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叶燮《原诗》中“冥漠恍惚之境”的思想渊源
1
作者 叶英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32-34,共3页
叶燮在其诗论著作《原诗》中提出“冥漠恍惚之境”意境论思想。本文研究这一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通过文献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叶燮《原诗》中“冥漠恍惚之境”的意境论内涵,并从语义与内涵两方面对其进行含义阐释,研究发现“冥漠恍惚之... 叶燮在其诗论著作《原诗》中提出“冥漠恍惚之境”意境论思想。本文研究这一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通过文献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叶燮《原诗》中“冥漠恍惚之境”的意境论内涵,并从语义与内涵两方面对其进行含义阐释,研究发现“冥漠恍惚之境”有儒释道三方面思想渊源。讨论叶燮《原诗》“冥漠恍惚之境”思想渊源,旨在为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论的研究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意境论 冥漠恍惚之境 思想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之积弊”与“变能启盛”——试论叶燮诗体代变之动力观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晖 陈亮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诗体代变的自律性动力是传统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积弊说"的影响最大。叶燮是"积弊说"中从悲观的"衰变"转向乐观"新变"的关键人物,他看到了"弊"的自身否定性,但能正确地认识到由... 诗体代变的自律性动力是传统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积弊说"的影响最大。叶燮是"积弊说"中从悲观的"衰变"转向乐观"新变"的关键人物,他看到了"弊"的自身否定性,但能正确地认识到由"弊"至"衰"的诗学价值,揭示了"积弊"的诗学意义,并以"变能启盛"的观点,肯定了诗体变体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诗变 “积弊” “启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论杜诗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水云 王茁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40-45,共6页
关键词 叶燮 诗学家 《原诗》 古代抒情诗学 《叶先生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论杜甫——《原诗》缺失初探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昭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1,共7页
近年来,叶燮的《原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学者对书中的三个主要部分——诗歌正变发展论、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写出了不少极有价值的论文和专书。本论文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研究《原诗》。文章集中探讨《原诗》论... 近年来,叶燮的《原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学者对书中的三个主要部分——诗歌正变发展论、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写出了不少极有价值的论文和专书。本论文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研究《原诗》。文章集中探讨《原诗》论述杜甫的部分,并尝试指出叶燮诗歌理论中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叶燮认为诗歌的发展是踵事增华,因此宋诗较唐诗优胜,可是杜甫这位叶燮心目中古今第一的诗人,却是唐人。叶燮提出"理"、"事"、"情"的客观系统来说明世间万事万物,可是当他拿这套系统来说明杜甫诗歌的优劣时,却把"情"的概念从客观事物的情状偷换成诗人主观世界里的感情。叶燮反对俗儒摘取片语只字来评论杜甫诗,可是他自己却犯了相同的"毛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杜甫 诗歌正变发展论 诗歌创作论 诗歌批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燮《原诗》中的细读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心强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4-57,共4页
叶燮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对传统的经典诗作逐一进行了细读。其细读策略表现在:反问和设问相结合,造成一种气势和节奏;在设想中进行替换比较;点面结合,重视整体感知。这种细读法体现出叶燮独特的诗学追求和美学旨趣:求雅反俗,求新逐变;反... 叶燮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对传统的经典诗作逐一进行了细读。其细读策略表现在:反问和设问相结合,造成一种气势和节奏;在设想中进行替换比较;点面结合,重视整体感知。这种细读法体现出叶燮独特的诗学追求和美学旨趣:求雅反俗,求新逐变;反对学究式拈字摘句的鉴赏,批驳拘泥于陈法和陋规,重视印象式的感悟和反复的涵泳;诗歌创作应突破一己之情和个人遭际,升华为关乎宇宙、生命、人生的情感和体验。这种细读法既有对传统品鉴的传承,又充分显示出叶燮高超的艺术鉴别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细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诗变”论的理性特质及意义
6
作者 方锡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5,共7页
叶燮诗学表现出理论的自觉:一是理性特质,二是主张立足于"变"而正、变统一,并在宇宙观层面论证"诗变"和"天地运行"规律的同构关系。叶燮按照宏观与微观、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立体审视方法,论证"诗变&... 叶燮诗学表现出理论的自觉:一是理性特质,二是主张立足于"变"而正、变统一,并在宇宙观层面论证"诗变"和"天地运行"规律的同构关系。叶燮按照宏观与微观、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立体审视方法,论证"诗变"发现与诗论家的素质、"诗变"认识与诗学方法的关系。使"诗变论"从对文学活动现象变化的认识到对诗变因素、原因和诗变原理的探索、总结,最终达到对"诗变"的规律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诗学 正变统一 诗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燮对杜诗“意”与“法”的批评
7
作者 周华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3期42-48,共7页
