩叶中表达且受光诱导和黑暗抑制,表现为显著的昼增夜降的表达特征;100μmol·L^(-1)的ABA在短时间(2 h)处理后叶片中MtCHLG基因表达量下降为对照的26%(P<0.05);5%的PEG长时间(24 h)处理后MtCHLG基因表达量降低至对照的42%(P<0.05)。(4)瞬时表达重组蛋白MtCHLG-GFP于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表皮细胞,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主要定位在叶绿体上。(5)定量分析发现,mtcao突变体中几乎检测不到MtCAO基因的表达,且MtCHLG基因的表达水平约为野生型的44%,证明MtCAO功能缺失导致了MtCHLG转录水平降低,表明MtCHLG位于MtCAO的下游。(6)高秋眠级紫花苜蓿材料的株高为低秋眠级材料的2.5~3.5倍,其平均产量约为低秋眠级材料的2.1倍,且前者中MsCHLG基因的表达量略高于后者(1.2~1.5倍);相关性分析发现,紫花苜蓿中MsCHLG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株高、产量成正相关。研究暗示,MsCHLG表达可作为苜蓿产量早期预测的参考指标,CHLG基因也可作为培育高产豆科饲草的备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叶绿素合成酶(chlg) 表达水平 紫花苜蓿 单株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BnHemd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2
作者 郑潇潇 朱瑶瑶 +3 位作者 梁华兵 詹杰鹏 师家勤 王新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0-389,共10页
为探讨油菜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Bn Hemd的功能及其与叶绿素合成的关系,促进光合效率和产量的提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中该基因在A9和C8染色体上的两个拷贝进行编辑。从中双11号中克隆到基因Bn A09.Hemd和Bn C08.Hemd... 为探讨油菜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Bn Hemd的功能及其与叶绿素合成的关系,促进光合效率和产量的提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中该基因在A9和C8染色体上的两个拷贝进行编辑。从中双11号中克隆到基因Bn A09.Hemd和Bn C08.Hemd,CDS序列分别为885 bp和876 bp,均由9个外显子构成,各编码294和291个氨基酸残基。Bn Hemd蛋白性质与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基因Bn Hemd的两个拷贝的蛋白理化性质十分相似,均为不稳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97 k D和31.40 k D。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n A09.Hemd和Bn C08.Hemd分别与白菜和甘蓝中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n Hemd在中双11号的根、茎、叶、花蕾、种子和角果皮中均有表达,在角果皮和花蕾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根、茎、叶。初步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中双11号中该基因两个拷贝同时编辑的植株表现为: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光合速率降低、生长迟缓,表明甘蓝型油菜BnHemd对叶绿素合成起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尿卟啉原Ⅲ合成酶 基因编辑 叶绿素 光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饥饿水稻利用不同形态氮素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宝珍 辛伟杰 徐国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氮饥饿7d后,恢复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水稻氮吸收和积累及氮同化中关键酶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恢复供氮4d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铵硝混合营养促进了水稻对氮的吸收和转运,...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氮饥饿7d后,恢复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水稻氮吸收和积累及氮同化中关键酶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恢复供氮4d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铵硝混合营养促进了水稻对氮的吸收和转运,叶片和根系中全氮及叶片中铵态氮的含量以硝酸铵处理最高。与单一铵或硝营养相比,铵硝混合营养增强了根系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了水稻同化和利用氮的能力。另外,与纯硝营养相比,供应铵态氮显著增加了叶片中总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a的含量。因此,改善水肥管理、平衡对水稻供氮的铵硝配比将提高水稻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铵态氮 硝态氮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某些氮代谢生理指标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卫晓轶 李国清 +4 位作者 王艳朋 李浩川 靳静晨 田国伟 刘宗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在施氮(N+)和不施氮(N-)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3项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供试材料中,许178的叶绿素... 通过盆栽试验,在施氮(N+)和不施氮(N-)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3项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供试材料中,许178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最高,黄C最低,尤其在灌浆期比开花期表现更明显;增施氮肥可明显提高3项生理指标,但不同材料增幅不一,材料2(L2)对氮胁迫敏感,增施氮肥可明显提高其硝酸还原酶活性,而许178对氮胁迫不敏感,低氮条件下仍是氮高效利用自交系,为农大108成为氮高效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胁迫 叶绿素含量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和多糖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巧自 高素萍 +3 位作者 张科燕 陈锋 段晶晶 蔡心怡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5-600,共6页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NO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叶绿素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总体表现为低浓度的SNP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生长,而高浓度的SNP可以促进多糖的合成。在添加0....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NO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叶绿素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总体表现为低浓度的SNP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生长,而高浓度的SNP可以促进多糖的合成。在添加0.50 mmol·L-1SNP的培养基中培养28 d时其干质量比对照高36.9%,总叶绿素含量在14 d时为对照的1.33倍;在添加1.00 mmol·L-1SNP的培养基中培养7 d时其多糖含量为对照的1.59倍,同时SS活性显著升高。综合多糖产量来看,0.50 mmol·L-1SNP效果最佳,在处理期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对其干质量、叶绿素含量、SS活性和多糖积累均有促进作用。添加NO清除剂(c PTIO)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生长、SS活性和多糖合成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原球茎 一氧化氮 叶绿素 蔗糖合成酶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红肉苹果发育期间花青素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兵 周杰 朱树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25-29,共5页
