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和秃杉群体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伯望 洪菊生 施行博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51,共6页
对 5个杉木和 7个秃杉天然群体进行胚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每个群体分析了 1 2~ 36粒种子。试用了两种DNA提取方法 ,这两种方法获得的DNA数量和质量相仿 ,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法。研究了各种DNA扩增条件并获得了合适的条件组合。应用A... 对 5个杉木和 7个秃杉天然群体进行胚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每个群体分析了 1 2~ 36粒种子。试用了两种DNA提取方法 ,这两种方法获得的DNA数量和质量相仿 ,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法。研究了各种DNA扩增条件并获得了合适的条件组合。应用Arlequin和PHYLIP软件分析了群体分子变异模式及群体遗传关系 ,结果表明叶绿体微卫星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出杉木和秃杉的群体以及树种内的变异情况 ,对于研究针叶树种的进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秃杉 叶绿体微卫星 聚类分析 群体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冷杉和元宝山冷杉的叶绿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韦范 张广荣 +2 位作者 覃永贤 刘付永清 唐绍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600,共5页
梵净山冷杉和元宝山冷杉是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应用叶绿体微卫星标记(cpSSR)研究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同属的广布种岷江冷杉的一个种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对cpSSR引物(Pt63718、Pt30204和Pt71936)在这3种冷杉的249个个... 梵净山冷杉和元宝山冷杉是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应用叶绿体微卫星标记(cpSSR)研究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同属的广布种岷江冷杉的一个种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对cpSSR引物(Pt63718、Pt30204和Pt71936)在这3种冷杉的24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1个等位基因,组成35种单倍型;它们的单倍型数和有效单倍型数分别为梵净山冷杉(No=12,Ne=3.92),元宝山冷杉(No=9,Ne=3.28),两者均低于广布种岷江冷杉(No=14,Ne=11.57);梵净山冷杉和元宝山冷杉的稀有单倍型较少,其频率最高的单倍型分别出现在该种群的46.0%和44.1%的个体中;梵净山冷杉(He=0.75)和元宝山冷杉(He=0.70)的单倍型多样性也低于岷江冷杉(He=0.97)。梵净山冷杉和元宝山冷杉的叶绿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水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冷杉 元宝山冷杉 叶绿体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叶绿体微卫星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骈瑞琪 李伟 +2 位作者 李娜 陈晓阳 倪慧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531-3534,共4页
利用已公布的蒺藜苜蓿(Medicao truntula)叶绿体DNA(cpDNA)全序列测序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蒺藜苜蓿微卫星位点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已公布的124 033 bp的蒺藜苜蓿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中,共有341个SSR序列,SSR的碱基... 利用已公布的蒺藜苜蓿(Medicao truntula)叶绿体DNA(cpDNA)全序列测序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蒺藜苜蓿微卫星位点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已公布的124 033 bp的蒺藜苜蓿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中,共有341个SSR序列,SSR的碱基总数达3 987 bp,约占整个基因组的3.2%;在所有SSR序列中,数量最多的是单碱基SSR,数量达到297个,占总数的87.1%,其次是二碱基重复序列,占12.6%,三碱基微卫星序列最少,仅有1个,大于三碱基的微卫星数为0;在单碱基重复中又以A和T重复为主,占单碱基重复总数的84.5%,二碱基重复也以AT和TA为主,占95.5%,单碱基中的纯粹重复类型占总数的65.3%。研究结果为该物种的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叶绿体微卫星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野生居群与栽培品种间叶绿体微卫星遗传差异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武刚 程丽莉 +1 位作者 周志军 刘建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68,共7页
对24对cpSSR通用引物进行筛选,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引物对板栗的4个野生居群和9个地方品种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在128个样本中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63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381,各遗传... 对24对cpSSR通用引物进行筛选,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引物对板栗的4个野生居群和9个地方品种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在128个样本中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63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381,各遗传参数值远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4个等位基因共组合出8种单倍型,既有共享率超过57%的单倍型,也存在特异稀有单倍型,其中陕西汉中与安徽广德板栗天然野生居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671和0.78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显示两地是板栗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中心。基于cpSSR数据,对板栗地方品种与天然野生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关系及地方品种的起源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绿体微卫星 单倍型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叶绿体微卫星及其单倍型变异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文亚峰 韩文军 周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但其分子标记开发滞后于其他树种。文章利用种(属、科)间扩增法,从来源于黑松、日本柳杉等的21个叶绿体微卫星(SSR)位点中为杉木筛选适合的标记。结果表明:候选标记位点中有10个能够成功扩增,其中2个位...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但其分子标记开发滞后于其他树种。文章利用种(属、科)间扩增法,从来源于黑松、日本柳杉等的21个叶绿体微卫星(SSR)位点中为杉木筛选适合的标记。结果表明:候选标记位点中有10个能够成功扩增,其中2个位点(CJCP1m_004和CJCP2m_002)具有多态性,其单倍型数量(A)分别为2和6,多样性指数(H)为0.233和0.733。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源于日本柳杉的CJCP2m_002在杉木中属高变异位点,其SSR重复单元类型为(AT)n··(T)n,不同于来源物种的重复单元类型(AT)n。筛选得到的叶绿体微卫星(SSR)标记在杉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叶绿体微卫星 单倍型 多态性位点 种间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线粒体和叶绿体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沙秀芬 彭芳 +4 位作者 陶珊 吴宇 刘继明 张超 李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15-2223,共9页
