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内镜切除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495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于帅霞 黄瑶 +6 位作者 胡晓 傅静 孙华君 唐白杰 唐倩 胥颖 杨旭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7-903,共7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切除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结果 495例患者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3岁)。肿瘤主要位于胃(58.8%)和食管(36.8%),镜下形态以... 目的 探讨经内镜切除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结果 495例患者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3岁)。肿瘤主要位于胃(58.8%)和食管(36.8%),镜下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部分为上皮样细胞肿瘤,部分可见纤维胶原样、黏液样等间质。免疫表型:平滑肌瘤表达α-SMA(98.8%)、desmin(99.3%),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表达CD117(99.4%)、DOG1(97.6%)、CD34(97.0%),神经鞘瘤表达S-100(93.7%)。肿瘤类型以平滑肌瘤(54.1%)与GIST(33.7%)为主,仅12.2%为其他肿瘤。因肿瘤所在解剖学层次不同,多种内镜切除方式皆有应用,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40.5%)、经黏膜下层隧道内镜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17.1%)、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16.5%)、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TR)(13.9%)、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12.0%),层次浅的肿瘤多采用EMR及ESD,肿瘤较深时常用STER、EFTR及ESE。GIST(72.2%)等边界不清的肿瘤切缘阴性率低于平滑肌瘤(92.6%)等边界清楚的肿瘤。结论 经内镜切除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以平滑肌瘤和GIST为主,内镜切除方式多样。病理诊断应以HE形态为核心,同时内镜术式、临床切缘与免疫表型及必要的分子检测等均能发挥重要的鉴别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 内镜下切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病理诊断的新进展
2
作者 李慧 毕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2,共8页
随着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各种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认识进一步深化。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简称第五版WHO)对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分类、分级进行更新和补充,本文根据第五版WHO分类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原发于子宫... 随着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各种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认识进一步深化。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简称第五版WHO)对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分类、分级进行更新和补充,本文根据第五版WHO分类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原发于子宫和近年新发现的几种少见间叶源性肿瘤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临床、病理医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1平滑肌源性肿瘤平滑肌源性肿瘤的亚型繁多,本文重点介绍新近引起重视的几种特殊类型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叶源性肿瘤 诊断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T-CREB融合阳性颅内间叶源性肿瘤MRI特征分析: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3
作者 范凯敏 温家华 +1 位作者 翁军伟 许茂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28,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头痛头晕1月余”入院,间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1次;无其他伴随症状;既往史无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阴性。头颅MRI平扫+增强显示:右侧脑室后角类圆形异常信号结节,大小约为14.7mm×14mm×15.9mm, T1WI低信...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头痛头晕1月余”入院,间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1次;无其他伴随症状;既往史无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阴性。头颅MRI平扫+增强显示:右侧脑室后角类圆形异常信号结节,大小约为14.7mm×14mm×15.9mm, 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考虑脑膜瘤可能。遂行肿瘤全切术,术中内镜下见病灶位于右侧脑室后角,色灰红,血供丰富,与脉络丛粘连紧密。病理学显示肿瘤由圆形细胞团簇构成,周围间质呈现黏液变性,细胞分布稀疏,但血管分布密集(图2)。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中Vimentin、CD163和CD68表达呈阳性反应,Desmin部分阳性,EMA、CD99和P53呈弱阳性。SSTR2、STAT6、Olig-2、GFAP、Syn、CK(AE1/AE3)、S-100和Nestin表达均为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5%,提示肿瘤增殖活性较低。分子检测显示:IDH1外显子4、IDH2外显子4、TERT启动子野生型,BRAF基因串联重复阴性,EWSR1基因重排阳性。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结果,符合颅内非脑膜上皮间叶源性肿瘤,考虑FET-CREB融合阳性间叶源性肿瘤。术后5个月MRI随访结果未见明显复发或转移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间叶源性肿瘤 FET-CREB融合阳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1 位作者 张红生 张荣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0.01);...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0.01);光合速率叶位差、叶龄差和时间差以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最小,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最大。叶位差和叶龄差分别与成熟期单株干重及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和-0.9341**(P<0.01),时间差和光抑制有关。水稻品种抽穗期光合速率及其叶龄差、叶位差和时间差可作为高光效育种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源 光合速率 叶位 叶龄 水稻 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水平对花生叶源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亚萍 陈殿绪 +7 位作者 信彩云 刘俊华 王才斌 孙学武 万书波 冯昊 吴正锋 郑永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731,共5页
