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枫香叶片变色期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雄盛 尹国平 +5 位作者 肖玉菲 蒋燚 王仁杰 黄荣林 姜英 王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0-1720,共11页
枫香因其树形优美,入秋后叶色红艳或橙黄,极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景观生态树种。为了解枫香叶片变色及其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该文以枫香5个叶片变色期叶片混合样品为材料,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平台)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 枫香因其树形优美,入秋后叶色红艳或橙黄,极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景观生态树种。为了解枫香叶片变色及其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该文以枫香5个叶片变色期叶片混合样品为材料,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平台)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1.04 Gb的高质量数据,从中鉴定出全长非嵌合序列563 180条,通过聚类和去冗余,获得27 269条高质量全长转录本。在27 269条全长转录本中预测到2 035条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检测出14 89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和1 856个转录因子。(2)基因注释结果表明,NR、GO、COG、KEGG等8个数据库共注释了24 857条转录本,KEGG数据库共获得了124个条代谢途径,主要有核糖体、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等,在类黄酮和叶绿素代谢途径中分别有49和71个转录本参与。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枫香叶片变色期转录组信息以及功能特性,为后续研究枫香叶片变色分子机制、色素代谢合成途径和调控、相关功能基因克隆以及叶色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 叶片变色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 长转录组 基因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牡丹岭典型阔叶树叶变色期高光谱及红边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少平 吴正方 赵云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4-591,共8页
以长白山牡丹岭典型阔叶木本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冠层高光谱和微分光谱数据确定叶变色期,利用红边参数建立光谱与叶变色期的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冠层高光谱反射比曲线可以准确反映植被秋季叶变色期的变化,并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叶开... 以长白山牡丹岭典型阔叶木本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冠层高光谱和微分光谱数据确定叶变色期,利用红边参数建立光谱与叶变色期的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冠层高光谱反射比曲线可以准确反映植被秋季叶变色期的变化,并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叶开始变色期——叶全部变色期——干枯但不落叶,叶开始变色期——部分变黄并开始落叶——未完全变黄但落叶结束,叶开始变色期——叶全部变色期——落叶;一阶微分光谱曲线与高光谱曲线线能够更清晰的显示出叶开始变色期和叶完全变色期的具体日期;建立红边参数—叶变色期的反演模型,R2均在0.9以上,且不同植被适合不同形式的拟合方程.对利用遥感方法定量监测山地秋季物候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物候 变色 高光谱 微分光谱 红边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调节物质对豆梨叶变色期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邱玉宾 张海良 +2 位作者 杨志莹 魏海霞 赵庆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通过研究外源调节物质对豆梨叶色变化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豆梨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豆梨‘首都’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和配比外源调节物质的组合处理,研究其对豆梨叶变色期、光合作用、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通过研究外源调节物质对豆梨叶色变化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豆梨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豆梨‘首都’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和配比外源调节物质的组合处理,研究其对豆梨叶变色期、光合作用、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叶面喷施0.5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1500 mg/L微肥+8000 mg/L蔗糖+20 mL/L白醋处理(T3)更能有效延长豆梨叶观赏期,观赏期可达29 d。各处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T3处理Pn和Gs分别比对照增加8.32%、6.78%,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T3处理10月14日叶片即开始变色,整个变色期花色苷变化曲线与其它处理及对照差异明显。一定时间内可溶性糖含量先缓慢上升,后明显上升,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T3处理可溶性糖净增长量最大。综之,豆梨叶面喷施0.5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1500 mg/L微肥+8000 mg/L蔗糖+20 mL/L白醋更能提高植株的光合性能、有效调控叶片各类色素的比例及组成、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继而延长落叶期、利于花色苷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调节物质 豆梨 变色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5种植物叶变色盛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容文婷 邢福武 易绮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4-582,共9页
叶变色盛期是植物生长季结束时的重要物候指标。为探究澳门地区气候因子对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影响,利用3个固定物候监测样地2012-2018年的物候资料和气象数据,对5种野生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前期各种气候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 叶变色盛期是植物生长季结束时的重要物候指标。为探究澳门地区气候因子对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影响,利用3个固定物候监测样地2012-2018年的物候资料和气象数据,对5种野生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前期各种气候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叶变色盛期不同,集中在12月的有山乌桕(Sapium discolor)、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和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ense),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的叶变色盛期在5月,秤星树(Ilex asprella)集中在1月。不同样地共有种叶变色盛期不同,大潭山样地秤星树的叶变色盛期显著早于九澳山样地,松山样地假苹婆的叶变色盛期显著早于大潭山样地。叶变色盛期与春夏季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秋冬季的呈负相关。叶变色盛期与冬、春季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夏、秋季的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植物的叶变色盛期亦有显著相关性。