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叶轮抛磨叶片微结构区域识别及路径拼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 张晶晶 +1 位作者 杨胜强 乔志杰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5-720,共6页
叶片型面具有曲率突变特性,需进行分区域加工,其微结构区域的精确识别和抛磨路径拼接是提高叶片表面质量一致性的关键。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依据截面线切向量夹角变化识别前、后缘微结构区域,根据截面线法向量配准识别叶根过渡圆弧微... 叶片型面具有曲率突变特性,需进行分区域加工,其微结构区域的精确识别和抛磨路径拼接是提高叶片表面质量一致性的关键。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依据截面线切向量夹角变化识别前、后缘微结构区域,根据截面线法向量配准识别叶根过渡圆弧微结构区域的方法,即根据百叶轮最大加工带宽度和抛磨点匹配法分别实现前、后缘和叶根过渡圆弧微结构区域与叶盆、叶背抛磨路径的拼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传统圆弧识别方法,能更有效保留微结构区域轮廓信息,相比未考虑路径拼接的抛磨方式,抛磨后叶片型面轮廓精度提高49.52%,表面粗糙度提高57.31%,加工质量一致性提高7.15%和11.55%,证实了微结构区域的识别及路径拼接可有效提高叶片加工质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微结构 百叶轮抛磨 前后缘 区域识别 路径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青梅幼苗与成年树木光合特性和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鑫峰 邹蓉 +3 位作者 唐健民 韦霄 江海都 杨一山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是广西青梅光响应拟合的最佳模型。(2)成年树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_(d))均显著高于幼苗,而光补偿点(LCP)低于幼苗(P<0.05)。(3)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均显著低于成年树木(P<0.05)。(4)成年树木叶片的气孔器长轴、气孔面积和气孔密度显著高于幼苗;成年树木叶片的叶面积和比叶重(SLW)显著(P<0.05)大于幼苗,而比叶面积(SLA)小于幼苗。综上认为,广西青梅具有幼苗喜阴而成年树木喜阳的光合特性。幼苗的光适应能力、光能利用率较弱以及成年树木过度遮阴导致幼苗无法进行充分光合以满足生长需求,是幼苗无法成长为大树的重要原因。在广西就地保护中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乔木层林木进行人工“开窗”,提供相对充足的光源,以利于广西青梅幼苗生长发育成大树及种群更新;在引种栽培中,广西青梅幼苗时期需要适当的遮阴处理,以及移栽至有一定荫蔽度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青梅 拟合模型 光合特性 叶片微结构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光合特性及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陈妮 彭丽辉 +6 位作者 江海都 杨哲 蒋强 仇硕 熊忠臣 韦霄 柴胜丰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显微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白天P_(n)为正,上午8:00—10:00出现最大峰值,夜间P_(n)低于白天,存在P_(n)为正的情况;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白天P_(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白天P_(n)为正,夜间P_(n)为负值。(2)4种石斛属植物中,喇叭唇石斛的光合能力最强,罗河石斛的光适应范围最宽。(3)喇叭唇石斛的初始羧化效率(α)、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和光呼吸速率(R_(p))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4)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的叶片厚度(LT)大于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而气孔密度(SD)则呈现相反趋势。(5)喇叭唇石斛的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均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6)叶肉厚度(MT)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呈显著性(P<0.05)负相关;SD与P_(max)呈极显著性(P<0.01)正相关,与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Chl总量与P_(max)、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综上认为,较厚的叶肉组织和低气孔密度可能是4种石斛属植物应对弱光环境以及附生于树干或生长于岩石缺水环境的适应机制,叶肉厚度、气孔密度及叶绿素总含量是影响4种石斛光合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引种栽培过程中营造适宜的光照环境、适当增加CO_(2)浓度有利于4种石斛属植物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和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光合特性 景天酸代谢(CAM) 叶片微结构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泡桐叶片显微结构观察及抗逆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晓申 翟晓巧 +2 位作者 范国强 邓敏捷 赵振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50,共5页
以4种四倍体泡桐B4,Y4,N4和M4及其对应二倍体泡桐B2,Y2,N2和M2为材料,分析其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测定了部分差异指标,并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四倍体泡桐的抗逆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四倍体泡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细胞结... 以4种四倍体泡桐B4,Y4,N4和M4及其对应二倍体泡桐B2,Y2,N2和M2为材料,分析其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测定了部分差异指标,并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四倍体泡桐的抗逆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四倍体泡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细胞结构紧密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均大于其二倍体,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则相反;筛选出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3项指标,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4种四倍体泡桐的抗旱性与抗寒性均大于其二倍体,强弱排序为M4>Y4>N4>B4>M2>Y2>N2>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泡桐 叶片微结构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彩叶草光合特性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孟力力 张俊 闻婧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5,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对彩叶草设置4种水分梯度模拟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测量光合生理指标并观察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彩叶草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都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下... 