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滴大小、叶片表面特性与倾角对农药沉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杨希娃 代美灵 +2 位作者 宋坚利 赵今凯 何雄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为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研究雾滴大小、叶片表面性质与倾角对农药雾滴沉积量的影响,选用6种喷头ST110-01、ST110-02、ST110-03、ST110-04、ST110-05及IDK120-03,在设定叶片倾角为0°、15°、30°、45°、60°、75&... 为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研究雾滴大小、叶片表面性质与倾角对农药雾滴沉积量的影响,选用6种喷头ST110-01、ST110-02、ST110-03、ST110-04、ST110-05及IDK120-03,在设定叶片倾角为0°、15°、30°、45°、60°、75°时在棉花、水稻与小麦叶片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表面性质、叶片倾角对沉积量影响差异显著,喷头类型,即雾滴大小,对沉积量影响不显著;减小叶片倾角有助于增加沉积量;叶片微结构可能是作物影响沉积量的原因。该研究可为农药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喷雾 沉积量 雾滴体积中径 叶片表面性质 叶片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苜蓿品种叶片表面蜡质覆盖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玲艳 刘胜洪 +3 位作者 秦华明 黎佩凤 杨凤婷 赵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601,共6页
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苜蓿王、阿尔冈金、大富豪、WL525和WL2321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蜡质覆盖情况,以热氯仿法抽提和测定叶片表面蜡质含量,并测定叶片叶绿素浸提率和脯氨酸含量,同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PEG-6000进... 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苜蓿王、阿尔冈金、大富豪、WL525和WL2321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蜡质覆盖情况,以热氯仿法抽提和测定叶片表面蜡质含量,并测定叶片叶绿素浸提率和脯氨酸含量,同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分析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苜蓿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王的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密集,含量较高,而WL525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稀疏,含量较少;苜蓿王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慢,WL525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快;苜蓿王的脯氨酸含量较高,而WL525的脯氨酸含量较低;模拟干旱处理发现苜蓿王对干旱敏感性最低。综合考虑,苜蓿品种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其抗旱能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叶片表面蜡质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抗蓟马水平的榕树叶片表面超微结构和蜡质成分及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余德亿 黄鹏 +2 位作者 姚锦爱 陈峰 康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25-1530,共6页
为判定叶片表面结构及蜡质是否会影响寄主植物的抗虫性,以3种不同抗蓟马水平的榕树叶片作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超微结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叶片表面的蜡质成分及含量,比较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榕树叶... 为判定叶片表面结构及蜡质是否会影响寄主植物的抗虫性,以3种不同抗蓟马水平的榕树叶片作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超微结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叶片表面的蜡质成分及含量,比较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榕树叶片的表面蜡质、表皮细胞、气孔器等微形态结构明显不同,高感品种蜡质平滑,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细微,气孔密度和长度均较小;低感品种蜡质略显粗糙,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略显丰富,气孔长度最长;高抗品种蜡质最为粗糙,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纵横交错,气孔密度最大。