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丹参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利用Primer3.0软件在线设计SSR引物,通过PCR扩增,筛选出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的10对cpSSR引物和13对mtSSR引物,用于分析61份丹参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鼠尾草属... 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丹参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利用Primer3.0软件在线设计SSR引物,通过PCR扩增,筛选出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的10对cpSSR引物和13对mtSSR引物,用于分析61份丹参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鼠尾草属植物种间的通用性。结果显示:(1)从2条基因组序列中搜索到32个cpSSR位点和24个mtSSR位点,其中叶绿体单核苷酸的重复序列最多为31个,占96.9%,重复类型中以A/T形式的微卫星最为丰富。(2)23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SSR位点等位基因数是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6;预期杂合度(He)为0.346,高于双子叶植物的平均水平(He=0.19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78,大于0.250小于0.50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19,表明所采集的丹参呈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表明,61份丹参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4~0.96之间,并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将61份丹参分为6个亚群:四川、山东和安徽省的丹参聚集在Ⅰ和Ⅱ亚群中,说明四川中江、山东和安徽地区的丹参亲缘关系较近,而来源于四川中江的丹参分布于所有亚群,表明四川中江的丹参具有丰富的多态性。(4)通用性检测结果显示,11对mtSSR引物在9种鼠尾草属中的平均通用性比率为64.63%,通用性较高;9对cpSSR引物在10种鼠尾草属中的平均通用性比率为44.66%,通用性较低;引物cp5p、cp8p和cp10p在野芝麻亚科植物属间的通用性较好。研究表明,开发的23对SSR引物在鼠尾草属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为该属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分化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线粒体微卫星 叶绿体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属植物叶绿体微卫星引物开发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文超 苏琬涵 +1 位作者 刘志高 季梦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3-2031,共9页
对Gene Bank数据库中Clematis fusca var.coreana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出11对叶绿体SSR引物,并进一步研究了11对叶绿体SSR引物在铁线莲属其他野生种类和栽培品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C.fusca var.coreana叶绿体基... 对Gene Bank数据库中Clematis fusca var.coreana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出11对叶绿体SSR引物,并进一步研究了11对叶绿体SSR引物在铁线莲属其他野生种类和栽培品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C.fusca var.coreana叶绿体基因组内共有67个SSR位点,主要分布于1 088~41 445 bp和50 135~127 217 bp,以A/T单碱基重复为主;设计所得11对cpSSR引物在铁线莲野生种类和栽培品种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在55个铁线莲样本中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10.9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5.40,主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为0.31,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79。另外,基于cpSSR数据,对55个样本的UPGMA聚类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 叶绿体微卫星 引物开发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石榴基因型的叶绿体微卫星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
8
作者 周莎莎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第6期64-64,共1页
据伊朗伊斯法罕理工大学园艺学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tia Horticu Iturae》(2012年4月)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该研究组研究了伊朗石榴基因型的叶绿体微卫星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石榴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水果之一,也是伊朗最重要... 据伊朗伊斯法罕理工大学园艺学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tia Horticu Iturae》(2012年4月)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该研究组研究了伊朗石榴基因型的叶绿体微卫星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石榴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水果之一,也是伊朗最重要的本土园艺作物之一。为了调查伊朗石榴的遗传多样性,评估了包括栽培种、野生种、观赏品种在内的51个本土基因型和5个外来基因型的全部叶绿体微卫星基因位点的有效性。结果显示,25个基因位点中的16个为多态性位点,有3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2.4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微卫星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伊朗 石榴 基因位点 多态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小彦 刘方 +4 位作者 周忠丽 王星星 王春英 王玉红 王坤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0-575,共6页
