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嘉莹诗词中的生命书写——以《迦陵诗词稿》为例
1
作者 李伊 《今古文创》 2025年第6期4-7,共4页
生命意识强调主体对自我生命,乃至对其他生命进行主动自觉地生命关怀与反思,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则是对生死观和生命价值观的探寻,以及相应生命策略的选择。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在经历人生四个阶段的磨砺之后,其生命意识由最初模糊不定、关... 生命意识强调主体对自我生命,乃至对其他生命进行主动自觉地生命关怀与反思,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则是对生死观和生命价值观的探寻,以及相应生命策略的选择。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在经历人生四个阶段的磨砺之后,其生命意识由最初模糊不定、关注“小我”、寻求佛道超脱避世,逐渐转向清醒有为、关注“大我”、以儒家“入世”为主导的大生命观。《迦陵诗词稿》集中显示出她人格独有的“弱德之美”。古典诗词不仅是她遭遇苦难时通向心灵安宁的摆渡船,更是她灵魂的避难所。因此她“莲实有心应不死”,愿倾尽所有将世人接引到诗词的世界中来,使读者感受生命的力量,将中华古典诗词的美好代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叶嘉莹 《迦陵诗词稿》 弱德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燃那盏明灯——读《叶嘉莹说诗讲稿》有感
2
作者 付岩 《华北电业》 2024年第3期74-75,共2页
2024年正月十五央视元宵节晚会,一首吟唱《诗经·小雅·鹿鸣》,看得我很是激动,终于看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大舞台了。《鹿鸣》是周天子宴请群臣嘉宾时演奏所用的曲目,特别适合欢乐的节日现场。而我对于诗经、唐诗宋词等传... 2024年正月十五央视元宵节晚会,一首吟唱《诗经·小雅·鹿鸣》,看得我很是激动,终于看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大舞台了。《鹿鸣》是周天子宴请群臣嘉宾时演奏所用的曲目,特别适合欢乐的节日现场。而我对于诗经、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唐诗宋词 《鹿鸣》 周天子 中国传统文化 《诗经·小雅·鹿鸣》 元宵节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巧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4,共7页
著名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 ,著作丰硕 ,阐发问题精微深刻 ,见解新颖独到。但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叶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探讨并不多 ,从比较诗学角度探讨的就更少了。事实上 ,在中西比较诗学... 著名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 ,著作丰硕 ,阐发问题精微深刻 ,见解新颖独到。但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叶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探讨并不多 ,从比较诗学角度探讨的就更少了。事实上 ,在中西比较诗学方面 ,叶先生不仅有大量的批评实践 ,也提出了一些理论主张。本文将叶先生关于中西比较诗学方面的观点大致总结为三个方面 ,并认为这些观点有其特点、价值 ,对当前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新诗学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诗学理论 中西比较 比较诗学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诗学 诗学体系 陆学 事实 理论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与《古诗十九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幼良 蒋晓城 《云梦学刊》 2004年第3期22-25,共4页
叶嘉莹的《古诗十九首》研究既具备传统的品格,又具有现代的意识,融通古今、学贯中西的襟怀和识见,使她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始终坚持感性与知性的结合,品与鉴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美学追求,在当代诗歌研究史上独树一帜,影响... 叶嘉莹的《古诗十九首》研究既具备传统的品格,又具有现代的意识,融通古今、学贯中西的襟怀和识见,使她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始终坚持感性与知性的结合,品与鉴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美学追求,在当代诗歌研究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古诗十九首》研究 学贯中西 感性与知性 品与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身世千秋业 谁向斯编识苦辛——叶嘉莹旧体诗词曲创作集版本述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7,共10页
国际知名汉学家叶嘉莹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与其擅长旧体诗词曲创作密不可分。叶嘉莹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旧体诗词曲,至今笔耕不辍,其作品自1953年首次结集以来,海内外共有13个版本问世。我们在对各版本一一比勘爬梳地... 国际知名汉学家叶嘉莹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与其擅长旧体诗词曲创作密不可分。叶嘉莹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旧体诗词曲,至今笔耕不辍,其作品自1953年首次结集以来,海内外共有13个版本问世。我们在对各版本一一比勘爬梳地溯源流、辨得失的同时,更应关注到中华旧体诗词的创作与传播,已日渐成为凝聚全球华人的一种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诗词稿 版本 旧体诗词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词学研究的“兴发感动”说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乔彬 《中国韵文学刊》 2005年第1期64-69,共6页