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磷对花生叶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中期,施磷可显著增加花生叶源的光合能力,其中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比不施磷处理分别增加11.8%~16.3%、14.3%~20.1%和15.6%~34.1%,碳... 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磷对花生叶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中期,施磷可显著增加花生叶源的光合能力,其中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比不施磷处理分别增加11.8%~16.3%、14.3%~20.1%和15.6%~34.1%,碳氮含量分别增加23.4%~41.5%和13.5%~24.3%;在施磷(P2O3)30~90k·hm-2范围内,上述参数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施磷可提高叶片抗氧化能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11.9%~25.4%、13.5%~20.7%和28.0%~46.7%,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降低11.9%~21.3%。收获期,MDA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生理指标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可能与施磷花生生育后期叶片营养过多转移到荚果出现早衰有关。施磷可显著提高粒叶比,增强叶源生产效率,进而增加荚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源 光合特性 活性氧代谢 粒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冬小麦叶源、库器官生理活性的影响及调控 被引量:25
6
作者 郑飞 臧秀旺 +1 位作者 黄保荣 何钟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3,共5页
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叶源、库器官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叶源、库活性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子粒蔗糖酶的活性 ,降低子粒可溶性糖含量 ,胁迫发生初期子粒ATP酶的活性迅速降低 ;... 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叶源、库器官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叶源、库活性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子粒蔗糖酶的活性 ,降低子粒可溶性糖含量 ,胁迫发生初期子粒ATP酶的活性迅速降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的旗叶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上升。适当的调节剂处理能显著改变高温胁迫条件下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 ,显著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下降 ,延缓叶片衰老的进程 ,对保持叶源、库器官的生理活性有显著的作用 ,协调源库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叶源器官 库器官 调节剂 冬小麦 灌浆期 抗逆性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陆巍 曹树青 +2 位作者 翟虎渠 杨图南 张荣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最小。结果还表明 ,剑叶叶源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利用这种遗传差异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叶源量大的品种是可行的。品种内叶源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变异系数为 6 19%~ 17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源 剑叶 产量性状 单穗重 每穗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玉米源、库生理特性研究 Ⅰ.高油玉米产量受叶源的限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正锋 王空军 +3 位作者 董树亭 胡昌浩 刘鹏 张吉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以大田放任生长的种植密度在开花期减源和半量不饱和授粉的疏库处理,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在1 5株/m2 密度下,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千粒重较低(达显... 以大田放任生长的种植密度在开花期减源和半量不饱和授粉的疏库处理,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在1 5株/m2 密度下,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千粒重较低(达显著水平) ;两类型玉米的单株库容量相当,但高油玉米籽粒灌浆速率低,籽粒充实度低,单粒重对叶源相对减少(剪叶)或相对增多(疏库)的反应更为敏感,产量受到同化产物供应(叶源)相对不足的限制。高油玉米授粉后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均小,叶片含氮量和光合速率均较低,说明其产量受叶源活力(光合速率)小和叶源数量少的双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叶源 籽粒库 生理特性 产量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品种叶源和籽粒库等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庆泉 胡昌浩 +1 位作者 董树亭 王空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484-488,492,共6页
作者综述了近50年来我国玉米品种的更替状况、叶源特性、籽粒库特性和其它影响产量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叶源 籽粒库 生理特性 中国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化控对高产棉田叶源活性和棉铃发育的调节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桂生 陈德华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6-360,共5页