以新疆红肉苹果为试材,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花青素合成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果肉中的花青素含量从5月18日~6月11日逐渐减少,从7月5日~7月29日缓慢增长;在成熟的果实中,果肉花青素的含量是0.36 mg·g-1FW,高于普... 以新疆红肉苹果为试材,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花青素合成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果肉中的花青素含量从5月18日~6月11日逐渐减少,从7月5日~7月29日缓慢增长;在成熟的果实中,果肉花青素的含量是0.36 mg·g-1FW,高于普通品种的苹果,说明新疆红肉苹果是潜在的、良好的花青素来源;在新疆红肉苹果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5),花青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花青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花色素合成酶(ANS)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显示可能存在一些消耗花青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红肉苹果 花青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 花色素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酯草醚与吡唑草胺防治油菜地杂草羊蹄的复配比例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传波 李双 +10 位作者 朱振东 王学贵 殷丽琴 付绍红 李云 王继胜 杨进 邹琼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田间杂草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利用盆栽法,筛选了不同混合复配比例的丙酯草醚与吡唑草胺对油菜地常见杂草羊蹄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比例的药剂对羊蹄重量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田间杂草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利用盆栽法,筛选了不同混合复配比例的丙酯草醚与吡唑草胺对油菜地常见杂草羊蹄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比例的药剂对羊蹄重量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单一药剂的防治效果。在所有复配比例中,60μg/mL丙酯草醚+200μg/mL吡唑草胺对羊蹄生长有较好地抑制作用,而对油菜幼苗的抑制效果较小。综合成本、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等因素,该复配药剂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有望在生产上被用于防止油菜田中羊蹄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羊蹄 鲜重防效 丙酯草醚 吡唑草胺 叶绿素 乙酰合成酶(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草铵膦耐性突变体的筛选及其耐性机制
8
作者 任艳 叶亚峰 +6 位作者 陶亮之 谢建 何丹 姜鸿瑞 杨阳 刘斌美 吴跃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5,共5页
以水稻品种"金粳818"为诱变材料,进行水稻草铵膦耐性突变体筛选和耐性生理指标测定。从重离子辐照后代中获得5个草铵膦抗性的材料,进一步的草铵膦涂抹研究结果表明:处理96 h后草铵膦耐性突变体水稻叶片仍保持绿色,对照组叶片... 以水稻品种"金粳818"为诱变材料,进行水稻草铵膦耐性突变体筛选和耐性生理指标测定。从重离子辐照后代中获得5个草铵膦抗性的材料,进一步的草铵膦涂抹研究结果表明:处理96 h后草铵膦耐性突变体水稻叶片仍保持绿色,对照组叶片完全枯黄萎蔫,叶绿素含量相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突变系水稻鲜重、干重和株高比对照组最高分别增加111.46%、53.40%和48.00%。突变系水稻叶片氨含量均低于0.8 mg/g,而对照组氨含量高达1.3 mg/g。草铵膦耐性突变体与对照组的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下降,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突变系水稻的草铵膦耐性机制是否是非靶标抗性还需进一步验证。筛选出的草铵膦耐性突变体水稻具有一定的草铵膦耐性,在草铵膦耐性分子机制研究或育种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草铵膦 叶绿素 谷氨酰胺合成酶 咪唑乙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嘧磺隆对不同种群野慈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芮静 刘英 赵长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57-59,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吡嘧磺隆对黑龙江省5个地区野慈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吡嘧磺隆15~600 g a.i./hm2的用量范围内,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野慈姑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简称ALS)活性明显下降。采自黑龙江...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吡嘧磺隆对黑龙江省5个地区野慈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吡嘧磺隆15~600 g a.i./hm2的用量范围内,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野慈姑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简称ALS)活性明显下降。采自黑龙江省鸡东县石河村(H5)野慈姑ALS活性下降幅度最大,由86.04%(15 g a.i./hm^2吡嘧磺隆)下降到17.63%(600 g a.i./hm^2吡嘧磺隆),下降幅度最小的是采自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H1)的野慈姑,其活性由98.24%(15 g a.i./hm^2吡嘧磺隆)下降到53.41%(600 g a.i./hm^2吡嘧磺隆);施药后7 d,不同野慈姑种群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活性受吡嘧磺隆影响变化不同,在吡嘧磺隆施药量15~600 g a.i./hm^2范围内,随着施药量的增加,种群H1的SOD活性受吡嘧磺隆影响最小,种群H5受吡嘧磺隆影响最大;在15~600 g a.i./hm^2吡嘧磺隆的用量范围内,吡嘧磺隆对野慈姑体内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药后7、15 d,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种群H1,施药后21 d,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种群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嘧磺隆 野慈姑 生理生化指标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