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W-CPSO-Fuzzy-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永光 靳筱天 +2 位作者 张志 鹿永宗 潘庆民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83,共9页
为解决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引入自适应权重与Circle混沌映射的PS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AW-CPSO-Fuzzy-PID),并开展基于改进模糊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在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作业过程中... 为解决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引入自适应权重与Circle混沌映射的PS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AW-CPSO-Fuzzy-PID),并开展基于改进模糊PID的茶鲜叶分级输送速度控制。在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作业过程中,当设定输送速度为78.5 mm/s时,每1 ms记录一次,输送速度波动可控制在0.7 mm/s内;改进模糊PID茶鲜叶输送传动系统响应时间比传统PID与模糊PID分别减少81.41%、61.74%;超调量分别降低81.24%、41.82%;采集目标图像平均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5.8、10.4 dB。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寻优性能和收敛速度。研究结果为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鲜叶自动分级系统精确而稳定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由输送速度波动导致的图像模糊问题提供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分级 输送速度 模糊PID控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种砧木茶树与嫁接茶树主要生化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少春 许燕 +5 位作者 李友勇 田易萍 赵才美 孙超 陈春林 朱兴正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为研究砧木茶树与嫁接茶树间香气等生化成分的差异,以砧木茶树云抗10号和以云抗10号为砧木,坝歪茶树王、南迫茶树王、坝歪圆基大叶茶树枝条为接穗的嫁接茶树为试验对象,对其新梢一芽二叶蒸青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 为研究砧木茶树与嫁接茶树间香气等生化成分的差异,以砧木茶树云抗10号和以云抗10号为砧木,坝歪茶树王、南迫茶树王、坝歪圆基大叶茶树枝条为接穗的嫁接茶树为试验对象,对其新梢一芽二叶蒸青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砧木茶树云抗10号新梢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以及酚氨比均高于嫁接茶树,嫁接茶树新梢中氨基酸含量高于砧木茶树。4个茶树新梢样品中共检测得到76种香气物质,砧木茶树云抗10号新梢中有42种,嫁接茶树坝歪茶树王、南迫茶树王、坝歪圆基大叶茶树新梢中分别有40、29、32种,嫁接后茶树新梢中香气物质的数量和丰富程度有所降低。从香气物质的种类看,砧木茶树新梢中碳氢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而嫁接茶树新梢中醇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茶树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喷施簕菜叶面肥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桃 吴逢秋 +3 位作者 黄路生 刘广彬 文晟 兰玉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喷施簕菜(Acanthopanax trifoliatus)叶面肥的可行性以及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使用极飞P20-2019款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簕菜叶面肥喷雾试验,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喷施含量、飞行速度、作业高度对喷雾质量、簕菜产...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喷施簕菜(Acanthopanax trifoliatus)叶面肥的可行性以及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使用极飞P20-2019款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簕菜叶面肥喷雾试验,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喷施含量、飞行速度、作业高度对喷雾质量、簕菜产量及叶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飞行速度和作业高度对喷雾质量影响显著,雾滴沉积密度与沉积量呈现极强正相关;此外,喷施含量、飞行速度、作业高度对簕菜产量、簕菜叶片品质的影响显著。喷施含量为推荐含量的5倍、飞行速度为1.0 m/s、作业高度为2.0 m时,雾滴沉积密度为188.212个/cm^(2),雾滴沉积量为0.269μg/cm^(2)。此时,植保无人机喷施簕菜叶面肥施肥效果最好,相较空白对照组簕菜产量提高27.46%、簕菜叶绿素含量提高33.23%。研究表明,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高含量簕菜叶面肥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簕菜 植保无人机 面肥 绿素 作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整秆立式联合收获机割前剥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刘庆庭 徐鹏 +4 位作者 武涛 邹小平 支腾 张晨琦 李法堂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4-82,共9页
