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黄晓群 赵海新 +3 位作者 董春林 孙业盈 王平荣 邓晓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85-1691,共7页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的发掘、作用机理及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phyC突变体叶绿素合成及光合荧光特性的研究
2
作者 刘晓婉 张雨萱 +1 位作者 高志萍 陈国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7,共8页
光敏色素是植物的重要感光器之一,在光形态建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调控叶绿素的合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南粳46中的PHYC,发现突变体抽穗期提前,而且相较于南粳46,其千粒重增加,但对其光合特性没有过... 光敏色素是植物的重要感光器之一,在光形态建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调控叶绿素的合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南粳46中的PHYC,发现突变体抽穗期提前,而且相较于南粳46,其千粒重增加,但对其光合特性没有过多阐述。本研究以南粳46phyC突变体(phyC)与南粳46野生型(WT)为材料,利用光合仪、荧光仪分别测定2种水稻材料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并进一步分析2种水稻材料中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期对突变体的光合生理性能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和WT相比,突变体phyC的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齐穗期明显增加,但在灌浆期却显著下降;突变体phyC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5-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WT;在光合参数方面,phyC的净光合速率在孕穗期、齐穗期高于WT,在灌浆期低于WT;phyC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耗散的光能(DIo/RC)、捕获的光能(TRo/RC)、PSⅠ端还原电子的效率(REo/RC)、综合性能指数(以吸收为基础)(PIabs)在孕穗期、齐穗期均高于WT,而在灌浆期均低于WT;此外,phyC的叶绿素合成与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3个生育期都有所上调。这表明敲除PHYC可以使得叶绿素合成及降解基因的表达量提高,从而使得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叶绿素含量提高,荧光参数提高,最终导致光合速率提高。在灌浆期,phyC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在原脱植基叶绿素到叶绿素a的合成过程中受到阻抑,该过程需要光的参与,可能是由于PHYC的敲除使得在这个时期phyC对光照的吸收与利用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hyC突变体 叶绿素合成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吕明 刘海衡 +3 位作者 毛虎德 赵倩茹 赵惠贤 胡胜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77-2183,共7页
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及其野生型(L638-g)为材料,测定了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o)、Chl合成代谢中间产物含量变化,及叶绿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叶绿素酶(Chlase)和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胆色素原... 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及其野生型(L638-g)为材料,测定了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o)、Chl合成代谢中间产物含量变化,及叶绿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叶绿素酶(Chlase)和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粪卟啉原Ⅲ氧化酶(CPOX)和原卟啉原Ⅸ氧化酶(PPOX)的活性变化,以揭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缺绿的生化机制。结果显示:(1)从油菜苗期到现蕾期,L638-y叶片总Chl和Caro含量均显著低于L638-g,且Chl b含量降低程度大于Chl a,总Chl含量降低程度大于Caro;(2)L638-y叶片Chlase活性在3~5叶期显著低于L638-g,其它各生长时期二者Chlase活性均无显著差异;(3)L638-y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BP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和粪卟啉原Ⅲ(CoprogenⅢ)含量均显著大于L638-g,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Mg-Proto)、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的含量却显著低于L638-g;与L638-g相比,L638-y叶片ALAD活性无显著差异,BPGD活性显著增加,而COPX和PPOX活性却显著降低。研究表明,L638-y叶片叶绿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合成代谢受阻,而并非其叶绿素降解所致,受阻位点在由CoprogenⅢ-ProtoⅨ的反应。这是一种不同于前人报道的新型缺绿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黄化突变体 叶绿素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9
4
作者 崔海瑞 夏英武 高明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9-273,共5页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 (Chl)生物合成的影响。W1是温敏型叶色突变体 ,叶色转变的临界温度约为 2 3℃。在高温下 ,突变体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与对照无显著的差异 ,幼苗呈绿色 ;低温 (1 5~ 2 0℃ )下W1的...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 (Chl)生物合成的影响。W1是温敏型叶色突变体 ,叶色转变的临界温度约为 2 3℃。在高温下 ,突变体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与对照无显著的差异 ,幼苗呈绿色 ;低温 (1 5~ 2 0℃ )下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明显较低 ,表现白化。突变体W1白化苗中的Chla和Chlb含量同时下降 ,Caro Chl的比值增大 ,说明该突变体属于不是由Caro降低而导致的总叶绿素缺陷型。白化苗中Chl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原叶绿素 (酸 ) (Pchl)、镁原卟啉 (Mg proto)、原卟啉IX(ProtoIX)含量减少 ,而δ 氨基酮戊酸 (ALA)和胆色素原(PBG)大量积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叶绿素 合成受阻 生物合成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Cr3529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捷音 张年辉 杜林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62-1966,共5页
