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生理型和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花完整叶绿体蛋白质组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莉 王书平 +5 位作者 张改生 王亮明 宋瑜龙 张龙雨 牛娜 马守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4-1143,共10页
采用固相pH梯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以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ms(S)-1376、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1376,以及对应的保持系(A)-1376(杀雄剂诱导前的正常可育系)所构建的等基因和等生理差异系为试材,比较分析了... 采用固相pH梯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以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ms(S)-1376、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1376,以及对应的保持系(A)-1376(杀雄剂诱导前的正常可育系)所构建的等基因和等生理差异系为试材,比较分析了2种分离纯化完整叶绿体的方法。在确立了一套适用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三者在花粉小孢子萌发单核早期小花完整叶绿体蛋白之间的差异。采用30%、45%和60%的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能够获得完整且纯度较高的叶绿体,经TCA-丙酮提取蛋白质后,PDQuest软件分析,在分子量14.4~66.2kD,等电点4~7的线性范围内可分辨出2-DE图谱上239个较为清晰的蛋白质点,对其中的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检索鉴定出6个差异蛋白质点分别是酰基辅酶A脱氢酶结构域蛋白、钙调结合蛋白磷酸酶、多催化功能肽酶、热休克蛋白60、光受体蛋白2及1个未知功能的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供试小麦叶绿体物质能量代谢、叶绿体防卫抵御机制、叶绿体细胞内信号转导及植物极性生长等生理应答反应中起调控作用,它们能在本研究供试两不育系和对应可育系中差异表达,可能与雄性不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型和生理型雄性不育 完整叶绿体蛋白质 差异表达 2D—PAGE MA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Ⅱ抑制型除草剂Atrazine诱导白菜幼苗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雪梅 张维佳 +2 位作者 王艳 王振英 彭永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为了分析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用PSⅡ抑制型除草剂阿特拉津处理白菜幼苗,用2-DE技术和生物质谱方法分析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23种叶绿体蛋白质斑点表现出明显且可重复的改变,其中4个下调,5个上调,14个表现出质的变化;在被处理植... 为了分析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用PSⅡ抑制型除草剂阿特拉津处理白菜幼苗,用2-DE技术和生物质谱方法分析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23种叶绿体蛋白质斑点表现出明显且可重复的改变,其中4个下调,5个上调,14个表现出质的变化;在被处理植株中10个蛋白质斑点是新合成的;14个蛋白质斑点中的4个在高浓度(10mgL-1)Atrazine处理后消失了,但在低浓度(0.01、0.1和1mgL-1)Atrazine处理下没有变化。对14个发生了质变的蛋白质斑点进行了MALDI-TOFMS分析,其中7个分别被鉴定是糖基转移酶-Ⅰ、异戊二烯合成酶、一个经推测的蛋白质、脯氨酸脱氢酶、推测的6-果糖磷酸激酶异构酶Ⅱ、钙转运ATP酶和尿素酶K。同时也分析了阿特拉津处理对白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阿特拉津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下降,叶绿素b含量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阿特拉津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Ⅱ抑制剂阿特拉津 叶绿体蛋白质 质变 MALDI-TOFMS 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系统Ⅱ抑制型除草剂Atrazine诱导小麦幼苗叶绿体蛋白质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振英 李学平 +1 位作者 李雪梅 彭永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9-1043,共5页
为了研究除草剂作用机理,用光系统Ⅱ抑制型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处理小麦幼苗,用2-DE技术和生物质谱方法,分析了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在10mg·L-1浓度处理时,有7个叶绿体蛋白质斑点(斑点1,50kDa/PI8.1;斑点2,41kDa/P... 为了研究除草剂作用机理,用光系统Ⅱ抑制型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处理小麦幼苗,用2-DE技术和生物质谱方法,分析了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在10mg·L-1浓度处理时,有7个叶绿体蛋白质斑点(斑点1,50kDa/PI8.1;斑点2,41kDa/PI8.4;斑点3,41kDa/PI7.6;斑点4,23kDa/PI7.1;斑点5,31kDa/PI5.0;斑点6,35kDa/PI8.9;斑点7,14kDa/PI8.1)丢失。对7个发生变化的斑点利用MALDI-MS方法,于NCBI进行数据查询,其中,有6个叶绿体蛋白质归属得到鉴别,它们是Calvin循环中,固定CO2的RuBPcase的激活酶(2个同工体和1个β型前体),在H2O氧化裂解中起重要作用的23kDa氧释放蛋白(psbp protein),在能量转贮中起重要作用的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催化HCO3--CO2水合作用可逆反应的碳酸酐酶。研究表明,叶绿体蛋白质组中丢失的6个蛋白质是Atrazine处理的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蛋白质 阿特拉津 MALDI-TOF-MS 光系统Ⅱ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氮苯类除草剂对水稻染色体结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彭永康 邹灵芝 +2 位作者 王振英 金洪英 冯正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2,共6页