对高产条件下棉株各部位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的研究表明 ,氮钾肥和 DPC化控的协调运用有效地增加了棉铃对位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缩小了中上部、内外围棉铃对位叶 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 Ru BPase)的含量间的差距 ,促... 对高产条件下棉株各部位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的研究表明 ,氮钾肥和 DPC化控的协调运用有效地增加了棉铃对位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缩小了中上部、内外围棉铃对位叶 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 Ru BPase)的含量间的差距 ,促进了棉铃对位叶光合速率的提高 ,增强了棉株叶源特别是“弱势部位”(棉株外围和上部 )叶源的生理活性 ,达到了促进棉株弱势部位铃重提高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肥 化控 高产棉田 叶源活性 棉铃发育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叶转化及其在间叶源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翠翠 邹泓 +2 位作者 刘春霞 齐妍 李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1,共3页
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参与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纤维化过程以及肿瘤的形成和转移。目前的研究使人们对EMT的分子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EMT与肿瘤发生和转移间关系的研究对象... 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参与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纤维化过程以及肿瘤的形成和转移。目前的研究使人们对EMT的分子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EMT与肿瘤发生和转移间关系的研究对象较多集中于上皮源性的肿瘤和细胞系,而近年研究发现EMT也存在于间叶源性的肿瘤中,其分子调控机制与在上皮源性肿瘤中可能不同。本文就EMT的分子机制及其在间叶源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源性肿瘤 上皮间叶转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胃肠道间质瘤型间叶源性肿瘤1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琨 侯英勇 +1 位作者 袁亚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脾脏胃肠道间质瘤型间叶源性肿瘤 脾脏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插方式和施钾量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加威 李娜 +5 位作者 王春雨 张绍文 蒋明金 赵建红 孙永健 马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以施钾量180 kg/hm^2的最高,手插稻以施钾量120 kg/hm^2的最高;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较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更具优势,而手插稻在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机插稻;过高或过低的施钾量均不利于水稻后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手插稻实际产量(12 517.1 kg/hm^2)较机插稻(12 128.3 kg/hm^2)提高了3.21%,机插稻实际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不足,导致穗粒数偏少,施钾能有效提高机插稻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水平对手插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插秧较适宜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机插 手插 施钾量 叶源特征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固氮菌G肥对晚粳稻后期叶源质量的效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润屹 徐素琴 +1 位作者 沈铭 程旺大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8-270,共3页
将共生性广谱生物固氮菌G肥施用于晚粳稻 ,探讨了G肥对晚粳稻灌浆期叶源质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G肥作为种肥和穗肥喷施施用于直播晚粳稻 ,具有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穗肥以化肥尿素施用的效应 ,两者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以... 将共生性广谱生物固氮菌G肥施用于晚粳稻 ,探讨了G肥对晚粳稻灌浆期叶源质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G肥作为种肥和穗肥喷施施用于直播晚粳稻 ,具有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穗肥以化肥尿素施用的效应 ,两者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以及最终产量均无显著差异 ,且施用G肥可减少约 2 0 %的化学氮肥施用。与不施用穗肥对照相比 ,G肥和施氮穗肥两处理均能使灌浆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 ,后期叶片不易早衰 ,有利于直播晚粳稻提高灌浆成熟期叶源质量 ,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最终使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菌G肥 晚粳稻 叶源质量 灌浆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似胃肠间质瘤的胃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徐国蕊 孙武 +2 位作者 刘露 谢天天 刘劲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1-1156,共6页