3种榕树叶片的表面蜡质总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感品种和低感品种的蜡质总量相对较高;每个品种的蜡质提取液可鉴定出21种已知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各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品种抗性的不同会有所变化,醇类占比随品种抗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烃类相反,酸类、酯类和酮类则互有高低;各主要组分的离子峰面积随品种抗蓟马水平的高低而呈现大小排序变化,含量的变化均可影响榕树品种的抗蓟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蓟马 抗虫性 叶片表面结构 蜡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片表面化学元素组分及其与抗蚜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牛立元 茹振钢 +1 位作者 石明旺 夏海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为了探讨小麦抗蚜虫机理,用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叶片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表面主要含有Na、Al、Si、Ca和Fe5种化学元素,它们的含量分别为0~22.40%、2.98%~13.91%、31.73%~91.83%、5.21%... 为了探讨小麦抗蚜虫机理,用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叶片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表面主要含有Na、Al、Si、Ca和Fe5种化学元素,它们的含量分别为0~22.40%、2.98%~13.91%、31.73%~91.83%、5.21%~37.38%和0~6.03%。蚜虫指数在1.2~3.6之间。蚜虫指数与叶片表面Si与Ca元素的含量之间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和-0.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片表面 化学元素 抗蚜性 能谱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蓟马锉吸胁迫对垂叶榕叶片表面超微结构及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德亿 胡进锋 +3 位作者 黄鹏 姚锦爱 蓝炎阳 方大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明确蓟马锉吸胁迫对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叶片的表面超微结构及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蓟马危害垂叶榕不同等级叶片为对象,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表面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检测了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结果... 为明确蓟马锉吸胁迫对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叶片的表面超微结构及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蓟马危害垂叶榕不同等级叶片为对象,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表面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检测了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垂叶榕叶片受蓟马锉吸为害后,表面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蜡质层破裂,表皮细胞损伤,气孔功能渐失,影响叶片功能与整体观感。蓟马锉吸胁迫因子对垂叶榕叶片蛋白质含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各危害等级处理叶片两两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不同。与0级叶片相比,锉吸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级叶片中下降最快,随后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变缓,甚至在危害最重的4级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出现了小幅提高。氨基酸中有蓟马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9种和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8种。在同一危害等级叶片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层级,但它们含量排序相对稳定;在不同危害等级叶片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随叶片危害等级的提高而变化,两者紧密关联。TAA(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s),EAA和NEAA含量均随蓟马危害等级的提高而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2级和3级叶片中的降幅明显;17种氨基酸的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大部分随危害叶片等级的提高而下降,2级叶片中降幅最大,Arg,Lys和Met3种EAA与Asp,Cys,Ser和Tyr4种NEAA则不同,在某些等级叶片中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本研究可为定量描述蓟马对垂叶榕叶片功能效益损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垂叶榕 锉吸胁迫 叶片表面结构 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树种叶片表面颗粒物洗脱特征与其微观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房瑶瑶 王兵 牛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126,共8页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树种叶片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滞纳能力在降水事件中的恢复特征。【方法】对颗粒物滞纳量达到饱和状态的核桃、刺槐、加拿大杨和银杏4个树种的叶片进行模拟降雨处理,降雨量设置为0,0.66,1.32,1.98和2....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树种叶片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滞纳能力在降水事件中的恢复特征。