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油菜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Cr3529子叶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几种主要前体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突变体子叶中叶绿素生物合成第一个限速步骤的前体物质δ-氨基乙酰丙酸(ALA)含量与野生型油菜大致相同,饲喂ALA... 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油菜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Cr3529子叶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几种主要前体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突变体子叶中叶绿素生物合成第一个限速步骤的前体物质δ-氨基乙酰丙酸(ALA)含量与野生型油菜大致相同,饲喂ALA后的突变体及野生型油菜子叶中ALA含量均显著增加,但二者无显著差异;胆色素原含量在突变体中也未降低,而尿卟啉原Ⅲ含量仅为野生型的一半,粪卟啉原Ⅲ、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和原植基叶绿素的含量都明显低于野生型.结果证明,Cr3529突变体中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于由胆色素原形成尿卟啉原Ⅲ的步骤,其叶绿素合成缺陷的机制和前体物质的累积与其它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 叶绿素生物合成 前体物质 含量分析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黄化突变体类囊体蛋白组分及叶绿素的合成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莉 王辉 +3 位作者 孙道杰 冯毅 李学军 闵东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8-643,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冬小麦品系'西农1718'自然黄化突变体的突变机制,利用SDS-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该黄化突变体及其突变亲本叶绿体类囊体蛋白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突变亲本相比,黄绿株(黄化程度较轻的中间型)的60~64 k... 为进一步探讨冬小麦品系'西农1718'自然黄化突变体的突变机制,利用SDS-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该黄化突变体及其突变亲本叶绿体类囊体蛋白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突变亲本相比,黄绿株(黄化程度较轻的中间型)的60~64 kD和42~54 kD多肽无明显变化,而绿黄株(黄化程度较深的中间型)和金黄株显著减少,且金黄株减少幅度大于绿黄株;黄绿株、绿黄株的33~35 kD多肽表达量明显低于突变亲本,且绿黄株减少幅度大于黄绿株;23和27 kD多肽在突变体中的变化最为显著,金黄株缺失,黄绿株和绿黄株也大幅降低;16~19 kD多肽,黄绿株与突变亲本无明显差异,金黄株和绿黄株大幅度降低。对叶绿素生物合成主要前体物质累积量分析表明,金黄株、绿黄株和黄绿株的δ-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啉III(UrogenⅢ)、粪卟啉原Ⅲ(CoprogenⅢ)和原卟啉Ⅸ(ProtoⅨ)的含量均高于突变亲本,且随突变体黄化程度加深而递增,尤其ProtoⅨ累积更为显著,分离绿株与突变亲本无差别;而金黄株、绿黄株和黄绿株自ProtoⅨ以后的中间产物镁原卟啉(Mg-ProtoⅨ)、原脱植基叶绿素酸酯(Pchl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化突变体 类囊体蛋白 叶绿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宗学凤 罗力 +2 位作者 吕典华 王三根 何光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6,共6页
该研究以野生型缙恢10号为对照,对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lg3表现为叶绿素缺乏;ylg3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受阻于由胆色素原(PBG)合成尿卟啉原Ⅲ(UrogenⅢ)... 该研究以野生型缙恢10号为对照,对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lg3表现为叶绿素缺乏;ylg3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受阻于由胆色素原(PBG)合成尿卟啉原Ⅲ(UrogenⅢ)这一步,推测与胆色素原脱氨基酶和尿卟啉原Ⅲ合成酶这2个关键酶活性异常存在一定关系;Pchlide的光转化效率表明,突变体ylg3产生的Chlide少于对照,且用于叶绿素a合成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也低于对照.这可能是其叶绿素质量分数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化突变体 叶绿素合成特性 前体物质 光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黄化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特征分析
8
作者 罗兰 朱思宇 +3 位作者 许芳颖 周思雨 苗艳华 谈建中 《绿色科技》 2020年第9期5-7,共3页
为探讨叶绿素生物合成代谢对红掌叶片呈色的影响,以红掌品种“阿拉巴马”及其体细胞变异产生的叶色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叶片三个发育阶段的叶绿素及其生物合成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与红掌“阿拉巴马”相比,其突变... 为探讨叶绿素生物合成代谢对红掌叶片呈色的影响,以红掌品种“阿拉巴马”及其体细胞变异产生的叶色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叶片三个发育阶段的叶绿素及其生物合成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与红掌“阿拉巴马”相比,其突变体幼叶和成熟叶的叶色黄化明显,至老叶期出现部分返绿现象;其叶绿素含量分别减少了79.41%、75.37%和48.59%,但两者叶绿素a/叶绿素b的平均比值未见差异;在突变体的幼叶和成熟叶中,原卟啉Ⅸ及下游中间产物积累均显著减少,而在老叶中从粪卟啉原Ⅲ处开始下降,说明该突变体属于总叶绿素缺失型黄化突变体,其叶绿素生物合成在粪卟啉原Ⅲ到原卟啉Ⅸ转化过程中受到了阻遏,最终导致叶色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叶色突变体 叶绿素 合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蛋白质复合物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苑 刘莉 +3 位作者 吕春芳 陈国祥 高志萍 吕川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27,128,129,130,131,共5页