目的比较发生于胃的类似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1例与GIST类似的胃梭形细胞肿瘤,分析各类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目的比较发生于胃的类似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1例与GIST类似的胃梭形细胞肿瘤,分析各类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结果31例类似GIST的胃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分别为平滑肌瘤14例,炎性纤维性息肉9例,神经鞘瘤5例,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31例与GIST类似的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均表达vimentin,不表达CD117和Dog-1;14例平滑肌瘤弥漫表达α-SMA和desmin;9例炎性纤维性息肉弥漫表达CD34;5例神经鞘瘤弥漫表达S-100,局部表达EMA;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表达α-SMA,局部表达CD34和actin;1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弥漫表达NSE和SOX10,不表达S-100、CD99、CD34、EMA等。31例与GIST类似的梭形细胞肿瘤除1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Ki-67增殖指数约20%,其余Ki-67增殖指数均<10%。结论诊断类似GIST的胃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以及分子病理学特征,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复发的颅内间叶源性肿瘤伴FET∷CREB融合阳性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高敏 王雅杰 +4 位作者 段焕利 曲利娟 赵莉红 熊艳蕾 滕梁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9期1225-1229,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间叶源性肿瘤伴FET∷CREB融合阳性的病理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多次复发的颅内间叶源性肿瘤伴FET∷CREB融合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FISH及NGS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于2008年... 目的探讨颅内间叶源性肿瘤伴FET∷CREB融合阳性的病理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多次复发的颅内间叶源性肿瘤伴FET∷CREB融合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FISH及NGS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于2008年首次在外院行鞍区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后经历肿瘤多次复发及手术伽玛刀治疗。2023年肿瘤再次复发,在我院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颅内间叶源性肿瘤伴FET∷CREB融合阳性,高通量基因测序检出EWSR1∷ATF1融合。从患者第一次手术开始随访至今已196个月,目前患者仍存活。结论颅内间叶源性肿瘤伴FET∷CREB融合阳性形态学表现多样,鉴别诊断困难时可行分子检测明确诊断;该肿瘤易复发,但整体生存期可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源性肿瘤 颅内 FET∷CREB 分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妇科肿瘤3例报告
17
作者 韩娟 冯志娟 +6 位作者 倪俊 李晨霞 龚萍 许丽梅 王娜娜 邢炜 梁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女性患者,多因腹痛、下腹包块首诊于妇科,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从而延误治疗。我科2019年8月~2023年8月诊治3例GISTs,报道如下,旨在探讨GISTs的疾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从而提高妇科医师对GISTs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人群发病率 妇科医师 下腹包块 妇科肿瘤 疾病特点 叶源性肿瘤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肖凯 谷俊涛 +2 位作者 邹定辉 张荣铣 钱维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1-388,共8页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在生育期间于上述性状上多表现正向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大.杂种小麦在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RSP)、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和叶源量(LSC)上的表现也优于亲本.LSC与RSP和PAD呈显著正相关.在群体水平上,杂种和亲本、对照品种单位叶面积的光合速率值(CAP/LAI)相近,表明杂种在CAP上的优势主要起因于其LAI的增大.杂种小麦较亲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可变荧光/最大荧光(FV/FM)比值,这可能是其开花期间午间CAP衰减值低及表现较明显光合优势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改善杂种小麦的光合性能,增加光合产物向收获器官的转运效率,对于椎动杂种小麦在生产中的早日应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净光合速率 群体光合速率 叶源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马大烈 刘晓红 刘保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叶源性肿瘤 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 C-K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白肋烟光合特性及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倪国仕 左梅 +3 位作者 王瑞 吴文昊 向必坤 许自成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58-63,共6页
以鄂烟6号为供试材料,在团棵期至成熟期通过人工遮阴,设置3种透光率水平(100%、80%、60%),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白肋烟光合特性和中性致香成分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率80%处理小区的烟叶单位面积叶源量明显高于对照100%自然... 以鄂烟6号为供试材料,在团棵期至成熟期通过人工遮阴,设置3种透光率水平(100%、80%、60%),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白肋烟光合特性和中性致香成分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率80%处理小区的烟叶单位面积叶源量明显高于对照100%自然光照与60%透光率处理。在遮阴前期,光照强度起主要控制作用,遮阴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小(100%>80%>60%);而遮阴后期,遮阴处理小区环境温度较低,空气湿度与空气中CO_2浓度相对较高,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增加,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100%自然光照(100%<80%<60%),胞间CO_2浓度降低。烟株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较强,长期遮阴能激发其对弱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透光率80%的中性致香成分、感官质量、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整体均优于100%自然光照。但100%自然光强更能提高烟叶中水溶性糖含量,促进烟叶对水溶性氯、钾成分的吸收。总的来看,80%的光照条件下的烟叶品质更好,能满足工业企业的配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光照强度 光合特性 叶源 中性致香成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