通过盆栽试验对彩叶草设置4种水分梯度模拟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测量光合生理指标并观察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彩叶草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都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后升趋势,水分利用率(WUE)、气孔限制值(Ls)呈先升后降趋势;光补偿点(LCP)升高,光饱和点(LSP)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表现光量子效率(AQY)降低,表明干旱胁迫对彩叶草光合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光能利用效率下降,出现光抑制现象。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Pn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引起,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则由非气孔限制起主要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叶绿体结构逐渐受到破坏,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逐渐扭曲。至重度干旱胁迫时,细胞膜边缘模糊甚至部分破裂消失,出现大量嗜锇颗粒;淀粉粒变形糊化,线粒体膜模糊。研究表明,适度的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60%-65%)可提高彩叶草的水分利用率,辅以适当遮阴可减轻光抑制,提高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草 干旱胁迫 光合生理特性 叶片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专用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童朝阳 韩丽梅 邹永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8-362,共5页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常规施肥与施用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豆连作导致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破坏,淀粉粒积累,基粒片层结构出现“空隙区”。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复肥增强了轮作、连作大豆叶...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常规施肥与施用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豆连作导致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破坏,淀粉粒积累,基粒片层结构出现“空隙区”。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复肥增强了轮作、连作大豆叶片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的完整性,增加了基粒数量和基粒片层数,为促进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创造了条件,相关分析表明,叶绿体基粒片层数与大豆植株营养生长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专用复肥 轮作 连作 叶片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毛委陵菜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对镉的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建慧 刘俊学 +2 位作者 张静 郝宏娟 赵秋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8-1282,共5页
本文以绢毛委陵菜为试验材料,从结构特点和生理特性两方面研究了绢毛委陵菜在镉胁迫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绢毛委陵菜在受到镉胁迫时,随着重金属含量的积累,叶绿体结构的双层膜破裂消失,类囊体模糊散乱,嗜锇颗粒变大增多,淀粉粒增大,... 本文以绢毛委陵菜为试验材料,从结构特点和生理特性两方面研究了绢毛委陵菜在镉胁迫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绢毛委陵菜在受到镉胁迫时,随着重金属含量的积累,叶绿体结构的双层膜破裂消失,类囊体模糊散乱,嗜锇颗粒变大增多,淀粉粒增大,直到叶绿体解体。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镉胁迫时间以及浓度的增加,不断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镉胁迫浓度越高,绢毛委陵菜幼苗所受毒害越大,绢毛委陵菜对镉的耐受程度为2mg·kg^(-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毛委陵菜 重金属镉 叶片微结构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胁迫下两种不同耐低钾大豆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曲婷婷 曹敏建 +1 位作者 李兴涛 王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438,共5页
以耐低钾大豆品种九农15和不耐低钾品系GD8521为试材,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低钾胁迫下两种类型大豆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耐性品种的上表皮结构变化不明显;而不耐品种的上表皮厚度增加,上表皮细胞长度、上表皮细胞密... 以耐低钾大豆品种九农15和不耐低钾品系GD8521为试材,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低钾胁迫下两种类型大豆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耐性品种的上表皮结构变化不明显;而不耐品种的上表皮厚度增加,上表皮细胞长度、上表皮细胞密度及上表皮长/宽都减小;低钾胁迫下,耐性品种的栅栏组织仅第一层细胞长度减小,而不耐品种第一、二层栅栏组织细胞长度、宽度均增加,细胞密度减少,栅栏组织增厚;随着供钾水平的降低,耐性品种仍保持较发达的平脉叶肉细胞,而不耐品种平脉叶肉细胞不发达;低钾胁迫下耐性品种海绵组织细胞密度减少,不耐品种栅海比变化显著增大;低钾胁迫下,耐性品种下表皮略有增厚,不耐品种几乎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低钾 叶片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幼苗生长发育和叶片显微结构对不同光质的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钟军 张寒 熊兴耀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4,共8页
