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许雪晴
李文君
+2 位作者
周雪雯
吕仕洪
白坤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36,共12页
为了探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该研究采用常规和系统发育比较方法对广西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乔木幼树、灌木、草本和藤本等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系统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化学计量...
为了探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该研究采用常规和系统发育比较方法对广西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乔木幼树、灌木、草本和藤本等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系统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系统发育信号(Blomberg’s K)值为0.020~0.183。叶片N、P含量以及C/P、P/Ca、K/Ca的系统发育信号显著,表明物种多样化过程中存在系统发育保守性。叶片C、N、K和Mg含量以及大多数计量比受到生活型的显著影响,藤本植物有最高的叶片N、K和Mg含量,而草本植物叶片C、Mg含量、C/N和C/P最低。这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总体上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需求和比例存在差异。进化模型拟合分析表明,对不同生活型最优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值的稳定选择是最优的进化模型,这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适应自身的最优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组合。此外,在进化过程中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物种多样化过程中存在的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系统发育保守性和最优化稳定选择共同推动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特征
林下植物
生活型
系统发育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种源水曲柳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任鹏
伊怀虎
+5 位作者
韦自强
李士杰
杜英军
王丽
詹亚光
辛颖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9,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种源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叶片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给水曲柳优良种源选择及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水曲柳种源试验林中4个优良种源(东方红、汤旺河、辉南、帽儿山(对照))为研究...
为探究不同种源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叶片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给水曲柳优良种源选择及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水曲柳种源试验林中4个优良种源(东方红、汤旺河、辉南、帽儿山(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源水曲柳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季节动态,以及C、N、P含量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水曲柳叶片N、P含量逐渐降低,C/N和C/P逐渐升高,N/P总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源水曲柳林叶片N、P含量、C/N和C/P均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差异显著,而C含量和N/P在生长季内无显著差异。4个种源水曲柳叶片C、N、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东方红种源异速生长常数与其他种源有显著差异,形成自身的养分权衡利用策略。辉南种源N含量高于其他种源,C/N和N/P低于其他种源,拥有更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在水曲柳的生长初期施加氮肥,在生长旺盛期施加磷肥,以提高其养分的利用效率,促进其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种源
季节动态
水曲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立地类型杉木人工林叶片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53,共16页
【目的】分析立地类型与龄级对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化学计量随非生物环境的协同变化规律,并从养分管理角度筛选最佳立地类型。【方法】遵循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立地分类原则...
【目的】分析立地类型与龄级对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化学计量随非生物环境的协同变化规律,并从养分管理角度筛选最佳立地类型。【方法】遵循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立地分类原则,首先依据地貌将四川省杉木人工林54个标准样地划分为丘陵和山地2个立地类型区,再根据土壤类型各划分出黄壤和紫色土共计4个立地类型组,其中山地区的2个立地类型组还需根据坡向各划分出阴坡和阳坡共4个立地类型亚组,最后依据坡位、海拔与小地形等划分为19个立地类型;根据龄级判断标准,将54个杉木人工林样地林分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采集各样地杉木叶片并测算C、N、P含量与C∶N、C∶P、N∶P,分析其对立地类型和龄级变化的响应,并对各样地杉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与13个环境因子(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土层厚度、pH值、土壤容重、土壤全C、土壤全N、土壤全P、土壤全K)和龄级的关系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比值均受立地类型与龄级的显著影响。杉木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平均值在丘陵区分别为527.61,9.86,1.06 g/kg和53.62,498.78,9.32,在山地区分别为544.78,9.51,1.03 g/kg和57.35,527.00,9.20。与N、P含量相反,杉木叶片C含量和C∶N、C∶P均为山地区显著高于丘陵区,2种立地类型区中均为黄壤组显著高于紫色土组,山地区各立地类型组中均为阴坡亚组高于阳坡亚组,且在丘陵坡下部和山地1000~1400 m海拔沟槽中较高。随龄级增加,杉木叶片C含量及C∶N、C∶P、N∶P均先降后升,在近熟林有拐点,N、P含量变化趋势反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13个环境因子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是与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等相关性较好。【结论】在山地黄壤阴坡1000~1400 m沟槽及丘陵黄壤坡下部杉木叶片有较高的C积累与N、P利用效率,宜施N肥或引入固氮植物以缓解四川省杉木人工林的N限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立地类型
龄级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许雪晴
李文君
周雪雯
吕仕洪
白坤栋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出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3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241)资助。
文摘
