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频率对冬小麦产量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全起 沈加印 赵丹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了探讨中国北方冬小麦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采用了3种灌溉处理:在拔节期一次灌溉120mm,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及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溉40mm,研究了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情况下,灌溉频率对冬小麦产量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 为了探讨中国北方冬小麦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采用了3种灌溉处理:在拔节期一次灌溉120mm,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及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溉40mm,研究了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情况下,灌溉频率对冬小麦产量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显著提高乳熟期和蜡熟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显著提高了乳熟期和蜡熟期旗叶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以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增产的原因在于穗数的显著增加。综合考虑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情况下,以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试验 水分 冬小麦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灌溉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庞桂斌 徐征和 +1 位作者 杨士红 徐俊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241,共9页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水分高效利用机制,设置控制灌溉(控灌)和淹水灌溉(淹灌)2种灌溉方式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节水灌溉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调节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建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回归方...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水分高效利用机制,设置控制灌溉(控灌)和淹水灌溉(淹灌)2种灌溉方式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节水灌溉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调节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建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回归方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叶片蒸腾速率(Tr)、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与气孔导度(Gs)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控灌水稻通过较低的气孔开度便可获得较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与空气温度(Ta)、叶片温度(Tl)、叶气温差(ΔT)、空气CO2浓度(Ca)和光合有效辐射量(Par)等环境因素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胞间CO2浓度(Ci)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率(θ)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Rh)呈指数关系。由Ta、Tl、ΔT组成的"温度因子"对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贡献率达39.19%,而由Ca和Ci组成的"CO2浓度因子"的贡献率为22.94%,由Rh和θ组成的"水分因子"的贡献率为17.81%,由Par组成的"光照因子"贡献率为9.0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回归方程,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对于控制灌溉稻田来说,影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光合有效辐射量、气孔导度和土壤含水率等,而是胞间CO2浓度、叶片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生理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贾宁 高聚林 +6 位作者 于晓芳 王志刚 孙继颖 胡树平 王海燕 高英波 叶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为选育抗旱性强、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以22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取正常灌溉和适度水分胁迫处理,对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相对叶绿素值(SPAD)和荧光动... 为选育抗旱性强、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以22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取正常灌溉和适度水分胁迫处理,对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相对叶绿素值(SPAD)和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WUE差异显著,而且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适度水分胁迫使Gs、Pn、Tr都有所下降,但各材料的下降幅度不同,其中Tr的下降幅度要大于Pn下降的幅度,使得WUE比正常灌水处理下有所升高;自交系WUE与Pn、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o)达到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迟拔节水灌溉对宽幅精播麦田冠层温度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郎坤 刘泉汝 +2 位作者 卞城月 刘馨惠 李全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262-5268,共7页
为了探讨冬小麦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于2012—201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采用两种种植模式(宽幅精播种植和常规种植),每种种植模式设3种灌溉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溉、拔节期灌溉60 mm和拔节后10 d灌溉60 mm),研究了推迟拔节水灌溉对宽幅精播... 为了探讨冬小麦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于2012—201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采用两种种植模式(宽幅精播种植和常规种植),每种种植模式设3种灌溉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溉、拔节期灌溉60 mm和拔节后10 d灌溉60 mm),研究了推迟拔节水灌溉对宽幅精播麦田冠层温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和籽粒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拔节水灌溉显著提高了宽幅精播麦田生育后期的冠层温度、旗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且在冬小麦生长后期推迟拔节水灌溉显著提高了宽幅精播麦田的WUEL,有利于实现宽幅精播麦田的节水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推迟拔节水灌溉对两种种植模式的千粒重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推迟拔节水灌溉显著提高了宽幅精播麦田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统筹考虑冬小麦的WUEL和籽粒产量,推迟拔节水灌溉对宽幅精播麦田实现节水高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幅精播 拔节 冠层温度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英姿 胡继超 +2 位作者 张雪松 张富存 刘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测定了不同环境因子控制下的水稻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并计算出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CO2浓度、高温、光强、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LWUE随CO2浓度增加呈极显著的二...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测定了不同环境因子控制下的水稻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并计算出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CO2浓度、高温、光强、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LWUE随CO2浓度增加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CO2浓度增加有利于水稻LWUE的提高。