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片茸毛对叶片反射光谱及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葛昊 卢珊 赵云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9-444,共6页
很多高光谱植被指数被用于对植被的生化物质含量进行非破坏性的估计与反演。由于这些指数都是利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计算而得到的,因而对叶片反射具有很大影响的茸毛等叶表结构对这些植被指数的反演精度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发现去茸... 很多高光谱植被指数被用于对植被的生化物质含量进行非破坏性的估计与反演。由于这些指数都是利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计算而得到的,因而对叶片反射具有很大影响的茸毛等叶表结构对这些植被指数的反演精度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发现去茸毛处理使得在400~1 000nm范围的的光谱反射都有所下降,但在各个波段的变化并不均匀。通过对比39个现有的高光谱植被指数在经过去茸毛处理前后的变化,发现一些只单独利用可见光或者近红外波段的高光谱植被指数,如CTR1:R695/R420,D740/D720,WBI:R900/R970,R860/(R550×R708)以及红边指数(REP)比大多数既使用可见光又使用近红外波段的高光谱植被指数受茸毛变化影响小,它们对茸毛的低敏感性可以使其在进行植被生化物质反演时更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茸毛 叶片反射光谱 光谱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滞尘对火电厂周边绿化树种叶片反射光谱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诗瑶 王融融 +3 位作者 樊瑾 王怡雯 余海龙 黄菊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40,共10页
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典型火电厂周边5种常见绿化树种白蜡、臭椿、火炬树、山槐、榆树的叶片为对象,并在雨后第1天和第15天分别采用洗脱法分析其滞尘能力,地物光谱仪测定滞尘对叶面反射光谱的影响,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滞尘对光合特征... 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典型火电厂周边5种常见绿化树种白蜡、臭椿、火炬树、山槐、榆树的叶片为对象,并在雨后第1天和第15天分别采用洗脱法分析其滞尘能力,地物光谱仪测定滞尘对叶面反射光谱的影响,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滞尘对光合特征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由大到小表现为:火炬树、臭椿、榆树、山槐、白蜡。光谱反射曲线总体特征是洁净叶片反射率大于滞尘叶片反射率,主要表现在740~1300 nm波段,而在350~680、1500~2500 nm波段,则无一致性规律,存在波动。叶面滞尘量与叶片光谱反射率相关性研究表明对叶面滞尘敏感的波段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700~750 nm)和近红外波段(1390~1500 nm)。滞尘不改变叶面特有的反射特征,但存在增强或削弱效果,且这种增强或者削弱效果存在种间差异。滞尘对叶片反射光谱曲线一阶导数的三边位置没有明显影响,说明三边位置对滞尘的干扰不敏感;三边幅值和三边面积对滞尘有明显的响应,5种绿化树种均表现为洁净叶片大于滞尘叶片。在相同的污染环境下,滞尘会对绿化树种的光合生理特征产生抑制作用,但并非滞尘量越大、光合特征损失率越大,而损失的幅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异,存在种间差异。综合各树种受滞尘影响的光合特征参数变化,发现榆树和山槐对当地大气降尘污染的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叶面滞尘 叶片反射光谱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尘叶片反射光谱的Hapke双层散射模型模拟
3
作者 焦慧敏 徐文婷 +2 位作者 马保东 李浩腾 潘星羽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128,共6页
针对粉尘附着于植被表面干扰植被光谱信息的纯洁性,从而影响植被正常遥感监测和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apke双层散射模型对滞尘叶片反射光谱进行正演仿真模拟的方法,为定量剔除粉尘对植被光谱的干扰奠定理论基础。通过设定粉尘粒径、堆... 针对粉尘附着于植被表面干扰植被光谱信息的纯洁性,从而影响植被正常遥感监测和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apke双层散射模型对滞尘叶片反射光谱进行正演仿真模拟的方法,为定量剔除粉尘对植被光谱的干扰奠定理论基础。通过设定粉尘粒径、堆积密度等物理参数定量模拟滞尘叶片反射光谱,再利用实际测得的反射光谱评价模型模拟精度,从而实现滞尘叶片反射光谱的高精度正演模拟。研究表明:随着粉尘沉积质量的增加,Hapke双层散射模型得到的理论误差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终理论值和实验值接近一致;在不同波段模拟反射光谱误差影响不一,其中近红外波段误差最大;模型模拟的反射光谱曲线与实验光谱曲线拟合精度高达95%,反射率偏差值控制在5%以内,模拟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 Hapke双层散射模型 物理厚度 光学厚度 叶片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反射光谱预测叶片氮含量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英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1-644,共4页
通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叶片氮含量与叶片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大豆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及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在530、550、890和930 nm 4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4种植被指数... 通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叶片氮含量与叶片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大豆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及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在530、550、890和930 nm 4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4种植被指数的比较,NDVI的R2最大,RMSE最小。筛选得到回归方程:Y=-323.214×ND-VI2(890,530)+469.9307×NDVI(890,530)-165.021,该模型适用于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氮含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氮含量 叶片光谱反射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诊断马铃薯叶片氮素敏感波段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宋英博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利用Unispec-SC光谱仪测定马铃薯叶片光谱反射率,寻找马铃薯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并计算相应的植被指数。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550 nm和580 nm 2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氮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在近红外区域,820 nm、900 nm和1 005 n... 利用Unispec-SC光谱仪测定马铃薯叶片光谱反射率,寻找马铃薯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并计算相应的植被指数。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550 nm和580 nm 2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氮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在近红外区域,820 nm、900 nm和1 005 nm 3个波段与氮含量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利用上述波段计算植被指数,在1 005 nm和580 nm组合的波段,植被指数与氮含量相关性最好并且以DVI的相关系数最高,r=-0.8994,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含量 叶片光谱反射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鲜叶光谱估测氮素营养的新植被指数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金恒 王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8-161,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开展利用鲜叶光谱反射率估测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研究。基于氮素在水稻不同功能叶片之间运转规律的机理,文章重点分析了第一和第三完全展开叶红边斜率和红边位置的变化,并基于红边位置和红边斜率构建了一个新的植被指...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开展利用鲜叶光谱反射率估测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研究。基于氮素在水稻不同功能叶片之间运转规律的机理,文章重点分析了第一和第三完全展开叶红边斜率和红边位置的变化,并基于红边位置和红边斜率构建了一个新的植被指数(命名为"红边曲线肩夹角植被指数",简称为RSAVI)监测水稻氮素营养状况。为了证明RSAVI在监测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RSAV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SAVI和叶片氮素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867~0.938之间。并且RSAVI和氮素含量之间建立的回归模型以多项式模型效果最佳,决定系数介于0.7512~0.8796之间,模型均通过0.01水平检验。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中使用RSAVI估测水稻氮素营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光谱反射 植被指数 水稻 氮素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仪与SPAD测定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英博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2期77-79,共3页
通过Unispec-SC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两种方法测定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在310~730 nm波段选取510 nm、650 nm和680 nm 3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在730~1130 nm波段,选取820 nm和940 nm 2个波段的光谱反应率... 通过Unispec-SC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两种方法测定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在310~730 nm波段选取510 nm、650 nm和680 nm 3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在730~1130 nm波段,选取820 nm和940 nm 2个波段的光谱反应率,它们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呈显著水平。在940 nm和510 nm组合的波段计算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相关性最好,并且以NDVI的相关系数最高,r=-0.9546,达到了极显著水平。Unispec-SC光谱仪比SPAD-502叶绿素计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叶片光谱反射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