为了探索鱼腥草‘红玉’对不同光质调控的响应以优化培养条件,促使室内产业化种植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采用不同LED光质(红、蓝、黄、绿,白光为对照)为光源,以30~90 d的‘红玉’鱼腥草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其生长发育和叶片显微结构对不同... 为了探索鱼腥草‘红玉’对不同光质调控的响应以优化培养条件,促使室内产业化种植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采用不同LED光质(红、蓝、黄、绿,白光为对照)为光源,以30~90 d的‘红玉’鱼腥草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其生长发育和叶片显微结构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结果表明,绿光和红光能促进地上茎生长,蓝光和红光能显著促进地上茎粗和鲜质量的增长而绿光显著抑制其增长;除了绿光外,蓝光和红光均能显著促进地下茎长、茎粗和鲜质量的增长,其中以蓝光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蓝光、红光和黄光处理下叶片结构中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除90 d外)、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除30 d和60 d外)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绿光处理下的却表现为降低。蓝光、红光和黄光处理均有利于鱼腥草幼苗的生长发育,且以蓝光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光质 生长发育 叶片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冬小麦的诱变效应及机理研究Ⅱ.幼苗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雪芸 施巾帼 +2 位作者 唐掌雄 江泽慧 费本华 《核农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257-263,共7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幼苗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揭示了细胞结构受损情况与性状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引起了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出现了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膜、核膜受损破裂 ,内含物外流 ,叶绿体、线粒体形态结构...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幼苗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揭示了细胞结构受损情况与性状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引起了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出现了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膜、核膜受损破裂 ,内含物外流 ,叶绿体、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异 ,内质网数目减少。同步辐射对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总体损伤效应小于γ 射线 ,抑制了叶绿体的正常发育 ,致使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变小 ,数目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软X射线 小麦 叶片微结构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个果梅品种的叶片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镜思 郑国华 +3 位作者 陈清西 刘殊 黄晓红 温元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9-142,共4页
果梅(Armeniaca mume Sieb.)属蔷薇科,杏属,是原产我国的特产果树,已有数千年栽培历史.果梅果实用途广泛,风味独特,价值高,尤其是作为果品加工原料,生产颇有发展前途.果梅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严,生态适应性较差,分布范围较窄.
关键词 叶片微结构 果梅品种 栅栏组织 龙眼梅 海绵组织 上表皮 栽培历史 种质资源 维管束 气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A对干旱胁迫水稻幼苗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雪琴 王三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505-509,共5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在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下,研究水稻幼苗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适宜浓度6-BA(0.1-1.0μg/L)增加水稻的鲜干重及根冠比,使叶增厚,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及...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在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下,研究水稻幼苗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适宜浓度6-BA(0.1-1.0μg/L)增加水稻的鲜干重及根冠比,使叶增厚,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及叶绿素含量增加。在PEG胁迫下,适宜浓度的6-BA可使叶内形成气腔,促使叶增厚,叶硅质细胞增加,运动细胞群增大,减少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及叶绿素的降解。表明适宜浓度的6-BA不仅可以在正常条件下促进水稻生长,也能提高水稻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维持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基腺嘌呤 干旱胁迫 叶片微结构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叶片显微结构及产量对花后遮光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秀 李刘龙 +2 位作者 李慕嵘 尹立俊 王小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6-294,共9页
开花期至成熟期弱光是小麦生产中的环境胁迫之一,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襄麦55、扬麦158和扶麦1228为试验材料,研究弱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自开花期至成熟期进行遮光(AS),并以不遮光处理为对照(CK),测... 开花期至成熟期弱光是小麦生产中的环境胁迫之一,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襄麦55、扬麦158和扶麦1228为试验材料,研究弱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自开花期至成熟期进行遮光(AS),并以不遮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了旗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叶片显微结构,以及耐弱光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遮光导致各品种小麦旗叶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b含量升高,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降低。不同小麦品种对花后弱光的响应表现不同,襄麦55和扬麦158旗叶叶肉细胞形态和分布受影响小于郑麦9023和扶麦1228。与郑麦9023和扶麦1228相比,襄麦55和扬麦158旗叶SPAD值、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幅较大,叶绿素a/b降幅较大。遮光处理下襄麦55(29%)和扬麦158(34%)减产幅度小于郑麦9023(38%)和扶麦1228(47%),表明襄麦55和扬麦158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对弱光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够保持较高的旗叶生理活性是襄麦55和扬麦158在光照不足环境下生产力高于郑麦9023、扶麦1228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后遮光 叶片微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处理对水培苦苣幼苗生理响应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润华 贺忠群 +3 位作者 王海霞 白胜 阳圣莹 蒋浩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2-1308,共7页