【方法】对颗粒物滞纳量达到饱和状态的核桃、刺槐、加拿大杨和银杏4个树种的叶片进行模拟降雨处理,降雨量设置为0,0.66,1.32,1.98和2.64mm,测定并计算单位面积叶片粒径2.0-8.0μm的颗粒物(PM2.0-8.0)和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物(PM2.0)的洗脱率,并观察叶片的微观结构,分析其对颗粒物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单位面积叶片颗粒物饱和滞纳量最大的是核桃,其对PM2.0-8.0、PM2.0的饱和滞纳量分别为(37.05±2.54)和(5.30±0.74)μg/cm^2,其次为刺槐(对PM2.0-8.0和PM2.0的饱和滞纳量分别为(8.17±1.15)和(2.47±0.14)μg/cm^2);加拿大杨和银杏叶片的饱和滞纳量较低。洗脱率测算结果显示,银杏叶片表面2个粒径范围的颗粒物均最易洗脱,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99.36%和99.44%;刺槐叶片表面PM2.0-8.0比PM2.0更易洗脱,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78.79%和52.02%;核桃叶片表面PM2.0比PM2.0-8.0更易洗脱,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83.13%和95.84%;加拿大杨叶片表面2个粒径范围颗粒物的洗脱率相近,在降雨量为2.64mm时,PM2.0-8.0、PM2.0的洗脱率分别为87.36%和80.29%。扫描电镜图显示:核桃叶片表面呈现不规则平滑褶皱,气孔较小,数量较多,蜡质呈无定形态;刺槐叶片表皮毛分布丰富,表皮细胞呈顶部平缓的凸起状,且表面分布形态规律的蜡质晶体,气孔十分稀疏;加拿大杨叶片表皮细胞无明显凸起,蜡质层平滑,气孔较大,数量与核桃相比较少;银杏叶表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穹状凸起,整个叶片覆盖厚且形态规律的蜡质晶体,气孔大而稀疏。【结论】具有规则形态结构的蜡质层(加拿大杨、银杏)和穹状凸起表皮细胞及不具有表皮毛(银杏)的叶片颗粒物饱和滞纳量较低,而洗脱率较高;反之,叶片(核桃,刺槐)的颗粒物饱和滞纳量较高,洗脱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颗粒物滞纳量 人工降雨 颗粒物洗脱率 叶片表面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叶顶间隙的涡轮弯叶栅拓扑与旋涡结构(Ⅰ)——试验模型、端壁与叶片表面拓扑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庆海 黄洪雁 韩万今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43-850,共8页
根据具有叶顶间隙的直叶栅和正、反弯叶栅壁面流动的墨迹显示以及横截面内气动参数测量 ,应用拓扑学原理 ,分析了端壁与叶片表面拓扑结构· 与直叶栅比较 ,叶片正弯消除了上通道涡分离线 ,并使二次涡由闭式分离转变为开式分离 ,而... 根据具有叶顶间隙的直叶栅和正、反弯叶栅壁面流动的墨迹显示以及横截面内气动参数测量 ,应用拓扑学原理 ,分析了端壁与叶片表面拓扑结构· 与直叶栅比较 ,叶片正弯消除了上通道涡分离线 ,并使二次涡由闭式分离转变为开式分离 ,而叶片反弯仅影响奇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 叶顶间隙 弯叶栅 端壁 叶片表面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涡轮叶栅风洞中叶片表面边界层转捩图像捕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波 王掩刚 +2 位作者 朱柱国 赵旭民 曹志鹏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在高性能航空与民用燃汽轮机设计过程中,涡轮叶栅内部叶片表面边界层由层流向湍流的转捩始终得到设计者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叶片表面边界层流态与叶型损失密切相关。笔者在特定的低速来流条件下,采用多种剪敏液晶显示材料,深入研究了叶栅... 在高性能航空与民用燃汽轮机设计过程中,涡轮叶栅内部叶片表面边界层由层流向湍流的转捩始终得到设计者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叶片表面边界层流态与叶型损失密切相关。笔者在特定的低速来流条件下,采用多种剪敏液晶显示材料,深入研究了叶栅风洞中叶片表面边界层流态剪敏液晶显示技术,对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提供的涡轮叶栅进行了大量吹风实验,从实验拍摄的图像分析,证实了该项技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较为准确地探测叶片表面边界层转捩的发生。为从机理上更深刻地认识叶片表面粘性边界层转捩机制,笔者对来流马赫数和冲角对转捩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 叶片表面 图像捕捉 边界层转捩 液晶显示 吹风试验 燃气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叶片表面形态特征与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潘志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7054-7056,共3页
观察比较了6个沙棘品种叶片大小、气孔和叶片表皮毛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厚度、长度和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片宽度、叶片厚度与叶面积比则无显著差异;沙棘的气孔为卵圆形或长圆形;6个沙棘品种的气孔密度存... 观察比较了6个沙棘品种叶片大小、气孔和叶片表皮毛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厚度、长度和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片宽度、叶片厚度与叶面积比则无显著差异;沙棘的气孔为卵圆形或长圆形;6个沙棘品种的气孔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辽阜1号气孔密度大,气孔小,而李沙6号的气孔密度小,气孔大;沙棘叶片表皮毛有3种类型:星状毛、星盾毛和盾状毛,且叶片背面表皮毛远多于正面。供试的6个品种中辽阜1号的抗旱性最强,李沙6号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叶片表面形态 表皮毛 气孔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亚麻叶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学东 李明 刘秀梅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45,22,共2页