当光强高于1 000μmol/(m2·s)时,随着光强的增强,两优培九的LWUE降低幅度比南粳44大。2个水稻品种LWUE各时期日变化规律较为相似,曲线总体呈"L"形。适当的土壤水分亏缺有利于提高水稻L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叶片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高玉红 牛俊义 +3 位作者 徐锐 王彦 李长江 祁迪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4,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200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覆膜方式对玉米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下玉米Pn和T... 为进一步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200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覆膜方式对玉米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下玉米Pn和Tr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其中,全膜双垄沟播(QS)处理的Pn、Gs、LWUE和籽粒产量均高于全膜垄作沟播(QL)、半膜双垄沟播(BS)、半膜平铺穴播(BP)、露地穴播(CK)。Gs与Pn、Tr极显著相关,Pn与Tr显著相关。籽粒产量与Pn、Gs、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的LWUE、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的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QL、BS、BP和CK相比,QS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4.17%,27.15%,44.52%和69.14%(P<0.05),是目前我国陇东地区玉米的最佳覆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姚素梅 刘明久 +2 位作者 茹振钢 杨文平 冯素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246,共5页
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30、5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高于不喷施的对... 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30、5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高于不喷施的对照,但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对气孔导度的促进作用大于腊熟期 叶片净光合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在开花期和乳熟期,ALA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气孔限制 而在腊熟期则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光合的非气孔限制。在开花期和乳熟期,105~0 mg/L ALA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腊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有显著性提高。与对照相比,105~0 mg/L ALA处理冬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以30 mg/L 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冬小麦 气孔导度 光合速率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利立 黄高宝 +3 位作者 郭清毅 侯慧芝 朱永永 乔海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6,共7页
比较河西灌区传统耕作方式和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抽穗期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与之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高产节水、保护耕地的冬小麦栽培措施。结果表明:秸秆翻压(TIS)、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的耕作方... 比较河西灌区传统耕作方式和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抽穗期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与之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高产节水、保护耕地的冬小麦栽培措施。结果表明:秸秆翻压(TIS)、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的耕作方式使冬小麦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I)日变幅缩小,而免耕立茬耕作方式(NTSS)使冬小麦WUE1日变幅加大;NT、NTS和TIS的日光合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但由于它们的日蒸腾量也明显高于传统耕作(T),使得这三种耕作方式的日累积水分利用效率和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都低于T。NTSS和T耕作方式的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在11:00~13:00的高峰区有可能就是Pn和Ti达到优化组合的一种状态。免耕覆盖可以减少棵间蒸发,缓慢释放CO2,使植株间的CO2浓度升高,从而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RHin是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的一个重要值,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各种提高RHin的生产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作物叶片水平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日光合量 日蒸腾量 日累积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同位素表征干旱条件下大豆水氮利用效率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浩 陈鹏 +1 位作者 Shehakk 张忠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6-914,共9页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叶片水分及氮素高效利用机理,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_n)、氮素利用效率(NUE)和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的影响,探讨Δ^(13)...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叶片水分及氮素高效利用机理,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_n)、氮素利用效率(NUE)和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的影响,探讨Δ^(13)C表征大豆水氮利用效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在开花期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水分胁迫处理下各生育时期的大豆叶片C/N均表现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轻度胁迫;在各生育期内,大豆叶片Δ^(13)C与WUE_i、WUE_n和NUE均呈负相关,开花期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Δ^(13)C与WUE_i、WUE_n及NUE的相关性较苗期相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更为显著,并且各处理叶片Δ^(13)C对WUE_n的指示性均优于WUE_i。水分胁迫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水氮利用效率,并且Δ^(13)C与WUE_i、WUE_n及NUE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研究有利于揭示不同生育期水分管理模式大豆叶片碳氮代谢规律,为通过控水方式提高大豆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胁迫时期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叶片氮素利用效率 碳同位素分辨率(△^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控对宁夏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秀玲 李智 尹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49,共3页