在《迦陵论词丛稿》及叶嘉莹其他词学著作中,贯穿其中的重要理论是“兴发感动”说。因古代的文学批评受政教中心论影响,近代的词学又向诗学批评移位,新中国只行之以“人民性”、“现实主义”标准,所以此说的意义是使文学回到了原人意识... 在《迦陵论词丛稿》及叶嘉莹其他词学著作中,贯穿其中的重要理论是“兴发感动”说。因古代的文学批评受政教中心论影响,近代的词学又向诗学批评移位,新中国只行之以“人民性”、“现实主义”标准,所以此说的意义是使文学回到了原人意识和人学本位。“兴发感动”的具体论说本自刘勰、钟嵘,叶氏的独到之处是在实践此说时出之以认真和诚实。重视“感发之生命”在传达之际所形成的社会伦理价值,是此说的另一重要内容,叶氏认为伦理不应局限在客观评判上,要超越外表,应以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相衡,这是以真为善之基础,很有现实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感动 词学研究 “现实主义” 伦理价值 文学批评 诗学批评 精神本质 中心论 人民性 新中国 著作 政教 刘勰 钟嵘 传达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立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叶嘉莹 跨文化视野 诗学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 词学研究 中国传统 西方文论 文学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中西文学理论互鉴中的词学探索
8
作者 李云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叶嘉莹的词学承继王国维、顾随而来,在西方理论的观照之下努力为词学开辟新的道路。自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开始运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张惠言、王国维等人的词学,将诠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符号学、新批评等西方文学理论引入词学中,并... 叶嘉莹的词学承继王国维、顾随而来,在西方理论的观照之下努力为词学开辟新的道路。自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开始运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张惠言、王国维等人的词学,将诠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符号学、新批评等西方文学理论引入词学中,并在80年代将其较为系统地介绍给读者。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词学理论的发展,还在于为中国词学理论在世界文化中找到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词学 西方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界”说是否着眼于“感受”——与叶嘉莹先生商榷
9
作者 耿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叶嘉莹先生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将"境界"说阐释为"作者之感受""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若以《人间词话》对这一阐释进行反观,不难发现其缺乏"境界"说的理论话语及批评话语的充分支... 叶嘉莹先生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将"境界"说阐释为"作者之感受""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若以《人间词话》对这一阐释进行反观,不难发现其缺乏"境界"说的理论话语及批评话语的充分支撑,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在阐释"境界"说的核心时,不仅消解了"情"、"景"本身特性,也消解了诗人自觉的创作追求和主动的情感投入;二、在阐释其性质时将主客并举的二元论阐释为主观表现的一元论;三、在阐释其义界时,扩大了其内涵;四、在阐释"造境"和"写境"时陷前者于无立足之地;在阐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时,误把现实利害关系混入审美观照和艺术创作中,作为二者的区别。"境界"说的着眼点并非"作者之感受",而是"情"、"景"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说 “感受” 王国维 叶嘉莹 义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诗性人生与精神内蕴探赜——作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及同名传记的补充
10
作者 肖盈盈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9,共5页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是导演陈传兴“诗的三部曲”之终篇,以诗人郑愁予《如雾起时》为始,周梦蝶《化城再来人》为续,自言《掬水月在手》思索“诗与存在”。同名传记与纪录片互为补充,“力求以多元视角呈现出一位立体、丰盈、臻于至境的...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是导演陈传兴“诗的三部曲”之终篇,以诗人郑愁予《如雾起时》为始,周梦蝶《化城再来人》为续,自言《掬水月在手》思索“诗与存在”。同名传记与纪录片互为补充,“力求以多元视角呈现出一位立体、丰盈、臻于至境的叶嘉莹先生”;。电影以古典诗词的气韵流动、立象尽意等诗性表达展开叙事。空间维度上,以四合院纵深影像为主线铺陈物象,厚重深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古典诗词 精神内蕴 周梦蝶 立象尽意 郑愁予 多元视角 诗性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批评对叶嘉莹诗词评说的影响