为了探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该研究采用常规和系统发育比较方法对广西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乔木幼树、灌木、草本和藤本等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系统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系统发育信号(Blomberg’s K)值为0.020~0.183。叶片N、P含量以及C/P、P/Ca、K/Ca的系统发育信号显著,表明物种多样化过程中存在系统发育保守性。叶片C、N、K和Mg含量以及大多数计量比受到生活型的显著影响,藤本植物有最高的叶片N、K和Mg含量,而草本植物叶片C、Mg含量、C/N和C/P最低。这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总体上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需求和比例存在差异。进化模型拟合分析表明,对不同生活型最优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值的稳定选择是最优的进化模型,这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适应自身的最优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组合。此外,在进化过程中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物种多样化过程中存在的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系统发育保守性和最优化稳定选择共同推动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关键词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特征
林下植物
生活型
系统发育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Keywords
Leaf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Understory plants
Life form
Phylogeny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种源水曲柳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任鹏
伊怀虎
韦自强
李士杰
杜英军
王丽
詹亚光
辛颖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9,共9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03030108)。
文摘
为探究不同种源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叶片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给水曲柳优良种源选择及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水曲柳种源试验林中4个优良种源(东方红、汤旺河、辉南、帽儿山(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源水曲柳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季节动态,以及C、N、P含量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水曲柳叶片N、P含量逐渐降低,C/N和C/P逐渐升高,N/P总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源水曲柳林叶片N、P含量、C/N和C/P均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差异显著,而C含量和N/P在生长季内无显著差异。4个种源水曲柳叶片C、N、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东方红种源异速生长常数与其他种源有显著差异,形成自身的养分权衡利用策略。辉南种源N含量高于其他种源,C/N和N/P低于其他种源,拥有更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在水曲柳的生长初期施加氮肥,在生长旺盛期施加磷肥,以提高其养分的利用效率,促进其快速生长。
关键词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种源
季节动态
水曲柳
Keyword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of leaves
provenance
seasonal dynamics
Fraxinus mandshurica
分类号
S79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立地类型杉木人工林叶片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机构
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四川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53,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2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5)
+3 种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ZC0017)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12JY0047)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1TD006)
四川民族学院特色科研孵化项目(KBFHB19014)。
文摘
【目的】分析立地类型与龄级对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化学计量随非生物环境的协同变化规律,并从养分管理角度筛选最佳立地类型。【方法】遵循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立地分类原则,首先依据地貌将四川省杉木人工林54个标准样地划分为丘陵和山地2个立地类型区,再根据土壤类型各划分出黄壤和紫色土共计4个立地类型组,其中山地区的2个立地类型组还需根据坡向各划分出阴坡和阳坡共4个立地类型亚组,最后依据坡位、海拔与小地形等划分为19个立地类型;根据龄级判断标准,将54个杉木人工林样地林分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采集各样地杉木叶片并测算C、N、P含量与C∶N、C∶P、N∶P,分析其对立地类型和龄级变化的响应,并对各样地杉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与13个环境因子(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土层厚度、pH值、土壤容重、土壤全C、土壤全N、土壤全P、土壤全K)和龄级的关系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比值均受立地类型与龄级的显著影响。杉木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平均值在丘陵区分别为527.61,9.86,1.06 g/kg和53.62,498.78,9.32,在山地区分别为544.78,9.51,1.03 g/kg和57.35,527.00,9.20。与N、P含量相反,杉木叶片C含量和C∶N、C∶P均为山地区显著高于丘陵区,2种立地类型区中均为黄壤组显著高于紫色土组,山地区各立地类型组中均为阴坡亚组高于阳坡亚组,且在丘陵坡下部和山地1000~1400 m海拔沟槽中较高。随龄级增加,杉木叶片C含量及C∶N、C∶P、N∶P均先降后升,在近熟林有拐点,N、P含量变化趋势反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13个环境因子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是与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等相关性较好。【结论】在山地黄壤阴坡1000~1400 m沟槽及丘陵黄壤坡下部杉木叶片有较高的C积累与N、P利用效率,宜施N肥或引入固氮植物以缓解四川省杉木人工林的N限制状况。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立地类型
龄级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site type
age class
leaf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许雪晴
李文君
周雪雯
吕仕洪
白坤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种源水曲柳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
任鹏
伊怀虎
韦自强
李士杰
杜英军
王丽
詹亚光
辛颖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立地类型杉木人工林叶片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