利用已公布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序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叶绿体微卫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陆地棉叶绿体基因组上共有72个微卫星,主要分布于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且以单碱基微... 利用已公布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序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叶绿体微卫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陆地棉叶绿体基因组上共有72个微卫星,主要分布于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且以单碱基微卫星为主,占总数的76.4%;二碱基微卫星占总数的20.8%;三碱基微卫星占总数的2.8%。在单碱基微卫星中,又以A/T重复为主,二者共占单碱基微卫星的92.7%。单碱基微卫星的重复次数以10~12次为主,二碱基微卫星的重复次数以5~6次为主。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棉属植物叶绿体通用引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绿体微卫星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博 刘合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638-7639,7649,共3页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s)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普遍。该研究介绍了叶绿体基因组分子标记的特点、用途、开发方法以及已开发的cpSSRs所具有的特点。随着cpSSRs开发成本的降低及研究技术的成熟,新的cpSSRs不断开...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s)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普遍。该研究介绍了叶绿体基因组分子标记的特点、用途、开发方法以及已开发的cpSSRs所具有的特点。随着cpSSRs开发成本的降低及研究技术的成熟,新的cpSSRs不断开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叶绿体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生物地理学和杂交育种的研究。其在野生植物进化过程研究中所具备的潜力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充分认识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微卫星标记 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群体的叶绿体SSR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新叶 白石进 黄敏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利用叶绿体微卫星(cpSSR)分子标记对日本国内的7个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1对cpSSR引物中筛选出的3对多态性引物,共产生10个长度不同片段,在197个样品中组合出现10个不同的单倍型(haplotype)。各群体的单... 利用叶绿体微卫星(cpSSR)分子标记对日本国内的7个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1对cpSSR引物中筛选出的3对多态性引物,共产生10个长度不同片段,在197个样品中组合出现10个不同的单倍型(haplotype)。各群体的单倍型差异较大。cpSSR基因座揭示了日本落叶松的遗传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A=3.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0,基因多样度HE=0.17,群体间变异占总群体变异的5.37%,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微卫星 日本落叶松 单倍型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及其近缘种叶绿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丽莉 胡广隆 +1 位作者 苏淑钗 黄武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绿体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cpSSR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邵丹 裴赢 张恒庆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应用叶绿体微卫星(cpSSR)技术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进行了遗传分析。共选择121个树龄在1581~1900年间的红松个体,连续分为6个龄级。从6对叶绿体SSR引物筛选出两对引物,共检测到7个位点,其... 应用叶绿体微卫星(cpSSR)技术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进行了遗传分析。共选择121个树龄在1581~1900年间的红松个体,连续分为6个龄级。从6对叶绿体SSR引物筛选出两对引物,共检测到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1.43%。利用POPGENE分析软件计算了红松各龄级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遗传多样性在红松各龄级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凉水保护区内的红松遗传多样性在这320年间没有发生太大的波动,龄级间遗传多样性分化不明显,红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龄级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叶绿体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濒危植物半日花居群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志豪 李文军 +1 位作者 卓立 姜小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3,共7页
利用3个叶绿体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包括mtrn Sf-trn Gr、mtrn L2-trn F和mtrn L5-trn L3)对新疆地区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9个居群[分别位于伊犁河谷的军马场(JMC)、黑山头(HST)、科克苏(KKS)、种羊场(ZYC)、科博(KB)... 利用3个叶绿体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包括mtrn Sf-trn Gr、mtrn L2-trn F和mtrn L5-trn L3)对新疆地区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9个居群[分别位于伊犁河谷的军马场(JMC)、黑山头(HST)、科克苏(KKS)、种羊场(ZYC)、科博(KB)、龙口(LK)、喀拉布拉(KLBL)和拜什墩(BSD)以及河谷北部的博乐(BL)]92个单株的叶片总DNA进行了扩增,在此基础上,对各居群的遗传变异、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叶绿体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个多态性位点;经分析,得到H1、H2、H3和H4 4个单倍型,其中,H1单倍型分布在JMC、HST、KKS、ZYC、KB和KLBL居群,H2单倍型仅分布在JMC居群,H3单倍型分布在LK和BL居群,H4单倍型仅分布在BSD居群。9个半日花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0.583),但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却很低(0.04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932。