11
作者 王金思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58-159,共2页
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而新批评对其形成有着内在的深刻的影响。叶嘉莹将各种理论置于传统的批评视野,并与之融为一体。其批评主要从文学作品出发生发感悟,感悟的生发也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感性... 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而新批评对其形成有着内在的深刻的影响。叶嘉莹将各种理论置于传统的批评视野,并与之融为一体。其批评主要从文学作品出发生发感悟,感悟的生发也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感性色彩。本文将主要联系新批评的有机整体论、以文本阐释为中心的理论和读者阅读经验为批评对象这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新批评 诗词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叶嘉莹《清代名家词选讲》看其词学批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佳维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7期36-38,共3页
叶嘉莹是国内较早关注清词研究的学者,《清代名家词选讲》包含了叶嘉莹对清代三大时期的13位词作者和多篇作品的分析诠释。其词学批评方法独具特色,一方面西学中用,运用新批评、接受美学、符号学等多种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国古典诗词,创... 叶嘉莹是国内较早关注清词研究的学者,《清代名家词选讲》包含了叶嘉莹对清代三大时期的13位词作者和多篇作品的分析诠释。其词学批评方法独具特色,一方面西学中用,运用新批评、接受美学、符号学等多种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国古典诗词,创新词学批评观念,开拓词学批评方法;另一方面关注文本,不仅关注文本中字词句的沿袭与创新,也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性格思想等对文本形成的影响,还关注隐伏并串联起清词整体发展和中兴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词学批评方法 西学中用 深入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弱德之美”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界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10期74-76,共3页
叶嘉莹以自己的诗词道路在教学、创作等多方面向我们揭示了“弱德之美”不仅是中国古典词学理论的创造性结论, 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古代词人在面对外界政治、伦理等压力之下,所采取的幽约委婉的处事方式。“弱德 之... 叶嘉莹以自己的诗词道路在教学、创作等多方面向我们揭示了“弱德之美”不仅是中国古典词学理论的创造性结论, 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古代词人在面对外界政治、伦理等压力之下,所采取的幽约委婉的处事方式。“弱德 之美”所体现的不仅是叶嘉莹总结出的词学审美特质,更是代表一种“弱”之福德和操守,一种民族文化的深层精神和所彰显 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弱德之美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 一位穿裙子的“士” 被引量:1
14
作者 可延涛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第3期26-29,共4页
自1979年叶嘉莹先生回国教书,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我于2001年有幸考入南开大学叶先生门下,蓦然回首,至今已有19年之久。三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过。2004年毕业,蒙先生信任,更有幸做了先生的秘书,算来距今也已有16年之久。我从一个毛头小子... 自1979年叶嘉莹先生回国教书,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我于2001年有幸考入南开大学叶先生门下,蓦然回首,至今已有19年之久。三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过。2004年毕业,蒙先生信任,更有幸做了先生的秘书,算来距今也已有16年之久。我从一个毛头小子,已渐步入中年。在这将近20年里,陪侍叶先生左右,先生对生活、工作的态度,甚至对生命的看法,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先生的认知,亦感受日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叶先生 毛头小子 蓦然回首 南开大学 时时刻刻 教书 潜移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评述
15
作者 杜永青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9-250,共2页
