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绿体遗传转化系统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佳音 李儒剑 +4 位作者 齐双慧 孙艳君 尹晓佳 米铁柱 李继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6-19,共4页
叶绿体遗传转化系统是独立于细胞核遗传转化系统之外的转化系统,为植物导入外源基因提供了新的途径。叶绿体转化具有细胞核转化所没有的优点,随着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其优越性也逐渐得到认同。从叶绿体转化系统的原理、发... 叶绿体遗传转化系统是独立于细胞核遗传转化系统之外的转化系统,为植物导入外源基因提供了新的途径。叶绿体转化具有细胞核转化所没有的优点,随着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其优越性也逐渐得到认同。从叶绿体转化系统的原理、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叶绿体转化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遗传转化 基因枪 母系遗传 定点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遗传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继耕 《遗传》 CAS 1979年第2期36-41,共6页
前言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遗传,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的叶绿体遗传研究,是同细胞质遗传研究混在一起的。1909年发表了两篇有关这一问题的报道。一篇是Correns关于紫茉莉(Mirabilis)的工作,另一篇是Baur关于天竺葵(Pelargonium)的工作... 前言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遗传,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的叶绿体遗传研究,是同细胞质遗传研究混在一起的。1909年发表了两篇有关这一问题的报道。一篇是Correns关于紫茉莉(Mirabilis)的工作,另一篇是Baur关于天竺葵(Pelargonium)的工作。在紫茉莉中,Correns发现在白色突变体同正常野生型杂交中,无论正反交,后代均表现为严格的母本遗传,父本的花粉对于后代质体的发育不起任何作用。但是,与此不同,Baur在天竺葵的工作中则观察到另一种现象,白色突变体同正常野生型杂交后,后代除表现两亲本的颜色以外,还出现花斑色性状,但花斑性同亲本类型的比例,正反交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为明显的非孟德尔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细胞质 叶绿体遗传 胞浆 茎叶体植物 高等植物 RNA 大亚基 突变型 突变体 质体基因 DNA 连接酶 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叶绿体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及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彬彬 李云 +1 位作者 金晓洁 冯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4,共6页
利用PCR-RFLP技术对白杨派毛白杨、毛新杨和银腺杨及其F1代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进行了分析.以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D-trnT、rps12/7-nadB、trnT-trnF、trnL-trnF3′和trnL-trnF5′基因片段,线粒体coxⅢ、ND5/6、orf25、atp6、na... 利用PCR-RFLP技术对白杨派毛白杨、毛新杨和银腺杨及其F1代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进行了分析.以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D-trnT、rps12/7-nadB、trnT-trnF、trnL-trnF3′和trnL-trnF5′基因片段,线粒体coxⅢ、ND5/6、orf25、atp6、nad4/1-2和ND2-CO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毛新杨×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性遗传;4种杂交组合线粒体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与酶切图谱完全一致,未发现多态性,表明白杨线粒体基因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 叶绿体DNA遗传 线粒体DNA遗传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品系个体间叶绿体DNA的RFLP差异
4
作者 张尚宏 伍俭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194-197,共4页
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品系V41A和V20A的一些个体及它们的保持系V41B和V20B的叶绿体DNA(cpDNA)用EcoRI与AvaI进行RFLP分析,结果显示V41A和V20A都存在着cpDNA的个体间RFLP模式... 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品系V41A和V20A的一些个体及它们的保持系V41B和V20B的叶绿体DNA(cpDNA)用EcoRI与AvaI进行RFLP分析,结果显示V41A和V20A都存在着cpDNA的个体间RFLP模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品系 叶绿体DNA(cpDNA) RFLP分析 叶绿体双亲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细胞质遗传
5
作者 方宗熙 江乃萼 《遗传》 CAS 1979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基因学说为基础理论的细胞遗传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发展很快,已在实践中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又由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成为分子遗传学。这为遗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
关键词 质体基因 分子基础 线粒体 遗传系统 染色体 白斑 植株 枝条 粒线体 癌前状态 叶绿体遗传 细胞质遗传 非孟德尔式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体基因工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勇 罗岸 +4 位作者 母连胜 陈强 张艳 叶开温 田志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0-827,共18页