针对现有甘蔗整秆卧式联合收获机存在的整机尺寸较大、易堵塞、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甘蔗整秆立式联合收获机割前剥叶装置。同时,搭建了剥叶性能试验台。基于预试验,以剥净率为试验指标,确定了剥叶辊筒转速、甘蔗喂入量、剥叶元件排... 针对现有甘蔗整秆卧式联合收获机存在的整机尺寸较大、易堵塞、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甘蔗整秆立式联合收获机割前剥叶装置。同时,搭建了剥叶性能试验台。基于预试验,以剥净率为试验指标,确定了剥叶辊筒转速、甘蔗喂入量、剥叶元件排数和剥叶元件周向数目为剥叶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方法研究各因素对剥净率的影响规律。以剥净率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剥叶元件数目为4根/排,剥叶元件排数为3排,剥叶辊筒转速为695 r/min,喂入量为7根,对应的剥净率为97.2%。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剥净率为95.54%,与优化值的相对误差为1.7%。该研究所设计的剥叶装置可实现甘蔗整秆立式收获的割前剥叶,剥叶效果良好,为立式整秆联合收获提供了一种剥叶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收获机 立式收获 整秆收获 装置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笑属21种植物叶片形态特征研究
5
作者 朱报著 徐放 +5 位作者 张卫华 李娜 杨晓慧 杨会肖 廖焕琴 白青松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以含笑属21种植物秋季叶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等13个指标及叶色进行测定,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不同含笑属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及叶色观赏特性。结果表明:21种含笑属植... 以含笑属21种植物秋季叶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等13个指标及叶色进行测定,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不同含笑属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及叶色观赏特性。结果表明:21种含笑属植物叶片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在18.66%~56.73%,叶片形态变异丰富,13个叶片形态指标间差异明显且相关性较强;前2个主成分可反应表型性状85%的信息,叶面积、叶周长和叶宽是造成含笑属植物叶片变异的主要因素;根据叶片形态将21个含笑属植物聚为4类,通过对21种含笑属植物叶色进行研究发现,除广东含笑叶色呈红褐色外,其他均呈现不同深浅的绿色。21种含笑属植物叶片变异较丰富,叶色观赏性较强,可为含笑属植物分类、园林树种配置模式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笑属 秋季 形态变异 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6
作者 赵辉 刘新涛 +5 位作者 倪云霞 王婧 贾敏 赵新贝 何碧珀 刘红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7,共9页
为筛选芝麻叶部病害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法和相对抗病性指数对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部病害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叶部病害抗性普遍较差,未出现免疫和高抗类型,抗病种质资源占比较低,仅为7.22%;感病品种占比较高。... 为筛选芝麻叶部病害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法和相对抗病性指数对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部病害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叶部病害抗性普遍较差,未出现免疫和高抗类型,抗病种质资源占比较低,仅为7.22%;感病品种占比较高。江汉夏芝麻区抗性材料数量和比例最高,其次为黄淮夏芝麻区。供试材料中抗病种质仅有13份,分别为:南召农家种,‘鸭嘴芝麻’(ZZM1054),‘ZZM0927’‘观音麻’(ZZM1271),‘独苔’(ZZM1224),‘ZZM03846’‘ZZM02488’,野芝麻(WZM03156),‘野芝1号’‘豫芝4号’(ZZM03410),‘独脚黄’(ZZM1250),‘襄芝2号’和修武农家种,农家种中抗性材料的数量和比例高于现代培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茎叶并联变异差异表达基因的WGCNA分析
7
作者 翟秀明 李解 +4 位作者 肖富良 唐敏 曾乐武 侯渝嘉 汤燚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14,共13页
茶树茎叶并联突变是一种新型变异,是开发芽头茶、特异性茶产品以及食用观赏两用茶的优质材料。因此,研究茶树产生并联变异的原因,挖掘其关键控制基因,可为当前茶树育种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新的靶点。以发生并联变异的茶树茎叶为研究材料,... 茶树茎叶并联突变是一种新型变异,是开发芽头茶、特异性茶产品以及食用观赏两用茶的优质材料。因此,研究茶树产生并联变异的原因,挖掘其关键控制基因,可为当前茶树育种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新的靶点。以发生并联变异的茶树茎叶为研究材料,以正常茎叶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进行组织结构观察,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技术,挖掘茶树发生茎叶并联现象的关键控制基因。组织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并联变异除了可以增加茶叶芽头数量,提高产量以外,还可有效增加茶树茎叶导管面积和导管数量,提升茶树光合能力及抗逆性。转录组测序研究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和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两个通路上,分析挖掘关键基因9个。WGCNA共鉴定到26个共表达模块,挖掘性状相关特异性模块2个,筛选核心基因8个。这17个关键控制基因通过3种形式进行调控:ABCB(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和ABCC(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家族、RAC3(RAC family small GTPase3)、FKBP(FK506-binding proteins)主要通过参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途径调控茶树新梢细胞分裂、分化;ABCG34(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34)、CDPK2(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2)、KCS2(β-ketoacyl-CoA synthase2)、LAC11(Laccase11)、EP1(Epidermis-specific secreted glycoprotein1)、LTP(Lipid transfer protei)等基因介导参与了茶树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的生物合成,通过调控细胞壁的合成及延展方向等调节细胞形态发生,从而实现茶树茎、叶脉的并联分化;二甲基甲萘醌甲基转移酶以及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则通过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最终导致茶树茎叶并联这一表观形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并联 转录组 WGCNA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INS紧组合变分贝叶斯自适应滤波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天河 王森 代培培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超宽带(UWB)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紧组合在实际环境中面临非线性误差和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分贝叶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VBAKF)的UWB/INS紧组合导航算法:通过引入变分贝叶斯方法,自适应调整系统噪声统计特性未知情况下的滤波精度... 