主坐标分析(PCo A)将9个半日花居群划分成3个群体,其中,BSD居群单独为1个群体,BL和LK居群为1个群体,其余6个居群为1个群体;而亲缘关系树状图将这9个居群分成2支,其中,BL、LK和BSD居群为1支,其余6个居群为1支,说明BL、LK和BSD居群明显有别于其他居群。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半日花95.61%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间。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各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324,说明半日花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半日花居群间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这可能与小居群的遗传漂变和近交效应及居群间的地理障碍有关。建议对新疆地区半日花的全部居群、个体和原始生境进行保护,并对其天然居群采取复壮、迁地保护和划分居群管理单元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花 新疆地区 遗传变异 遗传结构 叶绿体微卫星技术(cpSS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十堰地区野生板栗cp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丽莉 封海东 +4 位作者 饶群 吴伟 周明 胡广隆 黄武刚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2-386,共5页
为了明确神农架地区野生板栗资源遗传背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叶绿体微卫星引物,对湖北省十堰辖区内野生板栗进行了遗传结构和叶绿体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在4个居群的53个样本中扩增出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2.5,有... 为了明确神农架地区野生板栗资源遗传背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叶绿体微卫星引物,对湖北省十堰辖区内野生板栗进行了遗传结构和叶绿体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在4个居群的53个样本中扩增出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696,PIC值平均为0.312,各遗传参数值远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4个等位基因从53个样本中共给出5种单倍型,既有共享率超过66%的单倍型,在房县居群中也存在稀有单倍型,其中丹江口和房县板栗天然野生居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杂合度分别为0.4062和0.379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显示两地是板栗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中心。基于cpSSR数据,对板栗地方品种与天然野生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关系及地方品种的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AMOVA分析显示,83%的cpSSR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17%来自居群内。研究表明,十堰地区野生板栗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叶绿体单倍型分析更能直观的表现野生板栗的区域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绿体微卫星 单倍型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cpSSR引物的多态性与通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芳芳 李琼 +1 位作者 胡建斌 李建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从黄瓜叶绿体基因纽序列中设计15对以A或T为重复单元的微卫星引物,其中12对处于基因组非编码区,3对位于基因编码区。这15对引物在21份黄瓜材料中均有扩增产物,但只有非编码区的微卫星表现出位点多态性。每对引物可检测1~3个等位基... 从黄瓜叶绿体基因纽序列中设计15对以A或T为重复单元的微卫星引物,其中12对处于基因组非编码区,3对位于基因编码区。这15对引物在21份黄瓜材料中均有扩增产物,但只有非编码区的微卫星表现出位点多态性。每对引物可检测1~3个等位基因,平均2.0个,引物的多样性值(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从0至0.484,平均值0.202。15对引物在甜瓜和南瓜中均能通用,13对可在西瓜中通用。这些叶绿体引物可用于黄瓜及其近缘种的叶绿体遗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绿体微卫星 多态性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块大小对油松授粉期花粉量以及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蕾 杨明博 王红芳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景观破碎化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而日益严重,因此理解其对物种的影响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选取北京城市种植的14个不同大小和隔离度的油松斑块,通过斑块内花粉量观察、结实量分析并佐以自交率的分析,回答斑块大小和隔离度对花粉量的影响,以... 景观破碎化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而日益严重,因此理解其对物种的影响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选取北京城市种植的14个不同大小和隔离度的油松斑块,通过斑块内花粉量观察、结实量分析并佐以自交率的分析,回答斑块大小和隔离度对花粉量的影响,以及花粉量对结实和自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花粉量随着斑块增大而显著升高,但与隔离度没有显著关系。花粉量大的斑块中每个球果得到的总种子数和饱籽率趋于更多。5个斑块的自交率分析表明大斑块具有很低的自交率,而小斑块的自交率取决于花粉量,花粉量大的斑块具有较高的自交率,而花粉量小的斑块以异交以及斑块间花粉流为主。研究表明小斑快具有花粉量限制和自交率升高的双重风险,并因此导致繁殖适合度的下降。在森林物种保护和管理中,这些小斑块值得特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油松 斑块花粉量 结实 父本分析 叶绿体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cp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如华 张连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柽柳cp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5个变量(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进行L_(16)(4~5)正交试验设计,并对引物退火温度进行梯度筛选。[结果]最优反应体... [目的]建立并优化柽柳cp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5个变量(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进行L_(16)(4~5)正交试验设计,并对引物退火温度进行梯度筛选。[结果]最优反应体系:Mg^(2+) 2.0 mmol/L、dNTPs 0.125 mmol/L、Taq DNA聚合酶0.25 U、引物0.25μmol/L、模板DNA 20 ng,共10μL。反应程序:94℃预变性4 min;94℃30 s,引物退火温度30 s,72℃30 s,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结论]该反应体系成功扩增1个柽柳天然群体的23个个体,为柽柳群体扩散路线的确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叶绿体微卫星 反应体系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