为了探索适宜宁夏中部干旱带滴灌枸杞的灌溉定额,在同心县下马关镇示范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滴灌枸杞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2 160 m3/hm^2时,滴灌枸杞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高,灌... 为了探索适宜宁夏中部干旱带滴灌枸杞的灌溉定额,在同心县下马关镇示范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滴灌枸杞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2 160 m3/hm^2时,滴灌枸杞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高,灌溉定额1 890 m3/hm^2时次之而叶片胞间CO2浓度以灌溉定额2 160 m3/hm^2最低,为230.55μmol/mol,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随之减少;各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峰值在12∶00左右出现,W4处理的LWUE最高,W2处理的最低;灌溉定额1 62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9 923.4 kg/hm^2,灌溉定额1 350 m3/hm^2时产量最低,为7 792.2 kg/hm^2,灌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可增产,但超出1 620 m3/hm^2,产量与灌溉定额不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光合特性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宁夏枸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咖啡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物酶对有限灌溉和氮素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岩 刘小刚 +3 位作者 万梦丹 王露 徐航 杨启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1000,共10页
为了探明云南小粒咖啡水氮高效管理模式,通过温室种植槽小区进行了为期1.5 a的试验,研究4个灌水水平(W1:充分灌水,W2:高水,W3:中水,W4:低水)和3个施氮水平(N1:高氮,N2:中氮,N3:低氮)对小粒咖啡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 为了探明云南小粒咖啡水氮高效管理模式,通过温室种植槽小区进行了为期1.5 a的试验,研究4个灌水水平(W1:充分灌水,W2:高水,W3:中水,W4:低水)和3个施氮水平(N1:高氮,N2:中氮,N3:低氮)对小粒咖啡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量的降幅在灌水周期内先增后减,灌水后第3天降幅最大.灌水对小粒咖啡叶片光合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水平N1条件下,与水平W4相比,其他3种灌水水平在时刻10:00,12:00,14:00,16:00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9.60%57.35%,18.06%94.72%,4.40%107.62%,2.59%79.94%.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着氮肥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增加而增大.叶片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水分减少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水平W3中;与水平W4相比,W3水平下的3种抗氧化物酶分别增加5.01%,97.70%和167.61%,说明水分相对缺乏时,酶活性最强.增加灌水和氮肥都能够提高小粒咖啡株高、茎粗、分枝数、冠幅、叶片数和新枝长度等生长指标.处理N2W2下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同时此处理的小粒咖啡生长指标及初次产量也相对较大,因此N2W2为水氮高效利用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土壤贮水量 氮素 抗氧化酶活性 光合速率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周年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勇 高育锋 樊廷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在周年覆膜条件下,以陇鉴339为材料,研究了周年地膜覆盖后冬小麦的光合速率(P n)变化,以了解周年覆膜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覆膜秋播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P n日变化呈现... 在周年覆膜条件下,以陇鉴339为材料,研究了周年地膜覆盖后冬小麦的光合速率(P n)变化,以了解周年覆膜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覆膜秋播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P n日变化呈现“单峰型”,覆膜的高峰值较露地增加3.917μm olCO2.m-2.-s 1,提高17.74%,且持续时间延长,整个P n日变化中覆膜较露地平均提高11.62%。各生育阶段覆膜冬小麦的P n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增施氮肥、提高氮磷比有利于提高冬小麦P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周年覆膜 光合速率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对玉米光合生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占强 肖国举 +1 位作者 李秀静 胡延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8-246,共9页
采用农田生态系统大田取样的方法,通过棋盘式布点法定点确定样点位置,按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选取5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有机碳T1(2.44 g·kg^(-1)),T2(3.70 g·kg^(-1)),T3(4.95 g·kg^(-1)),T4(6.14 g·kg^(-1)),T5(7.51 g&... 采用农田生态系统大田取样的方法,通过棋盘式布点法定点确定样点位置,按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选取5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有机碳T1(2.44 g·kg^(-1)),T2(3.70 g·kg^(-1)),T3(4.95 g·kg^(-1)),T4(6.14 g·kg^(-1)),T5(7.51 g·kg^(-1)),探究不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净光合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抽丝期从T1到T5,净光合速率由31.22μmol·m^(-2)·s^(-1)增加到54.22μmol·m^(-2)·s^(-1);蒸腾速率在各个生育期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气孔导度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在开花期从T1到T5,气孔导度由0.06 mol·m^(-2)·s^(-1)增加到0.28 mol·m^(-2)·s^(-1);胞间CO_(2)浓度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关系,在拔节期从T1到T5,胞间CO_(2)浓度由491.57μmol·mol^(-1)波动减少到112.79μmol·mol^(-1);在拔节期从T1到T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由1.62μmol·mmol^(-1)波动增加到10.22μmol·mmol^(-1);在大喇叭口期叶绿素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波动升高,而在开花期、抽丝期和成熟期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开花期从T1到T5,株高增加20.37%,茎粗增加23.70%,单株叶面积增加13.83%,叶面积指数增加13.70%;从T1到T4,玉米单穗穗重从156.13 g·kg^(-1)增加到236.18 g·kg^(-1),地上部分干重从235.7 g增加到380.22 g。土壤有机碳对玉米的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不是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越好,土壤有机碳含量6.14 g·kg^(-1)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光合生理 生长发育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旱地糜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盼盼 陈凌 +4 位作者 王君杰 王海岗 郑殿峰 乔治军 冯佰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9-153,共5页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方式对糜子各生育期植株绿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相比,分蘖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SPAD分别提高3.8%、10.2%;单...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方式对糜子各生育期植株绿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相比,分蘖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SPAD分别提高3.8%、10.2%;单株绿叶面积分别提高17.9%、59.1%;拔节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净光合速率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8%、28.7%,旗叶蒸腾速率分别增加7.5%、23.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下降幅度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低16%、25%。在不同的覆膜方式中,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产量最高,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7.6%、51.2%。因此,膜侧穴播有利于糜子光合和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糜子 光合特性 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