对杜诗“意”与“法”的分析,直到叶燮《原诗》出现才真正达到应有的深度。《原诗》中的“意”主要指向诗人在思维层面的感受能力和构思能力,而“法”则属于语言层面的构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诗歌创作正是二者经营理、事、情的过程。秉承... 对杜诗“意”与“法”的分析,直到叶燮《原诗》出现才真正达到应有的深度。《原诗》中的“意”主要指向诗人在思维层面的感受能力和构思能力,而“法”则属于语言层面的构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诗歌创作正是二者经营理、事、情的过程。秉承着对“意”与“法”的洞见,叶燮对杜甫诗歌的字句和篇章分别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批评,力图还原诗人本“意”,昭彰诗作“法”理。叶燮的批评实践,不仅是从诗歌本位对宋、明、清初诗学风气的有力反拨,更是其诗学理论自立的重要基础,对其后诗学的发展亦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杜甫 杜诗之“意” 杜诗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述评
8
作者 邓心强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7-50,共4页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在文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治学视角等方面都较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于《原诗》批评形态和言说方式的研究成为一大亮点;教育思想、真善美、文化学角度等都开拓和激活了文本的研究空间;文章对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在文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治学视角等方面都较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于《原诗》批评形态和言说方式的研究成为一大亮点;教育思想、真善美、文化学角度等都开拓和激活了文本的研究空间;文章对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论杜甫的缺失、对清代时政的态度及研究范式等进行了反思;在述评的基础上提出叶燮研究有待开垦的空间:比较视角、文体视角和跨学科研究等,认为这可能成为21世纪叶燮研究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初 叶燮研究 反思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燮诗性智慧的生成因素
9
作者 李铁青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叶燮的诗性智慧不仅能够将哲人的智慧与诗人所应具有的生命力、感觉力、想象力和情趣合理地统一起来,以实现诗性与理性的有效互动,而且能够将理论创新与文论家的人格锻造、才胆识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时至当下,从家庭影响、现实激发、文... 叶燮的诗性智慧不仅能够将哲人的智慧与诗人所应具有的生命力、感觉力、想象力和情趣合理地统一起来,以实现诗性与理性的有效互动,而且能够将理论创新与文论家的人格锻造、才胆识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时至当下,从家庭影响、现实激发、文人之间的论争与对话、个人体悟四个方面去探析叶燮诗性智慧的成因,为深度理解叶燮及其文论遗产提供一种有效的视角,有益于当代文论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诗性智慧 家庭影响 现实激发 个人体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的作诗五要
10
作者 黄俊杰 《写作》 2009年第3期3-5,共3页
清人叶燮在推究诗歌本质的思考中,也讨论了诗歌创作所需的一些要素与方法,这些论述主要集中在《原诗·内篇上》中。《原诗》中,理、事、情作为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才、胆、识、力作为创作诗歌的关键主体要素,前人论述已经... 清人叶燮在推究诗歌本质的思考中,也讨论了诗歌创作所需的一些要素与方法,这些论述主要集中在《原诗·内篇上》中。《原诗》中,理、事、情作为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才、胆、识、力作为创作诗歌的关键主体要素,前人论述已经很多了。本文主要围绕叶燮论及作诗时的五点要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质 叶燮 诗歌创作 《原诗》 主体要素 论述 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守中语境中的叶燮审美语言学还原
11
作者 孙振玉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立足于老子语言观的守中论,探讨了叶燮审美意象的语言还原理论。叶燮的语言学还原实现了从语言的理性工具之用,还原为语言的审美理想之境;从语言的审美功用,还原为主体的生命意义。
关键词 老子 守中论 美学理论 叶燮 语言学还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燮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12
作者 李铁青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9期49-50,共2页
叶燮的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整、论述深刻、思想资源丰富,需要我们加以有效利用和继承,以有益于当下的美学建设。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注重审美主体文化美学人格的养成、强调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统一、遵循在承续... 叶燮的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整、论述深刻、思想资源丰富,需要我们加以有效利用和继承,以有益于当下的美学建设。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注重审美主体文化美学人格的养成、强调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统一、遵循在承续传统和开拓创新中"因时而善变"的艺术发展规律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应当给予重视、开掘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美学思想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原诗》的文艺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长青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19-26,共8页