以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与野生型812S为材料,利用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和生理方法对叶尖端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和野生型812S相比,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在分蘖盛期叶绿素含量开始明显减少,... 以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与野生型812S为材料,利用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和生理方法对叶尖端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和野生型812S相比,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在分蘖盛期叶绿素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增加,突变体的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如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LHCⅡ)含量、光系统Ⅰ核心复合体(PSⅠcore)含量和F1-ATP合酶复合体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F1-ATPase&Cy tb6/f)含量显著减少。突变体812HS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5-氨基酮戊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812S,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Chla、Chlb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型812S。即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减少影响了其对光的吸收和传递;另一方面通过测定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初步认为是由于叶绿素合成过程中UrogenⅢ到ProtoⅨ合成过程受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 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 叶绿素前体合成物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兰浅绿条纹突变体的生理生化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韦韦 王彩霞 +2 位作者 田敏 欧阳彤 张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12-2017,共6页
以文心兰浅绿条纹突变体为材料,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观察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寻其叶色变异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突变体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 以文心兰浅绿条纹突变体为材料,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观察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寻其叶色变异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突变体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叶绿素(Chl)含量分别比叶色正常植株显著降低了37.1%、34.0%、30.8%和36.3%。(2)突变体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于胆色素原(PBG)到尿卟啉原Ⅲ(UrogenⅢ)的反应步骤。(3)突变体叶绿体发育存在明显的缺陷,基粒数目及基粒片层的垛叠层数明显减少,嗜锇颗粒及囊泡较多。(4)突变体初始荧光(Fo)比正常植株高39%,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显著低于正常植株,但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与正常植株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文心兰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和叶绿体结构发育不良,导致叶绿素的含量下降,致使突变体叶片呈现浅绿条纹,光能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浅绿条纹突变体 光合色素 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 超微结构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叶色突变体类型与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谈建中 刘美娟 +1 位作者 张国英 丁悦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以新发现的两份桑树叶色突变体为材料 ,分析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及光合色素变化。结果表明 :在无性繁殖条件下 ,黄化突变体Cty Ym的叶色变异能够在后代植株中稳定遗传 ;白化突变体Cty Wm也属于遗传性变异 ,但由于缺乏光合色素而不能长久... 以新发现的两份桑树叶色突变体为材料 ,分析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及光合色素变化。结果表明 :在无性繁殖条件下 ,黄化突变体Cty Ym的叶色变异能够在后代植株中稳定遗传 ;白化突变体Cty Wm也属于遗传性变异 ,但由于缺乏光合色素而不能长久存活 ;与对照原始材料相比 ,突变体Cty Ym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明显减少 ,仅为对照桑的 17 6 5 %~ 2 5 32 % ,这是导致叶色黄化的主要原因 ,属于缺总色素 (Ch1)类型叶色突变体 ,推测其生理机制可能与突变体的叶绿素合成受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叶色突变体 类型 遗传特性 光合色素 生理机制 叶绿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sl7的表型鉴定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致远 刘子文 +6 位作者 谷晗 游佳 朱泽 胡曼曼 周时荣 江玲 刘玲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9,共9页
[目的]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是一种可利用的种质资源。通过对突变基因的定位,可将白条纹叶性状作为一种隐性标记导入到不育系中,在保证杂交种纯度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方法]从籼稻品种‘93-11’的化学诱变突变体库中发现1个水稻... [目的]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是一种可利用的种质资源。通过对突变基因的定位,可将白条纹叶性状作为一种隐性标记导入到不育系中,在保证杂交种纯度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方法]从籼稻品种‘93-11’的化学诱变突变体库中发现1个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hite striped leaf7(wsl7)。利用wsl7与‘02428’杂交构建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wsl7在幼苗期表现出叶片白条纹的表型且光合色素含量较野生型极显著下降,以3叶期最明显。5叶期以后叶片开始由下向上转绿。低温处理条件下,wsl7白条纹叶表型较正常温度处理更为显著。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叶绿体观察不到明显的类囊体片层且出现大量空泡状结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进一步通过开发分子标记和扩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将基因缩小到72.3 kb。经测序发现wsl7突变体中1个编码线粒体载体蛋白基因的3个外显子发生单碱基缺失,导致编码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结论]水稻突变体wsl7的白条纹叶性状由6号染色体上的1个编码线粒体载体蛋白基因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条纹叶突变体 基因定位 叶绿素合成 质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黄叶突变体转录组测序和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兴卫 郑军 王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400-1407,共8页
