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斗科五树种幼苗叶片结构型性状及其相关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广东 李超 +4 位作者 史作民 王兵 邓宗富 陈和东 夏晨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7-514,共8页
通过种子的人工采集、低温沙藏和温室培育后,将幼苗移栽到环境条件相同的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了中亚热带壳斗科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C.sclerophylla)、锥栗(Castanea henryi)、板栗(C.mollissima)和麻栎(Quercus acuti... 通过种子的人工采集、低温沙藏和温室培育后,将幼苗移栽到环境条件相同的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了中亚热带壳斗科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C.sclerophylla)、锥栗(Castanea henryi)、板栗(C.mollissim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2年生幼苗生长季节的叶面积、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和叶氮磷比7种结构型性状的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5树种幼苗中,锥栗幼苗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最大、叶氮浓度最高,其叶干物质含量最低;丝栗栲幼苗的叶面积最小、叶氮浓度和叶磷浓度最低;苦槠幼苗的叶厚度和比叶面积最小,其叶干物质含量最高;板栗幼苗则是叶厚度最小;同时5树种幼苗叶片的氮磷比均无显著差异(P>0.1)。(2)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壳斗科5树种幼苗的叶面积与叶氮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叶厚度与比叶面积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并与叶氮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与叶磷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叶氮浓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磷浓度分别为显著负相关(P<0.05)和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壳斗科5树种幼苗叶片的7种结构型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但同一结构型性状的大小顺序和种间差异的显著性不同;同时所有树种幼苗叶片各结构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树种幼苗 叶片结构性状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雯 雷刚 +3 位作者 漆良华 王一 徐瑞晶 张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72,共10页
【目的】通过对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究热带地区不同竹种雨季光合能力差异性,掌握不同竹种栽培特性,为竹种高效培育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作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 【目的】通过对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究热带地区不同竹种雨季光合能力差异性,掌握不同竹种栽培特性,为竹种高效培育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作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分析不同因子的影响及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竹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5个竹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现“双峰”曲线;2)各竹种光响应曲线在5—6月净光合速率较高,8—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之间存在差异;青秆竹、粉单竹Pmax、LSP值高、Rd值低,光合能力较强;3)5个竹种CO2响应曲线均在5—8月净光合速率较高,9—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相较于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Rp)、羧化速率(CE)之间存在差异;4)雨季中5个竹种Pn主要受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温(Ta)、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等因子制约;5个竹种叶片形态结构性状研究表明: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叶面积(LA)显著高于青秆竹、崖州竹、粉单竹(P<0.05),佛肚竹、青秆竹、黄金间碧竹叶厚度(LT)显著高于崖州竹、粉单竹(P<0.05),比叶面积(SLA)则相反;而5个竹种叶干物质含量(LDMC)差异不显著(F=0.691,P=0.615),不同竹种Pmax、Amax与LA、LT、LDMC、SLA相关性有所差异,与LA相关性较大。【结论】簕竹属5个竹种光合特征参数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不同,竹种生理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竹类植物保存与利用中,叶面积可作为竹类植物筛选的主要性状指标。在园林配置中,青秆竹栽培区域较广、佛肚竹栽培区域较窄、崖州竹可在阴生条件下栽培、粉单竹适宜光照充足地区生长、黄金间碧竹介于青秆竹与崖州竹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簕竹属 光合作用 日变化 光响应 CO2响应 叶片形态结构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典型荒漠植物叶片性状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蕊希 吴雪 贡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360-5370,共11页
为了了解塔里木河上游地区荒漠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及其对不同生境的生态适应性,以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两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沙地和盐碱地等不同生境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结构性状和化学性... 为了了解塔里木河上游地区荒漠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及其对不同生境的生态适应性,以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两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沙地和盐碱地等不同生境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结构性状和化学性状,并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了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花花柴、骆驼刺两种荒漠植物的叶厚度(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及叶组织密度(LTD)等结构性状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叶片有机碳(LOC)、氮(LN)、磷(LP)含量等化学性状在不同生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值分别为417.67g/kg、15.14g/kg及1.12g/kg,低于全球植物叶片平均水平。