针对超宽带(UWB)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紧组合在实际环境中面临非线性误差和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分贝叶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VBAKF)的UWB/INS紧组合导航算法:通过引入变分贝叶斯方法,自适应调整系统噪声统计特性未知情况下的滤波精度,提升滤波性能,并引入高程约束模型,增强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建立UWB/INS紧组合模型,给出VBAKF滤波算法,对比分析VBAKF与传统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KF)的状态估计性能差异。实验结果显示,VBAKF方法在东、北、天方向的定位精度相比于传统方法可分别提高16.13%、21.43%和6.25%,表明VBAKF方法能显著提高系统状态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UWB/INS组合导航系统在实测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贝 超宽带(UWB) 惯性导航系统(INS) 紧组合 组合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倒二叶叶鞘的转录组分析
9
作者 黄福灯 吴春艳 +4 位作者 郝媛媛 韩一飞 张小斌 孙会锋 潘刚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74,共12页
【目的】探明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粳稻品种秀水134种植在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的渗漏池中,选取抽穗后第10天的倒二叶叶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鉴定叶鞘对氮素响应... 【目的】探明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粳稻品种秀水134种植在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的渗漏池中,选取抽穗后第10天的倒二叶叶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鉴定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结果】转录组数据比较分析显示,三种氮素水平间存在179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HN与MN、MN与LN、以及HN与LN组间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数分别为312个和155个,263个和160个,1059个和542个。三种施氮水平间的共有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5个和53个,涉及营养元素吸收和转运、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植物激素响应以及光调控等生理生化过程。基于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途经分析,最终鉴定出参与氮素利用及光合作用的已知功能基因分别为6个和4个,以及50个功能未知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在倒二叶叶鞘的氮素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叶鞘对不同氮素水平响应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在氮素利用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二 氮肥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茗科1号’茶鲜叶转录和代谢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10
作者 陈林 项丽慧 +2 位作者 宋振硕 陈键 张应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为挖掘乌龙茶品种鲜叶的特征特性,以绿茶品种‘福鼎大毫茶’一芽二叶或三叶为对照(CK),分析比较了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一芽二叶或三叶(TM)与中小开面二至四叶(MM)在转录和代谢水平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茶树品种特性和采摘标... 为挖掘乌龙茶品种鲜叶的特征特性,以绿茶品种‘福鼎大毫茶’一芽二叶或三叶为对照(CK),分析比较了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一芽二叶或三叶(TM)与中小开面二至四叶(MM)在转录和代谢水平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茶树品种特性和采摘标准为影响茶鲜叶转录和代谢轮廓的重要因素,其中CK、TM和MM的转录与代谢轮廓相互间均有良好的模式区分。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代谢物的富集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M vs CK与MM vs TM的差异表达基因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方面存在不同的GO功能富集模式,且前者拥有较多的生物过程和较少的细胞组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苯丙素的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分别是TM vsCK、MM vs TM在2种组学分析中的前20条共有KEGG富集代谢通路。TM vs CK中L-苯丙氨酸、反式肉桂酸和4-胍基丁酸丰度的显著降低,以及MM vs TM中胆碱丰度的显著提高和L-苯丙氨酸、L-色氨酸、L-高丝氨酸丰度的显著降低均与相应共富集代谢通路中多个基因的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密切相关。此外,MM vs TM中脱落酸丰度的显著提高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和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的显著上调表达高度相关。这可为阐明‘茗科1号’茶鲜叶生物学特征及其多茶类兼制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转录组 代谢组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中11种多酚的含量