为了探究豌豆黄化突变体形成机制,以豌豆黄化幼苗突变体(yl)和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对2份材料的叶片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WT和yl中分别获得25599903、24806761条片段;通过对2份材料差异基因的... 为了探究豌豆黄化突变体形成机制,以豌豆黄化幼苗突变体(yl)和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对2份材料的叶片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WT和yl中分别获得25599903、24806761条片段;通过对2份材料差异基因的筛选,共得到442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2449个上调表达,1974个下调表达;对其中9个相关基因进行了RT-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广泛涉及生物合成与代谢等途径。对参与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途径的DEGs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叶绿素降解与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可能与yl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黄叶突变体 叶绿素合成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调控淀粉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振楠 郝媛媛 +3 位作者 李春寿 黄福灯 赵向前 田志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对稻米的品质逐渐重视。胚乳是稻米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种子萌发和种胚发育提供能量,其中淀粉含量约占水稻种子干物质积累的80%,研究淀粉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对水稻品质改良具有...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对稻米的品质逐渐重视。胚乳是稻米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种子萌发和种胚发育提供能量,其中淀粉含量约占水稻种子干物质积累的80%,研究淀粉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对水稻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虽然淀粉的基本合成途径已比较清晰,但是大田条件下淀粉的合成是一个受遗传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由于表型鉴定相对困难,很难通过QTL等方法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因子进行图位克隆。通过物理化学诱变获得的淀粉合成缺陷突变体多为单基因控制,这些突变体由于淀粉颗粒形态改变或填充不紧密,通常表现为胚乳粉质的表型,加代纯合后构建群体可对突变基因进行图位克隆。近年来,利用突变体克隆的新调控因子逐渐增多,参与合成的路径多样化,充实完善了淀粉合成的调控网络。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的此类突变体进行概括综述,探讨影响淀粉合成的不同调控因子类型及代谢通路,以期对水稻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乳缺陷突变体 淀粉合成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ABCI8影响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发育
15
作者 陈晓汉 王丽琴 +8 位作者 汪华栋 肖清 陶保龙 赵伦 文静 易斌 涂金星 傅廷栋 沈金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3-905,共13页
成熟叶绿体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器官。BnABCI8是ABC转运蛋白I亚族的成员,在甘蓝型油菜中有2个功能拷贝,分别是BnA09.ABCI8和BnC09.ABCI8,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中是非常保守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BnABCI... 成熟叶绿体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器官。BnABCI8是ABC转运蛋白I亚族的成员,在甘蓝型油菜中有2个功能拷贝,分别是BnA09.ABCI8和BnC09.ABCI8,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中是非常保守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BnABCI8在油菜植株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叶和花中表达量较高;亚细胞定位证明,BnABCI8能够定位在叶绿体中;表型鉴定发现,BnA09.ABCI8和BnC09.ABCI8的同时突变及BnA09.ABCI8的单突变均会导致黄色的子叶和褪绿的真叶,且双突变体褪绿更为严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双突变体中叶绿体不能够形成正常的类囊体膜;BnABCI8的敲除导致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且叶片中积累了大量的Fe离子。这些结果表明,BnABCI8的突变造成叶绿体结构异常,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中Fe离子大量积累,而Fe离子的积累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如活性氧积累,细胞死亡和叶绿素降解等,最终导致了叶色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ABCI8 ABC转运蛋白 叶绿体发育 叶绿素合成 杂色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诱变、重组、克隆
16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8期31-39,共9页
关键词 基因合成 诱变处理 营养缺陷 融合蛋白 野生型 报道基因 定点突变 标记位点 突变体 劳氏肉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作用
17
《麦类文摘》 1995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生物合成 小麦籽粒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叶绿素突变体 叶原生质体 水分利用效率 磷酸化作用 光调控 冠层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