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质体基因工程能更安全、精确和高效地对外源基因进行表达,作为下一代转基因技术已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与细胞核基因工程一样,质体基因工程中也需要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用于转化子的筛选和同质化,... 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质体基因工程能更安全、精确和高效地对外源基因进行表达,作为下一代转基因技术已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与细胞核基因工程一样,质体基因工程中也需要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用于转化子的筛选和同质化,但基于质体基因组的多拷贝性和母系遗传特点,转化子的同质化需要一个长期的筛选过程,这就决定了质体基因工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的选择标准将不同于细胞核基因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现行标准。目前,质体基因工程的遗传转化操作中使用较多的是抗生素选择标记基因,出于安全性考虑,需要找到可替换、安全的选择标记基因或有效的标记基因删除方法。本文在对质体基因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之上,对主要使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及其删除体系进行了综述,并对比了其优缺点,同时探讨了质体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报告基因,以期为现有选择标记基因及其删除体系的改进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进一步推动质体基因工程,尤其是单子叶植物质体基因工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体基因工程 叶绿体基因工程 质体遗传转化 叶绿体遗传转化 选择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删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肝炎转基因枸杞新品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顾海燕 马昕 +7 位作者 王仙琴 李萍 郝俊虎 孙普兵 曹有龙 曲玲 袁海静 罗青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44-45,49,共3页
以质粒pMVL-HisE制备金粉子弹,通过基因枪轰击枸杞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完整再生植株,为探索提高转基因植株同质化程度的可能途径,对再生植株在高浓度的壮观霉素选择压下进行了2轮次的再生抗性筛选,并通过腋芽繁殖的方式继代4... 以质粒pMVL-HisE制备金粉子弹,通过基因枪轰击枸杞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完整再生植株,为探索提高转基因植株同质化程度的可能途径,对再生植株在高浓度的壮观霉素选择压下进行了2轮次的再生抗性筛选,并通过腋芽繁殖的方式继代4~6次,并进一步对枸杞叶绿体转化植株进行PCR扩增分子检测,结果初步证明外源抗肝炎病毒基因已经导入转基因枸杞植株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微弹轰击 叶绿体遗传转化 抗肝炎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肝炎转基因枸杞新品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海燕 马昕 +7 位作者 王仙琴 李萍 郝俊虎 孙晋兵 曹有龙 曲玲 袁海静 罗青 《宁夏农林科技》 2007年第4期3-4,共2页
以质粒pMVL-HisE制备金粉子弹,通过基因枪轰击枸杞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完整的再生植株;为探索提高转基因植株同质化程度的可能途径,对再生植株在高浓度的壮观霉素选择压下进行了2轮次的再生抗性筛选,并通过腋芽繁殖的方式继代... 以质粒pMVL-HisE制备金粉子弹,通过基因枪轰击枸杞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完整的再生植株;为探索提高转基因植株同质化程度的可能途径,对再生植株在高浓度的壮观霉素选择压下进行了2轮次的再生抗性筛选,并通过腋芽繁殖的方式继代4-6次,并进一步对枸杞叶绿体转化植株进行PCR扩增分子检测,结果初步证明外源抗肝炎病毒基因已经导入转基因枸杞植株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微弹轰击 叶绿体遗传转化 抗肝炎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器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武志强 周家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54-1664,共11页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以插入、删除或碱基替换的形式引起DNA序列突变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有多种类型,如锌指核酸酶技术(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ranscript...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以插入、删除或碱基替换的形式引起DNA序列突变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有多种类型,如锌指核酸酶技术(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规律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核酸酶9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加速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并将在作物精准育种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植物细胞器基因编辑主要是指对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编辑。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和“生产车间”,对于细胞及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编辑将有利于了解其遗传规律从而开发它们在作物改良和工业生产上的应用。目前,细胞器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将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植物细胞器基因组的结构和特点、线粒体基因编辑和叶绿体遗传转化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植物细胞器基因编辑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TALENs 细胞器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编辑 叶绿体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