11
作者 张岩 刘庆焕 +1 位作者 李冬冬 傅予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9-552,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中儿茶素、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瑞诺苷、番石榴苷、萹蓄苷、杨梅素、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cl...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中儿茶素、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瑞诺苷、番石榴苷、萹蓄苷、杨梅素、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11种多酚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7.69%~101.98%,RSD 1.61%~1.9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番石榴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提取物 多酚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与快速傅里叶卷积增强的壁画修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永 张世龙 杜婉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算法在壁画修复时,存在全局语义一致性约束不足及局部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修复后的壁画易出现边界效应和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与快速傅里叶卷积增强的壁画修复方法.首先,设计基于Transformer...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算法在壁画修复时,存在全局语义一致性约束不足及局部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修复后的壁画易出现边界效应和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与快速傅里叶卷积增强的壁画修复方法.首先,设计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全局语义特征修复模块,利用双向自回归机制与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ing,MLM),提出改进的多头注意力全局语义壁画修复模块,提高对全局语义特征的修复能力.然后,构建了由门控卷积和残差模块组成的全局语义增强模块,增强全局语义特征一致性约束.最后,设计局部细节修复模块,采用大核注意力机制(large kernel attention,LKA)与快速傅里叶卷积提高细节特征的捕获能力,同时减少局部细节信息的丢失,提升修复壁画局部和整体特征的一致性.通过对敦煌壁画数字化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修复性能更优,客观评价指标均优于比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修复 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 掩码语言模型 快速傅里卷积 语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芹菜叶粉品质及加工特性影响研究
13
作者 刘琳琳 李诗雨 +2 位作者 吕铭守 孙冰玉 石彦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6,共8页
芹菜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维生素C、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芹菜茎中的含量,同时芹菜叶中含有大量酸性成分,具有平肝降压的功效。但由于芹菜叶易腐烂,储存期较短,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该实验以芹菜叶为原料制备速溶芹菜叶粉... 芹菜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维生素C、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芹菜茎中的含量,同时芹菜叶中含有大量酸性成分,具有平肝降压的功效。但由于芹菜叶易腐烂,储存期较短,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该实验以芹菜叶为原料制备速溶芹菜叶粉,通过研究柠檬酸添加量、浸泡时间、漂烫温度、漂烫时间等前处理条件对芹菜叶护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前处理条件。在最优前处理条件下对芹菜叶进行超微粉碎,研究超微粉碎对芹菜叶粉品质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芹菜叶最优的前处理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0.85%、浸泡时间5 min、漂烫温度90℃、漂烫时间1.6 min。在最优前处理条件下,芹菜叶超微粉碎至300目时,可获得品质较好、速溶率较高的芹菜叶粉制品。该研究充分利用芹菜叶资源,为芹菜叶深加工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超微粉碎技术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rcy-Forchheimer方程的雪茄烟叶多孔介质建模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李庆 邱恒荣 +3 位作者 杨辉昌 王新旺 李文卿 叶大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6,185,共9页
在雪茄烟叶晾房的流场模拟中,对内部烟叶的处理是影响数值模拟精度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模型复杂程度,提高求解效率,使用多孔介质模型简化烟叶是常用方法。为探究不同的建模方法对气流阻力模拟精度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3种多孔介质... 在雪茄烟叶晾房的流场模拟中,对内部烟叶的处理是影响数值模拟精度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模型复杂程度,提高求解效率,使用多孔介质模型简化烟叶是常用方法。为探究不同的建模方法对气流阻力模拟精度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3种多孔介质模型,并考虑烟叶形态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对比结果显示:各向异性多孔介质模型在x、y、z方向上压降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45%、-0.25%和3.92%,误差水平显著低于各向同性多孔介质模型。在流场数值模拟中,各向异性多孔介质模型,在不同位置上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12%、4.67%和2.95%。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烟叶对气流流动的阻碍作用,并且对于气流从不同方向流经烟叶以及烟叶形态变化导致的气流阻力变化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多孔介质 压降 数值模拟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桤叶唐棣火疫病的发生与鉴定