关键词 亚麻 品种 叶片表面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表面减阻织构设计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臣 史桂林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22期89-93,共5页
本文从叶片结构优化与叶片表面织构方面分析了减阻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仿生减阻织构及其在民用透平机械中叶片表面设计的织构减阻机理;针对广泛应用的典型脊状表面织构,分析了脊状表面织构的设计、试验验证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 本文从叶片结构优化与叶片表面织构方面分析了减阻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仿生减阻织构及其在民用透平机械中叶片表面设计的织构减阻机理;针对广泛应用的典型脊状表面织构,分析了脊状表面织构的设计、试验验证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应用减阻织构设计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微织构加工的研究现状及采用超声椭圆振动辅助叶片铣削和微织构加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叶片表面 减阻机理 表面设计 综述 数值模拟方法 航空发动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干涉技术的叶片表面微结构特征获取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青林 王锦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19-221,共3页
为了快速获取和表征不同养分水平条件下黄瓜叶片表面的微结构形态特征,借助光干涉技术对叶片表面的气孔、叶肉表皮细胞、维管束、绒毛等结构进行成像,根据各微结构特征选择相应的形态参数,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表征。根据叶片表面的微结构特... 为了快速获取和表征不同养分水平条件下黄瓜叶片表面的微结构形态特征,借助光干涉技术对叶片表面的气孔、叶肉表皮细胞、维管束、绒毛等结构进行成像,根据各微结构特征选择相应的形态参数,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表征。根据叶片表面的微结构特征,选择气孔大小、分布密度等参数来表征气孔特征;选择单位面积内表皮细胞数、表面积参数来表征叶片表皮的形态特征;选择维管束直径、维管束占叶片总面积的比例来表征维管束的形态特征;选择绒毛高度、单根绒毛体积以及绒毛分布密度来表征绒毛的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干涉技术 叶片表面 微结构 形态特征 表征 黄瓜 叶片 形态参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角突脐孢菌在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上附着胞形成的差异及其原因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慧萍 陈勇 沈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7-73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的化学组成对尖角突脐孢菌在侵染其植株中附着胞形成的不同影响及原因。[方法]以3~4叶期的稗草及水稻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氯仿提取和去除叶片表面层蜡质及人工制备叶表层蜡质膜等方法,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的化学组成对尖角突脐孢菌在侵染其植株中附着胞形成的不同影响及原因。[方法]以3~4叶期的稗草及水稻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氯仿提取和去除叶片表面层蜡质及人工制备叶表层蜡质膜等方法,研究不同蜡质表层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情况,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计算及分析其叶片表面蜡质组成及含量。[结果]去蜡稗草叶片上尖角突脐孢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去蜡水稻叶片附着胞形成率显著增加;稗草叶片表面蜡质膜对病原真菌附着胞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水稻叶片表面蜡膜相对于玻璃表面对真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稗草及水稻叶片表面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中各组成成分相似,均检测到脂肪酸、初级醇、醛及烷烃类物质,但其相对含量差异显著。稗草叶片表面蜡质组分中烷烃类占总含量的29.99%,极显著高于水稻(20.05%),而水稻中醛类的相对含量为22.72%,极显著高于稗草(15.17%)。叶片表面蜡质中不同长度的碳链化合物相对含量不同,稗草叶片表面蜡质中主要碳链化合物为:C32醇18.87%,C18醛14.61%,C33烷烃14.83%;水稻叶片表面蜡质中主要碳链化合物为:C30醇32.71%,C18醛21.58%。稗草叶片表面蜡质组成中没有检测到C24醇以及C24醛类物质,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组成中没有检测到C35烷烃。[结论]稗草叶片表面蜡质对尖角突脐孢菌附着胞形成有促进作用,水稻叶片表面蜡质对该菌附着胞形成存在抑制作用,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中烷烃类及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C30醇、C32醇及C33烷烃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角突脐孢菌 附着胞 稗草 水稻 叶片表面蜡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和神农香菊毛状体及叶片表面分泌物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颖竹 焦宏彬 +4 位作者 杨雪 王欢 刘洋 张彦妮 何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5-621,共7页