(2)在沙地和盐碱地等不同生境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LA、SLA及LTD等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LA和N/P是两种生境下植物叶片性状中综合排名前三的共同指标因子。(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中的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氮(SN)对荒漠植物叶片性状变异起到了较好的解释。本研究表明不同荒漠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叶片结构性状特征,而叶片化学性状对生境土壤因子的变化则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上游 荒漠植物 叶片结构性状 叶片化学性状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贵南县4种退化指示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娅琳 朱文琰 +4 位作者 侯将将 高巧静 赵新全 徐世晓 孙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23-431,共9页
本研究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4种退化指示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干扰对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的影响,探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退化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结果表明,4种植物... 本研究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4种退化指示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干扰对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的影响,探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退化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放牧强度增加表现为碳含量不变,氮、磷含量上升、化学计量比(C/N、C/P及N/P)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重度放牧后,植物生长受氮元素限制。放牧强度改变显著影响4种植物叶片性状(P<0.01),且对叶片磷含量的影响最大(P<0.001);物种对比叶面积影响最大(P<0.001),且在不同植物间表现出物种差异性。即放牧强度增加时,4种植物叶片均表现出养分储存增加,但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更多表现出物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指示植物 叶片功能型性状 叶片结构性状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结构及N、P间的关系
5
作者 韩固 董雪 +3 位作者 段瑞兵 王英姿 马媛 贾藤 《林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5期14-23,共10页
[目的]揭示不同光合作用途径(C_(3)、C_(4))下6种典型沙旱生植物叶片/同化枝光合特性与结构性状、N、P含量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白刺(C_(3))、花棒(C_(3))、沙冬青(C_(3))、霸王(C_(4))、沙拐枣(C_(4))、梭梭(C_(4))... [目的]揭示不同光合作用途径(C_(3)、C_(4))下6种典型沙旱生植物叶片/同化枝光合特性与结构性状、N、P含量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白刺(C_(3))、花棒(C_(3))、沙冬青(C_(3))、霸王(C_(4))、沙拐枣(C_(4))、梭梭(C_(4))叶片/同化枝为对象,通过测量光合特性指标(净光合速率(A_(max))、气孔导度(G_(smax))与蒸腾速率(E_(max)))、2个结构性状指标(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氮含量(CUA_(N))、叶磷含量(CUA_(P))及计算利用效率,分析C_(3)和C_(4)植物叶片光合与结构性状及CUA_(N)、CUA_(P)之间的关系。[结果](1)6种植物之间的叶片光合特性指标、结构性状指标、CUA_(N)、CUA_(P)及利用效率差异显著。(2)C_(4)植物叶片的A_(max)、E_(max)、G_(smax)、CUA_(N)、CUA_(P)、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光合磷利用效率(PUE)均高于C_(3)植物,而C_(3)植物叶片SLA、LDMC高于C_(4)植物。两种光合作用途径下植物之间SLA差异显著(p<0.05)。(3)C_(4)植物叶片G_(smax)、A_(max)与SL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CUA_(N)、CUA_(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_(3)植物叶片G_(smax)、A_(max)与CUA_(P)和PN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_(4)植物E_(max)与CUA_(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C_(3)植物E_(max)与CUA_(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C_(3)植物叶片主要与SLA、LDMC、G_(smax)和CUA_(P)紧密相关,C_(4)植物叶片主要与PNUE、CUA_(N)、CUA_(P)、A_(max)、G_(smax)和LDMC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途径 沙旱生植物 叶片结构性状 叶片养分 光合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异形叶的抗旱适应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龙 刘卫国 +2 位作者 杨晓东 高兴旺 黄廷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以3种胡杨叶片结构性状与其光合特性间关系为切入点揭示荒漠植物叶的抗旱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胡杨老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在叶形上均表现为锯齿卵形叶>近卵形叶>披针形叶,且差异显著;而从幼树到老树发育过程中,... 以3种胡杨叶片结构性状与其光合特性间关系为切入点揭示荒漠植物叶的抗旱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胡杨老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在叶形上均表现为锯齿卵形叶>近卵形叶>披针形叶,且差异显著;而从幼树到老树发育过程中,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显著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没有明显差异。(2)幼树到老树发育过程中,胡杨叶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表皮组织厚度、外层细胞壁厚度、气孔密度、气孔大小以及叶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且锯齿卵形叶与披针形叶差异显著,具备向旱生叶过渡的特征。(3)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是由栅栏组织厚度和表皮组织厚度决定的;蒸腾速率变化主要由气孔大小和表皮组织厚度决定;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由气孔密度和角质层厚度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异形叶 光合特性 叶片结构性状 旱生叶 抗旱适应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