15
作者 韩丽丽 陈卫民 +2 位作者 王杰花 雷荣 吴品珊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5-329,379,共6页
2023年6月,在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改良场果园种植的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观察到疑似感染梨火疫病的症状。采集疑似病组织进行室内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鉴定、致病性测定、烟草过敏性反应以及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及... 2023年6月,在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改良场果园种植的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观察到疑似感染梨火疫病的症状。采集疑似病组织进行室内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鉴定、致病性测定、烟草过敏性反应以及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与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一致,室内桤叶唐棣叶片针刺接种结果显示,病菌沿叶片主叶脉向四周扩散侵染,叶柄处有菌脓产生;烟草过敏性反应明显;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梨火疫病菌位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综上可确定桤叶唐棣上分离到的菌株为梨火疫病菌。此为桤叶唐棣火疫病在中国的首次发生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疆 唐棣 梨火疫病菌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留叶数互作对红花大金元上部叶质量和可用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德勋 刘心亚 +5 位作者 李娟 赵园园 夏玉兰 杨帆 赵东杰 史宏志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为探究施氮量与留叶数互作对红花大金元上部叶质量和可用性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设置了施氮量为90、108和126 kg/hm^(2),留叶数为16、18、20和22片/株的双因素田间试验,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相同留叶数水平下,随着施氮量水... 为探究施氮量与留叶数互作对红花大金元上部叶质量和可用性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设置了施氮量为90、108和126 kg/hm^(2),留叶数为16、18、20和22片/株的双因素田间试验,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相同留叶数水平下,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上部叶的产量和产值增加,烟碱、总氮、钾离子含量总体升高,糖碱比总体下降,中等施氮量水平下感官品质总分相对较高;中、高氮处理的各种致香成分含量和香气成分总量相比低氮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同施氮量水平下,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上部叶的单叶重和产量显著下降,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先升高后降低,烟碱、总氮和氯离子含量下降,总糖、还原糖和钾离子含量增加,糖碱比和钾氯比显著上升;香气成分总量、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随着单株留叶数的增加而下降,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和茄酮含量则升高;中、高施氮量水平下均以留叶数为18片/株的感官评分总分最高。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部分香气物质含量有显著影响,施氮量108 kg/hm^(2)+留叶数18片/株为较合理的栽培组合,上部叶的产值高、感官品质优、中性香气物质足、工业可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大金元 施氮量 上部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位点qTsmv-3候选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17
作者 林静 史晓蕾 +6 位作者 徐俊杰 于翠红 曹志敏 唐晓东 杨春燕 张孟臣 闫龙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MV)相关基因功能,为培育抗SMV品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前期构建抗SMV位点qTsmv-3的近等基因系和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6个MATE候选基因在抗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和鉴定。在大豆基因组中预测到128个MATE家族基因... 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MV)相关基因功能,为培育抗SMV品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前期构建抗SMV位点qTsmv-3的近等基因系和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6个MATE候选基因在抗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和鉴定。在大豆基因组中预测到128个MATE家族基因,可分成5个亚家族。qTsmv-3位点的6个MATE候选基因均位于第Ⅰ亚家族,根据公共数据显示它们的表达量或表达部位存在显著差异,Glyma.03G005600在地上部叶和茎中整体表达量最高,Glyma.03G005800在地下部根和根瘤中整体表达量最高。qTsmv-3近等基因系接种SMV后,与#NIL-SMC家系相比,GmICS1和GmPR1在#NIL-NC中的表达量分别上调2.40,15.16倍,SMV浓度降低70%,表明qTsmv-3位点的抗性与水杨酸(SA)介导的抗病通路相关。