本研究以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和神农香菊(D.indicumvar.aromat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叶片的表皮毛形态、密度以及叶片表面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其叶片表皮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没有分泌功能的T-形非腺毛,一类... 本研究以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和神农香菊(D.indicumvar.aromat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叶片的表皮毛形态、密度以及叶片表面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其叶片表皮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没有分泌功能的T-形非腺毛,一类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头状腺毛。T-形非腺毛在上下表皮的密度差异不大,而头状腺毛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叶片的下表皮。两种植物材料叶片表面分泌物里共分析出73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萜类及其衍生物,共有的化合物有18种;野菊和神农香菊中分别分析出48、43种化合物,分别占分泌物总相对含量的90.96%和8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腺毛 T-形非腺毛 腺毛密度 叶片表面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迹作用下叶片表面非定常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轩笠铭 陈榴 +2 位作者 杨玉骏 王蛟 戴韧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1-366,385,共7页
基于非定常RANS方程,采用尺度自适应湍流模型,模拟分析了某透平级的非定常流动与传热,研究在不同尾缘冷气射流条件下上游静叶尾迹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下游动叶表面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叶尾缘冷气射流对动叶表面传热的作用主要来自湍动... 基于非定常RANS方程,采用尺度自适应湍流模型,模拟分析了某透平级的非定常流动与传热,研究在不同尾缘冷气射流条件下上游静叶尾迹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下游动叶表面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叶尾缘冷气射流对动叶表面传热的作用主要来自湍动能尾迹的传播,动叶压力面后部的时均表面传热系数提升约20%,但是动叶吸力面传热的时均值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带有冷气射流的尾迹给下游带来的扰动强度与范围更大,下游叶片表面的传热幅值波动加剧,这一特征随着冷气射流的动量比与速度比的增大而增强,动量比为1时,波动幅值相较无冷气射流工况时提高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 尾缘劈缝 尾迹 非定常传热 叶片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透平偏工况下叶片表面流动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通 管嫦娥 +1 位作者 谢仁华 朱祖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3,共9页
由于离心泵反转作液力透平缺少活动导叶等导流装置,在偏工况下其性能会急剧下降,从而限制了透平的应用。转轮作为透平回收能量的核心部件,其内部流动特性的优劣会直接影响透平性能。为探究偏工况下叶片表面流动分离特性,文章首先通过数... 由于离心泵反转作液力透平缺少活动导叶等导流装置,在偏工况下其性能会急剧下降,从而限制了透平的应用。转轮作为透平回收能量的核心部件,其内部流动特性的优劣会直接影响透平性能。为探究偏工况下叶片表面流动分离特性,文章首先通过数值计算方法预测了透平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力性能,并进行试验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随后,基于分离奇点理论及摩擦力线的拓扑分析方法诊断了叶片表面发生流动分离的区域,并建立了叶片表面流动分离与摩擦力线奇点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通过局部流动特征揭示了流动分离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叶片表面流动分离的发生区域不完全一致,但从流动分离类型看来,当流动分离发生在吸力面时,分离类型主要为鞍点-螺旋分离点式分离、鞍点-分离结点式分离,而当流动分离发生在压力面时,分离类型主要为鞍点-分离结点式分离。叶片表面局部摩擦力线的奇点个数越多表示区域内流动越复杂,其中回流通常起始于附着线附近,而流动分离则发生分离线附近。研究结果可为液力透平的性能提升及运行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透平 叶片表面 流动分离 数值模拟 偏工况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脂二烯在植物叶片表面的成膜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昶 韩群琦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3-528,共6页