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三氮苯类除草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尖分生组织染色体结构、分生组织和叶绿体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 Atrazine处理水稻后培养1周,幼苗高度由(10.8±1.7)cm(对照)降至(8... 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三氮苯类除草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尖分生组织染色体结构、分生组织和叶绿体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 Atrazine处理水稻后培养1周,幼苗高度由(10.8±1.7)cm(对照)降至(8.2±0.7)cm,叶绿素含量由(1.07±0.013)mg/g FW(对照)降至(0.97±0.013)mg/g FW,可溶性蛋白由40.4 mg/g FW(对照)降至29.3 mg/g FW。Atrazine可明显影响染色体结构,以0.01 mg/L处理水稻时,有0.68%的细胞中发现染色体凝集,0.86%的细胞中有微核存在,该现象出现频率随Atrazine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用2D-PAGE分析,在0.1 mg/L Atrazine处理后,根尖分生组织中2种新的蛋白质组分诱导产生,8种蛋白质组分消失,1种叶绿体蛋白质组分消失,3种蛋白质组分含量减少。Atrazine引起幼苗生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根尖分生组织、叶绿体蛋白质组分变化的临界剂量为0.1 mg/L,引起水稻染色体凝集和微核形成的临界剂量为0.0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苯类除草剂Atrazine 叶绿素含量 染色体凝集 叶绿体蛋白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解聚剂和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诱导的黑麦和玉米中蛋白质组分变化的比较研究(英文)
5
作者 李雪梅 陆国芳 +1 位作者 王振英 彭永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4-700,共7页
研究了黑麦、玉米在经甲基胺草膦和Atrazine两种除草剂处理后叶绿索含量、叶绿体和根尖分生组织内的蛋白质组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mg·L^-1的Atrazine可使黑麦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分别从对照的1.72±0.034mg·g^-1... 研究了黑麦、玉米在经甲基胺草膦和Atrazine两种除草剂处理后叶绿索含量、叶绿体和根尖分生组织内的蛋白质组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mg·L^-1的Atrazine可使黑麦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分别从对照的1.72±0.034mg·g^-1 FW下降到1.62±0.05mg·g^-1FW、1.25±0.015mg·g^-1)。2种除草剂均可使黑麦、玉米中的蛋白质组份产生改变,如当分别用0.1mg·L^-1的Atrazine处理时,黑麦分生组织中,有4个蛋白质斑点,斑点7、斑点18~20被诱导产生,12个蛋白质斑点,斑点6、斑点8~17、斑点21消失。玉米分生组织中,有4个蛋白质斑点,斑点5、斑点14~16被诱导产生,4个蛋白质斑点,斑点17~20消失。黑麦叶绿体中,有两个蛋白质斑点被诱导产生,13个蛋白质斑点,斑点1~13消失,但Atrazine处理不引起玉米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蛋白质组份的变化。4mg·L^-1 APM可引起黑麦和玉米分生组织蛋白质组份变化,在黑麦中,1个蛋白质斑点被诱导产生,4个蛋白质斑点,斑点2~5消失。玉米分生组织中,15个蛋白质斑点,斑点4~5、斑点7~16、斑点21~23被诱导产生,4个蛋白质斑点,斑点1~3、斑点6消失。APM均不能引起2种作物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蛋白质组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叶绿体蛋白质 双向电泳 黑麦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铵对小白菜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罗金葵 陈巍 +2 位作者 张攀伟 茆泽圣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4-618,共5页
在营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铵态氮能提高作物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为研究增铵对植物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机理,采用了6个NO3-∶NH4+浓度比为5·0∶0·0、5·0∶2·5、5·0∶5·0、5·0∶7·5、5·0... 在营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铵态氮能提高作物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为研究增铵对植物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机理,采用了6个NO3-∶NH4+浓度比为5·0∶0·0、5·0∶2·5、5·0∶5·0、5·0∶7·5、5·0∶10·0和0·0∶5·0的处理对小白菜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5mmolL-1硝态氮存在时,适当添加一定量的铵态氮(2·5mmolL-1)小白菜生物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39·6%和16·3%,叶面积与生物量显著相关(r=0·941,p<0·01)。营养液中铵态氮浓度与叶片SPAD值、活性铁及叶绿体蛋白质含量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954和0·964。适当提高铵态氮浓度增加小白菜产量的机制在于其促进了叶片扩展,提高了总光合面积,其原因可能是适当提高铵态氮浓度促进了叶片细胞分裂。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铵态氮浓度提高叶绿素含量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促进了小白菜体内全铁的再利用,从而提高了叶片活性铁含量和叶绿体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SPAD值 叶面积 活性铁 叶绿体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