【目的】本文通过探究镉胁迫处理对水培苦苣(Cichorium endivia L.)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苦苣栽培过程中重金属胁迫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添加浓度为0(CK)、0.5(低浓度)、1、5、10 mg/L(高浓度... 【目的】本文通过探究镉胁迫处理对水培苦苣(Cichorium endivia L.)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苦苣栽培过程中重金属胁迫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添加浓度为0(CK)、0.5(低浓度)、1、5、10 mg/L(高浓度)的氯化镉培养苦苣。在处理3 d时测定苦苣的总镉含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逆境生理指标,并观察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在30 d时测定苦苣的生长指标。【结果】高浓度镉显著降低苦苣幼苗的鲜重及株高,提高了幼苗死亡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丙二醛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始终高于对照。SOD酶活性随着苦苣幼苗体内总镉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OD酶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添加10 mg/L的氯化镉最高。添加氯化镉后,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结论】苦苣幼苗通过一系列自身调节对镉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高浓度镉显著影响了苦苣幼苗的生理代谢,造成调节功能紊乱和代谢异常,并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未来可以从细胞代谢通路方面进一步研究植物对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 镉胁迫 水培 生理响应 叶片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燕麦产量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志芬 付晓峰 +3 位作者 刘俊青 杨海顺 何江峰 王力伟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燕麦在形态结构上的耐旱特性。【方法】试验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45%、30%的3个水分处理,观察干旱胁迫对燕麦品种蒙燕1号的产量、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和灌浆期叶片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究燕麦在形态结构上的耐旱特性。【方法】试验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45%、30%的3个水分处理,观察干旱胁迫对燕麦品种蒙燕1号的产量、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和灌浆期叶片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燕麦产量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对叶片干物质量的影响大于对茎秆和穗的影响;叶片下表皮结构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增加叶片表皮气孔数量减少、气孔面积减小、表皮毛密度下降、表皮短细胞数量增加、表皮细胞饱满度降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增加叶肉细胞面积减小、叶绿体数量和面积减小、核染色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加、叶绿体内部类囊体基粒和基质结构逐渐解体、线粒体逐渐膨胀;长时间重度干旱胁迫导致叶绿体形状各异,叶绿体之间出现团聚现象。【结论】燕麦对干旱胁迫适应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产量 叶片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宁夏枸杞品种叶片抗旱指标的筛选和比较研究
16
作者 吕小旭 杨璐 +2 位作者 王大成 赵映书 关鉴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3,共12页
以中宁县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库中的15个宁夏枸杞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5项叶片形态特征(叶面积LA、干质量DWT、鲜质量FW、比叶面积SLA、干鲜比LDMC),采用优化改进的石蜡切片技术测定10项叶显微结构特征(叶片厚度LT、上表皮细胞厚度TU、下表... 以中宁县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库中的15个宁夏枸杞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5项叶片形态特征(叶面积LA、干质量DWT、鲜质量FW、比叶面积SLA、干鲜比LDMC),采用优化改进的石蜡切片技术测定10项叶显微结构特征(叶片厚度LT、上表皮细胞厚度TU、下表皮细胞厚度TL、栅栏组织厚度TPT、海绵组织厚度TST、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S、叶片结构紧密度TLS、叶片结构疏松度LLS、上表皮占比PU、下表皮占比PL),对这15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隶属函数对宁夏枸杞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5项指标抗旱系数的变异系数为12.900%~58.248%,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指标为LA,最小的为TPT。(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T与TLS、LLS、PU、PL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项叶片指标分成3类,LLS、LA、SLA在各类别中相关指数最大,为宁夏枸杞抗旱性的关键指标;主成分分析可得,TLS、TST、LA、SLA、P/S、LDMC这6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9.662%。综合可得,LLS、TLS、TST、LA、SLA、P/S、LDMC共7项叶形态及显微结构特征可作为宁夏枸杞抗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3)各宁夏枸杞品种抗旱性强弱表现为:‘宁杞7号’>‘宁农杞5号’>‘宁杞9号’>‘宁杞4号’>‘宁农杞1号’>‘宁杞3号’>‘宁杞1号’>‘宁杞6号’>‘宁杞5号’>‘宁杞10号’>‘宁农杞4号’>‘蒙杞1号’>‘宁杞2号’>‘宁杞8号’>‘宁农杞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品种 叶片微结构 抗旱性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 揭示钾营养通过调控叶片超微结构协调作物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同步增加的机制