温度是影响这5种植物叶变色盛期最主要的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 气候因子 植物物候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园林树木叶片秋季变色期的呈色机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萌 常格 +3 位作者 王琦 李娟娟 路斌 路丙社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叶片秋季变色期的呈色机理,以4种树木秋季变色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各树种在变色期叶色参数(L*、a*、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可溶性...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叶片秋季变色期的呈色机理,以4种树木秋季变色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各树种在变色期叶色参数(L*、a*、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可溶性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叶色参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在秋季整个叶色变化过程中4个树种叶片呈现不断变红的趋势,主要是由可溶性糖不断积累促进花色素苷合成,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之比不断上升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 叶色参数 色素含量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生长期叶色变红规律及生理特性
6
作者 原阳晨 庞久帅 +5 位作者 于海东 张江 陈会敏 张冰颖 刘佳林 霍巍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研究蒙古栎叶片色彩生理物质的变化,为选育蒙古栎新品种和丰富彩叶树种资源提供依据。以幼叶期(S1)、绿叶期(S2—S4)、变色期(S5)和红叶期(S6)蒙古栎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各时期的色素、叶色参数、渗透调节物质、氮(N)、磷(P)、抗氧化酶... 研究蒙古栎叶片色彩生理物质的变化,为选育蒙古栎新品种和丰富彩叶树种资源提供依据。以幼叶期(S1)、绿叶期(S2—S4)、变色期(S5)和红叶期(S6)蒙古栎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各时期的色素、叶色参数、渗透调节物质、氮(N)、磷(P)、抗氧化酶和丙二醛(MDA),探讨色素、叶色参数与其他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在叶片变色期,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花青素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叶绿素呈上升趋势,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变化较小。2)在变色期,红绿色(a^(*))明显上升,色彩亮度(L^(*))、黄蓝色(b^(*))、饱和度(C)先下降后上升,色泽(H)与色光值(s)急剧上升,色角度(h)大幅下降。3)N、P含量整体下降,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在变色期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过氧化物酶(POD)变化幅度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整体平缓上升,过氧化氢酶(CAT)和MDA在变色期大幅上升。4)花青素与a^(*)极显著正相关,两者都与脯氨酸和花青素/叶绿素的比值极显著正相关,与MDA、SOD显著正相关,与N、叶绿素显著负相关,与P负相关。5)主成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最大,花青素/叶绿素的特征向量最大。叶绿素降解,花青素积累,花青素/叶绿素上升是蒙古栎叶色变红的主要生理因素,变色期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N、P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增强协同促进花青素合成和叶片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叶色 花青素 叶绿素 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植物园主要观赏植物春花期和秋叶期的过程模拟
7
作者 唐菱珮 陈效逑 +1 位作者 钱思蔚 莫志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9-658,共10页
为了准确地模拟观赏植物春花期和秋叶期的发生时间,揭示城市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并预测赏花和观叶的最佳时机,利用统一促进模型、统一冷激模型与日最低温–光周期耦合模型,分别模拟北京植物园1979—2019年20种春花植物开花期... 为了准确地模拟观赏植物春花期和秋叶期的发生时间,揭示城市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并预测赏花和观叶的最佳时机,利用统一促进模型、统一冷激模型与日最低温–光周期耦合模型,分别模拟北京植物园1979—2019年20种春花植物开花期和10种秋叶植物叶变色期的年际变化,并评价最优模型模拟与预测的误差。结果表明,园林观赏植物春季开花期的发生主要受生态休眠期和生长期促进温度驱动,内休眠期冷激温度需求没有对春季开花期的发生起到限制作用;观赏植物秋季叶始变色期的发生主要受温度降低诱发叶片衰老的过程驱动,叶全变色期的发生主要受光周期缩短诱发叶片衰老的过程驱动。开花始期和开花盛期模拟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7和3.2 d,且这两个物候期的模拟误差具有较好的种间同步性;叶始变色期和叶全变色期模拟的平均RMSE分别为9.4和5.6 d,而这两个物候期之间的模拟误差不具有种间同步性;物候模型对各种植物开花日期和叶变色日期模拟的RMSE与其年际波动标准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优春季和秋季物候过程模型的外推检验与模拟检验的RMSE数值相近,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时序美 开花始期和 叶始变色期和全变色期 气候驱动 过程模拟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于三个成熟期的番石榴对贮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反应
8
作者 Vazqaez-Ochoa R.I. 陈里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0年第4期24-25,共2页
采后番石榴贮藏在3.5、7或11℃和80%或88%相对湿度时,收获时的成熟度影响其贮藏寿命。根据果实硬度、pH、可滴定酸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失重确定果实品质。仅有在绿熟期收获、贮藏在3.5或7℃下的果实出现冷冻伤害。在11... 采后番石榴贮藏在3.5、7或11℃和80%或88%相对湿度时,收获时的成熟度影响其贮藏寿命。根据果实硬度、pH、可滴定酸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失重确定果实品质。仅有在绿熟期收获、贮藏在3.5或7℃下的果实出现冷冻伤害。在11℃下贮藏的果实因真菌的侵染而缩短贮藏时间。于变色期收获的果实贮藏在7℃和80%相对湿度下3周的处理效果最好,这些果实解除贮藏5天后具良好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成熟 果实硬度 番石榴果实 可滴定酸度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贮藏温度 抗坏血酸 贮藏寿命 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叶面追肥
9
作者 刘汝温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2年第8期15-15,共1页
1 苗期追肥 可用0.20%~0.30%硅酸亚铁加1%尿素水溶液,每亩(1亩=667平方米)喷施50干克,可促苗早发健壮,多分枝。
关键词 茄子 叶面追肥 现蕾 结果 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叶面追肥
10
作者 刘汝温 《河北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15-15,共1页
1 苗期追肥 可用0.2%~0.3%硅酸亚铁加1%尿素水溶液,每亩(1亩=667平方米)喷施50公斤,可促苗早发健壮,多分枝。 2 现蕾期追肥 亩喷0.2%硼酸和1%硫酸锌混合液50公斤,可促进开花结果,减少落花落果,同时还能兼防治叶斑病。 3
关键词 茄子 叶面施肥 现蕾 结果 变色 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仙花的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李晓晨 《现代园艺》 2007年第6期18-19,共2页
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又称变色绣球、紫绣球、草绣球,虎耳草科八仙花属灌木,叶片翠绿,花色鲜艳,观赏期长,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 八仙花 技术 栽培 虎耳草科 绣球 观赏 变色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奇树
12
作者 赵文英 《林业与生态》 2003年第7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变色 云南宣威市 栓皮栎 发芽叶 阴柔之美 汛情 洪水 树高 季节交替 永乐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