逯钦立曾对陶渊明的诗文作品进行了整理,并指出陶渊明的现存诗文共142篇,其中与酒有关的诗文作品56篇,由此可见,陶渊明对饮酒诗明显偏好,在大量创作饮酒诗的过程中,陶渊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鉴赏陶渊明的饮酒诗作品,可以... 逯钦立曾对陶渊明的诗文作品进行了整理,并指出陶渊明的现存诗文共142篇,其中与酒有关的诗文作品56篇,由此可见,陶渊明对饮酒诗明显偏好,在大量创作饮酒诗的过程中,陶渊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鉴赏陶渊明的饮酒诗作品,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且对后世饮酒诗创作及人格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由叶嘉莹编著,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出版的《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一书,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及思想发展等方面,对其饮酒组诗展开深入分析,全面、立体地描绘陶渊明饮酒诗创作框架,对于更加精准地把握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深入分析陶渊明饮酒诗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饮酒诗 拟古诗 逯钦立 诗文作品 陶渊明 人格素养 生平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教授来信
16
《当代文坛》 1984年第5期64-57,共2页
吴红 谢晓苏二位先生: 你们好! 昨日接获缪钺教授寄下《当代文坛》第一期所刊出的你们整理的我去年夏天在成都讲中国诗的文稿,因为我自己板书的杂乱及说得太快,有些地方可能不够清楚,尤其是引用西方文论之处,本文中有些英文术语与中文... 吴红 谢晓苏二位先生: 你们好! 昨日接获缪钺教授寄下《当代文坛》第一期所刊出的你们整理的我去年夏天在成都讲中国诗的文稿,因为我自己板书的杂乱及说得太快,有些地方可能不够清楚,尤其是引用西方文论之处,本文中有些英文术语与中文解说不相符合,与我讲演时之叙述层次亦不尽合,恐怕会引起读者的误会,此外还有个别误字,也可能导致误解,因此我特为整理了一份勘误表,现在随函寄上,盼能在下期刊出,以表示对读者的负责。专上即颂时绥 叶嘉莹 84.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前页 西方诗歌 教授 英文术语 误字 西方文学批评 叙述层次 天上人间 “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的词学思想和创作
17
作者 何群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8-34,共7页
叶嘉莹先生以毕生精力研治中国古典诗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参透古今词心,将词心之“真”视为其“兴发感动”理论的本质,是她词学思想中最为宝贵的方面。除此之外,关于词体的美感特质、词的发展流变、用西方文学理论诠释中国传统词... 叶嘉莹先生以毕生精力研治中国古典诗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参透古今词心,将词心之“真”视为其“兴发感动”理论的本质,是她词学思想中最为宝贵的方面。除此之外,关于词体的美感特质、词的发展流变、用西方文学理论诠释中国传统词学等,她都有自成一家的思想。在创作方面,真淳的迦陵词是女性词的典范,既富含感发的生命力,也富含她最为推崇的“弱德之美”。深入探究叶嘉莹先生开拓的词学境界,对我们当代词学建设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词学思想 迦陵词 兴发感动 真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妙音迦陵叶嘉莹
18
作者 郭玲 《小康》 2019年第33期24-27,共4页
“唯有自己有充沛之生命的人,才能体察到洋溢于其他对象中的生命,唯有自己能自内心深处焕发出光彩来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他心灵中的光彩。即使二者并不相同,而这一份生命的共鸣与光彩的相照,便已具有极强的相互吸引之力了。”对于叶嘉莹... “唯有自己有充沛之生命的人,才能体察到洋溢于其他对象中的生命,唯有自己能自内心深处焕发出光彩来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他心灵中的光彩。即使二者并不相同,而这一份生命的共鸣与光彩的相照,便已具有极强的相互吸引之力了。”对于叶嘉莹先生而言,她的生命与诗歌相互映照,正如人们所言,她,是诗词的女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生命 光彩 相互吸引 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小词的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叶嘉莹先生《<人间词话>七讲》读与思
19
作者 卜庆振 《教育家》 2018年第4X期66-67,共2页
我从唐诗里为你,折下了一枝柳。你在宋词里为我,划来了一叶舟。走过水中的荷花洲,轻唱关关雎鸠。驻足河边芳草地,倾听鹿鸣呦呦。青青河边柳,人约黄昏后。一行行写成一首首,写在了我的心头。青青河边柳,月光下守候。一字字读成一句句,读... 我从唐诗里为你,折下了一枝柳。你在宋词里为我,划来了一叶舟。走过水中的荷花洲,轻唱关关雎鸠。驻足河边芳草地,倾听鹿鸣呦呦。青青河边柳,人约黄昏后。一行行写成一首首,写在了我的心头。青青河边柳,月光下守候。一字字读成一句句,读你的温柔。这是我为河柳读书社写的一首社歌,社友们看了很有共鸣,说句句在写读书社。社外的朋友则说像情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双重语境 叶嘉莹 爱情歌曲 章台柳 《花间集》 人约黄昏后 《节妇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从不为得失利害而烦恼
20
作者 吴爽 周彩丽 周少凯 《教育家》 2018年第7期8-10,8,共3页
近日,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开放日暨“吟荷花诗闻迦陵语”诗词朗诵会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举行,95岁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接受了媒体采访。叶嘉莹回顾了自己70多年的执教经历,并回应了此前捐赠1857万元给南开大学用... 近日,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开放日暨“吟荷花诗闻迦陵语”诗词朗诵会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举行,95岁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接受了媒体采访。叶嘉莹回顾了自己70多年的执教经历,并回应了此前捐赠1857万元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烦恼 失利 诗词研究 南开大学 中国古典 朗诵会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