为明确松脂二烯(pinolene)提高农药田间防效的机理,研究了其在植物叶片表面的成膜性能。以红叶石楠和山核桃为试材,分别将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松脂二烯桶混后喷施到植物叶片上,通过电镜及光合测定仪... 为明确松脂二烯(pinolene)提高农药田间防效的机理,研究了其在植物叶片表面的成膜性能。以红叶石楠和山核桃为试材,分别将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松脂二烯桶混后喷施到植物叶片上,通过电镜及光合测定仪,观测了松脂二烯对农药药液在叶片表面的成膜形态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氙灯光照,研究了松脂二烯抗雨水冲刷能力和抗光解能力。结果表明:添加松脂二烯的农药颗粒表面均有一层明显的油状包被。在不同雨水冲刷时间段,添加松脂二烯的噻虫啉处理组植物叶片上的农药保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松脂二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用,能显著降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光分解速率;松脂二烯叶片成膜致其光合速率下降5.16%,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松脂二烯和农药混用,可增加农药有效成分在植物叶片上的成膜性,且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可有效减少农药受雨水冲刷损失和光解速率,延长农药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二烯 叶片表面 成膜性能 抗雨水冲刷 抗光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表面测量点曲线拟合及轮廓度误差评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进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0,共3页
航空制造工业中,飞机机翼和叶片等复杂型面的零件都需要进行高精度数控加工,然后通过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方法,来进行质量控制。测量过程中如果受制于时间或机器性能限制,无法进行扫描测量,则只能测量有限个点。由于测量点是随机产生的... 航空制造工业中,飞机机翼和叶片等复杂型面的零件都需要进行高精度数控加工,然后通过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方法,来进行质量控制。测量过程中如果受制于时间或机器性能限制,无法进行扫描测量,则只能测量有限个点。由于测量点是随机产生的,如果只进行测量点与模型理论点的比较,则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故更为精确的方法是采用曲线拟合测量点的方式,进行轮廓度误差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评定 曲线拟合 叶片表面 测量点 轮廓度 三坐标测量机 制造工业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灌木滞尘能力与叶片表面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明晓 刘玥含 +2 位作者 孟凡涛 纪艺 李学云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7-12,共6页
为研究常见灌木叶片在滞尘生态效益方面的差异,以园林绿化中常见的6种灌木(含常绿和落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灌木叶片的滞尘量,探究叶片表面结构与植物滞尘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女贞、火棘、红叶石楠、榆叶梅、金叶女贞、贴梗海棠... 为研究常见灌木叶片在滞尘生态效益方面的差异,以园林绿化中常见的6种灌木(含常绿和落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灌木叶片的滞尘量,探究叶片表面结构与植物滞尘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女贞、火棘、红叶石楠、榆叶梅、金叶女贞、贴梗海棠6种灌木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1)日本女贞的单位面积滞尘量达2.95±0.47 g/m^(2)最大,贴梗海棠次之,火棘和金叶女贞滞尘量最小;(2)贴梗海棠干重滞尘量达1.39±0.35 mg/g最大,金叶女贞次之,最后为红叶石楠;(3)总滞尘量与叶片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干重滞尘量与叶片重量之间成负相关关系;(4)除此之外,通过对叶表面结构的观测,6种灌木具蜡质层,气孔较多、开口较大的灌木滞留颗粒物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滞尘量 滞尘能力 叶片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叶片表面保护涂料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项目进入“863”
20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0-70,共1页
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领域办公室日前公布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MW级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原材料国产化”重点项目申请指南,其中“高性能多用途叶片保护涂料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被列为“叶片辅... 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领域办公室日前公布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MW级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原材料国产化”重点项目申请指南,其中“高性能多用途叶片保护涂料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被列为“叶片辅料原材料国产化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据涂料技术与文摘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生产技术 制备技术 叶片表面 保护涂料 项目 新材料技术领域 863计划 风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