沈珩《原诗叙》指出:“自古宗工宿匠所以称诗之说,仅散见评骘间,一支一节之常者耳;未尝有创辟其识,综贯成一家言,出以砭其迷、开其悟。”这段话基本上说明了叶燮《原诗》文艺美学思想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他不是一支一节对具体作家作品进... 沈珩《原诗叙》指出:“自古宗工宿匠所以称诗之说,仅散见评骘间,一支一节之常者耳;未尝有创辟其识,综贯成一家言,出以砭其迷、开其悟。”这段话基本上说明了叶燮《原诗》文艺美学思想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他不是一支一节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评论,而是在批判复古主义、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斗争中,对诗歌艺术作了探本求源的理论总结。它集中论述了文艺创作论、文艺特征论、文艺风格论、文艺发展论等问题,丰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文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文艺美学思想 《原诗》 文艺特征 诗歌艺术 文艺家 艺术风格 杜甫 艺术家 文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原诗》中的诗歌辨体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兴存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9-103,共5页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规则的清晰认识,以及他通达的文学发展观和尊体与破体相结合的辨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辨体 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佚序辑考
15
作者 李铁青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0-74,92,共6页
作为清初江南诗坛颇具影响力的诗人、诗论家,叶燮十分注重奖掖后进,曾亲自为门下弟子的诗集撰序,对他们叹赏推美,表现出高尚的师者风范,与其在《原诗》中重胸襟、重品量的诗论思想一脉相承。叶燮此类诗集序共六篇,均未见于其目前所存著... 作为清初江南诗坛颇具影响力的诗人、诗论家,叶燮十分注重奖掖后进,曾亲自为门下弟子的诗集撰序,对他们叹赏推美,表现出高尚的师者风范,与其在《原诗》中重胸襟、重品量的诗论思想一脉相承。叶燮此类诗集序共六篇,均未见于其目前所存著述版本中。对此六序加以辑佚和考释,不仅可以了解叶燮撰序的因由及交游情形,还可借以进一步观照其诗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门下弟子 诗集序 成因 诗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与“真”:从叶燮《假山说》看17世纪中国园林假山营造的两种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凯 《美术大观》 202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清初叶燮的《假山说》是一篇罕见的以假山为专题的论辩性文章,批评如“画”而推崇求“真”的园林假山营造观念,对此文的深入理解,需要在更宽泛的中国园林历史语境中,对其中“画”与“真”这两个关键词所体现的不同造园叠山观念及方法加... 清初叶燮的《假山说》是一篇罕见的以假山为专题的论辩性文章,批评如“画”而推崇求“真”的园林假山营造观念,对此文的深入理解,需要在更宽泛的中国园林历史语境中,对其中“画”与“真”这两个关键词所体现的不同造园叠山观念及方法加以细致认识。《假山说》反映出17世纪江南造园叠山的审美观念与营造方式的多样性,并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去理解中国园林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假山营造 17世纪江南 叶燮《假山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原诗》所举杜诗四例疏解
17
作者 张广林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9-62,68,共5页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需要结合杜甫诗歌的原文作全面理解。本文以仇兆鳌《杜诗详注》和杨伦《杜诗镜诠》为参照对四句诗例作详细疏解,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原诗》的诗学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杜诗 诗语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的美学体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朗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3期123-134,共12页
我国古典的唯物主义美学,发展到清代初期,通过同唯心主义、复古主义美学的斗争,并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获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这种理论成果,在叶燮的美学体系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关键词 叶燮 复古主义 中国美学史 艺术创造 艺术意境 艺术风格 艺术创新 王士祯 思想史 审美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创作理论初探——《原诗》理、事、情、才、胆、识、力的关系
19
作者 张炳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5期70-74,共5页
【正】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①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 【正】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①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而论之”的,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只就它的创作论——理、事、情、才、胆、识、力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客观事物 诗歌创作理论 艺术作品 作品完成 创作才能 艺术魅力 叶燮 创作思想 理事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谈杜诗“晨钟云外湿”,对吗?
20
作者 骆正深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3期72-74,共3页
偶然读到古、今人的一些文学理论文章,发觉其中颇有一些凿空附会,以讹传讹的情况,值得引起文学理论界的注意。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在他的《原诗·内篇》中,有一段说杜甫诗的文章,详细赏析了他所谓杜诗一些名句,以此为例证,来阐明他... 偶然读到古、今人的一些文学理论文章,发觉其中颇有一些凿空附会,以讹传讹的情况,值得引起文学理论界的注意。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在他的《原诗·内篇》中,有一段说杜甫诗的文章,详细赏析了他所谓杜诗一些名句,以此为例证,来阐明他的文学理论。兹摘录其中一段如下: 《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句。以晨钟为物而湿乎?云外之物何啻万计,且钟必于寺观,即寺观中,钟之外,物亦无算,何独湿钟乎?然为此语者,因闻钟声有触而云然也。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可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曰‘云外’,是又以目始见云,不见钟,故云“云外”。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杜诗 杜甫诗 诗论 寺观 内篇 夔州 文学理论 意象 注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