此外,6个MATE候选基因仅有Glyma.03G005300和Glyma.03G005600的表达量在近等基因系间出现显著差异,分别下调表达61.0%,82.1%。综合考虑6个MATE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对SMV侵染后的响应,Glyma.03G005600可能为qTsmv-3位点的关键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携带Glyma.03G005600的转基因拟南芥(OE_MATE)受UV-B胁迫后,AtICS1和AtPR1的表达量比野生型(WT)分别显著上调4.22,9.12倍,说明Glyma.03G005600能够显著促进或影响SA信号通路上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初步证实Glyma.03G005600是抗SMV位点qTsmv-3的关键调控基因,为克隆抗SMV关键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抗病候选基因 MATE qTsmv-3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酶法脱胶的玉米苞叶纤维的性能分析
18
作者 田英华 王男 +2 位作者 夏超越 吴红艳 陈美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了提升废弃玉米苞叶的利用率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采用复合酶对玉米苞叶进行脱胶处理,探究酶法脱胶对玉米苞叶纤维理化特性的影响,并测试玉米苞叶的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结晶度、红外光谱、断裂强度等。结果表明:玉米苞叶中胶质... 为了提升废弃玉米苞叶的利用率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采用复合酶对玉米苞叶进行脱胶处理,探究酶法脱胶对玉米苞叶纤维理化特性的影响,并测试玉米苞叶的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结晶度、红外光谱、断裂强度等。结果表明:玉米苞叶中胶质主要组分为脂蜡质、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胶质含量约为80%,大量的胶质黏附在纤维上,纤维黏结形成了片状结构;酶处理后大量胶质从纤维上脱除,纤维素含量提高至47.48%,玉米苞叶纤维表面较为光滑平整,结晶度由29.54%提升为43.17%,纤维的断裂强度可达16.46 cN/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苞纤维 复合酶法 脱胶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扬矿泵内导叶时序效应
19
作者 吴贤芳 王美意 +3 位作者 刘厚林 谈明高 吴登昊 朱新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5-2983,共9页
为研究导叶时序效应对固液两相流扬矿泵的影响规律,以1台两级扬矿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ANSDEM耦合法并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了扬矿泵内粗颗粒固液两相流及其磨损特性,分析了0°、22.5°和45°这3种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曲... 为研究导叶时序效应对固液两相流扬矿泵的影响规律,以1台两级扬矿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ANSDEM耦合法并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了扬矿泵内粗颗粒固液两相流及其磨损特性,分析了0°、22.5°和45°这3种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曲线、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性、壁面磨损和内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液两相工况下,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未产生显著影响,3组时序方案下扬程和效率的最大波动幅度不超过0.47%;随着导叶时序角度增大,泵内高速颗粒数量增多,进而导致颗粒的平均过泵速度增大,最大涨幅为1.20%;增大导叶时序角度能够降低泵内颗粒碰撞总次数,最大降幅为3.17%;增大导叶时序角度,泵内壁面受到的总磨损量逐渐降低,最大降幅为2.30%,在次级泵段,次级叶轮叶片、次级导叶叶片和次级导叶前盖板受到的磨损降幅较明显,最大降幅分别为6.07%、7.19%和7.67%。增大导叶的时序角度能够减小次级叶轮叶片内低速颗粒的数量,优化次级导叶叶片内颗粒体积分数的分布结构,提升扬矿泵内颗粒的通过性能,降低泵内堵塞,减轻壁面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泵 时序 数值模拟 固液两相流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沙棘叶多酚工艺及其抗氧化和降脂活性研究
20
作者 肖付才 邢晓轲 +1 位作者 李颖奎 黄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1340,共10页
优化沙棘叶多酚(Hippophae rhamnoides leaf polyphenols,HRLP)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与降脂活性。研究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HRLP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优化沙棘叶多酚(Hippophae rhamnoides leaf polyphenols,HRLP)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与降脂活性。研究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HRLP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最优提取条件得到的HRLP进行体外实验来验证其抗氧化和降脂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42 min、温度61℃、功率410 W、料液比1∶47(g/mL)条件下多酚提取量最高,可达到18.07±0.74 mg/g。在此条件下得到的HRLP对ABTS、DPPH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0.11、0.25、0.54 mg/mL,对铁离子还原能力约为维生素C的1/6。降脂活性研究发现,HRLP最大油脂吸附量为38.7 mg/g,胆汁酸吸附率为62.45%,胰脂肪酶抑制活性IC50为0.85 mg/mL。HRLP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HRL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与降脂活性。该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实现HRLP的高效制备,为HRLP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多酚 超声提取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