17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养分管理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了题为The reduction in leaf area precedes that in photosynthesis under potassium deficiency:The importance of leaf anatom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钾营养通过调控叶...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养分管理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了题为The reduction in leaf area precedes that in photosynthesis under potassium deficiency:The importance of leaf anatom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钾营养通过调控叶片超微结构协调作物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同步增加的机制。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田间观测发现:缺钾过程中油菜叶面积和光合能力呈现不同步变化,即在缺钾胁迫初期,油菜叶面积首先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光合能力无明显变化;随着缺钾胁迫问题加重叶片光合能力随之显著降低,最终呈现出叶缘焦枯的典型缺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微结构 田间观测 作物养分 缺钾 油菜叶 钾营养 叶面积 同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紫荆叶片显微结构观察研究
18
作者 周育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9期122-124,共3页
对南亚热带重要观花园林树种红花紫荆(Bauhinia blakeana)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了显微研究,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的显微结构特征。测量分析了叶片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的长度、宽度和长度/宽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其比... 对南亚热带重要观花园林树种红花紫荆(Bauhinia blakeana)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了显微研究,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的显微结构特征。测量分析了叶片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的长度、宽度和长度/宽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其比值,以及叶脉直径、木质部面积、维管束面积、木质部/维管束。计算分析了叶片组织结构的紧密度、疏松度和叶脉突起度。基于这些结果,探讨了红花紫荆叶片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的关系,为园林绿化中深入认识、合理利用红花紫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紫荆 叶片微结构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快速路绿化树种滞尘量与叶片结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凯丽比努尔·努尔麦麦提 玉米提·哈力克 +2 位作者 娜斯曼·那斯尔丁 阿丽亚·拜都热拉 张凯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7,共8页
为深入了解城市快速路林带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选择乌鲁木齐市河滩快速路林带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和灌木等12个树种为试验对象,分别从树冠向车道和背车道方向上不同高度处采集叶片,通过测定其滞尘量和采用Hitachi台式TM3000电镜观测... 为深入了解城市快速路林带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选择乌鲁木齐市河滩快速路林带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和灌木等12个树种为试验对象,分别从树冠向车道和背车道方向上不同高度处采集叶片,通过测定其滞尘量和采用Hitachi台式TM3000电镜观测叶片显微结构,探讨树冠不同位置叶片的滞尘量及叶表面显微结构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滞尘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12个树种滞尘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樟子松、云杉、榆树、刺槐、黄金树、山桃、水蜡、山楂、丁香、白蜡、红瑞木、火炬树;2)各树种叶面滞尘量在不同生活型之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常绿乔木(201.71μg/cm^(2))、灌木(83.68μg/cm^(2))、落叶乔木(58.97μg/cm^(2));3)常绿、落叶乔木树种向车道方向的叶片滞尘量均大于背车道方向的叶片滞尘量,而灌木则相反,对树冠高度而言,12个树种叶片滞尘量在树冠高度由大到小均呈现为:1、2、4 m;4)不同树种叶片微结构的差异均表现在叶面气孔大小、密度、数量、蜡质结构和周围细胞的褶皱度等指标,而这些差异对滞尘量的排序影响较大;气孔分布不规则、粗糙或平滑、有无叶毛等指标对叶片滞尘量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城市林带对颗粒污染物的阻滞规律、干旱区绿洲城市绿化方案的优化和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林带 绿化树种 生活型 滞尘量 叶片微结构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对常绿杨生长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钱莲文 吴文杰 +1 位作者 孙境蔚 冯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6,共8页
【目的】对酸性条件下铝在常绿杨‘A-61/186’体内积累和分布的规律以及铝胁迫下叶片超微结构与生长生理指标的响应变化进行初步研究,以揭示常绿杨对酸性土壤铝胁迫的响应机制,从而对常绿杨在亚热带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目的】对酸性条件下铝在常绿杨‘A-61/186’体内积累和分布的规律以及铝胁迫下叶片超微结构与生长生理指标的响应变化进行初步研究,以揭示常绿杨对酸性土壤铝胁迫的响应机制,从而对常绿杨在亚热带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绿杨‘A-61/186’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溶液中进行铝胁迫试验,对铝胁迫下‘A-61/186’杨的生长量及生物量、植株各组织中的铝含量、叶片叶绿素荧光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做系统研究。【结果】酸铝胁迫对常绿杨‘A-61/186’生长状况产生影响,根、茎、叶各组织生长量及生物量均显著下降,生物量分配结构上表现出铝对‘A-61/186’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铝胁迫下‘A-61/186’根系较茎、叶组织积累更大量的铝。铝胁迫下‘A-61/186’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出叶片通过非光化学的途径将过多的光能进行耗散,因而可降低植物的光合效率,影响生长量和生物量,叶肉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的变化与生长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相一致,说明铝胁迫下‘A-61/186’生长量和生物量的降低与铝对光合系统的直接损伤有关。【结论】从常绿杨‘A-61/186’体内铝含量及初始生长受抑制的铝浓度来看,相比喜酸性树种茶树、龙眼、桉树等,‘A-61/186’对铝胁迫更为敏感,在酸性富铝化土壤上种植要采用一定的铝毒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杨 铝胁迫 生长量 铝含量 叶片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